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曼:以佛法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004 次 更新时间:2017-10-19 15:45

进入专题: 佛学   传统文化  

叶曼  


【原编者按】国学大师叶曼先生(1914——2017)于美国当地时间2月15日上午十点(北京时间16日凌晨2点)在洛杉矶家中辞世,享寿103岁。龙泉之声网特编发《叶曼先生龙泉寺讲座:以佛法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一文,以表达对叶先生的深切缅怀。

---------------------


近百岁人瑞、国学大师叶曼先生2008年8月27日于北京龙泉寺举行了一场题为“以佛法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的讲座。叶先生贯通儒道佛三家的无碍智慧和融通中西的广博学识,为龙泉寺僧众与常住义工们送来了一场中华传统文化的盛宴。讲座过程中,先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十足的信心鼓舞着在场每一个人,并分享了修行中的亲身体验。


佛法成为中国三大文化之一

《汉书·艺文志》说,中国的三大文化——儒释道,佛家更为出色。一个外国的宗教怎么能够成为中国的三大文化之一?这要从佛法由印度传入中国的源头说起。公元六七年,东汉明帝梦见一个身金色的人从空中飞到他的院子里落下。第二天上朝时,明帝问朝中大臣:“我昨晚做了个怪梦,梦见的飞人身金色,在皇宫上面飞呀飞呀,就落在院子里,这是什么东西呢?”一位大臣说,“我听说天竺国(印度)有这么一位王子,他放弃了王位,出家修行很多年,是印度了不起的人。”(据载《资治通鉴·汉纪》、《魏书·释老志》、《洛阳伽蓝记》)

这个人就是释迦牟尼佛。佛陀那个时代,“种姓制度”已经行之有年。占领者把人分成四个等级:第一种人叫婆罗门,这个阶级代表宗教、文化、统治;第二种人叫刹帝利,代表贵族和文化人;第三种人叫吠舍,是工商阶级;第四种人首陀罗是当地土人。每一个种姓都分别得很严,释迦牟尼是第二个种姓的人。他的车夫是第三种姓的人,佛陀悟道以后,最先给他的车夫授戒。后来婆罗门、刹帝利都成为他的师弟,见到他都要给他合十行礼。释迦牟尼佛了不起的一个地方是,他在那个时代就破除四个种姓,讲求平等。据说印度现在还有叫“untouchable boy”的低等小黑人,他们的生活还是很悲惨。有人描写印度是一个“生在沟渠边,活在沟渠边,死在沟渠边”的国家。印度贫穷人尤其多,可怜的人还是这种生活。

此时,正当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文化最繁盛的时期。在距今两千五百年前的那五十年当中,世人所崇拜的大思想家都出生了,那五十年的风水不得了。中国的孔子、老子,外国的亚里士多德、柏拉图都在那五十年,释迦牟尼也是生在那五十年。那时在中国,思想家都以自己的姓来作书,于是就成了“诸子百家”。

随即,汉明帝派了史官,还有两百多人组团到现在的甘肃、西域地区求佛法。史官到了第三年才把佛法请进来,头一部经是《四十二章经》,并带了两位梵僧回来。这就是白马寺名称的由来:一匹白马驮着《四十二章经》来到了“寺”(招待所,相当于今天的政府“部门”),两位和尚被安排在白马寺里头。据说汉明帝把两个梵僧请来之后,道家很不服气,就说你们是外来的宗教,怎么能在中国弘扬呢?汉明帝就命令当时的两个印度和尚和道家辩论,辩论谁是最究竟的,结果佛法比较高明。于是汉明帝就在皇宫内设了一个小殿,两个梵僧为他讲佛法。这标志佛法真正进入中国。此后,佛家与道家进入了长期论战,道家联合儒家,以佛家为外来文化之由,抵抗佛教成为中国文化。


儒道释三方  分庭抗礼

中国文化到底发源在哪,各说不一。有人说在苏联南边一点,现在发现一个大的区域,说人类的文化从那里进入到中国,现在发掘出很多东西,那时所有的资源被破坏以后他们就往南移,真正南移到现在中原的地方,一部分往西南移。汉代崇尚黄老之术,汉文帝母亲窦太后是大胡,也崇拜黄老。那时候,黄帝是第一位,老子第二位,因为中华文化发源于黄河流域,所以就把我们的祖先称为黄帝。

