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圣鹏:论资本的产生、意蕴及其历史作用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84 次 更新时间:2020-12-24 22:17

进入专题: 资本  

戴圣鹏  

原发信息:《学术研究》第20204期

内容提要:资本既是社会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一系列变革的产物,也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没有商品经济的发展,就不会有资本的诞生。从资本生成的历史来看,资本的历史要早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与马克思主义资本观的视野中,活劳动替积累起来的劳动充当保存并增加其交换价值的手段是资本的实质之所在。资本不仅是一种价值增殖的手段,还是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是一种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从资本的社会属性与其运动的方式来看,资本不是资本家个人劳动的产物,而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活动的产物,因而资本不是资本家的个人力量,而是社会力量。资本作为社会全体成员共同活动的产物,作为资本的生产工具,只有通过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活动,才能运动起来,才能展现其发展逻辑。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是“普照的光”,是资产阶级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几乎任何事物都会打上资本的烙印。但对于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应历史地、辩证地看待与把握,我们既不要夸大其历史作用,也不能放大其负面影响。

关键词:资本/自由工人/生产关系/社会力量/历史作用

标题注释:本文系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CCNU19TD012)的阶段性成果。


资本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是马克思用来考察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一把钥匙。但在马克思的历史观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逻辑与视野中,资本的诞生与商品经济的产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商品与资本二者的关系来说,资本的前身就是商品,但资本不等同于商品,也不等同于资源。虽然在新型的资本范畴中,资本被当作一种可以直接或间接获取经济利益或社会利益的资源而存在,但这样的理解是非马克思主义的。


一、资本的产生

资本是社会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一系列变革的产物,也是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资本是历史的产物,是一个历史范畴。作为历史范畴的资本,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从资本产生的历史来看,资本诞生的历史要早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历史,换句话说,资本的历史要比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跨度更长。虽然我们无法给资本的诞生划定一个具体的日期,但资本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封建社会晚期,也即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与马克思主义资本观看来,“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16世纪揭开了资本的现代生活史。”①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虽在16世纪就揭开了资本的现代生活史,但资本在人类历史上的出现比这要更早。马克思认为:“中世纪已经留下两种不同形式的资本,它们是在极不相同的经济的社会形态中成熟的,而且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期到来以前,就被当做资本,这就是高利贷资本和商人资本。”②由此可见,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之前,作为最早的资本形式的高利贷资本和商人资本就已经存在于中世纪了,这种早期的资本形式,其最初的表现形式就是作为商品交换中介的货币。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货币流通)虽然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但“有了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决不是就具备了资本存在的历史条件。只有当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占有者在市场上找到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工人的时候,资本才产生;而单是这一历史条件就包含着一部世界史。”③根据这句话所蕴含与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知道,资本的产生与自由工人的出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自由工人在市场上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就不会有资本的产生与存在。因此,自由工人的存在,不仅构成了资本产生的历史条件,也是资本得以存在与发展的历史条件。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探索资本的产生问题,也是在探索资本的历史起源问题。而资本的历史起源问题,也就是资本的原始积累问题。这两个问题在马克思看来是同一个问题。“资本的原始积累,即资本的历史起源,究竟是指什么呢?既然它不是奴隶和农奴直接转化为雇佣工人,因而不是单纯的形式变换,那么它就只是意味着直接生产者的被剥削,即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解体。”④即资本的历史起源于“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解体”,取而代之的则是“以剥削他人的但形式上是自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⑤也即资本主义私有制。在资本的原始积累的历史中,或说在资本的历史起源中,“首要的因素是:大量的人突然被强制地同自己的生存资料分离,被当做不受法律保护的无产者抛向劳动市场。对农业生产者即农民的土地的剥夺,形成全部过程的基础。这种剥夺的历史在不同的国家带有不同的色彩,按不同的顺序、在不同的历史时代通过不同的阶段。”⑥由此可见,从马克思分析与考察资本的原始积累的历史来看,资本的原始积累首要的因素是对农业生产者也即农民的土地的剥夺,这也是资本的原始积累的全部历史过程的基础。失去自己土地的农民也即失去了自己生产资料与生存资料的农民,成为在劳动力市场上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工人的最大来源。因此可以说,资本的历史起源问题或者说资本的原始积累问题,也可以简单地归结为自由工人的历史生成问题。虽然资本的历史起源于“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解体”,但资本的诞生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与资本是否是社会的处于主导与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与资本主义私有制或资产阶级所有制是否是社会占主导地位及起支配作用的私有制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

