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华:俄欧关系的现状与前景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055 次 更新时间:2008-07-30 13:38

进入专题: 俄欧关系  

   

[内容提要]2007年,俄罗斯与欧盟之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使双方原本复杂的关系陷入持久危机之中,其根本原因是双方在共同战略目标上的互不理解和互不信任。目前,俄欧都步入政治不确定时期,双方之间仍然存在改善关系的契机,双方能否准确把握契机将直接影响俄欧关系走向。

[关键词]俄罗斯 欧盟 信任危机 未来走向

2007年美国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引发俄美关系恶化升级,与此同时,俄罗斯与欧盟的关系也处在一场持久的危机之中。2007年4月20日,欧洲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的委员曼德尔森说:当前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正经历着冷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误解和不信任。进入2008年以来,这种状况还在持续。

一、俄欧关系陷入危机

(一)美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加深了俄欧之间的不信任。在俄罗斯人看来,欧洲是俄的传统政治舞台,也是俄文化和心理的最终归宿。俄失去了世界大国的地位,但不能失去在欧洲的位置。俄在心理上总有一种不被欧盟大国尊重的感觉,一直对北约的存在和东扩的动机和理由产生疑虑,将欧盟东扩视为对其“私有领域的侵犯”。欧洲如何处理前华约成员国的安全问题,成了欧俄关系的第一个摩擦点。前华约成员国在加入欧盟之后,不仅没有促进欧俄之间的理解,反而加剧了彼此的误解和不信任,在某种程度上还阻碍了欧俄之间的沟通和对话。这一方面表明,一些前华约成员国确实是抱着反俄意愿加入北约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北约确实在为这些国家提供防范俄罗斯的保护伞,使自己在东欧的地位制度化。双方由此引发的不信任延续到现在。俄欧有关美国在波兰、捷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争吵,再次凸显出这种不信任。美国的介入对欧俄之间的不信任和误解无疑起了推动作用。美国以“新欧洲”作为建立欧洲导弹防御系统的起点,一方面,间接地将俄罗斯从欧洲集体安全框架中分离出来;另一方面,美国难免有利用欧洲内部在部署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分歧的嫌疑。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说,北约导弹防御必须基于“盟国安全不可分”的原则,即所有北约盟国必须得到导弹防御系统的保护。在俄罗斯看来,欧洲的导弹防御应该是包括俄罗斯在内的统一系统,而美国单方面的部署排除了俄罗斯,将欧洲强行纳入到全球导弹防御系统中,目的是为美国数十年后军事外交战略作物质准备。这不仅仅是把导弹部署到俄罗斯家门口的问题,因为全球导弹防御系统一旦建立起来,将使美国战略对手丧失潜在的攻击性;其次,从技术上说,任何导弹防御系统都有可能转变为进攻系统。显然,“盟国安全不可分”的原则并不能消除俄罗斯的忧虑。

(二)特工中毒案引发英俄外交战。2007年7月16日,英国宣布驱逐4名俄罗斯外交官,理由是俄方拒绝引渡前特工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中毒案的嫌疑人、俄罗斯商人安德烈·卢戈沃伊。英方第二项外交制裁措施是对俄罗斯政府官员的签证加以限制,制定一项新的签证审批程序。此举立即引起俄罗斯方面的强烈反应,7月17日,俄罗斯两架战略轰炸机一度飞近英国的领空。英方皇家空军两架战机紧急升空进行拦截。俄外交部7月19日宣布,作为对英方行为的响应,俄将驱逐4名英国外交官并停止向英国官方人士发放签证。至此,两国关系陷入僵局。俄认为,英方的举措“不道德”,是为了将一桩刑事案件“政治化”。俄宪法规定不把本国公民引渡国外,英国要俄修宪的要求是粗暴干涉内政,完全不能接受。英国媒体则揪住俄轰炸机逼近英国一事不放,19日浓墨重彩地报导了两则新闻,一是英国粉碎了俄罗斯特工针对俄前金融寡头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的暗杀企图,二是俄罗斯战斗机出现在英国边境上空。实际上,英国是打响了一场新闻战,意在强化西方对俄的负面影响.说服欧盟在英俄冲突中给予英国更多决定性的支持。英俄外交冲突表明,利特维年科案仅是俄与西方发生冲突的引子,英国意在促使波兰、波罗的海国家和罗马尼亚等国联合起来形成反俄轴心,从而限制俄影响欧盟政策。英国方面分析此次危机的原因与利特维年科事件无关。冲突起源于2003年,经济实力增强使俄骤然改变对外政策的性质。变得更加强硬和咄咄逼人。双方在别列佐夫斯基问题上的分歧。进一步加剧了俄英关系的迅速恶化。而利特维年科一案更使两国领导人的互相不满达到顶点。这次英俄外交冲突全面动摇了俄英关系的基础,使两国在安全、经贸、政治等领域出现严重对立。英俄外交战对两国关系带来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影响两国在“反恐战争”方面的合作。在俄英关系中。反恐安全合作历来是最关键和重要的领域之一。俄如拒绝与英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合作,可能使英反恐部门失去重要信息来源,特别是有关苏联拥有的核材料流失方面的情报。其次,与安全合作存在的隐性危机相比。俄英关系恶化还影响到两国的贸易往来与经济合作继续发展。英国宣布驱逐俄外交官消息公布后,俄公司在伦敦证交所上市的股票价格纷纷下跌。同时,英国政界一些官员威胁说。如果俄拒绝引渡卢戈沃伊,英可能采取进一步措施,不再鼓励本国企业投资俄罗斯。第三,英俄互相驱逐外交官和彼此限制签证,意味着两国都在实施“政治外交制裁”,其结果必然导致政治互信的丧失。2008年伊始,英俄两国的“文化战”又在不断升级。可见,化解争端的前提是双方都要有改善关系的愿望。

