程恩富 陈健: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578 次 更新时间:2024-03-17 23:03

进入专题: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程恩富 (进入专栏)   陈健  

 

一、引言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2023年9月8日,习近平在听取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汇报时,再一次强调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可见,新时代新征程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走深走好、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的关键性战略举措。

习近平之所以如此重视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统筹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培育发展新动能,建立安全可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摆脱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的问题,赢得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主动;另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庄严使命。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者,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然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以科技创新促进各类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譬如,早在1958年,我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试制成功,随后半导体三极管、二极管以及两弹一星一艇(核潜艇)等相继研制成功,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在高铁技术、5G、6G、航天航空航海等技术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走在世界前列,这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一直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在新时代新征程,面对美西方国家加大技术霸权和封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强调科技创新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同时,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人民物质和精神共同富裕的必然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色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包括物质富裕,也包括精神富裕,这种物质和精神的富裕要想更好地实现,也离不开新科技、新业态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的大力发展,生产出满足人民物质和精神需要的高质量产品。因此,新时代新征程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走深走好意义重大,学术界有必要进行相关研究,为更好地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二、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思想溯源

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思想渊源,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其思想渊源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对马克思恩格斯科技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著中多次强调科技生产力发展对生产、生活和增进人类福祉方面的巨大作用,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马克思恩格斯科技生产力理论。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科学技术属于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技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这一论述继承与发展,习近平提出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通过发挥科技创新在生产力中的主导作用,实现经济发展的高效能、高质量。二是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科技工业的发展带来了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恩格斯在对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进行考察时,对于机器大工业等先进科技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的变革是持肯定态度的。他指出:“印花业由于机械方面的一系列极其辉煌的发明,又有了新的高涨;由于这种高涨以及棉纺织业的发展引起的这类营业部门的扩大,这些行业空前地繁荣起来了。”可见,在新科技、新技术融入传统产业之中,不仅能够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实现规模化发展,也能带来商业等其他部门的发展,因而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美好生活的实现和各行业的复兴与繁荣。三是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科技革命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工业革命对英国的意义,就像政治革命对法国,哲学革命对德国一样。”恩格斯写道:“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新科技的重大意义是持肯定态度的,而习近平所强调的新质生产力,就是代表新科技革命发展趋势的高质量生产力,因此,其对于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意义重大。四是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科学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能造福人类。如恩格斯在《德法年鉴》上指出:“科学又日益使自然力受人类支配,这种无法估量的生产能力,一旦被自觉地运用并为大众造福,人类肩负的劳动就会很快地减少到最低限度。”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科学技术本身不具有阶级性,关键看科学技术是由哪个阶级来主导,而习近平强调包括科技在内的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就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技造福人类的思想。

由此也可以看出,如果是坚持以劳动人民为中心的无产阶级来主导,必然会用科学技术为本国人民和整个人类造福,而如果是以私人资本为中心的资产阶级主导,则必然会运用科技实施对内对外的剥削和财富掠夺,实施科技和经济的国际霸权行径。这就是为何今天美国等西方国家新科技发展并没有使广大劳动人民的实际收入和财富获得应有的增长,反而凭借科技领域的先发优势推行科技霸权,阻碍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展经济和提升民生福祉;而我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仅坚持科技发展造福本国人民,还坚持与世界各国共享科技成果和科技现代化带来的红利,在与其他国家科技合作中坚持互利共赢原则,共同推进科技发展。

要言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技生产力思想蕴含着要发挥新科技、新技术等先进生产力对生产效率提升、增进人类福祉等的作用,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2.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技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与实践创新,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理论。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摆脱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三座大山”压迫造成的贫穷落后困局,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科技生产力发展,多次强调要重视科技创新,采用先进技术,并把科学技术提高到战略高度予以重视。他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资本主义各国,苏联,都是靠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来赶上最先进的国家,我国也要这样。”同时,为了更好地推进科学技术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还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动员社会各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正是由于对科学技术的高度重视,这一时期我国尽管遭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全面经济技术封锁,但科学技术在很多方面还是有重大突破(当然与五十年代苏联的大力经济建设援助密切相关),有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实行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自立自强的保障。

