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连动式的发展

——《汉语语法史》第十八章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035 次 更新时间:2023-03-03 10:31

进入专题: 连动式  

王力  

连动式是两个以上的动词连用、中间没有停顿的一种语法结构形式[1]。大概在原始汉语里就有了这种结构形式,不过后来这种形式越来越广泛应用了,越来越多样化了。


在《尚书》《诗经》里,就有不少连动式的例子,例如:


王来绍上帝。(《书·召诰》)


孺子来相宅。(同上,《洛诰》)


既皆听命,相揖趋出。(同上,《康王之诰》)


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同上,《益稷》)


来假来飨,降福无疆。(《诗·商颂·烈祖》)


无怠无荒,四夷来王。(《书·大禹谟》)


至于海邦,淮夷来同。(《诗·鲁颂·閟宫》)


四方既平,徐方来庭。(同上,《大雅·常武》)


凤凰来仪。(《书·益稷》)


来归自镐,我行永久。(《诗·小雅·六月》)


其他经典和先秦著作,也有许多连动式的例子,例如:


季姬及鄫子遇于防,使鄫子来朝。(《春秋·僖公十四年》)


礼闻来学,不闻往教。(《礼记·曲礼上》)


鸿燕来宾。(同上,《月令》)


被甲婴胄将往战。(《墨子·兼爱下》)


往死亡而不反者,不可胜数。(同上,《非攻中》)


于此爲坚甲利兵以往攻伐无罪之国。(同上,《非攻下》)


昔者汤将往见伊尹。(同上,《贵义》)


则此语古者国君诸侯之以春秋来朝聘天子之庭。(同上,《尚同中》)


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庄子·逍遥游》)


俄而子舆有病,子祀往问之。(同上,《大宗师》)


孔子闻之,使子贡往侍事焉。(同上)


而丘使女往吊之,丘则陋矣。(同上)


子舆曰:“子桑殆病矣。”裹饭而往食之。(同上)


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曰。(同上,《在宥》)


闲居三月,复往邀之。(同上)


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同上,《天道》)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同上,《秋水》)


万物皆往资焉而不匮。(同上,《知北游》)


子路请往召之。(同上,《则阳》)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同上,《外物》)


吾闻西方有人,似有道者,试往观焉。(同上,《让王》)


丘请爲先生往说之。(同上,《盗跖》)


有虚船来触舟。(同上,《山木》)


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同上,《知北游》)


凡缘而往埋之。(《荀子·礼论》)


往迎尔相。(同上,《大略》)


兵不血刃,远迩来服。(同上,《议兵》)


大约在晋代以后,有一种新的连动式出现。连用两个动词,并不是先后的两件事(如“来朝、往见”),也不是平行的两件事(如“往来、出没”),而是后面的动词补充前面的动词的意义,有人把这种词组叫做“补充词组”。其实后一个动词(“取、得、到、住、出、入、上、下、来、去”等)具有副词的性质。分别叙述如下:


(1)“取”字


“取”字表示做到,例如:


庾时頽然已醉,帻堕几上,以头就穿取[2]。(《世说新语·雅量》)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杜甫《客至》)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綉筵?(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虽无南过雁,看取北来鱼。(杜甫《酬韦韶州见寄》)


谁与援琴亲写取?夜泉声在翠微中。(欧阳修《忆滁州幽谷》)


当时号令君听取,白战不许持寸铁。(苏轼《聚星堂雪》)


(2)“得”字


“得”字表示达到目的[3],例如:


尝闻秦帝女,传得凤凰声。(李白《凤台曲》)


数茎白发那抛得?(杜甫《乐游园歌》)


苍天变化谁料得?(杜甫《杜鹃行》)


曾随织女度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刘禹锡《听旧宫人穆氏唱歌》)


(3)“到”字


“到”字表示得到,做到。连动式的“到”字産生较晚,例如:


斩首万余级,夺到旗旛金鼓马匹极多。(《三国志通俗演义·刘玄德斩寇立功》)


不到百余日,操招安到降兵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到精鋭者,号爲青州兵。(同上,《曹操兴兵报父仇》)


