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耀桐:群众路线十议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697 次 更新时间:2014-01-19 22:43

进入专题: 群众路线  

许耀桐 (进入专栏)  

 

关于党的群众路线,习近平强调,这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围绕着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深入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主题,笔者拟就以下十个问题谈谈基本的理论观点。

 

一、什么是群众?

群众路线的核心词是"群众"。那么,群众是谁呢?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理解"群众"这个概念的涵义呢?在汉语中,群,是指人,也包括牛、马、猪、羊等在内的集合体。例如人群、牛群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群,辈也。"又:"辈,若军发车,百辆为一辈。"由此可见,群即多的意思。众,也是指人或动物很多的情形。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众的释义是,"众,多也。"《国语?周语》曰:"人三为众。"《荀子?劝学》曰:"树成荫而众鸟息焉。"正因为众为多,所以就经常用来指平民百姓。《后汉书?杨终传》曰:"安土重居,谓之众庶。"这里的众,就是民、庶民、芸芸众生。把群和众这两个字合起来使用,便称之为群众,但它已经剔除了其中的畜兽动物的内容,而专门指人类自身了。群众这个词,在古代也早已出现,指的是普通的人民大众。《荀子?劝学》说:"群众不能移也。"《史记?礼书》说:"宰制万物,役使群众。"宋代王安石在《虔州学记》中道:"尚可以鼓舞群众,使有以异于后世之人。"

由此可见,群众,指的是平民百姓。这样的平民百姓在权力、收入、声望方面,一不担任干部职务,或者尽管他们加入政治党团了,但也没有任何领导职务;二不是高收入者,虽然他们中有的生活比较富裕了,但也不拥有巨额财产;三是与一些社会名流相比,他们个人绝没有显赫的名声。从群众的人数来说,一个国家的群众可占有人口的百分之八九十。例如,根据剑桥中国史的有关数据,近代中国的群众人数占到总人口的95%。而在现时期,按照前不久去世的著名的社会学家陆学艺先生所作的当代中国社会十个阶层的分析,除了排在前四个阶层,即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之外,后六个阶层,即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等,都属于群众的范围,他们占到了总人口的90.7%。从群众的分布来看,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由于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社会基本只分为上、下两层,则群众拥塞于社会的下层或底层;而在经济文化发展的国家里,社会可分为上、中、下三层,并且"两头小、中间大",那么,群众则充盈于社会的中、下层。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所说的要依靠的群众,就是占了人口90 %以上的处在中、下层里的人民大众。

 

二、怎么看待群众?