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也非常重视科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推动理论与实践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理论。邓小平同志不仅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还对科学技术如何发展进行了论述,指出:“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他强调要进行科技体制改革,提出科技事业的发展,“要搞统一规划。规划中,不单是确定研究项目,对研究机构的调整,哪些该合,哪些该分,也都要考虑”。他还强调通过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指出:“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他强调要加强科技交流合作,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理论。江泽民同志将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作用提高到新的高度予以重视,提出“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这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在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础上,他进一步指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这一时期,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党的十五大上将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到新高度,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并且成立由国务院总理担任负责人的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还注重通过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促进科技生产力的发展。如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等法律法规。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理论,为推动科技生产力发展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导。胡锦涛同志在继承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础上,将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提高到新高度,他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这一时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自主创新、科技体制改革、发展创新文化、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发展等的重要性。他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选择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态环境全局的若干领域,重点突破,努力在关键领域和若干技术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把建立创新型国家作为经济建设若干重大举措之首。

要言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历届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推动科技生产力发展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科技生产力理论,为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论述提供了重要思想渊源。

三、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内涵特征

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新特点,主动契合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而进行的理论创新。之所以说其是适应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发展主题的关键,主要在于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的一种跃迁式发展,它是一种强调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性作用的生产力,其发展具有显著的高效率、高质量的特点,这就与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发展主题相契合,是对传统粗放型发展路径的一种超越,强调发挥创新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注重新产业新业态的培育和发展,形成新产业新业态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推动各类产业优化升级,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其内涵特征主要表现如下。

1.凸显中国式现代化关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就赋予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便是对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的积极回应。具体来讲:第一,新质生产力是强调发挥新科技重要作用的生产力,这种生产力必然需要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和生产机构、高质量的生产资料等,这就必然倒逼各高校、科研院所、生产性企业等供给高水平科技人才、研发高科技产品、生产高质量产品等,这些就必然使得生产和再生产各环节实施好高质量发展。第二,新质生产力强调发挥新产业新业态的主导作用,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新产业新业态主要包括世界一流芯片、人工智能、世界一流机器人技术、5G和6G移动通信技术和设备等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产业,这类产业如能在产业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必将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因此,其发展具有鲜明的高质量发展的导向性。第三,新质生产力强调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要想更好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不仅要发展好新产业,还应采用新科技、新技术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才能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合力,促进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和高质量发展。

2.凸显中国式现代化关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够凸显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本质要求,促进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其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够为共同富裕而有效提升整个产业体系的生产效率。以大数据、人工智能、高端芯片等为主要代表新产业的快速发展,既能形成新产业高端发展产业链,不断提升新产业在整个产业体系中的主导作用和生产效率,而且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发展中对于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作用明显,尤其是随着新一代数字化技术推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来临,数字化有力促进了其他新科技的发展,如促进了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的发展,从而形成了新科技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合力,如此也必然会从整体上提升生产效率,为夯实促进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助力。其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够为共享共富创造新平台、提供新保障。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不仅创造更多就业创业机会,也为不同区域公平地共享各种信息资源、商业资源等提供了平台保障,平台经济也可以借助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契机,实现巨大发展。其三,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能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资源合理布局和优化、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供新契机。对于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也可以借助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补齐利用各种优质资源不足的短板。

简言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凸显中国式现代化关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的内涵特征,是实现美好生活和智慧社会的物质技术基础

四、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新时代新征程,必须通过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加速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1.加大顶层布局力度,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宏观指导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70余年的经济发展史可知,经济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与良好的顶层设计是分不开的,因此,新质生产力要想更好地推进,必须加快相关顶层设计,提供宏观指导。

一是从中央层面成立由国家领导同志担任负责人的新质生产力推进机构,专门负责进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顶层设计及对各地方政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情况进行督察落实。具体来讲,一方面,在相关机构的建立上,应建立由国务院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与的新质生产力相关推进领导小组,国务院相关分管领导,担任组长,专门负责统筹推进相关顶层设计规划、政策制定、督察考核等工作,明确各相关部门的相关职责,如政策制定、督察考核由哪些部门负责,应进行明确,并制定详细的督察考核体系,同时,对于各地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考核督察等应和第三方评估相结合,形成官方督察和第三方评估协调联动的考核评估体系,从而确保考核评估的科学性、精准性。另一方面,领导小组还应建立常态化的调研机制,为进行相关顶层设计提供依据,确保进行的顶层设计能够接地气,提升政策制定和宏观布局的精准性。

二是加快出台相关鼓励性支持和引导政策,助力形成鼓励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氛围。如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企业等市场主体给予何种奖励性支持政策,应通过政策的设计予以明确;同时制订鼓励性引导政策,如通过税收、贷款、财政资金等倾斜性支持政策,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及鼓励性支持和引导政策应建立精准的企业分类范围,对于哪种类型的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应进行明确;另外还要通过有效的政策制度设计,防止鼓励和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资金等被挪作他用。

