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在台湾的最后一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920 次 更新时间:2003-12-09 23:05

进入专题: 台湾  

王耀华  

明年台湾大选是一个中国和“台独”在岛内的最后一仗。两岸的实际状况远比外界所看到的紧绷。真正严酷的挑战将在明年3.20之后出现。

有人说,明年台湾大选将是一个中国和“台独”在岛内的最后一仗。从1988年蒋经国病逝,李登辉接任台湾领导人以来,这个战争就拉开了。1991年,李登辉修改宪法,郝柏村、林洋港等人企图拉住李登辉本土化路线,结果以失败而告终。如果2004年这一仗再失败,选后新一代国民党必将更加本土化,与民进党的区隔会变得很小。

陈水扁2000年能够获胜,并不是因为选民支持台独,而是来自两个主因:一、原属于国民党的前台湾省长宋楚瑜脱党参选,与李登辉支持的连战竞争“总统”大位,蓝军分裂,在三强鼎力态势之下,致使陈水扁以不到40%的得票率当选;二、国民党长期统治,台湾人民早已不满其腐败,而李登辉执政12年,更是黑金横行。而陈水扁在竞选期间高举“反黑金、大改革”旗帜,颇能吸引一些期待台湾民主、改革的选民。由于陈水扁选前就刻意与台独划清界线,当选后又为了取得北京方面与美国人的信任,还在就职演说中强调,绝对不会进行统独公投、不会变更国号……,后来更进一步宣称,他的两岸政策一定会让美国放心、北京安心,姿态摆得相当低。

根据陈水扁的计划,他本来是希望在一个稳定的局面中推动其各项改革与建设,可由于受限于自己性格不稳定、心胸狭窄以及民进党缺乏执政人才等多重因素,上台短短几个月之后,就暴露执政无能的问题,与在野党的斗争却迅速升高。尤其突然宣布停建已经施工中的核电厂,更引起各界质疑民进党政府政策反复,许多厂商纷纷放弃在台湾的投资计划,股市重挫,经济景气一落千丈,加以全球经济也逆转,台湾的经济成长率50年来首度出现负成长,失业率则达到5%的新高纪录。陈水扁的声望跌落谷底,就连不少民进党的支持者都自承陈水扁治国无能,非常后悔当初投他一票。

民进党政权快速失去民心。相对的,曾经在2000年“总统”大选时斗得你死我活的连战、宋楚瑜明白:如果继续对立下去,尽管陈水扁政绩一塌胡涂,却还是很可能利用两人的矛盾,在2004“总统”大选时侥幸获胜。连宋遂在2003年初达成共识,决定以“连宋配”模式竞选“总统”,国、亲两党结盟挑战民进党的态势确立。这样的形势对于陈水扁无异于千钧压顶,民进党内弥漫一片悲观,独派人士对于所谓的台湾“本土政权”恐将垮台,都有极深的危机感。李登辉所统领的激进台独势力台湾团结联盟,决定与陈水扁也全面挂勾,台联与民进党共同组成了绿军。

陈水扁竞选连任的最大问题在于他几乎提不出任何傲人的政绩,尤其台湾严重的失业与景气衰退问题,使得连战与宋楚瑜决定将选战主轴锁定经济议题,强调只有蓝军拥有经验丰富的执政团队,可以抢救濒临崩溃的台湾经济,让人民免于失业的恐惧。这样的竞选主轴的确很快就获得选民热烈回响,今年4月间“连宋配”确定后,台湾的各项民意调查结果都显示,两人的支持度大幅领先陈水扁至少十多个百分点,而且此一悬殊差距保持了好几个月,国、亲两党某些人甚至出现“躺着选都会赢”的骄傲心态。于是一些蓝军高层人物开始盘算赢得政权后如何掌握权位,各种卡位动作不断。连宋两人也以为胜利在望,就以最保守的方式打选战,丝毫没有表现出在野党的活力,也没有向台湾人民提出具有改革色彩的政见,老国民党那种内斗内行以及腐败的特性,再度呈现在人民面前,连宋彷佛只想依赖台湾人民对陈水扁的不满,而不是对连宋的期待,就要赢得2004总统大选。

陈水扁虽然治国无能,却是一等一的选举高手﹔民进党虽然没有执政人才,但民进党却多的是只会竞选的专家。既然执政缺乏政绩,经济情况又惨绿,陈水扁采取了避免正面与蓝军在经济问题上交锋的策略,另辟战场,在民进党人的最擅长的政治议题上,吸引选民的支持。因此,陈水扁政府下令所有政府机关不管是否需要,都必须聘用失业劳工,强行降低失业率数字,也让很多失业者缓和了对陈水扁的不满。此外,陈水扁与李登辉一搭一唱,先后提出过去所不敢提的“中国、台湾,一边一国”、全民公投、制定台湾新宪法等充满台独意味的主张。并且先后举行大规模的“台湾正名”与公投制宪大游行。前者是由李登辉所领导,赤裸裸的主张“中华民国已经不存在,应该改国号为台湾”,满足台独激进群众的需要。而陈水扁主导的公投制宪,则是为台独建国埋下关键伏笔,也对年轻、中间与民主改革意识较强的选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也就是说,李登辉与陈水扁分工合作,一方面稳固且激发了传统支持民进党选民的战斗意志,同时也搬出了民主牌,试图拉拢那些对民进党执政失望,可是又厌烦国民党腐朽、老态龙钟的群众。