在人类思想史上,由于历史唯心主义曾经占了统治地位的原因,向来把群众当作举止粗鄙、地位低下,甚至面目可恶可憎、无可药救的群氓、阿斗,对群众所加的议论,多带有贬义。《荀子?修身》说:"庸众而野。"唐柳宗元的《柳河东集》称:"群怪聚骂。"明李渔《闲情偶寄》主张要"以避群害。"而社会流传的语言中也多含有对群众的轻蔑,如:群儿(一群小儿),群枉(一群奸邪的小人),众伪(种种假象),众群(各种邪恶),众医(一般医生、庸医),众口铄金(形容舆论影响的强大或比喻人多口杂,足以混淆是非)等等。儒家公开主张,群众就是供驱使之用,孔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不但中国这样,国外亦如此。《新约全书》中的《马可福音》第五章第8、9节,记载着关于污鬼的事。耶稣说"污鬼啊,从这人身上出来吧!"然后,耶稣问他说:"你名叫什么?"污鬼回答说:"我名叫群,因为多的缘故。"很显然,群众在宗教社会里,是被贬称为污浊肮脏之鬼的化身。在西方进入近代社会后,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仍然把人民群众看成是社会的溃烂、浓疮,是一群值得同情和怜悯的既无财产又无知识的大众,需要等待着一些天才者和救世主对其进行施救。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创立了唯物史观。直至此时,"群众"才获得了伟大的品格,赢得了应有的尊重。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7页)这就是说,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主人,也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动机,恩格斯说,"历史的真正的最后动力的动力","与其说是个别人物、即使是非常杰出的人物的动机,不如说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的民族、并且在每一民族中间又是使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55-256页)。历史唯物主义把封建帝王将相和资产阶级统治者赶下了历史舞台,确立了以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真正的历史地位,这是把颠倒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了。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们共产党人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教育,但仍有一些干部没有解决好站稳群众立场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错误的对待群众的三种态度。第一种是,对群众的认识相当粗浅,群众嘛能用就用,不用时就拉倒,这是采取了机会性的态度;第二种是,对群众的认识非常不好,不过是把群众路线挂在嘴巴上说说而已,其实是束之高阁、根本不用的,这是采取了排斥性的态度;第三种是,对群众的认识十分恶劣,可以说是蔑视群众、指责群众,固执己见、刚愎自用,这是采取了蔑视性的态度。我们试看一些例子,2011年8月9日,上海《东方早报》报道,福建省长乐市环保局局长陈桂光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公然称局长的电话群众不能打,这位局长愤愤然地说:"不要打我电话,一打就打局长,局长很不值钱是不是?"当记者问道:"群众不能给你打电话是吗?"这位局长肯定地回答:"当然不能打电话,我电话为什么要让你打。"显然,这位局长认为,群众算什么?我这个局长的电话,只有同级干部或者上级领导才能给我打,真是活脱脱的当官做老爷的做派。再则,2013年5月20日,河北省兴隆县国税局半壁山分局局长张钛铭宴请该县孤山子镇书记梁文勇等人,梁文勇边吃边说,群众"手里端着米饭,嘴里吃着猪肉,最后还得骂你娘。老百姓就是这副德行!不能给脸,给脸不要脸!"梁文勇的这一番话表明,我们对干部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真正解决思想问题,仍然显的多么的必要和重要。

 

三、群众在哪里?

群众在哪里?当然在人类的世界里。但问题是,我们今天面对的世界,不是一个世界,而是两个世界。第一个世界就是现实世界或真实世界;第二个世界就是虚拟世界或网络世界。由于出现了这样两个世界,群众也因此分为两个最大的部分,一为真实世界的民众,一为网络世界的网民。网络世界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它具有四个特点,其一,广泛性,网民(Netizen)是1993年出现的一个新词汇,但仅仅20年间,我国的网民就达到5.91亿人,其中手机网民4.64亿人。这是新崛起的具有空前影响力的群体,其中包括具有号召力的网络意见领袖。其二,普及性,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44.1%。其三,快捷性,在空间上,是"零距离感";在时间上,可以瞬息到达。其四,开放性,每天24小时都提供服务。

现在,我们要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要充分联系和依靠这两个世界的群众。我们在真实世界里,深入群众当然就要"从田里来到田里去","从工厂里来到工厂里去",还有其他等等。而在网络世界里,我们就要"从网里来到网里去"。目前,各级党委、政府及党报、党刊都开通了自己的网站,为我们实现"从网里来到网里去"创造了条件。这次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就及时开通了"群众路线网",成为一个联系群众的很好的平台。既然网络世界有群众,我们的领导和干部就要更加注重于倾听网络民意,从网络中察觉动向,寻求思路,善于在网海中游泳,驾驭风浪;也要更加有运用网络的战略意识、战略头脑,能够居于网络的中枢地位,建立网络式的领导,具有网络指挥运作的能力。可以说,在网络时代,谁掌握和拥有了网络天下,谁才能决胜于千里之外。

有这么一句话,"上班就要上网",这是千真万确的。一方面,我们上班,是要面对真实的世界;另一方面我们上网了,就能拥抱网络世界。这两个世界我们同时拥有了,才能做好领导工作。网络,也包括手机上网,我们的领导和干部都要掌握,否则就落伍了,甚至是危险的。

 