(三)俄欧在前苏联地区竞争日趋公开化。近来,欧洲出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有趣现象:乌克兰、白俄罗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领导人接二连三出访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而上述部分国家内部有争议的地区(如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领导人则聚集在莫斯科开会,俄罗斯外交部还不顾有关国家的反对而将与会者称为“总统”。实际上。欧盟早在制定东扩战略时就开始筹划对这一地区各国的政策,其目标是要在欧盟东部新边界形成一个“民主政体和市场经济的外缘”,换言之,是要把这些国家从传统的俄罗斯势力范围内挖出来,在欧盟和俄罗斯之间建立一个战略缓冲区,最终将其吸收为正式成员国。正是在所谓“东部新邻国政策”的思维下,欧盟积极介入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等国的“颜色革命”,大大推进欧盟对前苏联地区的影响。在一贯主张欧盟应向东方发展的德国出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以来,欧盟又出现了加紧实施“东部新邻国政策”的势头。这一政策重大的现实意义在于,它所针对的国家不是能源出口国,就是输油管和输气管经过的国家,这对欧洲能源供应摆脱俄罗斯的控制,保障欧盟的能源安全至关重要。目前阿塞拜疆正在成为欧盟这一政策的重点目标。不久前,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谈到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来访的意义时说,欧盟“极其重视扩大两国间的经济联系”。阿塞拜疆不仅盛产石油,还与拥有更多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隔里海相望。欧盟的这一政策目标一旦实现,不仅逼近了俄罗斯民族纷争不断的南部。还将获得取之不尽的能源供应。

(四)欧盟内部在对俄关系上分歧严重。2007年5月17日至18日,在第19届俄罗斯—欧盟首脑会议上,俄欧就关税合作、打击犯罪及毒品走私等问题取得了成果,但未签署任何协议,表明俄欧两个重要伙伴之间出现了“冷淡和麻烦期”。欧盟“老成员”与2004年刚刚加入欧盟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新成员。对俄罗斯的看法不尽相同。德、法、意等“老欧洲”国家尚能从俄罗斯已经崛起的现实出发,寻求与俄开展平等合作:德国作为欧盟2007年上半年的轮值主席国。希望在俄欧关系上有所作为;一些“新欧洲”国家。如波兰、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则不惜牺牲欧盟整体利益同俄罗斯硬碰硬地对着干。在如何处理对俄关系及俄罗斯能源供给问题上新、老欧盟成员之间存在明显分歧,在俄与波兰“牛肉风波”、俄与爱尔兰“历史观分歧”、俄与立陶宛“能源供应争端”等诸多问题上意见不一。俄认为,自从欧盟上次扩张以来.欧盟就不再是俄罗斯的亲密伙伴,它们与美国的关系更加融洽了,一些欧盟新成员国把过去遗留的问题带到了欧盟,一个亲美的东欧集团已形成。然而今天的俄罗斯已经不是1997年与欧盟签署《伙伴合作关系协定》时赢弱的俄罗斯。同欧盟打交道时不再自惭形秽。在俄欧关系遭遇阴霾的表面理由背后。是双方在价值观上的剧烈冲撞。在欧盟的主流意识中,普京执政后背离了民主价值观。当今的俄罗斯社会即使算不上是独裁、至少也是“威权社会”。普京对此不以为然,他力图向外界证明,欧洲人不再对价值观判定拥有垄断权,欧盟的社会制度也不比俄罗斯的优越。普京告诉欧盟,不要充当俄罗斯的民主“教师爷”,强大的俄罗斯不需要别人说三道四。可见,在美俄关系处于新“冷战”的边缘时,俄欧关系不可能明显提升。