三是确定若干个新质生产力发展示范区,发挥对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如对于科技基础优势比较突出、具有发展新质生产力广阔前景的地方,从中央层面确立为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示范区和国家级新质生产力发展创新园区,为示范区提供倾斜性的支持政策,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四是从中央层面建立若干个世界一流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高端芯片等新技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支撑新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可持续的科技基础支撑。具体来讲,一方面,应鼓励各地方主动申请建设国际世界一流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任务,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推进此项工作,明确目标责任状,确保能够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另一方面,从中央层面赋予一些科技基础好、具有重大科技创新潜力的省市、地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任务,但是,也同样需要严格考核,明确在一定时间实现相关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五是从中央层面布局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防止一哄而上,造成资源浪费,项目重复建设等问题。当前中央层面应做好相关顶层设计规划,发挥好有为政府的作用,对于一些项目的审批等应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对于各地方应做好相关指导,同时发挥市场和政府的双重资源配置和经济调节作用,减少资源浪费和项目重复建设等问题。

通过以上顶层设计,推动形成新产业为主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方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加速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宏观指导。

2.大力发展新产业,形成新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支撑,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基于此,必须通过切实举措加快促进新产业的发展,形成新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新质生产力大发展、大繁荣。

一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于新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擎作用。要想形成新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进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科技的技术创新,形成向纵深推进的新产业体系,实现新科技的产业化、全覆盖,尤其是要加大新产业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布局力度,如此,不仅可以助力形成新产业在国家整个产业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还有利于发挥好其对城乡一体化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从而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助力,彰显中国式现代化关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促进科技向善。

二是将新产业发展与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进行有机结合,从而确保新产业能够在国家重大战略的布局和推进中获得稳步推进。国家为了推进重大战略稳步实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出台了系列支持性政策,新质生产力如果能够与这些重大战略进行对接,必将助力新质生产力更快、更稳发展,如新质生产力可以借助国家构建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中部崛起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新基建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带来的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三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通过高校、科研院所等平台,加快新产业所需人才的培养,建立强大的人才供给体系。新时代新征程,要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通过切实举措,深入实施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所需的人才,为建设好中国式现代化助力。其一,各高校、科研院所应加快建立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关专业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高标准、高水平进行相关人才培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可持续的人才保障。如设立新能源专业的本硕博专业等。其二,各高校、科研院所应对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任务,注重新质生产力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意识培育,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本硕博培养体系,摆脱传统的唯分数、唯论文等单项学业考评体系,形成多维度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而助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育,进而精准培养出新质生产力发展所需的人才。其三,各高校、科研院所应积极和企业进行合作性人才培养,不仅开展冠名班等本科人才培养,还开展联合培养硕士、博士,共建博士后流动站等,从而培养出能够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所需的真正人才。其四,建立充分利用中国强大的继续教育、中职、高职体系,发挥这些教育资源在培养新质生产力发展所需的高级技术工人方面的作用。通过以上举措,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可持续的人才保障。

四是以“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契机,积极拓宽中国新产业的海外布局。形成国内布局与国外布局的协调联动,在拓展中国新产业发展空间中促进中国新产业做大做强。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一带一路”经过10年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生福祉的提升,这将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的拓展提供了新契机。正如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指出:“10年来,我们致力于构建以经济走廊为引领,以大通道和信息高速公路为骨架,以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管网为依托,涵盖陆、海、天、网的全球互联互通网络,有效促进了各国商品、资金、技术、人员的大流通,推动绵亘千年的古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新时代新征程要想更好地推进好“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一带一路”建设“创新之路”的契机,积极在“一带一路”布局中国新产业,如此,不仅能为沿线各国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也能提升中国新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国新产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布局,还应创新投资方式,如可以采用与当地合资、合作等方式进行,如此,可以与当地政府、企业等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确保企业能够在投资、运营等各个环节顺利推进,为中国新产业做大做强提供空间保障。