四、什么是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1928至1929年间。1928年7月,党的六大制定的《政治议决案》规定,"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同年10月,李立三根据六大路线的精神和要求,在同江浙地区负责人谈话时,首先提出了"争取群众路线"。他说:"在总的争取群众路线之(下),需要竭最大努力到下层群众中去。"显然,李立三关于"争取群众路线"的提法,已经高度接近于"群众路线"的概念;"到下层群众中去"的主张,也表达出了"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就是要深入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内在道理。此后,由周恩来在1929年9月28日主持和审定下写成的《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九月来信》)中,专门用了"红军与群众"一节的篇幅,论述了包括军队在内的党和群众的关系问题。指示信指出:"党的指导绝不要忽略群众日常生活上许多未解决的问题。"应该"从群众日常生活斗争引导到政治斗争以至武装斗争。这种斗争才是群众本身所需要的,……才会团结广大群众在党的周围。"(《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35页)为此提出了军队的给养问题,"关于筹款工作,亦要经过群众路线,不要由红军单独去干。"(《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36页)并且强调,"筹款时要用群众组织去执行……经费支配亦要顾及群众组织,与其共同支配,一切经费的开支应多用在群众工作之支付上"(《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36-37页),"没收地主豪绅财产是红军给养的主要来源,但一定要经过群众路线"(《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39页),"对于需用品可渐次做到由群众路线去找出路"(《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40页)。这封信所阐述的党、军队和群众的关系,以及前后三处明确地提出"群众路线"的概念,表明是周恩来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群众路线的概念,也奠定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基础,说明了共产党提出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即党要从群众的实际出发,深入群众,发动群众,为群众谋利益。同年12月,毛泽东据此在《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决议》中指出:"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路线去执行。"(转引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修订)》,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565页)推动了群众路线在实践中的应用。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开展了著名的整风运动,在全党掀起了大规模的反对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斗争。1943年6月,党中央通过了毛泽东撰写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领导方法,即"一般和个别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这是同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领导方法相对立走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明确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99页)毛泽东把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有机统一起来,深刻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哲学思想基础,表述了群众路线基本的工作方法。这表明,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已经确立、形成。

从毛泽东的论述中可知,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应该这样表述,"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必须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化为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在群众的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如此循环往复,使领导的认识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把这样的科学表述做一个归纳概括的话,群众路线简洁地说就是,两个"一切"、并要有一个"来"和一个"去";两个"结合"、并要有一个"集中"和一个"坚持"。而现在,如果只把群众路线理解为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则是不够全面的。

 

五、群众路线的实质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明确阐明了"为民务实清廉"是群众路线的实质。群众路线的实质就在于为民、务实、清廉。理解和掌握群众路线,一定要抓住这"三句六字"。"三句六字"作为群众路线的实质,说明了群众路线是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领导力、执行力和公信力的关键之所在。

第一,中国共产党提出群众路线究竟为了谁?中国共产党提出群众路线,不是为了自己,也不是为了少数人,而是为了绝大多数的人,为了人民群众,也即为民。中国共产党认为,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的事业,是解放全人类的事业,是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事业,是为了达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要实现这样的伟大事业,共产党只有通过深入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才能做到。正因为这样,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群众路线,才有"两个一切","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就是为了人民,并且明确了共产党的力量也正在于人民群众那里。为民,说到底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共产党深入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完全是为人民群众谋取利益。因此,人民群众的利益和为人民服务,既构成共产党的出发点,也构成共产党的归宿。

第二,中国共产党通过群众路线怎样才能做到为民?中国共产党提出群众路线,就是为了要认真地、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群众路线。要认真地、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就必须说实话、议实情、干实事,也即是一定要务实。人民群众对政党、政府最讨厌、最反感的就是尽说空话、大话,光说不做,只有口惠、而无实惠,久而久之,这样的政党、政府就会被人民所抛弃。因此,真正落实群众路线,就要关心群众的一切,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务实,要求党一定能够及时地提出各种具体的措施、方案、方针、政策,否则,群众凭什么相信党在为他们办事,党自身也无从落实为群众办事。务实,既要操务群众的大事,也要操务群众的小事。只有操务并坐实这些大事小事,人民群众才会从自己身边熟悉的事情确切地感知到党在关心他们,由此信任党,拥护党,跟着党。