(4)“住”字


“住”字表示阻止,例如:


花倚朱阑裹住风。(苏轼《减字木兰花·赠徐君猷三侍人、一妩卿》)


风恶阑回雨,天寒勒住花。(陆游《山亭》)


翠钗扶住欲敧鬟。(蒋捷《浪淘沙》)


晋主在宫中自放火携剑,驱宫人赴火,偶爲亲军将薛超拖住。(《五代史平话·晋史》)


走到小地名杀猪林,被散兵拿住。(同上,《梁史》)


呼左右人捉住刘备。(《三国志平话》卷上)


曹操拦住,大杀一阵。(《三国志通俗演义·刘玄德斩寇立功》)


玄德自往见之,被当住在门外,不肯放参。(同上,《安喜张飞鞭督邮》)


吕公截住三十余骑。(同上,《孙坚跨江战刘表》)


(5)出、入、过


“出”字表示从某处出去或出来;“入”字表示从某处进去或进来(后来说成“进”);“过”字表示从某处过去或过来,例如:


最怜双翡翠,飞入小梅丛。(元稹《生春》之十一)


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唐书·李贺传》)


至一洞口,已昏黑,驴复走入。(唐 卢肇《逸史·崔生》)


因投入城内井中。(唐 胡慧超《十二真君传·许真君》)


薛志勤扶李克用帅左右数人跳过墙,突围走出。(《五代史平话·唐史》)


先主打马数鞭,一勇跳过檀溪水。(《三国志平话》卷中)


灵帝惊倒,武士急慌救出。(《三国志通俗演义·祭天地桃园结义》)


时榜文到涿县张挂去,涿县楼桑村引出一个英雄。(同上)


我等皆来苦告,不得放入。(同上,《安喜张飞鞭督邮》)


城中黄祖、蒯越、蔡瑁分头引兵杀出。(同上,《孙坚跨江战刘表》)


(6)上、下、起


“上”字表示动作向上;“下”字表示动作向下;“起”字表示使某物起来或动作开始,例如:


(阮)籍时在袁孝尼家,宿醉扶起,书札爲之,无所点定。(《世说新语·文学》)


衆雏烂漫睡,唤起霑盘飧。(杜甫《彭衙行》)\r


日暮鸟归人散尽,野风吹起纸钱灰。(吴融《野庙》)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金昌绪《春怨》)


吕公截住三十余骑,并皆杀了,放起连珠号炮。(《三国志通俗演义·孙坚跨江战刘表》)


酒且斟下,某去便来。(《三国志通俗演义·曹操起兵伐董卓》)


堂中点上画烛。(同上,《司徒王允说貂蝉》)


(7)来、去


“来”字表示动作自彼方来;“去”字表示动作自此方去。都是表示动向的,例如:


赍刀剑,将一车,直从坏壁中入来。(《神仙传·刘根》)


车出去,南壁开,后车过,壁复如故。(同上)


请令人于臣院内,敕弟子开柜取来。(《神仙感遇传·罗公远》)


及晓,觉洞中微明,遂入去。(《逸史·崔生》)


见鲍果从内出来。(《霍小玉传》)


见人入来,即语曰:“有人入来。”(同上)


乘电光中逃去。(《五代史平话·唐史》)


歇下车子,入来饮酒。(《三国志通俗演义·祭天地桃园结义》)


到了近代,“入来”变爲“进来”,“入去”变爲“进去”,例如:


晴雯便命人叫宋嬷嬷进来。(《红楼梦》第五十二回)


转眼到了十四,黑早,赖大的媳妇又进来请。(同上,第四十七回)


一脚踢开了门进去。(同上,第四十四回)


急的贾政即忙进去。(同上,第一百五回)


“来”字又被用作语气词,放在句末,表示过去。《世说新语》里就有这样的例子,唐宋以后更多,例如:


天锡心甚悔来。(《世说新语·赏誉下》)


君卿指贼而骂曰:“老贼!吃虎胆来!敢偷我物!”(唐 张鷟《朝野佥载·尧君卿》)


汝今日莫非被董太师见责来?(《三国志通俗演义·凤仪亭布戏貂蝉》)


