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金融安全与风险防范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30 次 更新时间:2021-12-18 21:57

进入专题: 金融安全  

贾康 (进入专栏)  


在2021天府金融论坛“金融安全与风险防范高峰论坛”的线上发言。


贾康:大家好!很荣幸有这个机会线上参加我们论坛的交流讨论。我围绕着论坛的“金融安全与风险防范”这个主题,谈一些自己作为研究者的基本看法。

金融的安全问题,确实非常需要落在对于相关的风险怎么样有效地实现防范上。在现实生活中间,这些年中国决策层高度重视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问题,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样的总体判断之下,实际工作中几年前就有了三大攻坚战这样的部署,其中之一就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从全局推进现代化过程中间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巳有一系列这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大家所进行的研讨。实际生活中这种安全问题伴随着中国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矛盾交织而遇到的种种挑战,关联着对种种不确定性的应对,我们需要努力掌握合乎规律的、我们可以掌握的确定性和主导权。那么,在这个视角上,金融安全的探讨非常有必要进一步深化。我自己愿意借这个机会,首先谈一下我所理解的金融和它的安全之间的基本逻辑关系。再进一步,还想结合着防范金融风险,就怎么样按照辩证法的思维处理好控制风险与继续鼓励创新的关系等等,来做进一步的分析认识。

首先,我简要勾画一下我所理解的金融的重要性。邓小平当年有非常简洁精辟的一句话: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这样的一个表述,我也曾经在当年担任财政部科研所所长的时候,在我们科研所招博士生的考题里出过这样的一道题,就是怎么理解认识邓小平所说的"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应该讲并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主要看答题人他怎么在自己的理解上能够形成合乎逻辑关系的自圆其说。我自己的认识,我愿意这样来表述,就是可以把金融看作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心血管系统,那么它当然就有了核心的作用和效应。心血管系统非常重要,它带有这种核心的特征和性质,但是金融又必须注意到,这个心血管系统的核心地位不论怎么重要,它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要服务于整个生命机体(对应的就是国民经济整个的运行体系)的健康发展,即金融出发点和归宿都是要服务于国民经济整个系统的健康发展。这个核心具有重要性的同时,也伴随着金融在创新前沿的意义上,它必须要处理特殊的一些风险问题。处理得不好呢,这个核心有可能变成空心,那么也就是对应到实际生活中间,我们已经有深刻印象的亚洲金融危机、世界金融危机等所带来的对于全局的冲击,和经济社会生活中间的严重损失。那么对于这个核心变为空心的危机因素、这种风险因素,必须有效防范。实际生活中间,又有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在一个一个具体的事项、一个一个局部的经济运行中的金融活动里面的风险因素,客观地讲,无法完全避免,那么怎么样防止这些分散的、局部的风险因素变成一个系统性的风险、打击整个经济运行全局的风险,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那么在现实中,我们在中国改革开放、金融深化、金融改革取得一系列的成绩和进步的同时,其实也领教过在国内局部的金融危机的冲击,一些特殊的冲击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我们还记忆犹新。比如说,在原来曾经充满争议而终于发展到有了一个多方面基本肯定良好局面的温州,却不期而至有了"跑路事件"所造成的局部金融危机。这个局部金融危机过后,温州当然痛失好局,经过努力到现在还在恢复的过程中间,但引起人们思考的,就是曾经被评为金融生态在全国有最佳表现的温州(那是从指标上由研究团队做出的判断),为什么会突发这样的"跑路事件"?这种局部的金融危机而实际上震动全局,足以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这些就有很多可总结之处。

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为整个全局经济现在阶段追求的高质量发展服务,必须掌握好一系列防范风险和鼓励创新结合在一起的挑战性的问题。面对已有实践,我们既要借鉴国际经验,又要总结国内可以总结的经验。经验和教训合在一起,在我们今天讨论的这个基本命题上,就是要深刻领会中央所说,在几次金融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金融必须纠正在前些年已经出现的脱实向虚、自我循环这样的偏向,金融必须进一步在防范风险这方面做好制度的建设,机制的创新,金融必须坚定不移推进自己的深化改革,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的一个主线上,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打造现代金融体系。把这些要求综合在一起,我认为我们现在要讨论的金融安全和风险防范,要有开阔的视野,总结世界从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前面这百余年间,已经有相当丰富经验教训积累的这些可借鉴之处;同时,又要特别注意,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们自己也已经积累了一系列的经验和教训,在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于现在的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整个金融风险防范,要和经济社会其他的风险防范问题结合成一个系统工程,要有越来越具有系统性思维的、力求高水平的通盘把握。