第三,中国共产党要做到为民务实靠什么来保证?应该说要靠清廉。共产党的干部面临着是否清廉的问题。共产党的干部、官员,和历朝历代的封建国家以及资本主义国家的官员一样,手中也有权力,也掌握着进行各种公共资源分配的权力,也会发生滥用公权、以权谋私的现象。既有干群关系、官民关系存在,因而历史上封建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官员贪污受贿、权力腐败的情况,也会出现在共产党的队伍里。无论是在共产党革命时期,还是在共产党执政时期,贪污受贿、权力腐败都是存在着的,从1932年到1952年间,毛泽东就曾经亲自下令,处决了像谢步升、唐达仁、左祥云、肖玉壁、刘青山、张子善等这样的贪官。但是,杀人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并且光是靠杀贪官也还是不够的,共产党必须依靠群众路线,发动群众,才能有效地监督干部、制约干部,防止腐败的发生。同时,干部清廉了,贯彻执行群众路线才有"身份证"和"通行证"。清廉是"身份证",说明你是堂堂正正、来历清楚的人;清廉是"通行证",说明你可以在群众中畅行无阻,群众欢迎你。

 

六、应该怎样实行群众路线?

怎样实行群众路线?一是要深入群众。首先,深入群众要搞调查研究。共产党并不是神,干部的才能与智慧有着实实在在的根源,这来自于调查研究,来自于人民群众的智慧。调查研究是共产党领导思想与实践的出发点。毛泽东指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你对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那么停止你的发言权又有什么不公道呢?"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页)其次,深入群众要无时不刻地关心群众和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提出,"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8页)只有认真解决了群众实际的问题,这样,群众就会和共产党结成一个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

二是实行群众路线要组织群众。组织群众至关重要,它的重大意义在于,把群众安排进某种秩序与规范中。没有组织或组织不强的群众,就是"乌合之众"。组织群众有两个重大的作用:其一就是"组"的作用。"组"的意思是组合、组装等,即把动员起来的群众配置起来,引导向预期的目标与任务的完成。"组"是调整人与事的关系,是群众与任务的关系,是一个赢得群众的参与和支持的过程。其二就是"织"的作用。"织"的意思是纺织、编织等,就是使群众"有条不紊"、有章可循,有程序、有纪律、知道遵守。"织"就是建立、维持和维护使群众张弛有度的规范。其中,建立、维持和维护那些稳定的和根本性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和社会制度,是重中之重。近代中国之所以被称为"一盘散沙",就是因为缺乏组织,这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致命弱点。但是,"一盘散沙"的弱点不在于"沙",而在于"散"。因为同样是沙,可以"聚沙成塔",终成大器。而把沙加入水泥、钢筋等,则成为更为坚硬的"混凝土"。

三是实行群众路线要领导群众。领导群众是领导者的职责,所谓"领",就是带领、引领、率领;所谓"导",就是开导、倡导、指导。因此,领导的涵义,本身就要求有可领可导的对象。离开了群众,或身边没有群众,就成为孤家寡人,光杆司令,也就不成其领导了。领导者要把群众的活动统一和协调起来,把那些自发的零散的活动上升到自觉的创造性活动的高度,把不系统的活动系统化,把分散的活动集中起来。领导者应该怎样当领导呢,这就要既来自于群众又高于群众,它表现为"一低"和"一高"的关系。"一低",即领导要先当群众的学生,了解群众、熟悉群众,做群众的学生是成为领导的前提;"一高",即要当群众的先生,而且要善于当好群众的先生,领导不当群众的先生是不对的,那将成为群众的尾巴,而群众也将群龙无首,一事无成。要领导群众,就要通过一般与个别相结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不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才能完成党所从事的伟大事业。

 

七、群众路线面临什么最大障碍?

