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小立:“高尚”的娱乐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83 次 更新时间:2019-06-07 14:29

进入专题: 道德修养  

尤小立 (进入专栏)  


自小读书,以为对“高尚”一词,是心领神会,有所解的。未曾想,几十年过去,人在学府,却有点搞不懂“高尚”了。

近来,应邀看了几个征询意见的住宅建筑模型,上面有多层楼盘,有小高层,有别墅,可只有别墅的顶上,贴着写有“高尚人士住宅”的纸条。纸条不大,且不够清洁,但“高尚人士”几个字,却非常扎眼。何止住宅。此事过后,我才发现,如今的汽车广告,也在大打“高尚人士”之牌。

本来,住房、汽车,只是小康的标准。置业安家,以车代步,现代人的生活理想而已,怎么一下子就变得“高尚”了呢?“高尚”加上“人士”显然来自港台,印象中台湾方面,说文解字,颇有古风,1960年代台湾出版的《中文大辞典》的“高尚”一条,就取的古意,辞典说,高尚乃“谓志行高洁,不求仕进也。”我孤陋寡闻,不知在香港,“高尚”一词有没有别的演绎,不过,无论怎样,进入了祖国大陆,也不仅得理论联系实际,也要与传统相结合的。

按照约定俗成的解释,“高尚”大概总是与道德有关。如《辞源》说的“不卑屈”,《汉语大词典》说的“高洁的节操”、“崇高”都有这个意思。《现代汉语词典》的第一个解释更加明确,它干脆说“高尚”就是“道德水平高”。依此类推,“高尚人士”指的就是“道德水平高的人士”。而以设计者、开发商以及销售商的逻辑,住进他们的别墅,开上高级轿车的人也自然“道德水平高”了。

这个逻辑,显然是在以草绳当铁链。它混淆了一个基本概念。住房、轿车只是物质标准,与道德所在的精神领域,不是一回事。物质的东西是外在于人的,而道德是在人的内心之中的。内病自然可以外治,那是中医的原则,但它之所以有效,主要还是因为顺应了各人不同的情况,辩证施治的结果。道德也是如此。如果人内心里没有相应的“良知”,再怎么启发,也是没法“致良知”的。

从现实看,住别墅、开轿车的人中间,的确有不少“高尚人士”,但那不是由于他们开了轿车,住了别墅才高尚的。作家贾平凹说过,房子是“囚”人的,仅有房子不是家,没了人,房子也没了意义。与别墅、轿车相比,人无疑是占主体地位的,道德正是对人本身的约束,是勘察人的社会行为的探捧,它是以“善”为基本原则的。

以“高尚人士”来招徕生意,固然会满足一部分人的虚荣心,从而获得商业上的利益,但它所产生的误导却是致命的。住别墅,开高级轿车成了道德高尚与否的标准,实际也就是以外在的财富取人。按此标准,雷锋这位公认的道德楷模,也只好自愧弗如,无法达标了。而任何一位获取不义之财的道德败坏且违法犯罪者,却可以轻易地通过购买别墅和轿车,跃入“高尚人士”行列。从而一方面为社会树立了新的所谓的“价值标准”;另一方面,也可以此“高尚”的外表去掩盖他们仍不高尚的行为。对一个社会而言,一旦金钱可以购买道德,那是相当危险的。

妄称“高尚人士”者如果义走偏锋,引申作“品味高的人士”,表面看,似也讲得通。但是,现实中国,实际文化素养高而无余钱置别墅、购轿车者多得是,他们就与“高尚”无缘了吗?看过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人都知道,在美国经济发展的初期,像盖茨比这样的以贩私酒而致富的“暴发户”,其建造的豪宅恰恰是恶俗不堪的。

《现代汉语词典》关于“高尚”的另一个解释,说“高尚”即“有意义的,不是低级趣味的”,其例句是:“高尚的娱乐”。我想,以“高尚人士”来招徕生意的人,倒真是在做着仿佛“有意义的,不是低级趣味的”,关于“高尚”的娱乐。


进入 尤小立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道德修养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4302.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