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钢:“集体领导制”的运行机制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68 次 更新时间:2014-05-17 22:13

进入专题: 集体领导制  

胡鞍钢 (进入专栏)  

 

什么样的“集体领导制”才能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和权力不对称性,形成良性循环的信息结构和权力结构呢?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唯一的答案,完全取决于不同的国家和历史阶段。我们只能根据中国的具体实践进行仔细观察、内部观察,发现并总结它内在的运行机制。

我将中国特色的“集体领导制”的运行机制概括为五大机制:集体分工协作机制、集体交接班机制、集体学习机制、集体调研机制和集体决策机制。

集体分工协作机制,是指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成员从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出发,既分别代表不同机构、分管不同工作,同时又协调合力进行重大决策的运行机制。比如,第十六届和第十七届中央政治局九名常委分别代表了党、政府(国务院)、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四大班子(各自全面负责该机构工作,党的总书记同时担任国家主席,对外代表国家),同时分管党的组织、宣传与文化、纪检监察(作为中纪委书记)和政法(作为中央政法委书记)四大工作,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编制“十二五”规划、处置严重自然灾害等重大问题时又会共享决策信息、交换政策设想、协调决策意见,最终形成较低水平信息不对称性下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得到高度保障的、对外高度统一的中共中央重大决策。

集体交接班机制,是指将党和国家的领导权力从一届领导集体手中平稳交接到下一届领导集体手中的制度安排。这一安排抛弃了毛泽东时期个人指定接班人、将最高权力从个人移交给个人的封建式做法,以权力风险的分散化和权力交接的制度化为核心,要求党的干部一般应走完担任省区市委书记以获得锻炼提高、为在任领导集体成员担任助手以进一步培养考察两个台阶,才能够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成员。这一机制是确保党和国家领导集体权力稳定交接、确保“集体领导制”顺利继承和延续的一项重要的制度保障,其主要标志是中央领导人新老换届交替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集体学习机制,是指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定期(基本每月一次)邀请国家智库成员(主要来自专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国家机关下设的研究机构及专业委员会),围绕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重要领域、重大问题,向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全体成员作专题授课的工作机制。在这一机制下,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通过集体学习,与决策咨询和政策评估部门展开积极互动,汇总多元背景信息,群策群智完成信息分享与综合判断,促进政治共识的达成,孕育中央领导集体的决策创新。

集体调研机制,是指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全体成员为了解实际情况而亲身深入全国各地基层,进行实地查看或邀请了解实际情况的人进行座谈的工作机制。这一机制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领导人从实践向认识转变的联系环节,它促进了中央领导集体的“田野工作”,确保中央领导集体密切联系实际、联系群众,也有效降低了中央领导集体相对于基层在掌握实际情况方面的信息不对称性,降低了中央重大决策出现失误的风险。

集体决策机制,是指党中央领导集体在重大问题上坚持集体讨论、集体决策,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决策原则,完善重大决策规则程序,坚持严格按照决策规则和程序进行决策的工作机制。这一机制有效降低了领导集体成员之间关于决策信息的不对称性、不确定性程度,增加了决策信息的透明度,促进了充分分享信息、及时交流信息、坦诚交换信息,强化了按照民主程序、根据多数意见形成政治决策的规则,发展和健全了中央领导集体决策的民主集中制,有力推动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制度化。

这五个机制构成了一整套的制度安排,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也相互影响。最核心的机制是集体决策机制。实践反复证明:既有着内部的分工合作和协商决策、又有着对外的团结一致和高度统一,既能够确保权力平稳交接、又同国家建设实践和智库咨询力量有着广泛联系的中共中央集体领导机制,相比以美国为代表的“总统制”(准确地说是“总统个人负责制”)而言,具有极强的独创性和明显的优越性。

在接下来的各章里,我先在第二章中介绍中国“集体领导制”的历史演变,在第三章至第七章分别介绍集体分工协作机制、集体交接班机制、集体学习机制、集体调研机制和集体决策机制,在第八章,对本书作一总结,谈谈“集体领导制”的政治优势,特别是国际竞争优势。本书以大量的事实,包括历史事实,充分地证明了中国特色的“集体领导制”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独有的伟大创新。


进入 胡鞍钢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集体领导制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481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