(五)俄欧能源博弈未有穷期。俄罗斯是西欧国家的主要能源供应国之一,长期以来,欧盟国家与俄罗斯保持着传统的能源合作关系,而新加入欧盟的中东欧国家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程度则更大,能源问题必然成为欧盟与俄罗斯之间饶有争议的焦点。近年来一系列事态令欧盟强烈不满:2006年1月俄罗斯因价格问题切断对乌克兰的优惠天然气供应;作为报复,乌克兰曾暂时切断了俄罗斯通向西欧的输气管道。同年年底,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也因天然气价格问题而发生冲突,白俄罗斯同样发出了切断向西欧输气管道的威胁。这两起冲突导致的“断气”威胁引起了欧盟各国严重不安。最近又有消息传出.俄罗斯将出台新的能源管道计划,该计划将从俄罗斯普里莫斯克港口至波罗的海修建一条日输送量达到100万桶的新输油管道。该管线一旦建成。将导致对匈牙利、斯洛文尼亚以及德国和其它中欧国家的原油供应中断。中欧国家对该计划表示了强烈的反对。它们一致认为俄罗斯此举无异于对这些国家进行“能源侵略”,因此要求俄罗斯不要中断对欧洲国家的能源供应。由于双方之间的利益冲突。欧俄之间的能源之争将会是一场持久战。从2007年6月在圣彼得堡举行的八国集团财长会议、11月在赫尔辛基举行的第18次欧俄峰会,到2007年1月德国总理默克尔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在索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均就能源问题进行了讨论。欧盟要求俄方尽快批准已经签署的《欧洲能源宪章》,并向欧洲投资者开放能源市场,俄方则要求进入欧洲国家的能源供应市场。因为在能源问题上分歧严重,双方不仅未能达成协议,甚至未能按计划启动欧俄新的《伙伴合作关系协议》谈判。这场能源博弈不仅对欧俄战略关系,而且对整个欧洲大国关系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六)俄提名捷克人执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同欧盟唱对台戏。2007年8月底,俄罗斯对外宣布。提名捷克前总理、前央行行长约瑟夫·托索夫斯基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候选人。这一出人意料的决定给了欧盟一个下马威,被西方媒体认为是俄罗斯正向西方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的主导地位发起挑战。60多年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两大国际组织的领导决策权一直掌握在美国和西欧手里。在谁领导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问题上,美国和西欧的一贯做法是互相支持对方建议的人选,通常是美国提名世行行长,西欧提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早在俄罗斯提名托索夫斯基数周前。由欧盟推举的法国前财政部长斯特劳斯·卡恩已被外界普遍看好,认定他是2007年10月接过现任总裁罗德里戈·拉托手中接力棒的不二人选。俄罗斯提名捷克人托索夫斯基执掌IMF出于以下动机:一是试图扩大经济全球化的范围,促进国际政治经济的“平衡管理”;二是从地缘政治层面考虑。俄希望在避免引发新冷战的前提下,寻求恢复在后苏联时代的影响力;再有,俄罗斯尽管身为八国集团成员,但是它以欧洲和亚洲强国的双重身份,使得自己顺理成章地以发展中世界合法代言人的姿态示人。综上所述,俄罗斯坚持自己的提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要在这个亲美的新欧洲阵地同美国叫板,给美国的跨大西洋政策增加点难度。

二、俄欧关系陷入危机的原因

俄罗斯的欧洲问题专家在分析俄欧关系陷人危机的原因及双方关系实质时指出,俄欧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双方的不理解、不信任。这首先体现在如何确定双方共同战略目标这一问题上。此外,国际政治气候中的消极趋势起到了雪上加霜的作用。[1]

(一)欧美认为俄罗斯政治上独裁专制。现在欧美对俄罗斯的批判大于中国,似乎更害怕俄罗斯的崛起,原因在于很多人认为,现在的俄罗斯并不是走向稳定的政治模式,而是走向完全的独裁政治和经济重新国有化。俄罗斯无法从大帝国的历史遗产中脱身,现在它确实恢复了从前的强势,但却造成了只能通过实力对决才能保障国家利益的局面。

