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炜:构建中日平等的对话平台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164 次 更新时间:2007-04-18 02:02

进入专题: 中日  

黄文炜  

前不久香港凤凰卫视和日本朝日电视台联合策划了一场直播讨论会,中日双方的主播、专家、现场学生及场外观众热议中日关系,场面颇为激烈。

比较中日嘉宾的发言,笔者还是发觉中日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异,深感讨论不是在一个平等的对话平台上进行。相比于日方嘉宾发挥自如的个性化语言,中方嘉宾所言似乎时时在乎自己的形象,生怕说错话。或者他们是把自己定位成外交官和新闻发言人了,总想当政府乃至13亿中国人民的代言人,而不是有独立思考的学者。

尤其是中方的两位专家把讨论会当成了战场,或咄咄逼人,或居高临下。让人感到好笑的是,其中一位在提问时先是说到石川能登半岛的地震,说是“很担忧”,还莫名其妙地说“能登半岛离田中角荣的家乡新泻不远,我们担心他家人的安全”,希望石川人民“振作起来,重振家园”,这一派官腔很让人纳闷:你是来日本慰问灾区人民的,还是讨论中日关系的?难怪日方人员笑问:你想提的问题是什么?中方派出的学生难见学生式的明朗和单纯,一位中国学生很不友好地责问有关日本岛国心态的问题,日本专家当场坦然承认。

尽管在这场讨论对话中看到了“不平等”,笔者还是认为凤凰卫视和朝日电视台做了一件大好事,让大家看到了双方的思维方式差异,的确,构建中日平等的对话平台尤为重要。也许我们不该单单责怪中方学者紧绷着那根意识形态之弦,长期的政治隔阂让中日民间真正深入交流的机会少之又少,谁都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而在中日关系回暖的今天,笔者以为,中方整体的思维方式有必要做一些修正。

试列举说明典型的对日思维方式,一是非此即彼型,喜欢给日本人贴标签,这人是左的,对中国友好的;那人是右的,反华的。其实事情往往不那么简单。要想与对方平等交流,首先要倾听对方的想法,而不是简单地把对方归类。石原慎太郎还自称有中国朋友呢,同时,一些亲华人士维护起日本的利益来更是不折不扣的。二是思想教育型,近期可能因为温家宝总理访日,中日关系有了重要转机,频见中国各类代表团和媒体人员来日交流和采访。与各类人员的交流中,笔者发现,一些人关心的问题依然是:“日本人的历史观如何”、“日本为什么不像德国那样认错”、“日本会不会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等等。一些人来到日本,见到学生,就追问对方如何看待“日本侵华战争”,怎么看“南京大屠杀”,一下子就把对方吓呆或者吓跑了。还有一种是认为功在自己,错在对方的狂妄自大型,他们认为:中日友好的功绩在于中方,而中日不友好的责任完全在日方,自己完全是正义的一方。中国是大中国,日本是小日本,甚至以为,日本的一切进步的东西,都是中国传去的。殊不知中日关系纵横交错,哪是谁对谁错一句话说得清的。

当然,文化背景迥异的两国民众不可能完全想法一致,为制造平等的交流氛围,在想法不一致时,关键是要尊重对方的意见,而不是试图压制对方。民间交流应从大家共同关心、容易引起共鸣的地方入手,以柔软的姿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这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日本做得比我们到位和下足功夫,日本政府最近推出官方网站中文版“日本新潮流”,从内容上看都是普通的日本社会信息,日方希望借此帮助中国网民、特别是年轻一代了解日本,增强亲日感。这就是潜移默化的攻心之术。

30年前,邓小平访问日本,在新干线上谈笑风生,赞日本的高科技,谈中国的发展,顿时在日本掀起了“邓小平热”,邓的怀柔之术至今仍为日本人所津津乐道,视为日本的知己;而另一位领导人近十年前访日,在每一个公开场合指责日本的历史认识,导致气氛尴尬,沟通无果又伤和气。一柔一硬,其中效用,今天仍值得我们深思。

(原载《日本新华侨报》,作者授权天益发布)

    进入专题: 中日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99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