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新立:全面把握好经济工作中的几个辩证关系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14 次 更新时间:2022-01-13 15:44

进入专题: 经济工作  

郑新立 (进入专栏)  


核心要点:

■ 当前,我国经济出现了产能过剩等重大结构性失衡,首先是供给结构出了问题,即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品严重过剩,而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品供给不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市场变化,理解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 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是一个对立统一体,过分强调哪一个方面,都会顾此失彼,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我国多年宏观调控的经验证明,在经济偏热时,适当踩一下“刹车”,在经济偏冷时,适当踩一下“油门”,以熨平周期性波动,是宏观调控的艺术。

■ 城乡发展差距拉大是当前国民经济中的一个主要矛盾。我国已达到中高收入水平,但距离高收入国家还有一个大台阶。许多国家跌入“中等收入陷阱”,就是因为难以跨上这个台阶。能否跨上高收入台阶,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考验。

■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既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又相互促进、相互制衡。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把握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对于避免经济波动、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至关重要。

■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我们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认识上的重大突破。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就是按价值规律办事。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对外协调。


2016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明确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于统一全党认识、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必须按照党中央确定的思路方法,把握好几个辩证关系,抓住关系全局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确保实现既定经济发展目标。

一、努力把握好供给与需求的辩证关系

供给与需求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研究供给时必须考虑需求的总量和结构,按需生产、适销对路,产品的价值才能通过市场交换得以实现,社会再生产才能持续进行。研究需求时也必须考虑供给的可能性,使需求与供给能力相适应,避免需求膨胀引发通货膨胀,抑或需求不足引发通货紧缩。

当前,我国经济出现了产能过剩等重大结构性失衡,首先是供给结构出了问题,即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品严重过剩,而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品供给不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市场变化,理解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此同时,需求不足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投资率不断攀升,“十二五”时期投资与消费的结构虽有改善,但其失衡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的增长严重滞后于生产能力的增长,是造成当前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投资与消费的比例,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比例关系,这一结构失衡,必然影响经济全局,使经济的持续发展受阻。

我们必须努力把握好供给与需求之间的辩证关系,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减少无效供给,加快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优化升级,补上供给短板。与此同时,适度扩大总需求,特别是扩大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在结构转换中实现稳增长。在内需与外需的关系上,应以扩大内需为主。2016年上半年,海外投资比2015年同期增长67%,国内投资仅增长8%,在国内投资增长放缓特别是民间投资增长低迷的情况下,海外投资暴增,是不正常的。只有坚持以扩大内需为主,才能对稳增长、惠民生直接发挥作用,并为扩大外需提供实力支持。

二、努力把握好短期与长期的辩证关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保持经济的长期平稳健康发展,必须把长远战略目标和近期行动计划有机结合起来,既要有明确的中长期目标也要有短期目标,既要有长远战略也要有短期对策。实现中长期发展目标、实施长远发展战略,主要通过财政政策促进供给总量的增加和供给结构的优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短期目标、实施短期调控,主要通过货币政策调节需求总量,保持总供求的大体平衡,以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

在宏观调控的实践中,必须把长期与短期有机结合起来。要通过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专项计划,提出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战略、方针、政策,为运用财政、货币等手段调控经济提供依据,保持计划、财政、货币三大调控杠杆的协调配合。要围绕经济增长速度、居民收入、物价、就业、财政、货币、投资、国际收支八大指标的平衡制定年度调控计划,努力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避免大起大落。其中,投资指标尤其重要。投资需求属于中间需求,投资增长速度和投资结构关系到未来的供给能力能否适应需求的增长和需求结构的变化,关系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长期增长能力。因此,需要加强对社会资金和信贷资金投向的政策引导,使之符合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

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是一个对立统一体,过分强调哪一个方面,都会顾此失彼,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我国多年宏观调控的经验证明,在经济偏热时,适当踩一下“刹车”,在经济偏冷时,适当踩一下“油门”,以熨平周期性波动,是宏观调控的艺术。这些成功的经验都是长期有效的。当前中央强调的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转型,是一个中长期发展目标,特别是实现产业结构由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为主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为主的转变,不是三四年或一个五年计划就能完成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紧密相关,调整产业结构必须按照经济成长的客观规律,不懈努力、循序渐进地推进。因此,在宏观调控中,要认清哪些事情是短期可以做到的,哪些事情是需要经过长期努力才能做到的。在此基础上,按照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引导资金投向,既满足即期增长的需要,又促进结构的优化。