东汉明帝派人求佛法,那时佛教已经在中国民间流通了。

到了唐朝,我们知道,唐太宗是鲜卑族与汉族的混血儿,鲜卑族占领、统一中原之后,要找一个老祖宗。他们找遍了诸子百家,没有姓“李”的,当时李只是一个树木的名字。后来想想老子不错,孔子出风头,老子也应该出出风头。孔子曾经问“礼”,被老子骂了一场,“你说的那个‘礼’,创造‘礼’的人尸骨都烂了,只是他的话还留下了,你不要那么骄傲,以为我多有学问,要把你那颗骄傲、奢华的心去掉,我能告诉你的,只是如此而已。”这个儒家不承认,说只是道家编的一个故事。事实上,孔子真正去拜访过老子。

孔子讲“礼”,主要文献《礼记》,是孔子和他的弟子问答录,孔子讲的是世间法,是形而下的东西。《论语》:“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有人问孔子的弟子,何为“吾道一以贯之”。孔子弟子曾参回答:“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一直到朱熹都这么说,我认为这么解释是有问题的,我们从古至今,谁对事不尽忠,谁又对别人不多饶恕呢?所以忠恕之道是一般人处事待人的准则。有人对我的提法有异议,但大家仔细看《论语》的下几章,就会为我的说法找到根据。夫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孔子因治世的策略不被当政者所采纳,遂周游列国。孔子讲的是世间的,人对人,人对事,事对事,但不止是“忠恕而已矣”,因为夫子所说的道是“大学之道”。

在汉朝前期,老子之说大盛,到了汉武帝时期,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独领风骚。后来的宋明理学家“排佛斥老”,宋代理学家专门提倡儒学的文化,把佛家、老子都排除。但是他们说的东西如同瓶子一样,标的是儒家,实际里面装的都是佛教和道家的东西。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你只能远远看着,中间一直到底是直通的,不攀缘。“不攀缘”为佛家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我们之所以有“妄想”,之所以“昏沉”,都是在打坐时发生的。打坐时“妄想”最难把持,如同猴子爬树一样,叫“攀缘”。“攀缘”是佛家最忌讳的,它就是“妄想”。

经过宋、明两个提倡理学的朝代,佛道虽受排斥,但仍顽强的生存下来。


佛法进中国 与道家一拍即合

孔子学说的内容,无论谈人、事,都是有形的,都是世间法,就是形而下的。古时提倡读四书五经,变成个通儒并不难,只要读懂“十三经”,并且,“十三经”中有一精通,其他则全通,就是博士了。

老子有所不同,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提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一章为老子《道德经》的总纲,是《道德经》的理论基础,其它八十章都是在解释第一章。其中“常”字不可误会为非常的“常”,它指的是“本体”(元精)。为何这样说?后边章句有:“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本体”就是佛教所说的“心”,就是儒家所说的“性”。知道了“本体”以后,就明了我们真正想要了解的东西是什么。《道德经》里的“常”使我们明白了“有”与“无”。“常”指无有无,无来后,无生死。真正悟道的人希望进入“生死涅槃,等似空花”。

真正佛家的涅槃(梵语Nirvana),又叫入寂,圆寂,是完成正觉,不生不灭,了却轮回,不同俗世之“死”,涅槃就是根本不生。小乘佛法谈“四谛”、“十二因缘”,所告诉我们的都是因果和因缘。因果是时间的,因缘是空间的。种因就有果。因缘要发生,先自己发心,心动了,各处因缘聚会,无明产生。“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的循环之下,有情众生一期又一期的生命便因此流转不已。人人都是一念无明起,十二个阶级,这就十二个因缘,这是小乘,如现在东南亚的佛教就为小乘。