今年夏天SARS退后,全球经济也有回春迹象,台湾股市在政府资金投入刺激下开始上涨,已经下跌多年的房地产价格也从谷底复苏。突然之间,经济衰退所造成的不满与悲观好象都有些降低了,陈水扁趁势展开反攻,一连?出一边一国、公投、制宪等等政治性议题,先是让台独势力重新集结,传统上支持民进党的三成选民情绪高张,接着一些中间与年轻、改革派的选民也基于“台湾本来就不曾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统治”、“公投是人民的基本权利”以及“台湾需要一套符合现实环境的新宪法”等理由,也跟随陈水扁舞动,双方的民意支持度开始缩小,而且速度比民进党预料得更快。陈水扁的竞选策略十分清楚,就是先将“连宋配”打成外来政权、黑金势力复辟的象征,并且将两人戴上“亲中卖台”的红帽子,指称如果连宋当选,就会同意两岸立即统一,藉此挑起台湾内部的省籍情结,夸大统独对立,将选民先区分为改革与反改革、爱台湾与出卖台湾、本土与外来、自己当家做主与投降接受一国两制的多元对立状态,有利于自己争取相对多数选民支持。

同时,陈水扁还依据台湾过去选举的经验法则,故意在选前制造两岸关系紧张。因为北京一旦展开文攻武吓,很多选民就会基于“内政不容干涉”的情绪,放弃原先的政治立场,转而支持北京最厌恶的那个候选人。因此,陈水扁不断采取“擦边球”策略,试图以各种准台独的言论刺激北京响应,屡次公开强调必须扬弃“一个中国”政策。同时又看准美国明年也将举行总统大选,华盛顿当局不会在此时向北京示弱。而美国又正打算向台湾推销潜艇、飞弹、雷达等大量武器装备,因此陈水扁政府以“未来10年计划向美国购买7000亿台币〔超过200亿美元〕军火”为饵,成功说服美国同意陈水扁在10月底“过境”美国,制造美国也赞成或至少默许台湾公投、制宪的印象。他在台湾的民意支持度也水涨船高,一度小幅领先“连宋配”。主张两岸扩大交流、台海暂时维持现状以免两岸爆发战争的连宋二人,终于惊觉选举策略的保守迟缓,于是一改先前的政策路线,不但同意通过公民投票法,还全面放宽对公投的种种限制。蓝军此举固然是要丢掉选举中使自己绑手绑脚的包袱,洗刷保守、反民主的恶名,也是要迫使一直在统独问题上打“擦边球”的陈水扁表态,看看陈水扁以及美国是否真的有胆量面对两岸冲突。蓝军的策略放在选举中来看也许是正确且必要的,可是从岛内政局发展以及两岸情势来看,此举已经使得台湾内部在统独问题上没有了稳健派,整个政治光谱向台独方向移动了一大步。因此,原先一直对台湾总统大选保持低调的北京方面,前一段也打破沉默,开始强烈批判台湾已经“踩在红线上”,台海情势演变再度成为世人关注焦点。但这样的局面完全符合民进党当局的期望,认为对陈水扁的选情大为有利,在选战的最后阶段,只会继续丢出更加刺激两岸关系的言论与政策主张,甚至希望解放军最好能如同1996年台湾总统大选前进行导弹试射等大规模军事演习,以便在“团结对外”“群情激愤”的状况下,让陈水扁在选战中获胜。

虽然台湾乃至美国的一些政治观察家多半认为,台湾目前的局面只是总统选举前的特殊状况,陈水扁与连战、宋楚瑜说的都是为了争夺选票的“选举语言”,不必过度认真看待,选后的两岸关系又会恢复平静﹔但是情势是否可以真的如此乐观看待,台湾有些政治人物却不敢掉以轻心。有了公投法,就很难避免终将面临统独问题。只要发动大规模修宪,甚至如陈水扁主张的制定台湾新宪法,台湾至少就已经进入所谓“中华民国第二共和”,而独派人士也绝不会放弃继续向建立“台湾共和国”的行动。而且台湾不少人相信,为了顺利举办2008北京奥运,而且大陆的军事力量与美国仍有相当差距,北京当局不会对台动武,因而主张台湾应该趁此机会放手一搏,造成台独既成事事实者,颇有人在。整个冒进政治气氛对两岸关系是相当负面的。

2004台湾总统大选前的两岸关系不仅已经难以缓和,而且随着投票日的迫近,这种紧张只会继续升高,难怪连美国政府也不得不数度呼吁北京与台北当局都应该避免有任何破坏现状的举动。两岸的实际状况其实远比外界所看到的更为紧绷。真正严酷的挑战更将在明年3.20之后出现。

    进入专题: 台湾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台湾研究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526.html
文章来源:凤凰周刊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