资本起源于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解体,资本在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解体中实现了自己的原始积累。因此,无论从资本历史起源还是从资本赖以存在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角度来说,资本的产生与存在都与私有制密切相关。私有制,准确地说,以剥削他人但形式上是自由的劳动为基础的新的、现代的私有制,是资本赖以生存的社会历史条件与土壤。在这种新的、现代私有制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发达的私有制中,资本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在一定历史时期,其对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快速发展与人类文明的重大进步。


二、资本的意蕴

资本是伴随着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解体而诞生的,也是依赖于以剥削他人的但形式上是自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为存在与发展条件的。那么,对于资本而言,我们将如何来把握其实质与意蕴呢?资本的实质是什么?这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资本观中并不是一个需要人们从理论中加以概括的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者——马克思本人就有过十分明确的论断。那在马克思资本观的理论思维与逻辑框架中,是如何把握与理解资本的实质的呢?马克思主要是从社会劳动的角度或维度来理解与把握资本的实质的。在马克思看来,社会劳动从活动状态的角度来划分的话,可以分为积累起来的劳动和直接的、活的劳动,或者说可以分为死劳动(即积累起来的劳动)和活劳动。而资本的实质既与积累起来的劳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也与活的劳动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于资本而言,资本就是由积累起来的劳动蜕变而来的,但资本并不等同于积累起来的劳动。积累起来的劳动要蜕变为资本,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条件,这个历史条件就是积累起来的劳动是否可以支配直接的、活的劳动,即死劳动是否可以支配活劳动。所以,马克思认为:“只是由于积累起来的、过去的、对象化的劳动支配直接的、活的劳动,积累起来的劳动才变为资本。”⑦由此可见,死劳动或者积累起来的劳动要想成为资本,必须充当支配活劳动或者雇佣劳动的手段。马克思的这个论断有利于我们理解与把握资本的实质,但还必须分析积累起来的劳动为什么要支配活的劳动,它支配活的劳动的意图是什么?只有把这个意图弄清楚了,我们才能正确地把握与理解资本的实质是什么。在马克思看来:“资本的实质并不在于积累起来的劳动是替活劳动充当进行新生产的手段。它的实质在于活劳动是替积累起来的劳动充当保存并增加其交换价值的手段。”⑧马克思的这个论述一语点破了资本的实质是什么,即资本的实质在于活劳动是替积累起来的劳动实现保值与增殖的手段。马克思还进一步指出:“资本本质上是生产资本的,但只有生产剩余价值,它才生产资本。”⑨简单地讲,资本的实质与本性就是不断生产剩余价值,这也是资本不断积累与不断增殖的秘密之所在。在现实的资本生产中,资本就是通过对雇佣劳动(或者说雇佣工人,即自由工人)的控制与支配来生产剩余价值的,也就是通过对雇佣工人的剥削来实现其自身的积累与增殖的。总的来说,资本,“是生产工具,也是过去的、客体化了的劳动”。⑩作为生产工具存在的资本,是生产剩余价值与生产新的资本的工具,作为过去的、客体化的劳动,也即积累起来的劳动或死劳动,它是雇佣工人或现代的无产者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

在马克思的历史观与资本观的视野中,资本的普遍性存在,也可以说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诞生。没有资本就没有资本主义私有制,同样,没有资本主义私有制,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资本。因此,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也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这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11)资本作为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称之为资本主义社会,不仅在于它是建立在以剥削他人但形式上是自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之上,也是因为资本是它占统治地位与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这种占统治地位与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扮演着“普照的光”的角色,使得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几乎所有的一切都被打上资本的色彩。所以,马克思认为:“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后者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独特的社会性质。”(12)由此可见,在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资本观的视野中,资本不是一般的社会生产关系,而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是一种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作为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其反映与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马克思从生产关系与阶级属性的角度来把握与理解资本,并赋予资本特有的阶级属性,这是对资本理解的一种创新与突破,是一种革命性的认识与把握。这种革命性的认识与把握,突破了传统把资本理解为一种物的简单认识以及把资本当作一般的生产关系来看待的思想与观念。当把资本仅仅理解为一种物或解读为一般的生产关系时,资本所蕴含的资产阶级属性就被淡化与掩饰,这也必然会掩盖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反映的必然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也必然是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和资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的强大工具与手段。

