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楚:南海的战略时间在中国一边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46 次 更新时间:2011-06-30 15:15

进入专题: 南海问题  

赵楚  

若对南海主权争端问题作初步的战略观察,人们必须注意到在时间和空间的纵横轴线上,中外主要争执方力量的消长和变化曲线,由此对问题进行较合理和精确的前瞻。

南海战略时钟的起点在二战结束,当时,根据《开罗宣言》等国际法文件,中国国民政府海军收复了包括南沙在内的南海岛礁主权,这也是今日台湾地区军方驻守南沙最大岛屿太平岛的由来。当年前去接收的舰艇分别为“太平”舰和“永兴”舰,南沙和西沙的大岛即由此得名。

二战后基于英美的赠舰和培训计划,中国海军本有庞大的发展计划,但由于内战开始,此一计划遂成泡影,而内战结束后,海峡两岸对立,大陆经朝鲜战争,虽建立了强大的军事自卫能力,但这种力量主要是陆权性质的力量,而海上力量的发展仅限于作为陆地防卫延伸的近海防御。这使得在数十年时间内,中国对南海的主权管辖力度非常不够。这也是造成1970年代以来南海大量岛礁被周边国家窃据的物质原因。

对南海中国岛礁最猛烈的侵占浪潮发生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之交,此际发生的国际背景有三端:其一,美国由于难支越南战争的重负,通过与中国和解,构建了针对苏联的战略统一战线,并打算撤出印支半岛;其二,随着越南统一前景愈加清晰,越苏关系加深,苏联海洋战略咄咄逼人,进驻南海已是路人皆知的计划;其三,在上述两大背景下,中国从南越政权手中收复西沙。这三件事勾画了南海主权问题的大国战略博弈背景,包括南沙在内的南海岛礁主权属我尽管毫无疑问,但主权的收复却牵涉到从地区格局到大国国际权力博弈的一系列问题,并非可以等闲视之的小事。

1980年代,南海作为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海权战略枢纽,地位更形明确,而南海资源的勘探和开采,也加剧了周边国家抢夺岛礁的热情。此时中国海军已逐渐获得一定的蓝水行动能力,于是,1988年,通过一次挫败统一后的越南海上力量的小型冲突,中国进驻了南沙8个岛礁,同时逐步加大了对南海主权及主权权益的海上执法力度。

进入1990年代以来,美国和苏联相继退出南海,而中国迅猛的高速经济成长和总体国力进步,从根本上改变了地区力量对比,中国新国力的国防转换效应在21世纪开始体现,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对海权的重视,海军从配合陆军作战的力量日益变成战略性的军种,远洋护航、巡逻及大型舰队作战的任务能力逐渐成型。

这一发展对南海的意义尤其深远,因为从已有的公开资料看,面向南海的海权运作日益成为中国国防的战略重心。2003年以来,中国下水的最引人注目的自造现代化战舰,如具备舰队区域防空能力和远程反舰能力的170、171、168、169等大型战舰,几乎第一时间全数部署在南海舰队,而舰队配属的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也加速装备的升级换代,构成了地区举足轻重的两栖联合打击兵力。

与此同时,出于坚持睦邻友好政策和对地区安全负责的态度,也考虑到南海地缘战略影响的复杂性,中国提出和坚持和平解决争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等外交攻势。

上述不可逆的发展给早期非法占有中国岛礁、盗采南海资源的诸国,特别是越南构成了极大的战略压力,使其意识到,战略时针正在朝不得不谈的方向飞速转动。为保持抢到手的利益及在未来博弈中尽量多拿筹码,越南采取了经济、外交和军事综合的对策,这些对策的核心是:通过加速盗采资源获得经济能力,通过经济能力获得新型海空装备,同步采取把事态国际化、把主权问题与南海地缘战略问题混淆的办法。

南北狭长的地形,加上薄弱的海空能力,几乎使越南完全不具备大规模对抗由海向陆的海空联合打击的能力,为此,越南采购了苏-27、苏-30等型号的大型制空和多功能战机,为加强战略攻击能力,采购了先进潜艇,诸如此类的举措,无外是要加大防御纵深,力图增加来自海洋的潜在打击者的作战成本,以便达成吓阻。归根结底,还是希望在时间之漏滴尽之前,争取以较好的条件面对中国。

意识到南海战略时间在中国一边,则不难理解中国何以在南海面对挑衅时,采取了相对克制的军事政策。

(赵楚上海国防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军事世界POINT》月刊执行主编,长期从事国际战略问题和军事战略问题研究。)

    进入专题: 南海问题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181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南都周刊,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