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晨:公共厕所里的中国及其问题

——对“不能声张”的信息进行考察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60 次 更新时间:2015-11-27 23:18

刘晨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日本在发动侵华战争之前,许多军校学生在满铁公司的资助下到中国各省采访调查,实际上是搜集情报。后来,这些被称之为“满铁调查”的文献,成为近代中国研究的重要材料。其中,有一名日本士官生在报告中写道:“在支那最富庶、最繁华的城市里,其公共厕所亦肮脏不堪。这个国家的政府没有管理能力,这个国家的国民也没有自治能力···”

——摘自《余杰:中国人,你的厕所有多脏?》


当我们要了解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时候,我相信靠肉眼去观察我们可以看到的表面现象是不足够的,因为我们看到的往往更多的是表象,故而需要反思与追问,甚至需要结合逻辑去推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带着一种侦探思维的“生活哲学”去思考我们的所见所闻。


同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是不需要用逻辑去推理,就可以窥见的现象,那就是“厕所里的信息”,特别是一些公共场所的厕所。这些信息不能够在光天化日之下“暴晒”,更多是因为法律不准和“社会主义道德”的不准。但是,他们都是涂尔干所说的“社会事实”,不容忽视。


如果我们对公共厕所进行一番田野调查,便会发现,类如“小姐”、“KJ”、“驾照分”、“四六级证书”、“包过”、“办证”、“Gay”、“代考”、“改分”、“嗑药”等等一系列的带着交易性质的词汇和标签被充斥在眼前,这些信息是否是造谣呢?是否是不存在的社会事实呢?——明显不是。


你还可以观察到,不同类别的公共场所,存在的“不可声张”的信息是不同的,有的甚至直接是犯罪行为,例如白粉、枪支等。


而在高校的厕所(高校姑且也可以看做是一个公共场合),更多的就是“代考”、“四六级证书办理”、“Gay”、甚至有时候还有“小姐”的字样。正是因为被需求,所以它们才有市场。


再如,一些市区的公共厕所,那看到的广告更多是“收驾照分”、“包小姐”、等性质的信息,这些信息在公共场所内所起到的作用是提醒、告知那些有需求的人购买。这也即是一种“需求—供给”的经济学模式。


即便是有这样的一种经济学理论来解释,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不可声张”的公共厕所广告,多半都是违法的,即不可以交易的行为。但是,法律在公共厕所里是被隐蔽的。比如,我们在山西阳泉市P县调查时,就发现一些城郊的厕所内部,有枪支弹药的小广告。有的甚至明目张胆的刷在厕所墙体的外面,一点都不隐蔽了,并且还附上出售人的电话,以此表明我们有这方面需求的提供。再比如,我们在广州市H广场,可以观察到一些公共厕所的马桶上有“收驾照分”等字样的小广告,甚至还有“黑人是XX人种”的字样被刷在厕所门的背面,蹲坑的时候,刚好目光对准这个广告,可谓是一目了然。


那么,前文所说的三个不同场域的“灰色广告”有那些共同的特点呢?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第一,都是在厕所(只不过是存在的位置是“厕所内”还是“厕所外”的区别);(2)被贴在厕所里比较明显的位置;(3)不定期做维护和修复,或重新张贴。而不同点在于:(1)广告的性质不同;(2)表达的目的不同。


接下来我们将就这些问题的成因及其特点等做出逐一的分析。


首先,为何在厕所?按照定义,厕所泛指由人类建造专供人类(或其他特指生物,如家畜)进行生理排泄和放置(处理)排泄物的地方。其最早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和苏格兰等地,在公元前2000年,冲水厕所得到了使用。在中国的传统语境当中,又有所谓“人有三急”之说,而上厕所便是其中之一。不难否定的是,上厕所是很“无聊”一件事情(或许如此),所以人们便会注意厕所内部的一些信息(可能是寻找),加上厕所本身设置的就很单调,而且不易被发现。故而,这就构成了厕所被沦为广告的地方之一。这里的逻辑非常清楚,即“人群多—广告植入”,然而有些需求或者提供是不被法律或道德允许的,那么就需要避开光天化日,以免被查处,所以就选择把灰色广告放在厕所这个毫不起眼、不太被注意的地方。反过来说,那些不被法律所处罚的,类如“水电修理”、“管道疏通”等就被贴在楼道里面,且明目张胆。