从生产关系与阶级属性的角度来理解与把握资本,是我们正确认识资本的关键之所在。但仅仅从生产关系与阶级属性的角度来理解与把握资本,可能还有些问题不能很好地获得解释。比如,在一些人的认识与观念中,资本是资本家的私人财产,无产阶级通过社会革命是否有权利把资本家的私人财产变成社会全体成员共同所有的公有财产?如果工人阶级或无产阶级有权利这么做的话,他们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与恩格斯必须在理论上做出合理的解答,否则无产阶级通过社会革命剥夺资本家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是不具有历史的正当性与合理性的。这也涉及无产阶级革命的合法性问题。因此,只从资本的实质以及生产关系与阶级属性的角度来理解与把握资本及其本质,要得出消灭以资本为代表的现代私有制而实现现代公有制这个结论并不那么令人信服。那么,马克思恩格斯又是从哪个维度或角度来解答这个问题的呢?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资本是集体的产物,它只有通过社会许多成员的共同活动,而且归根到底只有通过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活动,才能运动起来。”(13)把资本理解为集体的产物,理解为社会全体成员共同活动的结果,这同样是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与实践两个角度来把握与理解资本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创新性认识。当马克思恩格斯把资本理解为集体的产物,理解为社会全体成员共同活动的结果,以及认识到资本只有通过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活动才能运动起来的运动方式,这就揭示了资本作为历史的产物,并不是资本家个人活动的结果,因而也不是资本家个人劳动所创造的私人财富。既然资本不是资本家个人劳动的结果,也不是资本家个人劳动可以使其运动起来的社会财富,那么资本家个人占有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活动所创造的资本,其本身就很难获得历史的长期性辩护,也不可能被日益觉醒的无产阶级所认可与维护。因此,资本家是没有合理的、正当的理由来维持其对资本长期性或永恒性的占有的。在无产阶级的斗争下,资本必然会从资本家私人占有重新回归社会全体成员共同所有,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任何资本家无法阻挡的历史进程。也正是因为资本是集体的产物,所以“资本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14)资本这种社会力量,同时也“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15)当资本家意识到自身所拥有的资本是作为社会的强大经济权力存在时,也必然会导致“每个资本家都按照他在社会总资本中占有的份额而分享这种权力”。(16)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权力结构以及政治权力的分配,都取决于资本家各自所掌握与掌控的资本的数量与大小。对于资本主义社会而言,哪个资本家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份额越大,他就越能主导或左右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权力结构的建构与政治权力的分配。

总而言之,马克思恩格斯是从三个维度或三个视角对资本的意蕴做了全面的、历史的考察与分析的。这三个维度就是生产工具与社会劳动的维度、生产关系与阶级属性的维度,以及社会力量的维度。只有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三个维度来理解与把握资本,我们才能对资本形成一个科学而正确的认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为什么消灭以资本为表征的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资本因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活动而生,最终也必然会回归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所有,也即归全社会共同所有。这是资本的发展逻辑所展现出来的必然趋势,也是其无法改变的历史归途与历史命运。