大乘和小乘的区别,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在对于释迦牟尼佛的看法上,小乘佛教一般把他看做是一个教主、导师,是一个达到彻底觉悟的人。大乘佛教则把释迦看做是一个威力广大、法力无边的佛,并且认为除释迦牟尼佛外,在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有无数的佛。其次,在修持方法上,小乘佛教主张修戒、定、慧“三学”(通过守持戒律,修习禅定而获得智慧)、“八正道”(八种正确的思维和行动方法)。大乘佛教则除了“三学”、“八正道”外,还偏重于修习包括“六度”、“四摄”在内的菩萨行。

中国现在的佛教是大乘。大乘开始学习时,离不开“四圣谛”——苦、集、灭、道。我们所受皆苦,非别人所赐,乃自己所给,自己无始以来所积习的。你想要灭苦么?修“八正道”。“八正道”中最根本的一道是“正见”。如果无“正见”,其余的“正思维”、“正语”、“正命”等都免谈。何谓“正见”?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有漏皆苦,涅槃寂静”。佛法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幻象。最重要的佛经就是《金刚经》,《金刚经》再提炼出《心经》。《心经》虽只有260个字,摄全部佛法。《心经》开头讲“观自在菩萨”,是告诉我们要修行,接下来告诉我们如何修行,修行的结果是“无智亦无得”—在这生不出智慧来,也不是在这里得什么。为什么佛家讲“本自圆成”、“本自具足”,就是本身我们都可以成佛。释迦牟尼成佛后头一句话说:“奇哉!大地众生皆俱佛性也!”(这里讲的是众生,不单指人,包括苍蝇、蚊子等所有有情)“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如来相貌,如来有32相貌,从头到脚都是漂亮的。我们都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佛说:“只因妄想、分别、执着而不能证得。”我们自己把不常德以为常,把幻想以为真实的。所以,佛家谈到本体时,用两个字“真如”来概括。它不提真,因为有真就有假,佛法是不二法门。佛法一进入中国与道家一拍即合,所以我们取的是大乘佛法。佛说:“凡所有相,皆为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如”是“本体”,“来”是“行动”,本体和行动就代表佛。

“佛陀”两个字在佛法刚进入中国时的原音是“budda”,由梵文而来,就指“菩提”。随着时间流逝,很多原来的发音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心经》咒语:“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现在的发音都不是原来的发音了。现在要找古时候的发音到闽南或客家族群中去找,他们把很多的古音都保留了下来,保留的古文字也最多。这两个族群是真正的中原人,因战乱等各种原因而向南边迁移。


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 塑造了风范大国民

我们的邻邦日本和韩国,他们把我们古书上谈到的生活习惯保留了很多。现在韩国有少数人荒谬地说,中国的文化是他们发明的,后被中国移植而来。说这种话的人,他们根本忘了比干后人逃到今日的韩国,所以韩国人戴的帽子,韩国在纪念时穿全白的衣服,都是为纪念当时所发生的一切。虽然现在韩国有些人诳语,大部分的韩国人都不敢这么说。至于日本,他们的开元皇帝可能是来自中国秦朝时的徐福。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希望长生不老,公元前二一九年,徐氏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于是秦始皇派徐福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以及已经预备的三年粮食、衣履、药品和耕具入海求仙,耗资巨大。僧人义楚在《义楚六贴》的“城廓日本”中,首次明确提到徐福最终到达的是日本,今日的秦氏为其后代,并说徐福到达后,将富士山称为蓬莱。

北京刚举办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可我们还是我们。这种自信与大国风范来自于中华五千年文化积淀。如果认真追寻起来,中华有七万年的文化——七万年前我们已有很粗糙的陶器,很粗糙的生活生产用具。五千年的文明是从伏羲演八卦才开始计算。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像中国一样,把最古老的文化都保留下来。我们从未变过我们的文化系统,只是不断地为其增加新的内容。这一点,是其他任何文化无法比拟的。比如埃及文化,我们现在只看到“金字塔”,只看到“狮身人面像”,其他的“雅利安”的文化也都看到他们剩下的物质遗迹。从上古传至今天的只有中国文化,我们要珍惜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传统。要用新的思想、新的话语来解释我们古老的文明。