当前,腐败案件触目惊心。反腐倡廉成为当务之急,可以说,贯彻执行群众路线遇到的的最大障碍就是腐败。腐败不除,党务宁日、国无宁日,群众路线根本无法实行。所以,习近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多次提出反腐。他说道: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打铁还需自身硬"、"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他强调,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事实说明,贪污腐败对共产党执政而言,始终是一个致命威胁。腐败在革命时期就时有发生,但由于当时共产党掌握的权力有限,因此贪污腐败的情况还尚不多见。可是,到了共产党执政时期,由于长期处在和平时期,又处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干部贪污腐败的可能性和机会就更多些了。2012年4月,国家预防腐败局副局长崔海容公开数字,1982年至2011年30年中,因违犯党纪政纪受到处分的党政人员达420余万人,其中省部级官员465人;因贪腐被追究司法责任的省部级官员90余人,这465位贪官就是"老虎级"的贪官。十八大以来,现在又有李春城、刘铁男、倪发科、李达球、衣俊卿、王素毅、吴永文、郭永祥、王永春、蒋洁敏等10名副省部级以上官员落马。2013年1月9日,中纪委监察部发布2012年大案查办情况,全年贪污贿赂受处分达到30315人,平均每天83人。这3万多人中,绝大多数是司局以下的干部,可以说是"苍蝇类"的贪官。

贯彻群众路线,克服消极腐败,必须发动群众,实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必须建立健全官员的财产申报制度。官员按规定必须申报其本人、配偶、子女以及与其共同生活的其他相关人的财产,包括货币、股票(权)、债券以及以实物为主要形式的动产和不动产,如住房、汽车等大宗物品。

 

八、群众路线与民主政治是什么关系?

群众路线与民主政治不是对立的,而是紧密相连的,谁也离不开谁。中国共产党要坚持群众路线,又要坚持民主政治,这就要求把贯彻群众路线和民主政治结合起来。如果把它们相互隔离了,群众路线就会变样,民主也难以为继。

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来说,能否贯彻执行群众路线,面临着是否实行民主的问题。因为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敌人"就是"四风",还包括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经验主义、命令主义等弊端。这些弊端,究其实质,就是专断、专制的问题,是与民主相对立、格格不入的。要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就是要反对专断、专制,充分实行民主。如果离开了民主,"四风"和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经验主义、命令主义等等弊端就难以根除。由此可见,真正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其是否实行民主构成关键。

群众路线与民主的运行轨迹高度一致。在中国,毛泽东深刻地阐述了,实行民主政治必须遵循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发展民主政治的根本制度和核心制度。民主集中制要求实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民主集中制的科学性,就来自于群众路线的规律性。因此,毛泽东指出:"民主集中制的方法是一个群众路线的方法。先民主,后集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领导同群众相结合。"(《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16页)由此可见,民主集中制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过程,就是同党的群众路线的"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完全一致。这就从哲学高度上对党的群众路线作出了深刻的理论概括,把党的群众路线与民主政治有机统一起来,指明了民主政治的运行实际上就是群众路线的运行,要把民主政治贯穿于群众路线的实行之中。

群众路线应把民主作为工作的重点。群众路线必须满足人民的利益要求。如果说过去在贫困的年代,群众的利益诉求是给钱给物,得到物质生活方面的满足;那么现在初步小康了,群众的利益诉求则是享有民主,得到政治生活方面的满足。贯彻群众路线必须把重点转到民主上来,这也是改革开放时代的根本要求。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其《公报》里,深刻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文化大革命"号称直接依靠群众、实行群众路线,但由于离开民主,抛弃民主,听任于个人意志和偏见专断,想"整谁"、"打倒谁",就可以"整谁"、"打倒谁",使党的群众路线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 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由于在过去一个时期内,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从而强调了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工作重点是发展民主,"发展民主是新时期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任务的根本保证。"群众路线既然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那么,从这样的核心观念出发,当然要把我们的工作重点放在民主上。因此,我们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就是要反对专断、专制,充分实行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实现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常态化。否则,群众路线难免成为某些个人意志的操手、工具,势必迷失正确方向,遭受严重挫折。