三、资本的历史作用

资本是社会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经过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之后的产物。其本身既是历史的产物,也是推动私有制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资本相比于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而言,是具有革命性与先进性的。从革命性的角度而言,资本在人类历史上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它不仅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也使得国家与国家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更主要的是它对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所起到的革命性作用。对于资本的革命性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有一段话可以形象地说明这一点:“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7)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是在说资产阶级,但同时也是在说作为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的资本,在人类历史上对于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所发挥的巨大革命性作用,其革命性作用是人类历史上过去一切时代的生产关系都无法媲美的。而资本的先进性则表现在资本作为一种私有制形式,是私有制最为发达的形式与最高发展形态。当资本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并取得统治地位的时候,它必然会对建立在工业革命基础之上的新的生产力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也必然会对社会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也即导致社会结构的革命性变化。社会结构的变革性变化,既表现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家庭的革命性变化,也表现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革命性变化,当然也会表现为世界格局的革命性变化。资本的极力扩张与无产阶级的快速壮大是正相关的,当资本发展到其极限的时候,也是无产阶级在人数上占绝大多数的时候,当然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自身解放以及全人类解放的时候。因此,从这个角度讲,资本最大的历史作用或者最后的历史任务,就是为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创造出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和充分的物质财富。在马克思的历史观与资本观看来,正是资本或者资本主导下的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18)没有资本的发展,就不会有世界历史的形成,没有资本对生产工具不断地进行变革,就不会有世界历史的进步。资本固然具有革命性与先进性的一面,但这是否就意味着资本永远具有革命性与先进性呢?在马克思的历史观与资本观中,资本的革命性与先进性,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革命性与先进性,并且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与进步而日益丧失其革命性与先进性。换句话说,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作为历史发展产物的资本,终究有一天也会丧失其存在的历史条件与现实作用,成为保守与落后的东西,成为人类历史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绊脚石,成为无产阶级革命需要推翻与消灭的对象。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既有人给资本披上了华丽的衣裳,让人羡慕不已,也有人把资本当作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此外,随着一些新型资本观念的兴起与被广泛宣传,使得人们对资本的本质以及资本的历史作用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把拥有或占有资本看作个人改变命运的筹码与工具。这种对资本作用与功能的看法,使得人们很难客观公正地看待与认识资本的历史作用,特别是其负面的影响。如果说马克思是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理解与把握资本及其历史作用的话,那么,在现代社会更多人则是站在个人利益的角度来理解与把握资本及其作用。当资本被看作是个人获得经济利益与改变命运的筹码与工具的时候,资本的积极作用就被过度地放大了,从而掩盖了资本野蛮与负面的一面。在一些人过度夸大资本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还有一些人在人为地放大资本的消极作用与负面影响,否定资本在现时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因此,对于资本的社会功能与历史作用,我们必须历史地、辩证地把握与理解。在马克思看来,虽然“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19)是资产阶级借用剥削工人阶级的强大武器,是导致工人阶级片面发展与野蛮的重要推手,但这并不意味着资本就是十恶不赦的,就是洪水猛兽。对资本加以道德审判并不能否定资本相比于过去的生产关系而言有其文明与进步的地方。马克思认为:“资本的文明面之一是,它榨取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件,同以前的奴隶制、农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20)因此,在新时代,如何看待资本的历史地位与社会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任何彻底肯定资本的历史地位与社会作用的思想与行为都是有问题的,同样,任何全盘否定资本的历史地位与社会作用的做法与观念也是有问题的。对待资本,我们既要历史地看待,也要辩证地把握。我们不能因为资本具有对工人阶级剥削的一面,就对其加以唾弃,也不能因为资本比过去的生产关系更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对其大加赞许。任何对资本极端的、片面的看法与思想,对于我们科学地把握资本与正确地认识资本的历史作用,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在当下,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资本作为一种具有相对的历史先进性的生产关系,其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对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仍具有积极意义和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根据当前中国的实际国情与现实需要,我们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不仅要允许资本以及其人格化的资本家的存在,还应大力发挥资本对旧的、落后的生产方式与腐朽的并遗留至今的封建等级观念与宗教思想的变革作用。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资本增殖的本性必然会促进生产的不断变革,也会使得“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21)资本对生产工具,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的生存本性,对于我们进行技术革新,对于我们淘汰落后产能,对于激发社会创新活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此外,只要我们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要我们仍是发展中国家,只要我们仍存在私有制经济,只要我们仍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资本在我国当前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的存在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因而也具有现实的合理性。消灭资本,不允许资本的存在,在当下都是不切实际的想法,也是忽视国际现状与基本国情的唯心主义做法,当然也是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与行为。

资本的现实存在是有其历史缘由的,这就在于它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并未完成。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发展社会劳动的生产力,是资本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资本正是以此不自觉地创造着一种更高级的生产形式的物质条件。”(22)当历史所赋予资本的任务还没有终结的时候,也即当资本还没有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创造更好、更高级的物质条件的时候,资本是不会自行消亡的。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现实状况的角度来说,当今社会并没有让资本自行消亡的历史条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仍保持正增长,也现实地表明了资本仍然可以发展社会劳动的生产力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仍能容纳新的社会生产力。无论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还是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整体的国情状况,都告诉我们,在新时代,我们不仅要允许资本的存在,还要在不会改变社会主义性质的可允许的、可控的范围内大力发展资本、充分利用资本。形象地说,就是我们要让资本在社会主义的舞台上按照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剧本,或者按照发展好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解决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剧本把舞跳好,但不能让其毁了社会主义的舞台。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内,在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进一步发挥资本对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作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现实合理的选择,但如何避免或减少资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负面影响以及对无产阶级专政的不良影响,也是新时代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进一步扩大与深化改革开放不可忽视的重大现实课题。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5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9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6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97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98-299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91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42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42页。

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650页。

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685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41页。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644页。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15页。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15页。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707页。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491页。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05页。

(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94页。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97页。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925-926页。

(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03页。

(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511页。



    进入专题: 资本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金融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4056.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