我的认识是,中国现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间,还并没有完成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意识到的经济社会的转轨。在推进这个经济社会转轨的过程中,风险的防范问题,便始终摆脱不开坚持改革创新的大方向,需要进一步地通过试错承担必要的风险,而不断地来推进我们的改革深化。到了改革的深水区,更是有一系列的“啃硬骨头”的考验。

所以,我认为考虑中国金融安全和风险防范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它的一个大的前提,就是首先要深刻领会领导人所说的,改革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一招,金融的风险防范,实现金融安全的努力,还是要以改革为龙头,充分注重以制度创新打开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空间。那么,我们就要首先把握好:中国以金融改革服务全局、更好发挥现代经济核心作用的这样一种金融功能,它的自身改革的大思路是什么?我愿意把它强调为,就是金融改革必须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使金融这个体系,它的金融机构、金融产品的供给,充分地适应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的多样化,形成一个对于实际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融资需要无缝对接的供给体系。间接金融,直接金融,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我们现在特别注意的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这些方方面面现实需要的所有于金融概念之下的有效供给,都要在通过改革提供合理制度依托这样的一种情况之下,可持续地形成有效供给体系,来满足实际生活的需要,来发挥金融的核心作用,服务于整个中国现代化战略里边必须匹配的金融有效供给。

那么这个改革在实际生活中间针对的现实问题,就是必须承认,我们的金融虽然有了这些年改革这方面的种种设计和努力,取得了长足进步之后,仍然存在着中国金融领域里面一些明显的问题。比如说金融必然是要由于控制风险的需要,而有一种特许权管理的特征:因为金融机构是要持牌的,要有特别的对于他资质的认定和监管。金融领域这样的一种特殊的管理,确有必要,因为它的一些局部的风险,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传染而成系统性的风险。要有特殊的资质管理、监管这方面的特定的一些和金融概念相对应的具体的设计和特别的严格要求。但是由此而来的金融运行中间的那种带有一定的特许权管理和与经济学上所说的垄断特征相关管理的同时,我们必须承认,中国的金融领域里还存在着过度的垄断,这种过度的垄断就是需要通过我们的改革、通过改革的攻坚克难来加以克服的,否则整个经济系统的高质量升级发展,不能匹配中国金融的攻坚克难以后的制度创新带出来的升级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融资供给的话,我们的很多现代化诉求会落空。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必须特别注意,中国在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的过程中,要消除过度垄断因素。与此相关的一大要点,是要逐渐提高直接金融的比重,原来的间接金融比重相当高的局面,和发展阶段一开始的那种低下状态,有内在的关联,但我们不能停留于那个状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完善的过程,直接金融的比重有必要逐渐提高。像前一段时间大家都注意到的,北交所终于开始正式成立运营,那么这正是在资本市场概念上,使我们要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了一个新的多样化的进步,也意味着中国直接金融这方面的潜力,要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这些是带动着我们在总体上来说使金融发挥功能的时候,更好防范风险的一种制度建设,是从正面的积极的防范风险。

那么,同时另外一些要讨论的,还是要涉及总结已经发生的一些金融风险这方面的教训。实际生活中我印象很深刻的有一个,是前几年大家注意到互联网+的创新里有一个网上众筹,P2P的创新这方面的探索,曾经成为一时的风气。客观的讲,当时鼓励这样的创新是有一定的必要的,但是后来发现,在中国实际生活中间,这个P2P出现了非常明显的风险问题。再后来,走到了连续爆雷的不利局面之下,现在听到的全国的情况,是P2P的平台基本上归零了,遗留了不可忽视的问题,还要努力地加以消化。这里边很多的民众,他们是在当时的整个社会氛围,还包括有一些我们听到的社会上主导信息的影响之下,纷纷加入P2P,到现在呢,却成为了人们所称的"受损失的灾民"。对这些事情,必须努力地消化后遗症,并使我们举一反三,今后力求防患未然。

在金融的创新过程中间不可回避地必须承受一定的风险。不可能说对一个创新的过程,所有的细节都想得一清二楚,所有的规则都已非常到位,我们才能够做事情,那就没有创新的空间了,那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怎么样贯彻规则的问题。实际生活中,像P2P这样的创新,它是试错,在没有一开始能够拿出来的全套的规则管理之下,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要允许实际生活中间这个试错过程往前走一段儿。但后来我们发现的问题就是,类似于P2P这样的一些试错,还要特别重视必须有一个密切跟踪以后及时的风险防范,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这种规范措施的跟上。应该讲在P2P的这个发展过程中,以规范措施控制风险启动得晚了。在总结经验教训的这个视角上来讲,很值得我们以后举一反三,亡羊补牢。