国外所谓民主精神的根是中国文化。西方民主启蒙教材《民约论》(旧译名,现称为《社会契约论》)来自中国文化,其作者称其思想来自于《孟子》。孟子见齐宣王,宣王问:是不是君最贵?孟子答:“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约论》带来了法国大革命,发生了美国独立。世界上两个强大的民主国家,他们的思想来自《民约论》,而《民约论》的思想又来自于中国的《孟子》。当我们读完世界史时,掩卷而思,不是我们盲目的自信,而是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如此丰富的遗产,是我们自信的源头。我们不能做不肖的子孙,一定要把它发扬光大。我在海外呆了五十年,用四十年的时间传播中国文化,传播包括儒释道在内的传统文化。宋代的大儒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使命。


为往圣继绝学

我们现在叫大学,跟古时的大学还是有差别了。《大学》开宗明义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就是明白跟“日”、“月”一样的道理,然后让老百姓都能明白。《大学》的“明明德”主要是针对“修身”而言的。这点与佛家的“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是一致的。所以,佛法进入中国后,它的一些内容与本土儒、道两家文化原有的东西就融合起来,变成我们文化的一部分,并发扬广大。

佛法进入中国后,《本生论》对中国的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生论》是一部佛的本生故事集。全书共有十二卷三十四个故事,其中有十一个动物故事。主要内容是赞颂释迦牟尼成佛前历世修菩萨行的功德。此书的作者是圣勇,七世纪人,九世纪时由印度亲教师毗耶伽罗翻达和藏族译师曼珠室利跋摩译成藏文,传入中国。受佛法的影响,我们从宋朝以后才逐渐有小说这一题材出现,以至于后来出现了享誉世界的“四大名著”。唐朝以前是没有小说的。

佛法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不止是现在的。现在无论我们怎么变,都离不开这三大文化。我不是推举古人,而是要如张载说的“为往圣继绝学”。就是要把我们古人先贤留下的、快要断掉的东西继承下来,为的是“为万世开太平!”我们对待人类社会也好,对待自然也好,要善待之,否则以后要受果报的。而且,这个果报很可怕,以后可能连水都没有得喝。到那时,就晚了。现在南极北极冰山已经没有了,天上破了一道口,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如果我们要是能够想到如何为我们的后代子孙活下去,现在就应该开始注意怎么保护自然。否则,地球也会有一个大的灾难发生,而且发生不会太远,大概在我们的曾孙、玄孙的时候就会发生,这非常危险。

我们怎么能够象佛法上所说的“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古圣先贤的恩、天地的恩、父母的恩、还有众生的恩。百丈禅师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他当时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也拿一个锄头去种地,他的弟子就把工具藏起来,他就说你们今天不让我下地,我今天就不吃饭。百丈禅师等好几位禅师在佛家里都很了不起。不但是佛家里的一些出家众了不起,在历史上最为我们挑毛病的隋炀帝、武则天,这两个人对佛法的贡献不得了。现在的国清寺就是智者大师保存肉身的地方,隋炀帝不称智觊大师而称智者大师。武则天组织翻译《华严经》,大和尚在上面讲法,她在下面站着捧着经书在那读。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这是武则天作的偈。武则天也是终身吃素的,她在位的时候,文治武功都了不起。


为万世开太平

中国的历史,无论是近代史,或者上溯到纪元前二五0年,上溯到公元六七年佛法东来,我们要研究佛法,这些历史都不能不看。同时,我们也要看世界史,尤其是印度的历史,印度给了我们很多宝贵的东西,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国家。我在印度曾经拜访了所有关于传说中释迦牟尼走过的地方,如恒河呀,看看释迦牟尼佛说的非想非非想处,他所参过的恒河两岸的圣人住过的地方,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了。但是他们告诉我,有个伏虎圣人,就在一个破破烂烂的地方,席地双盘而坐,旁边一只真的老虎。那老虎就象小猫一样趴在他身边,他没事就用手摸摸它,我当时就吓一大跳,我说这真是伏虎圣人啊。我们跟印度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有很多东西跟他们学,特别是佛法。