三、努力把握好城市与农村的辩证关系

城乡发展差距拉大是当前国民经济中的一个主要矛盾。我国已达到中高收入水平,但距离高收入国家还有一个大台阶。许多国家跌入“中等收入陷阱”,就是因为难以跨上这个台阶。能否跨上高收入台阶,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考验。从国际经验来看,凡是顺利进入高收入行列的国家,几乎都成功解决了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一、二、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大体相同,城乡居民收入基本拉平。而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城乡差距问题往往长期得不到解决。目前我国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不足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1/3,由此决定了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7:1,如果不能改变这一状况,很难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城乡结构调整需要改革来推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正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提出的重大改革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这一重要论述精准对接了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明了方向和要求,必将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更大的新动能。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部署,当前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改革有五个重点:一是落实农户对土地的法人财产权。为此,需要对农户的承包地和宅基地进行确权颁证,并完善对土地用途改变的监管制度。二是建立全国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我国正处于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镇化进程之中。由于劳动力的流动是全国性的,必须建立全国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实现不动产能够随着人口的流动在空间、价值形态上转移。三是打开城乡资本市场之间的“堰塞湖”。“十三五”期间,如能以农民对土地的用益物权为质押,撬动银行贷款和社会投资的20万亿元投入到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城乡差距必将迅速缩小。四是为进城落户农民提供与市民同等的公共服务,使农民进城后可享受市民养老、医疗、住房、子女入托入学等公共服务。五是把特色小镇作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突破口。在中心城市周边的一小时生活圈内,发展一批各具特色的小镇,实现要素集聚,既有利于缓解中心城市房价上涨、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矛盾,又有利于带动城乡发展。

四、努力把握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辩证关系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既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又相互促进、相互制衡。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把握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对于避免经济波动、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至关重要。

从国际经验来看,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主要是由于一些亚洲国家外债负担过重,超过了经济的承受能力,一旦出现偿债困难,外资出逃,便酿成金融危机。2008年爆发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主要是由于金融衍生产品泛滥,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某些金融机构出现到期债务不能清偿,导致债务链断裂,最终引发全局性的危机。经验还表明,虚拟经济膨胀与房地产泡沫总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日本上世纪80年代以房地产为抵押的银行贷款膨胀,因为房地产泡沫破裂,导致经济一蹶不振。

具体到我国,主要有两个潜在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是企业债务率明显偏高,偿债付息压力过大。主要原因是我国金融体制以间接融资为主,企业融资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应当加快发展资本市场,通过扩大股权融资来降低企业债务率,以规避债务风险。二是少数中心城市房价过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应当通过增加住宅用地供给、疏散城市功能、发展特色小镇等措施,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五、努力把握好政府与市场的辩证关系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我们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认识上的重大突破。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就是按价值规律办事。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对外协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城乡统一的全要素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需要有完善的市场体系。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全要素市场体系,特别是抓紧建立城乡之间双向自由流动的全要素市场,激活农村资源,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促进农村发展的强大作用。要打破区域之间的行政壁垒,加快生产要素从沿海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周边地区流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制,建立环境价值补偿机制,形成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市场机制。

二是两手并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在需求结构上要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主要依靠消费拉动转变;在产业结构上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向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在要素结构上,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这是一个全面战略性转变,只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的共同作用,才能取得成功。产业政策要从选择性政策向功能性政策转变,即由确定若干重点发展产业并赋予其特殊扶持政策,改变为围绕经济转型升级要求,实施普惠鼓励政策。如鼓励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应不分行业和企业性质,凡是有利于实现这些要求的经济活动,都应给予鼓励和支持。

三是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以实现共享发展。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始终是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发展理念,把共享发展作为重要内容,是针对当前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提出来的,目的在于通过强化共享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应当在不损害效率的前提下加大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力度,使广大中低收入者特别是农民的收入增长更快一些。重要途径是通过加强对中低收入者的培训,提高其劳动能力,并创造更多较高收入的就业机会,鼓励创新创业。对弱势群体应给予帮扶。要通过教育上的公平来实现分配上的公平。


进入 郑新立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经济工作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制度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091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求是》2017年02月15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