(二)俄罗斯能源地位的加强令欧美社会上层不安。欧洲人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对进口能源的依赖性。许多人预测,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只会增加,不会减少。更令西方不安的是,俄罗斯不允许西方公司控制俄罗斯油气田,并修改了上世纪90年代俄经济不振时签订的一系列协议。

(三)西方力图限制俄罗斯对欧洲政治的影响。西方不允许俄罗斯的公司进人欧洲市场,认为每个俄罗斯企业家或亿万富翁都有克里姆林宫的背景。欧洲将建立专门的政府委员会,保护西方经济不受俄罗斯国家资本的侵害。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在改变游戏规则,不再遵守过去的合同与条约。俄罗斯拒绝签订能源宪章,取消西方能源公司的特权,宣布暂停履行欧洲常规力量条约,不想延长俄罗斯与欧盟伙伴关系与合作条约的期限。俄罗斯认为,没有它的参与,21世纪的欧洲大厦就建不成,把俄罗斯这样的欧洲大国排除在外的做法是不能接受的。

(四)普京提高俄权力的要求使德俄接触政策面临失败。德国指出,2007年普京提高了俄罗斯大国权力的要求,以为仅仅依靠核武器库和在联合国安理会拥有否决权就可以扮演全球领导角色,因而无限制地推行其新的外交政策。俄罗斯对欧洲人及德国采取的强硬态度使欧洲和德国在如何正确对待俄罗斯的问题上出现不同的声音。

(五)俄罗斯对欧盟的诚信度表示怀疑。多数俄罗斯公民经常发现,欧洲国家或是欧盟的立场并不真诚。比如,明明波兰领土上有俄罗斯巨大的管道系统,俄为此支付运输费用,也提过分散风险的问题,但所有人却只提波兰的利益,从而提高了波兰作为全欧能源政策参与者的地位。再如能源价格问题,15年来,俄罗斯一直在补贴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单是给乌克兰的每年补贴金额就达30-50亿美元。然而西方却通过支持“橙色运动”的方式强迫俄继续支付这一补贴。

三、俄欧关系改善的契机

俄罗斯既是欧亚大国,又是欧洲-太平洋大国,因此,俄罗斯在发展与亚洲关系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同欧洲的合作。俄罗斯需要没有分界线的统一大欧洲的计划。欧盟是俄罗斯最大的经贸伙伴,双边贸易额占俄外贸总额的50%以上。俄罗斯能否成功地实现经济全面现代化将决定俄罗斯的未来。俄罗斯的现代化和民主化符合欧洲的利益。欧盟及其成员国不能允许俄罗斯回到帝国式的外交政策以及国内专制主义。一个强大的联合的欧洲会对俄罗斯可持续的现代化作出重要贡献。在未来几年中,俄罗斯将为欧洲提供很大的机会进行更为紧密的合作。但是,它也会在干涉欧洲事务方面带来更多的风险。

当前无论是俄罗斯还是欧盟,都在逐步进人政治不确定时期:俄罗斯的竞选活动已经开始,欧洲的制度改革也达到高潮。用“过渡型”来形容目前俄欧关系的总体特征是比较合适的。基于上述分析,俄欧关系要得到改善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俄欧化解危机需要加强相互间理解和信任。俄罗斯与欧盟彼此认为是战略伙伴,但只有作为平等的伙伴,双方的合作才能正常发展。[2]俄罗斯所走的道路显然与要求加人欧盟的国家不同,它不追求加人北约和欧盟。俄罗斯要走自己的路,在欧洲模式中选择自己中意的元素。但问题在于,当俄罗斯采取其它在更高层面上维护国家利益、顾及民族特色的行为时,难免与欧盟发生冲突。比如拒绝批准没有体现平等合作的《欧洲能源宪章》,限制进口波兰牛肉,抗议天然气所有管道系统过境波兰,与邻国在能源价格上发生争执等。但是,俄欧关系的这种危机应当理解为一种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不会永远持续下去,早晚会朝着某一方向转变。[3]为此,俄罗斯与欧盟应学会相互理解。

(二)俄罗斯的对策应当包括:1.迅速摒弃对胜利的盲目乐观的想法,因为从长远看来,曾帮助俄取得成就的很多因素仍孕育着严峻的问题;2.能源经济的优势只是一时的,俄应不断完善政治体制,防止滑向令国家发展止步不前的地步;3.努力防止再军事化和新一轮竞争的制度化;4.与负责任的国际组织开展合作,防止核武器的进一步扩散;5.加强世界局势研究,培养能够在新阶段采取新方法维护并强化俄罗斯国际地位的人才;6.避免因受挑唆而对西方采取过激的强硬做法。

