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亮亮:小农经济的效率和福利特征及其政策含义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65 次 更新时间:2021-01-19 16:29

进入专题: 小农经济   兼业农业  

赵亮亮 (进入专栏)  




摘要:一直以来,小农经济被认为是缺乏效率的,这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应的政策。对农村和农业发展的重视不够,在城市化过程中主张重点发展大城市。本文论证了,小农经济在激励方面的优势,以及兼业农业的特点决定了它仍然可以使有效率的。这意味应该小农的政策支持是适合经济发展的效率目标的,至少在一些落后地区是如此,同时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小城镇的发展也应该得到重视。

关键词:小农经济 兼业农业


中国自建国以来,对小农经济有一种不恰当的认识,在很多场合,小农经济和落后的生产力、缺乏进取心相联系。在建国以后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小农被当做应该被消灭的对象,但是最终因为对生产力的严重破坏而失败了。1978年以来的农业改革,之所以取得较大的成功,主要是因为恢复了家庭联产责任制,在一家一户的基础上进行生产,小农经济的发展得到了认可,使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目前,经济社会和改革初期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一些地方,对小农经济的不恰当认识仍然影响着政府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在关于中国农业农村的发展中,由于存在对小农经济认识不同,对城乡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工农业关系的思路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农经济的性质和特点加以辨析。


一些人主张应该给予农民土地所有权,主张重点放在大城市建设,一个重要的认识基础就是小农是缺乏效率的。我们将论证,小农经济的一些特点决定了它依然可以是有效率的,这是土地私有化的主张所忽视了的。一些欠发达地区片面追求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并不一定是最有效率的,集中力量发展大城市的城市化战略也不一定是最优选择,它尤其不利于农村居民的福利的改善。


一、小农生产的优势

目前,很多学者都认为中国应该促进农场土地流转,以使更多的农民能从农业中解放出来,以加快城市化的进程,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同时,也有一些人主张,应该将农村的土地私有化,这样可以使农民获得更高的土地收益。主张加快劳动力转移无疑合理的,因为目前农村有大量的劳动力剩余。但是这些主张的另一个重要认识基础就是,小农农生产是缺乏效率的。

实际上,在生产的组织和激励方面,小农生产的具有一定的优势。从生产的组织形式来看,小农具有多任务管理的特点,也就是说,一个家庭可以同时从事多种生产活动,这样农民就可以灵活地安排投入。在播种、收获的季节,农民可以多劳动,而在其他时间可以减少劳动。

如果采用适度集中的农场生产,可以有两种类型,一是采用先进的大型农业机械,只需较少的劳动力;二是农业经营企业雇佣较多的劳动力。显然,在中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地理条件都限制了大型农机的使用,同时,劳动力相对充裕的状况还将维持一段时期,因此,资金密集型的农业是缺乏经济效率的。如果要采用农场式的规模化经营,只能大量地雇佣劳动力。在这种情况下,能实行多任务管理的小农更有优势。农业企业只有在农忙的季节需要多雇佣劳动,而在其他季节需要的劳动较少,劳动力就只能闲置。而家庭生产中,劳动这可以在农闲的季节从事其他生产,例如养殖。此外,小农生产中,兼业农业可以降低家庭的风险,当种植业歉收时,家庭的手工业和养殖等可以弥补部分损失。

再者,采用雇佣劳动的农场生产还面临着激励的问题,和工业生产相比,农业劳动更加分散,个人的努力程度不容易观测。在工业中可以采用流水线,计件工资等方式,而农业中生产则完全有不同的特点,生产周期较长,受到天气的影响较大,这就导致了劳动投入和产出之间的联系不密切,无法根据产出来支付报酬。农业劳动中偷懒远比工业中容易,监督十分困难,这些最终必然导致规模化农业缺乏效率。在小农经济中,家庭内部分工,协调成本很低,也不需要多少监督,能够很好的解决激励问题。