玄德临去时分付你甚麽来?(同上,《吕布夜月夺徐州》)[4]


(8)“起来、下来”等


这是三个动词连用的结构,其作用等于一个单词,即三音词。但是,当其带宾语的时候,宾语不是放在“起来、下来”的后面,而是放在“起”和“来”、“下”和“来”的中间(如“拿起帽子来、放下包袱来”);在否定句中,“不”字不是放在三音词的前面,而是放在中间(如“拿不起来”)。所以它和一般的三音词不同,例如:


恰遇平章刘知远朝回,那郭威醉倒路旁,被喝道军卒将藤棒子打起来,拥至知远马前。(《五代史平话·周史》)


殿角狂风大作,是一条青蛇从梁上飞下来。(《三国志通俗演义·祭天地桃园结义》)


连我也骂起来了。(《红楼梦》第四十四回)


以上是三个动词连用。


以此做出事来,事亲则必孝,事君则必忠,与朋友交则必信。(《朱子语类辑略》卷四)


圣人做出这一件物事来,使学者闻之,自然欢喜。(同上,卷五)


书中吊下金钱来了也。(元曲《金钱记》)


董超、薛霸都吐出舌头来。(《水浒传》第九回)


晁盖等慌忙扶起三人来,吴用就血泊里拽过头把交椅来。(同上,第十九回)


却说那梢公摇开船去,离得江岸远了。(同上,第三十七回)


忽然想起探春来,要瞧瞧他去。(《红楼梦》第一百一回)


湘云只得扶过他的头来。(同上,第二十回)


挂起帘子来。(同上,第二十三回)[5]


眼下可以拿出万金来,以爲炉火药物之费。(《儒林外史》第十五回)


以上是宾语插在连动式中间。


爲什麽我们那个过了门,更觉得腼腆了,话都说不出来了呢?(《红楼梦》第一百八回)


以上是“不”字插在连动式中间。


以上所述的连动式都是以前一动词爲主要成分,后一动词(或后两个动词)爲次要成分,等于副词的。也有相反的情况,就是“行”字句。“行”字表示进行某事,等于一个词头,例如:


将那氏叔琮,朱友宁所将军马尽行抽回。(《五代史平话·唐史》)


见一彪人马尽行打红旗,当头来到,截住去路。(《三国志通俗演义·刘玄德斩寇立功》)


这种“行”字在近代常见于公文中,到了现代汉语里变了双音词“进行”,但用法稍有不同。


连动式前一动词带宾语时,后一动词往往表示目的,等于补语,例如:


今我与公饭吃,过犹不及也。(唐 韦绚《嘉话録·杜佑》)


朱温请他入酒店买些酒吃。(《五代史平话·梁史》)


我送他几两银子使罢。(《红楼梦》第八十三回)


妹妹有槟榔,赏我一口吃。(同上,第六十四回)


实时传了赖升媳妇,要家口花名册查看。(同上,第十四回)


明儿挑一个丫头送给老太太使唤。(同上,第三十六回)


我转给你瞧。(同上,第十五回)


有时候,前后两个动词都带宾语,例如:


还要买两个絶色的丫头谢你。(《红楼梦》第六十四回)


宝玉因和他借香炉烧香。(同上,第四十三回)


由上所述,可见连动式的发展是广泛而复杂的。


[1] 我在《中国现代语法》里,认爲这种语法结构形式是紧缩式的一种。


[2] 这种“取”字和“攻取、夺取”的“取”不同。“攻取”是“攻而取之”,“夺取”是“夺而取之”,而“穿取”不是“穿而取之”,“取”字的意义已经虚化了。下仿此。


[3] 参看上章“能愿式的发展”。


[4] 上古时代,在《庄子》里,“来”字就被用作语气词,表示祈使,《人间世》:“虽然,若必有以也,尝以语我来!”又:“是两也,爲人臣者不足以任之,子其有以语我来!”这种“来”字的用法没有在后代沿用下来。


[5] 编者注:今本《红楼梦》爲“打起帘子”。


    进入专题: 连动式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语言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120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