(三)目前欧洲安全结构的前途是最为迫切的问题。欧洲安全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北约、(欧洲常规力量条约》和欧安组织在不同程度上都以对抗、遏制或“再教育”俄罗斯为宗旨,俄罗斯则建议彻底改造这一结构。因此,俄罗斯参与这些机构或与之进行合作是一切事情的基础。如果没有这种基础,整个欧洲的安全结构就会坍塌。现在俄罗斯准备在不损害自身利益和根基的前提下寻求妥协方案,欧洲应抓住这个机会与俄罗斯加强建设性合作,以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能源关系是一把双刃剑。欧盟目前面临能源困境,却因为无力推行共同政策,在能源独立和经济增长方面付出了代价。为此,欧盟应在将俄罗斯视为能源供应者的同时,改变其能源消耗的购成比例,增加生物燃料;减少浪费,增加可再生能源、清洁煤炭和核能;减少与俄罗斯的争执,增加投资以便进口更多可经船运、更易使用的液化气。如果欧盟委员会能够加速改善欧盟跨国电网,一个真正的欧洲电力市场将会浮出水面。

(五)建立“四个统一空间”[4]是新的俄欧关系条约的基础。其中统一经济空间是核心,它要求双方建立自由贸易区,而这是双方进行更加密切的经济合作的前提。统一内部安全空间意义同样重大,该领域的关键问题是签证制度。欧盟对俄罗斯态度如何,签证问题便是一个检验指标。外部安全问题是最敏感的一个问题。从欧盟的自身发展就可以看出,要想界定共同的外部安全范畴、确定非常明晰的目标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为此,俄罗斯学者提出俄欧关系新条约中应当规定成立一个新的机构——俄罗斯-欧盟安全委员会[5],但是欧盟对这样的协作机制至今还未做好准备。在建立统一人文空间方面情况要好得多,但是成绩仍然有限。只有建立“四个统一空间”,才可以使俄欧双方结合得更加紧密,为新的俄欧关系条约[6]奠定基础。

(六)俄欧关系中的美国因素不可逾越。美国对俄战略的一个重要支柱,就是美欧联手通过大西洋共同体消化俄罗斯,使俄罗斯成为一个民主化的欧洲国家。目前俄罗斯在世界上的实际位置主要决定于俄与美欧的关系。因此,美欧关系的冷热与走势,必然会对俄欧关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不容低估的是,当前无论是反导计划,还是通过拉拢东欧及前苏联国家在客观上孤立俄罗斯,在影响俄欧关系的诸多因素中,美国的影子始终挥之不去。而在天然气供应、科索沃、民主与人权等问题上,欧洲更是与美国同气连枝,让莫斯科感到不快。在目前的欧美俄三角关系中,欧盟忙于解决“消化”新成员等内部问题以及与美国的关系问题,美国则努力让欧盟疏远俄罗斯,俄罗斯显然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美欧关系能否回到上世纪90年代北约东扩时双方高度一致的状态,尚需观察。

注释:

[1](俄)阿尔巴托娃.俄罗斯-欧盟:四个空间[J].俄新社,2007-06-27.

[2](俄)康斯坦丁·科萨乔夫.俄罗斯-欧盟:学习互相理解[J].议会报,2007-06-06.

[3](俄)阿尔巴托娃.俄罗斯-欧盟:四个空间[J].俄新社,2007-06-27.

[4]2003年5月,俄罗斯与欧盟在圣彼得堡峰会上提出建立俄欧四个统一空间(即统一经济空间、统一自由、安全和司法空间、统一外部安全空间、统一科学教育文化空间)的构想。2005年5月,莫斯科峰会批准了建立四个共同空间的“路线图”计划。俄欧双方都强调,这个路线图计划是未来关系发展的纲领性档。

[5](俄)阿尔巴托娃.俄罗斯一欧盟:四个空间[J].俄新社,2007-06-27.

[6]俄罗斯与欧盟《伙伴与合作关系协定》于1994年签署,1997年生效,2007年12月1日到期。原则上可以延长其有效期,但双方均认为,这份协议显然过时了,多数内容不可行。欧盟原计划在2006年第18次峰会上就制定新的《伙伴与合作关系协议》启动俄欧谈判,因遭波兰否决暂时搁置。

    进入专题: 俄欧关系  

本文责编:linguanb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991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和平与发展》2008年第2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