所有这些都使得小农生产能够达到较高的效率。这一点也得到了实践上的证明,中国在封建社会,只要是进入社会稳定时期,农业生产就会发展很快。家庭同时从事手工业和农业十分普遍,一度达到了很高的生产力。以往的很多研究都证明了这一点。黄宗智将中国的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生产的特点总结出为内卷化,而原熏则认为在东亚曾经发生了勤劳革命,其中小农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代企业的组织管理需要一套与之相符的文化和观念做基础[1]。公司治理中强调,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企业的存在,是以发育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存在为前提的[2]。在农村这些基础都不存在,因此发展现代化的生产有一定困难,当然也不排除家族企业会得到发展。中国80年代一度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最终都未能得到持续发展,业绩下降。很可能是因为缺乏这种特定的文化,从反面证明了契约精神、法制的重要性。企业的发展和传统文化观念、生活方式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虽然并不是不可调和的,但是在发展的初期这些因素可能会构成制约。因此农村的集体企业不可能是最优选择。另一方面,小农确实存在着与大市场不相适应的问题,但这可以通过农业合作组织这类形式来解决,但是农业合作组织在本质上并不意味着消灭小农,而是在小农的基础之上的联合和协作。小农仍然可以是有相对效率的,并且可以广泛而长期地存在。


二、小农生产和家庭关系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农村的家庭的功能开始发生变化。早在上世纪80年代,费孝通就对此作了深入调研和探讨,它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赡养关系发生了变化,父母和子女分居的情形增多,出现了类似西方的“空巢”[3]。实际上类似情况在最近的几十年中十分普遍。由于进城务工的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年劳动力,老人的赡养和子女教育往往受到影响。

目前农村,只有老人和儿童留守的情况比较普遍,长期的分居使农村的老人得不到较好的照顾,他们和子女之间的交流沟通减少,老人的生活质量有所下降。而进城务工者的子女教育也有更大的问题,父母外出务工会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有很大负面影响。一些少年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照,学业下滑,甚至走上邪路。当前城乡收入差距急剧拉大,要使农村的下一代在将来有较高的素质,有能力提高收入,就必须重视他们的教育。而心理情感方面的教育和健康成长,是无法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实现的。

当前,农民工候鸟式流动对于是家庭的功能受到影响,涉及到的很多人都遭受了福利损失。这些都是现有的发展方式所产生的代价,在制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应该受到重视。


三、小农对现有发展模式的含义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在长期的告诉增长中,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功不可没。虽然这种模式存在很多弊病,但是它也是特定发展阶段、特定国情下的最优选择。但是,笔者认为,在一些方面,仍然存在改进的可能。

尤其是在资源、能源、劳动力价格低廉的情况下,地方政府都在努力追求快的工业发展。由于税收制度和绩效评价体制的扭曲,地方政府总是将工业发展摆在发展战略的首位,这是因为工业投资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拉动生产总值和税收的增长。由此产生的一个后果是,地方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不够重视,在政策和资金投入上相对不足。而支持农业主要是在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推动下进行的。

我们在前文论述了,小农生产是具有优势的,这就意味着它还将长期存在,并且能够成为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但是仅此还是不足以成为支持农业和小农发展的理由。因为对农产品的需求在国民经济总需求中的比重会逐渐下降。但是,以往被很多人忽视的是,在农产品的生产中,有很多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的,需要精耕细作来完成。随着居民的收入提高,对食物的消费会升级。根据黄宗智等人的预测,中国人对肉禽蛋奶等产品的需求在未来的若干年会有大幅度上升,而这些都是需要通过精耕细作,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来生产的[4]。这种需求恰恰能够和小农经济相吻合。他决定了小农生产是有市场需求支撑的。当然,中国的各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不可能每个地区都具有发展农业生产,以及小农生产的比较优势 。中国的落后地区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恰恰是发展精耕细作型农业的主要条件。在这种情况下,落后地区的政府部门更应该对农业发展有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支持小农生产。比如在西部的一些地区,采用兼业农业的方式搞养殖,种植各种经济作物的情况十分普遍,但是他们在资金和技术方面都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如果政府能够给予适当的扶持,例如,技术指导,资金支持,他们就能发展的更快。但是目前地方政府对于工业乃至高科技产业的偏好,对小农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在落后地区这种问题更为突出。

关于中国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有很多讨论,一些研究发现,城市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才是有效率的,但是从城乡协调发展来说,大城市并不是有利得。温铁军就对重点发展大城市的城市化模式提出质疑[5]。由于小农具有一定的效率优势,小城镇的发展能带动农村繁荣。加强农村和城市间的联系。消除二元分割。农民在进程务工的同时也可以兼顾农业。对于中国农民的子女教育和养老都是有利的。



进入 赵亮亮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小农经济   兼业农业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组织社会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427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山西农经》2011年第2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