群众路线也标示了民主发展的正确路径。群众路线告诉我们,群众在基层,深入群众就要深入基层,解决问题、办好事情,首先就要把基层的工作做好。推进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必须以基层社会为重点。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不牢塌到底,只有建立和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才能做到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首先要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基层政治和社会生活共同体,树立公民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在完成了这样的准备工作后,民主政治才能顺利地向上逐级发展。这样一条发展我国民主政治的渐进稳妥之路,从根本上说,就是以群众路线作为根据,由群众路线所决定的民主方法论。

 

九、群众路线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群众路线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党的干部和群众脱离、疏远的问题。现在,从基本的民情、社情来看,不是很好。一是存在"四个低迷",这是基层群众的感受。第一个低迷,群众对党政方针政策支持度已经不像过去那样欢欣鼓舞、热烈拥护了,群众在怀疑,一些地方出台的所谓的改革政策方针是不是与民争利?第二个低迷,群众是对党政机关的作风满意度不高,在群众心里,党政机关的形象已不如过去那么高大。第三个低迷,群众对党政领导干部的信任度也有落差,因为现在贪腐官员多了。第四个低迷,群众对党政机关的公务员不够满意,觉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东西还存在着。二是"四个不如",这是基层官员的感受。第一个是感到干得好的不如关系好的。第二个是感到老实厚道的不如能说会道的。第三个是感到亲近群众的不如亲近领导的。第四个是感到勤于职守的不如捞个人实惠的。

以上这样的民情、社情,实质上反映的是党群、干群关系的问题,在一些地方干群关系是紧张的。现在凡是干群关系不好的地方,大概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干群隔阂,难以沟通,感情出现断裂;第二种是正面冲突,剧烈对抗,出现一点不太和谐的事,就会变成导火索,酿成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第三种是隐性仇视,后患无穷。群众对干部有意见,表面不说,但是把怨气怨恨隐藏在心里。这种是最严重的,因为涉及到民心、党心的问题。

要克服党群、干群之间的矛盾,纾缓紧张气氛,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鱼水关系,党的各级干部应该以为民务实清廉的情怀、形象,投身群众之中,和群众打成一片,千方百计热心地为群众服务,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党组织和各级干部要把自己的工作、党内生活和党务活动的情况定期公布,接受群众的评定,及时地加以改进,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十、落实群众路线要下的大力气是什么?

现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家最担心的就是,如何避免一些地方和部门在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时流于形式。怎样避免呢?最终就是要有一个检验标准,这就要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的种种丑陋现象是否能扫除干净,还有诸如领导的办公用房、住房、公车配用有没有超标,干部任用使用情况等等重大问题是否真正解决了,民主集中制是否得到严格执行了,领导和群众的联系是否密切了,工作作风、党风和社会风气是否好转了。以上这些,可以说都应该转化为硬指标、硬杠杠,要一条条兑现,而不能让它落空。

怎么才不会落空呢,这就要把开展群众路线活动的大力气下在建章立制上,推动体制机制改革,保证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束后,这些规章制度有刚性的约束,能够坚持下去不走样。而不能把开展群众路线活动当作一阵风,风刚刮过之后,会出现一些新变化,但不久就没有效果了,逐渐的"新颜变旧貌,又回老一套"。

以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作出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为例。中央主要提出了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等等。这样的八项规定就很好,收到了显著的成效。说实在,我们现在开展群众路线活动、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就是苦于这样的好的规章制度不多,要下大力气的就是多制定这样好的、有用的规章制度。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导,科研部原主任)


进入 许耀桐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群众路线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160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