五是对标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新产业发展。一方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而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很显然也包括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因此,应对标构建新发展格局关于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本质特征,加快对大数据、人工智能、高端芯片、航空航天、5G和6G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建立突破世界一流技术短板的重大攻关机制,促进科技自立自强,破解西方大国的技术“卡脖子”问题,提升新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发挥新技术为代表的新产业在畅通国内大市场、联通国内国际市场中的作用。如充分发挥5G和6G等新基建在互联互通建设中的作用,而且新基建目前在互联互通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因为目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在新基建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如农村、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新基建水平还存在差距,这就为在农村、中西部地区进行新基建布局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等等。通过以上举措,形成新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3.加大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拓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空间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70余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在这些产业中传统产业还占有较大比重,而且传统产业的发展对于新产业发展也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新产业发展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等也需要传统产业高质量供给。因此,应加快路径举措创新推进这些传统产业向高效率、高质量方向发展,凸显新质生产力的特色,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加快新技术、新科技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我国传统制造业大都是国有企业,如中国一汽等企业,其发展是解决就业的主要力量,也是巩固我国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主要力量,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力量,其发展好意义重大。因此,必须通过切实举措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高质量发展主题,提升全球竞争力,这就需要发挥其主动迎接第四次科技革命带来的新契机,加快融合新技术、新科技,从而提升发展效能,凸显高质量、高效率性,如对于传统制造业应加快推进智慧制造、智能制造建设,不仅在生产环节融入新技术新科技,在管理、流通等环节也应采用新技术新科技,实现生产、流通等各环节的智能化、高效化,从而使得传统制造业实现系统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进而提升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是加快对高耗能、效率低的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促进其向高质量方向发展。我国高耗能、效率低的传统产业改造好对于经济发展、民生保障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通过切实举措,促进其转型升级发展,如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加快对高耗能、效率低的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注重新投资的传统产业的质量,严把质量关,使其在前期投资源头上就注重高质量性,能够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提升企业发展效能;对于高污染、低效能,且没有改造价值的传统产业应实施关停或整体转型,但在这一过程中不能一关了之,应采用新技术、新科技在原有的厂房、设备等基础上发展创新创意等新产业,如一些高污染、低效能的小型钢铁厂、化工厂等在进行关停的同时,融入新科技等元素,改造成新产业,这既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又能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创新元素,开辟新质生产力发展新空间。

三是加快利用新技术、新科技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高效能、高质量的集群化方向发展,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一流现代化产业集群。要想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可持续性产业支撑,必须打造世界级现代化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现代产业的合力。具体来讲,一方面,应加快新技术、新科技对于传统产业集群化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度,形成万物互联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利益互联、联合攻关重大科技创新的产业发展共同体;另一方面,对标世界前沿科技发展水平,加快研发力度,形成世界前沿科技支撑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效能、智能化发展的现代化科技创新体系。

四是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对于实体经济类等传统产业的支撑性、引领性作用。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这也是我们党一直非常重视实体经济的原因,多次强调要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防止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美国等西方国家发展教训表明,虚拟经济过旺,容易造成经济危机等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切实举措,促进实体经济等传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讲,就是要发挥科技创新、科技自立自强在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一方面,加快实体经济等传统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提升其产品附加值和影响力;另一方面,还应对实体经济等传统产业实施整体性技术改造,通过科技创新赋能实体经济等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是建立有利于在利用新科技、新成果改造传统产业中培育新产业的发展体系。新产业的发展不仅对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也对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而新产业不仅产生于新投资、新布局之中,也产生于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中,通过采用新科技、新成果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中也会催生新能源汽车、新医药、新材料等新产业,应充分利用好这一契机,在改造传统产业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通过以上举措,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拓宽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

4.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优势,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根基

要想赢得在国际发展中的战略主动权,必须发挥知识产权优势。所谓知识产权优势,是一种超越了传统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的第三种经济优势,这种经济优势强调和突出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这种优势不仅要体现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产业部门,还应体现在我国传统产业、中低端产业部门,其实质都需要掌握具有自主研发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并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品牌,这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意义重大。基于此,拟提出如下举措,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优势,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根基。

