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笑天:建构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方法路径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432 次 更新时间:2024-04-13 00:35

进入专题: 自主知识体系   社会学  

风笑天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关键在于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自主知识体系,这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历史任务。社会学作为一门综合研究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是建构自主知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建构自主的社会学知识体系,在方法路径上需要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将对中国社会的经验探索与对社会学理论建构的追求相结合。作为一门与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社会生活等紧密联系的社会科学,社会学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重视对社会现象和社会现实的经验探索。这种经验探索以及从中得到的各种特定的、鲜活的、具体的证据和结论,不仅是社会学理解人们各种社会行为的动机和方式、理解不同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和性质、理解社会发展变迁的动力、过程和结果的前提与基础,也是建构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前提。这就要求社会学者深入中国社会生活之中,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捕捉新材料和新证据,更好认识中国社会结构变化的趋势和特征,更好理解、解释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客观规律。

同时,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还应注意将对中国社会现实的经验探索与对社会学理论建构的追求相结合。这是因为,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既不是对各种经验事实的简单罗列,也不是关于社会发展过程的一般经验总结和概括,而应该是上升为对中国社会结构、社会文化和社会变迁规律的理论认识。这就要求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必须既来自经验又超越经验,应由既具有内在逻辑性、又能够将这些具体经验研究结果联系起来的理论认识所构成。符合中国具体国情的社会学理论的提出和完善,既是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核心内容,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其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

此外,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不仅要经历从经验到理论、再从理论到经验的不断循环的发展过程,也要经历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足够数量的、深入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社会学经验研究和探索,是构成这种发展变化过程的必要条件。虽然社会学知识体系的表现形式更多是以抽象的社会学概念、命题和理论体现的,但如果没有大量的、具体的、对各个时期中国社会不同方面的经验探索结果的累积,这种概念、命题的提出和理论的建构就无法实现。只有在各方面都积累了大量经验研究成果,同时又自觉朝着理论建构的目标努力,才有可能建立符合中国社会和文化现实、能够很好解释说明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社会学理论。

将中国社会学的历史、现实以及未来发展相结合。建构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既要回溯中国社会学发展的整个历程,从中国社会学长期发展的各个阶段中进行总结;也要放眼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和变迁趋势,对中国社会学未来的探索和新的进展始终保持开放态度。

中国社会学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从120年前严复翻译的《群学肄言》出版开始,到20世纪早期一批留学西方回国的社会学家对中国社会的深入研究,再到今天的社会学者对当今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研究,都为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提供了宝贵资料。即便是经历了近30年的中断,中国社会学依然在恢复重建以来的40多年中有了长足发展。这些都构成建构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丰富来源。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形成和产生了大量传统中国社会未曾有过的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比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形成了数以亿计的流动人口。这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广大社会学研究者针对这些新现象、新问题展开了广泛研究,得出了一些具有独特意义的结果和结论,为建构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贡献了许多新鲜材料。未来的中国社会还会进一步发展和变迁,而我们的社会学研究和探索也会不断地提供新的认知,不断为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补充新的经验和理论。

总之,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是一个与中国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过程。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国社会学研究都会产生一些独特的、有着特定社会历史背景、特定学科价值的知识。每一个时期的社会学实践和探索也都会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对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增添砖瓦。因此,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必须将过去、现在和未来很好地结合起来,认真总结和吸收各个时期的精华,从每一个时期的探索和研究中吸取营养。

将建构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与参与国际学术对话交流相结合。建构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要树立起坚定的学术自信,不盲从也不依附西方社会学的话语体系、概念体系和知识体系。西方社会学知识体系是在西方社会背景中建立起来的,尽管经过众多社会学者的经验积累和理论思考,可以解释西方社会许多现象,但它们是在西方社会和文化中总结得到的,当面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中的现象与问题时,这个知识体系包括其中的各种概念、命题和理论就会出现“水土不服”。建构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观照中国现代化实践,做能够解释和指导中国实践的在场研究。

同时,我们还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际学术对话和交流中,将中国经验、中国话语在国际学术界的平台上充分展示。当然,国际学术界通行的各种社会学概念、命题和理论,只是这种参与、对话和交流的基础,而不是社会学知识体系唯一的和固定不变的内涵与标准。中国社会学者应当在与国际同行进行深入学术交流和平等学术对话中,为社会学知识体系贡献一些新元素,特别是要提出一些既符合中国国情,能够概括、解释和说明中国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社会发展规律,同时也能为国际社会学界同行所理解、所认同、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学概念、命题和理论。唯有如此,才能体现出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独特视角与创新力量,也才能真正体现中国社会学知识体系的自主性。

(作者:风笑天,系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进入专题: 自主知识体系   社会学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社会学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0639.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光明日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