其次,为何要在厕所门的背面?因为位置比较隐蔽,也在“某些时候”处于“比较明显”。诚然,厕所就不是什么太过于被关注的区域,而更隐蔽的是厕所门的背面,广告又常常是黑色或者不太明显的字体,故而这就构成了“三重保险”。要知道,黑色与一般的厕所门的颜色,可能不那么的凸显信息本身的内容。


再次,不定期对这些小广告做维护和修复。比如说,市面上的墙体广告,有时候会被环卫工人去掉,这是比较符合市容整理的需要。但是,“牛皮鲜”最后还是屡禁不止,屡撕不止,死而复活。最后,也就只能在“撕—贴”的逻辑中不停的复制这套行为模式,给环卫工造成了极其大的工作强度。


回到本文所谈论的厕所里来。如果我们仔细的观察厕所里的一些广告信息,会发现,有的被另外一种颜色(基本上和门的本色差不多)刷掉,并覆盖之。却又在一定时间以后(不定期),这些广告会再次出现在厕所门上。再就是依据广告的性质不同可以发现,在高校的厕所,多半都是和人本身的需要——类如性需求和学习需求有关。众所周知,有的“四六级”没有通过的学生,往往需要寻求这类的方法以帮助自己求职,故而小广告就有了市场。而那些在成年的男性当中,荷尔蒙分泌过多又无法排解的,就会把“校园妓女”或“学生妹”当做满足自我性欲的对象,付费以完成交易,双方自愿。而在城市里的公共厕所,大多就是类如包养小姐的灰色广告,还有枪支弹药、治疗各种性病等广告。这里面有一个点需要强调,那就是在高校内,学生是没有太多能力包养小姐的,而在社会却不然。故而,一些不可声张的信息,往往因为需求,能力等而出现在不同的公共场合。


进一步说,在《决策》杂志所刊发的《民营医院为什么喜欢治不孕不育》一文当中,有这类的描述:


一位莆田当地人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说:“因为性病这东西不敢声张,不好意思在公立医院实名登记,而且哪怕治坏了,也认个倒霉,不会跟别人说,所以他们能从里面发财。”


我们可以从这段话中发现,有些东西正是因为“不能声张”而又被人们所需要,故而才频繁的出现在厕所这些不被轻易声张的场合当中,且只有厕所,特别是公共场所的厕所就具备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


再就“表达的目的”不同而言,有的广告是“交易”,有的则不是。当然都不能声张。正如我们前面看到的例子,有的厕所写着“黑人XXX”等信息。当我们将其放到网上后,法国《世界报》集团的某位记者评价的是“这口气,和纳粹分子一样”。也就是说,这是明显的“种族主义”行为和话语。


如今,我国现在多半都是冲水的厕所,多数都会印上“来也冲冲,去也冲冲”,却和这类善意的社会标语不同的是,有的“不可声张”的灰色标语或广告,往往占据了另外一番区域,他们本身是被社会的法律或者道德所不容的,却又因为需要而屡禁不止。这恰如其分的说明了,社会的运行,并非是一套“规则”,而是两个逻辑。


用墨顿的话说,那些“不可声张”的,是“失范”的,但是“失范”的代价和功能往往需要我们再重新定义和评议。特别是在中国的公共厕所里面,这类的“失范”行为,对他者是否公平?(类如考试改分等)又是否考虑到了公共区域的文化道德和法律管制(包养小姐、卖淫等),而如果想减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类如枪支弹药等),则需要对此类灰色广告进行治理,而不仅是清理。从源头上杜绝,就必须理解“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没有需要,就没有供给”的道理。也就是说,不能仅仅处罚那些提供者,还有需要者。就像如今惩治买卖人口的办法一样。


总而言之,从厕所窥见中国,是一个比较有趣的议题,至少我们看到了这个国家的一些背面,且如此的“显眼”。在阴暗的背后,恰好另外一个逻辑在运行着,他们同样起到社会运行的功能,有时候可能还是墨顿所说的“正功能”。但是,需要进一步做出分析的是,就公共厕所而言,分类的关注和处理,类如高校的,广场的,地铁的,KTV的,网吧的,乡村的厕所需要进行更加全面的调查和分析,这将更加有利于我们理解我们的社会,也更加有利于社会治理。


2015年7月4日


作于澳门


(作者系澳门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

(本文刊于《萃英评论》2015年第3期)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社会心理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4395.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