现在有人说,真正发现美洲的不是哥伦布,而是郑和。郑和七下南洋,按照他的日记,他不知道他自己到了美洲,是到了中美洲。我到美国访问当地的土著,土著的孩子生下来一年之内,臀部有一块一块的蓝的东西。诸位注意了没有?只有中国人和美国的印第安人孩子有这个记号。所以他们说,最早发现美洲的是中国人,从白令海峡到了美洲的。现在这个争端又很多,所以真正美洲,你要说原来是哪的人?印第安人是中国人去的。中国人太有自信了,这些小玩儿意儿都不在乎,不像韩国人一样,什么文字也是它发明的,什么奇观也是它发明的,什么节庆的庆典也是它发明的,我们不争这些,我们太有自信了,我们都不说。

中国真正的儒家的理想也是这样,我们格物,致知,这是科学,正心诚意,这是修行,然后呢,修身,先把自己修好,齐家,把家治好,然后再治国,然后是平天下,我们的天下是整个世界。我们的目的不是光现在就好了,让全世界、全人类都能过好日子。这是中国人真正的存心。中国要有这个抱负,所以中国的文化伟大,能够继续下来,几万年,我们没有断过,我们不停地接受新的,我们不停的把旧的让它改革、革新,这就是我们的“大学之道”。这个大学之道,头一个,这个德行啊,要跟日月一样明,这个“明”字,日月,你要跟日月一样的明。日月没有私照。它绝没有说你是好人,我多照你一点,你是坏人,我少照你一点,你是白人我多照你一点,你是黑种人,我少照你一点。我们说,人人要修,佛家说,无主宰,记得佛这句话,无主宰,非自然,没有一个创造者,所以我们读经书,读到后来的话,佛家连佛家自己本身的佛法都排除。哪有一个宗教能够像佛教这么伟大,结果连自己都排除


佛法为中华文化之核心价值

佛法进入末法时代以后,也要慢慢消灭,头一本消灭的经是《楞严经》,因为楞严经太深,文字太美,所以梁启超说这是一本伪经。他说,佛经都是啰里啰嗦的,重复又重复,《楞严经》增一字则太多,减一字则太少,它的文学性可以上比司马迁的《史记》。这样一本佛经,把修行之道,告诉你七处征心,八还辨见,然后十番显见,二十五圆通,四十种的修心方法,五十种阴魔境界,所有修行,理上跟事上,都告诉我们。所以我是准备,也是人家这么要求了,讲《楞严经》,在我死以前,在国外至少讲一部《楞严经》。

再一个像唐玄奘的《八识规矩颂》。八识的前五识,眼、耳、鼻、舌、身,这五识,一个描写这五识是什么东西,第二描写这五识是怎么来的,第三是告诉你怎么从这五识修行,可以得到三昧定。然后,他提出第六识来,这个第六识,我们现在科学家至多至多研究到潜意识,所谓“subconscious”,我们把第六识说得非常的清清楚楚。第六识来呢,第七识——我识,我识哪里来的呢,前五识、第六识,包括第七识——我识,都从第八识来的。这个第八识叫“藏识”,“阿赖耶识”。它使我们六根发达,使我们的三身,在这个世界上法身、报身、化身,这三身也都可以具足。然后,这些东西,我们器世间,怎么能把外面的环境变好。所以虽然知道这是因缘合和之身,“四大”假合之身,其实不止四大,按照密宗说的话是“七大”,地水火风空,然后见大,识大,这是七大。但是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尤其是诸位,出家的上人们不但理上要明白,而且事上还要透彻,真是发现神通的话,不要管它。“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所以着魔都是在有一定修行的地方。

真正了不起的,一个是释迦牟尼,还有一个耶稣基督。耶稣他说:“上帝啊,你能不能不要让我喝这杯苦汁啊。”他知道喝了这杯苦汁后的结果,可惜他还有个上帝。我们没有人统治我们,我们是自作自受自遭殃。所以,一切都靠自己。佛菩萨太忙太忙,众生的烦恼太多,观世音虽然闻声救苦,但他老人家也太忙。记得,学佛的人的两个肩膀要负责自己的因果。以时间来推,这是因与果的关系,用空间的关系来说,是因缘的关系。一个是时间,一个是空间。当初那位得诺贝尔奖的题目就是这个“Space and the Time”,据说只有七个科学家了解他所讲的。但《华严经》早就讲了,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以,我们不但要明理,还要好好地修行。这里有很多妙不可言的情景,这要证量,这个证量浅的很。在五十种阴魔境界中,这是第一个。诸位若得此,不要说你已经成佛了,若这样说,你就着魔了。