所以金融必须有一种强烈的风险意识,在创新的过程中间,防范风险从一开始就必须确立。那么在辩证法的思维上来讲,我还是愿意强调,虽然有了一些教训,但不能够因噎废食,不能够把小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出去。今后我们仍然要通过试错创新,使一些可能成长起来的新的机制逐渐成气候。这个过程中间还是要强调,第一位的是发展这个硬道理,在发展中要紧跟着规范,但不可能反过来首先强调有了全套的规范我们才能考虑发展,那是违背创新规律的。如果什么事情都想好了,什么事情已有全套的规则了,那是另外一种成熟的状态,而且实际生活中波浪式发展的这些事物,在这种成熟状态形成后,总是会被后来后起的一些创新的因素所冲击,所调整,甚至有颠覆性的创新。那么实际生活中间呢,这样的一个辩证法的掌握,确实是不断地给我们动态地提出着挑战性的问题。

现在如果从当下运行来看,我愿意强调一下,可能最近一段时间,市场人士、企业界都特别注意了,中央在强调防范风险的时候关注了房地产市场,社会各界当然也一直关注了房地产市场,前面一段时间,突然出现了一种严峻的挑战性的局面,像恒大这样过去算是引领潮流、曾经无限风光的地产界的大型企业,突然陷入危局,而且带来了后面跟着的似乎要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的一种不良预期。这当然就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如果房地产市场上这样的风险不能够有效控制,它的连锁反应一定会牵扯到实际生活中间的金融,因为成长中的房地产领域必然带有明显金融属性,而金融跟着而产生的这种风险和不良因素的冲击必须防范。那么,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的决策层和管理部门在做了基本的分析判断以后,已经给出清晰的信号,就是像恒大这样的具体案例,它不属于资不抵债,现在是在我们的管理有一些必要的、进一步的严密化的过程中,它的融资环境有所变化,资金链吃紧,应该在市场化的规则为基础的运行过程中,通过恒大等企业自己首先要做的努力,对自己的整个业务布局、资产结构的调整,通过一些必要的腾挪手段,来努力化解危机。同时,在宏观方面来说,我们已经看到管理部门非常明确地表示,对于现在的房地产领域的刚需,要提供资金的保障,这是完全合乎我前面所说的辩证法的,就是总体来说防范风险并不能说看到什么风险因素,就只是想摁住这个因素,实际上还要考虑到整个动态过程中间的基本面、市场预期的引导。局部的风险,它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怎么样防范它成为系统性风险,这是真问题,这是最关键的问题。那么从现在中央管理部门,还有一直贯彻到地方政府的对于现在房地产业界防范风险的基本的态度和思路来看,我们就可以体会到,金融这个风险的防范,它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要有服务于全局的这样的一种辩证法。在总体上注意到了风险苗头之后,要有堵,还要有疏,房地产业界的刚需,要得到更好的资金供给的保障,包括银行和资本市场融资的保障,这是最有效的从基本面上防范系统性风险。

当然呢,这又使我们进一步想到当下经济生活中间,确实有种种大家感受到的一些不确定性和困扰,但是新近中央政治局的会议非常明确地再次强调了,我们的货币政策是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这个"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方针,又充分地体现了,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我们要更积极地支持总体的可持续运行,在相机决择这个概念的宏观调控的掌握上,要通过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实际上就是适当的这样一种资金供给流动性的保障),使我们的宏观经济运行保障速度能够得到一定的支撑,也使市场的预期能够得到这个政策基本面上给予的向好的引导。那么,这就是在全局的视角上防范风险,特别是防范了系统性风险。

在实际生活中间,如果一味地只看一些风险苗头,只看局部的风险因素,只是知道单维度的去控制风险的话,很容易形式主义地走到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你以控制风险的行为,实际上违背了动态优化的规律,而造成了新的风险因素。如果不能做大蛋糕,一味的讲怎么样切分蛋糕,一味的讲在切蛋糕的过程中间怎么样严格监管,并不能解决总体的系统性的继续发展、掌握好硬道理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我们当下考虑金融安全和风险防范,在认识到金融的核心作用必须要配之以防范风险,金融服务于全局必须深化制度创新即深化改革,以及在整个的监管系统、风险防范系统这方面,我们应借鉴国内国际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形成系统性思维加强管理的大前提之下,还是要强调“发展中规范”放在第一位,紧跟着认识到风险因素,追踪风险因素,要“该出手时就出手”时,强调“规范中才能跟上后续的发展”这样的一种辩证法。但是这样的"发展中规范"和"规范中发展"两个概念,它们的位置不能摆反了,必须是强调首先从发展的角度切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这个服务于全局的大的原则之下,我们同时要特别注意防范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因素,要密切跟踪实际生活中间的试错,在创新的过程中间又时时警惕着,防止再出现P2P爆雷这样有深刻教训的那样一种不利局面。

这些是我今天想向大家汇报的自己不成熟的一些基本看法,汇报出来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进入 贾康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金融安全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金融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041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