一是牢固树立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统筹好发展和安全问题,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保驾护航。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复杂,知识产权的竞争已经成为各国竞争的重要方面,这种竞争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来临,显得更为激烈,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在知识产品领域的优势,在世界交往中获得更大利益,甚至实施技术霸权主义等,造成了南北国家发展差距日益加大。因此,要想提升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地位,促进全球化向包容普惠方向发展,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必须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但是长期以来,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存在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体系中长期处于中低端位置,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理应通过切实举措做好表率,发挥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示范引领作用。其一,通过宣传教育,使得各类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对于发明创造应主动申请专利。其二,对于商标等应主动注册各种类型商标,牢固树立商标意识。像索尼等跨国公司拥有的注册商标的数量高达上万件,其商标注册的数量超过我国一个城市商标注册数量的总和,这也是索尼公司自1946年成立至今,能够从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国企业在发展中应积极学习借鉴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经验,加快在商标注册领域的布局,抢占商标注册先机,树立商标战略意识。其三,国家相关部门也应进行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法律法规的完善,为我国各类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个人等进行专利申请等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制度依据,同时相关执法部门应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的督察工作,确保知识产权保护能够落地实处,营造一种知识产权保护的浓郁氛围;其四,还应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品的国际标准体系,助力中国标准走出去,如此,不仅对于提升中国话语权和影响力意义重大,也有利于维护好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利益,促进全球化向代表人类整体利益的方向发展。如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将中国标准在“一带一路”沿线先行先试,赢得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认可后,让沿线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得到切实的实惠后,再向全球推进。通过以上举措,在全社会营造一种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统筹好发展和安全问题,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二是深入实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为打造享誉海内外的国际知名品牌提供基础性支撑,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基础,创新是目标。纵观发达国家的经济现代化发展,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和国际知名品牌这两个核心竞争力,不仅对于企业在发展中赢得战略主动,迅速掌握世界市场意义重大,也对于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意义重大,更是一个国家维护国家安全、促进世界和平的重要保障。如苏联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胜利,苏联当时强大的技术支撑是重要保障。基于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加快推动我国各类产业涉及的技术的创新力度,实现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的自立自强,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摆脱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受制于人的问题,如此也能为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提供基础性支撑,助力新质生产力大发展、大繁荣。具体来讲,其一,应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关键核心技术支撑,确保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安全性,增强我国产业链韧性,这就需要发挥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种力量,形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合力,形成主动创新、主动攻关关键核心技术的氛围;其二,鼓励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加快建立能够体现科研人员价值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鼓励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氛围,如对于科技人员的发明创造产生的收益可以采用按照贡献进行分红等举措,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如此也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其三,加快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平台的打造,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保障。目前很多企业缺少科研平台,而且由于实力、时间等因素,如果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科技创新,还存在一些短板,必须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作用,实现二者的对接,在这过程中需要打造相关平台,确保各类企业能够有产品创新的平台,而且如果缺少这一平台将使得这些企业不得不高价进口国外相关技术,从而形成对国外技术的依赖,不利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通过以上举措,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品的关键核心技术,为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提供基础性科技支撑。

三是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最具价值国际知名品牌。当前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强烈,品牌意识也逐渐增强,人民往往倾向于购买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认为品牌知名度高的产品,质量肯定好。因此,往往品牌知名度高的产品,其市场占有率往往较高,而且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农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占人口多数的农民群体的品牌意识也逐渐增强,这就表明广大人民群众的品牌意识已经从总体上获得显著提升。同时,世界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发展经验也表明,品牌多少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体现,品牌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国家都有相当数量的国际知名品牌,美国的通用、日本的松下、德国的奔驰、韩国的三星等,都在国际市场的相关产品门类中具有长期的可持续的占有率,有效地支撑了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基于此,我国必须通过切实举措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品牌,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走深走好。其一,通过对标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目标任务,加大“出口创牌”力度,提升我国品牌的国际知名度。我国的华为产品、比亚迪汽车、高铁等之所以能够打造成世界知名品牌,与其长期坚持的“出口创牌”战略是分不开的,基于此,我国各类企业应深入实施好“出口创牌”战略,打响国际知名度,而不是围绕眼前利益,以出口创汇为主,应在有一定效益的同时,花大力气提升企业的产品知名度,从而形成长期稳定的客户源,如此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出口创汇,因为“现代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品牌经济’”。因此,我国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以品牌提升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体系;其二,应对标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目标任务,针对我国具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这一现实,在我国百姓中通过产品质量和信誉打响产品品牌,形成内部客源和外部客源协调联动的产品需求体系,共同推动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其三,深入实施品牌知名度提升战略,不管对于新产业,还是对于传统产业,都需要在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的同时,对于品牌知名度的提升,进行前瞻性的布局和谋划,对标世界一流国际知名品牌的建设标准,进行培育和打造,如我国各类企业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展现良好的信誉和质量,提升品牌知名度。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ZD052))

(作者简介:程恩富,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陈健,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来源:《当代经济研究》2023年第12期

进入 程恩富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产业组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996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