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萍:糍粑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7989 次 更新时间:2023-08-12 00:30

进入专题: 糍粑  

陈艳萍 (进入专栏)  

很多年没有在故乡过年,不知道那吃煎糍粑的习俗还是否在。糍粑,是糯米做的,属“糯食子”之一,过年必备。也待客,也作礼物,也犒劳家人。

朋友说,早年,他的奶奶离开故乡去城市生活后,一到腊月间,一到过年时,就对儿孙们说,想吃点故乡的糯食子。

年越近,儿歌唱得越欢。二十四,打簸箕。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剁年肉。二十七,炒炒米。二十八,打糍粑……

打糍粑那天,小街上的人最开心。每个人的肚子里,有一条小溪,啦啦啦地唱歌。主妇们早已约好,上好的糯米,滤尽沙粒,已齐刷刷地泡上。一大早,炊烟升起,谁家的糯米先蒸好,谁家就是头彩。也或者,前一日,已做了周密布置。几个壮劳力,哼呵着,把地窝,抬进了他家。

打糍粑的地窝,只有一个。青石滚滚,几百斤重,不方便随时携带搬离。这家得了头彩,那接下来就顺着他家开始,一家家打。这一点,一年年,早已达成共识。

为什么叫打呢?糯米装在地窝里,两个壮年男子手拿粗木棍,转着圈儿捣糯米。这捣棍,也不一般,用绝顶结实的上好木料做成,和石地窝,一代代传承下来。捣的年数多了,周身呈深褐色,手柄处光滑,照得见人影。

平时,这两根棍子,被主人家收藏在阁楼上。打糍粑时,提前几天拿出来,用水泡上。

打糍粑的现场,如同看皮影戏般热闹。里层围着的,全是青壮年男子,两人一组,进行接力比赛。随时接过捣棍,换下刚才两位精疲力尽的男士。主人站在旁边,一边呵呵寒暄,一边递烟倒茶。

这个烟,有讲究,一窝糍粑准备一到两包市面上最好的烟。既显得丰衣足食,又表示自家很看重这块糍粑,看重邻里深情。

外层围着的是孩子和女人。乡下,没有电视电影,没有书报杂志,过年,打糍粑,是欣赏娱乐节目。男人们嘴里说笑着,手上捣着,腿脚移动着,那是力,也是美。再忧愁的人,也会被感染。再烦心的事,这天也先放放。

握着棍子打糍粑的人,要互相配合,亦步亦趋。在下棍的瞬间,沿着对方的捣棍一抹,把粘连的糯米清理干净,顺势捣下去。

年轻人赌性大,他们要运用这个机会赌力气。谁坚持的时间长,谁就是赢家。有逞能的,为此而伤了自己。

孩子们打打闹闹,输了的一方,嚎啕大哭。欢乐的笑声里,哪能哭声嗷嗷呢。这时,有人急中生智,从地窝里揪出一块糍粑递给他,含着眼泪流着鼻涕的孩子,赶紧接了往嘴里塞。赢的那个孩子,瞅着他。真想时光倒流,或者重新来过。那时,他也输,输了有糍粑吃。

奶奶在灶口喂火,爷爷边看着木甑的热气边往外望。估摸着快轮到我家了,他催奶奶,赶紧加把火。一切都要刚刚好,不能等地窝子空出来,糯米还没熟,耽误事。

我站在灶旁,望着木甑,等着家里的糯米上汽。爷爷说过,木甑大口大口喘气,糯米饭就熟了。蒸糯米的木甑,五十厘米大小,圆柱形,是杉木制作,蒸出来的糯米饭,有特别的木香气。一年里,除了做米酒可以吃到糯米饭之外,就只能等过年打糍粑。

一大屋子人说笑着,爷爷赶紧递烟,在地窝里抹一圈油后,往地窝里舀糯米饭。奶奶端出黄沙糖,让师傅们吃糯米加餐。一般情况下,师傅们并不吃。打糍粑,要“趁热打铁”。眼看着奶奶忘了给我搓一个糯米团的承诺,急了,赶过去搡她的后背,奶奶才想起来,赶紧抓一团,一捏,递给我。

打糍粑,细腻得恍如汤圆才好,多捣几下和少捣几下,效果很不同。所以,暗地里,也有不匀称。比方说,哪家的人,平时尖酸刻薄,得罪人。也或者,只准备了大公鸡香烟,大家不喜欢。他们家的糍粑,捣棍的人,力气故意用小,动作也不会那么连贯和协调。捣出来的糍粑,也就差了成色和口感。

一窝糍粑打二十分钟。奶奶麻溜地在桌子上放好团窝,上面铺了新米粉。打好后的糍粑,用捣棍一点点往外绞,绞在团窝里。趁软,爷爷赶紧做糍粑。拍拍打打,修修整整,让它均匀成一个有棱有角的方形后,抹一层新米粉,盖上一块布 ,等着它由冷变硬。我有事无事,总偷偷过去捏一把,按个窝窝。

一天左右,糍粑彻底凉透,爷爷磨好刀,开始切。先是切成条,再切成一公分左右厚薄的块。淹在小水缸里,可以吃到六月天。淹糍粑的水,有讲究,必得是腊水 。开了春的水,淹糍粑,糍粑容易酸霉。

大年初一,来了拜年的客人。奶奶从坛子里摸出麻叶,又打开箱子拿出京果麻枣,装满两盘,放在小桌子中间。倒两杯开水后,把开水瓶放在爷爷脚边。

客人和爷爷,穿着新衣服。其实也不叫新。这身衣服,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拿出来穿。他们的手,一年四季在土地上刨,是粗糙的,有些脏的。他们说着的话,是关于种植的,收成的。但这丝毫不影响什么。拿来拿去,全是人世间的人情味。我们不爱听,抓些好吃的,跑得无影无踪。

这时候的奶奶呢,从水缸里摸出糍粑,准备煎。煎糍粑,最见得主妇的手艺。一块一块,互不相连,才是好。

菜油煎出的糍粑,黄亮黄亮,口感好,有春天的气息。也或者在鸡蛋液里拖一拖再煎,那就更好了。煎好的糍粑盛在盘子里,洒上糖。

糯米食,凉吃不好消化。放久了粘碗,不好清洗。老远,听奶奶喊,知道是吃糍粑。不愿回。这糍粑,不爱吃。我喜欢的,是烧。一餐饭做好后,把糍粑从水里拿出来,抹干,放在热草灰里焐着。一两个时辰,掏出来,抖掉糍粑上的草灰,不用给糖,就是美味。

现在想来,奶奶煎的糍粑幽幽黄黄,是好吃的。可是,再也没有了。不是没有糍粑,而是失去了满大街人打糍粑的欢喜和年味。而是,爷爷奶奶,早已不在人世。

进入 陈艳萍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糍粑  

本文责编:chendong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百姓记事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5317.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