佛法经过了这么多时候,把中国的外国的宗教合在一起成为我们自己文化的代表之一,一个外来的宗教能够这样,原因就是释迦牟尼说的不止是儒家的世间法,也不止是老子的出世间。它是超世出世间的法,因为它能够超越这两个,它都能超越过去。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我们现在怎么能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这不止是我们出家众,而是我们所有中国人,应该感觉骄傲,感觉责任重大的。特别是学佛的人,怎样帮众生出苦。我们能够做的,尽自己的力量。中国的三大文化里面给我们这么多启示,我们不要泥古不化,粘住了古人的东西,不把它消化。因为我们消化之后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能知道怎么处世,怎么待人,我们活着就这两件事:怎么处世,怎么待人。翻过来说也就是“忠恕”之道,做事怎么“忠心”,待人怎么能够“宽恕”,这跟佛家的“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完全一样,跟佛家的修行也是一样的。

佛家的修行,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你必须要多闻法,多看书,这才是闻。然后闻之后还要多想,自己不想的话,慢慢地会越变越笨。但是你专门自个胡思乱想,不去学古圣贤和现代人的思想的话,就会“思而不学则罔,闻而不思则殆”,慢慢就越来越懒,然后你要思而不学,就会变成狂妄。在中国有八大宗,现在最了不起的就三大宗----“禅、净、密”。但这三大宗都有它本身的毛病,学禅就容易狂妄,学净容易固执,学密容易走入偏途。所以现在一提起学密宗,大家就有一种那种的表态,觉得提就出了很不好的事情。其实按佛法来讲,这个密宗是第三处妙处。我们怎么能借我们这个假的,四大假合之身来修真的,你要修真的就要把过去古圣先贤的书多读一些。一个人三天不读书,面目可憎,语言无味。三天不读书脸都变样子了,不是讲的美丑的问题,而是气质都不同了,语言无味,说了半天还是原来那几句旧话,没有什么可听的东西。所以我们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就要不停的革新,把旧的保存住,不停地革新,这样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了解明德的人。

讲“道德”的人不得了。道是我们的目的,我们怎么样走这个道,比如现在我们从这里走出去,这就是道。你能够走出去,能够使你通,这就是德。德者得也,这个道德的“德”字就跟“得失”的“得”一样。道德经里面有“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在坐的很多师父们和我一样戴眼镜,我们的眼睛是我们自己的东西,眼镜不是我们自己的东西。我们起来要读书,找眼镜,没有人会一起来问“我的眼睛在哪里”,不会的,所以眼睛是我们自己有的,所以“上德不德”,不以德为德,我们没有人起来找眼睛的,但是我们起来,眼镜不是我们的,“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这个东西,我们不敢丢掉它,眼睛是我们的,但眼镜不是我们的,这样讲道德经,才能把“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讲清楚。

能够知道的话,这样来讲古书、经书你才会有另一种看法。所以不要把道德变成没落不实的东西,它是非常现实的,中国的道德非常现实,你走哪条道你就有所得。古圣先贤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只有最聪明的人才讲道德。笨人专门自私自利,最后完了。因为你要剥夺别人的东西,你才会自私自利。这样讲道德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这个不是我们的,而我们的眼睛是我们自己的,所以能够知道的话这样来讲古时候的经书又是另外一种看法,这是非常现实的,中国的道德很现实,你走哪条道,你就有所德这叫道德。

我们知道真正了不起的,我们不但要自救,自度而且要度人,这样的话你的修行才真正圆满。而你这个自度度人呢,这些东西我们知道行佛和菩萨的道理,行老子的道理,但是不要拘泥于他们而只是用我们的方法,我们把现在社会的情形融合进去,这就是中国历久不衰几万年我们从老祖宗那里一直都传下来的东西,我们有责任把中国的古老的文化,甚至于古老的发明,四大发明最重要的发明都是中国人发明的,我们值得骄傲:我们有那么了不起的祖先,我们有那么了不起的成就,我们怎样能够为往圣继绝学,能够为万世开太平,这是我们的责任,那么诸位出家的上人们你们的责任就是怎么样把佛法更深地研究出来。

我学佛以后,越学越觉得自己的无知。这才发现,我学旁的东西只要达到目的,就觉得自己可以很好了。这五十年,越学越觉得自己无知,这些知识都浅薄的不得了,这些只是知识而已。真正在修行上面虽然有一些小小的证量,我只能告诉诸位心物是一元。心跟物,精神跟身体是一元,你能够在心里头有所改变的话,你的外表都改变,都可以改变,那么你假设说只重心、只重物的话都偏成一方,都不成。所以诸位不停地读古人的书,不停止自己的修行,不停地抱着菩萨道,“菩提萨埵”,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不停地上求佛法,不停地下度众生,所以这才说“觉有情”。菩提萨埵改成“菩萨”,所以知道了真正的佛陀,古时候就说”布达”,所以我们是译音来的。

了解了这个以后,佛成为中国三大文化是必然的,因为他不止是超越孔子、超越老子,他超越世间法,超越出世间法,而这个修,决不是一辈子、两辈子可以修好的,这要多少世?我们现在聚在一堂,我们的因缘也不知道有多少世了?所以我们现在珍惜我们的因缘,好好的在我们身上能够种点因果,报答古圣先贤的恩。怎么样帮助人,帮助全世界全人类的人安居乐业,我们力量虽然很有限,但是我们尽自己一己的力量。我们怎么修行,佛也不管我们,菩萨也不管我们,我们完全靠自己。所以学佛比其他的宗教负担重,因为这都在我们的双肩上,没有佛管,没有菩萨管,我们只是按照他们的方法,按照他们的德行,仿照他们的行为去做,这就是佛菩萨要我们去做的事情,你一天拜一千次佛、念一千遍的咒语,都不能保证使你悟道。

提到咒语,咒语这声音就是二十五圆通以后,文殊菩萨评论二十五位菩萨的修行方法,他说,只有观世音菩萨是最好的,在这个娑婆世界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在我们的声音和听闻,我们知道世界上最重要的是音声,所以我们咒语持咒,一个咒语要是灵的话念十万遍,在持咒的时候你能做到一心不乱,佛法最讲究的是怎么样能够一心不乱,有事上的一心不乱,有理上的一心不乱。事上的一心不乱,我们真正不停地精进、不停地用心;理上的一心不乱,在定境中,定而无定,能够做到这一步骤才是大定。


结语

很庆幸我们是中国人,庆幸我们生在这个时代,现在政府的政策是要我们好好的把国学研究好,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政策,我们生在这个大转弯的时代,尤其是诸位出家的上人们,你们怎么样能够把这种超世间出世间的佛法现代化,把它普及化,把它更接着这个棒子以后传下去,这不仅是全部中国人的责任,特别是已经是皈依佛法的上人们的责任。佛法是世间最难最难的法,因为只有靠自己,怎么样能够把握,怎样能够度众,这样才是行菩萨道,上求佛法下度众生。菩萨的意思就是觉而有情,觉就是上求佛法,有情就是下度众生,不是自了,自了只不过成阿罗汉而已,真正要做的是行菩萨道,不要跟世间分离。现在佛门中间有一个很让我不能赞同的东西,就是说做法会做的太多,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佛就只做了一次法会,盂兰盆会,他没有做现在这么多法会,我们就忙着做法会去了。这不是庙盖得越大,皈依弟子多,就是我们出家的成就。怎么能够自觉?怎么样能够觉他?这才是觉行圆满,这才是真正行菩萨大道。


本文原载龙泉之声网站,爱思想受权发布。


    进入专题: 佛学   传统文化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佛学研究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324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