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华:自立自强、以高质量成果建构中国政治学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348 次 更新时间:2024-02-15 20:35

进入专题: 政治学  

张树华 (进入专栏)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进一步分化重组,各种政治思潮风起云涌,政治局势跌宕起伏,世界进入动荡、变革与深度调整期。新时代中国政治学,既要全面精准把握冷战后世界政治演变的总体特征与基本逻辑,又要找准自身的时代定位与发展方向,紧跟时代脚步,呼应人民期待,在动荡变革的世界中实现思想突破与学术超越。新时代的中国政治学人应自觉自立自强,通过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起中国特色的政治学知识体系和教学和研究体系,切实增强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中庸》说:“人道敏政,地道敏树。”政治是人类社会生活最集中最富魅力的体现。政治学为顶天立地之学,是研究和传授治国安邦的学问,是经世致用之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新时代中国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中重要的学科门类。

一、时不我待、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新时代政治学研究要有思想、有立场、有担当。建设新时代中国政治学,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以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学为前进方向,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要求为行动指南,牢牢把握中国政治学的时代性、民族性、科学性、创造性,把中国政治思想、中国政治观念、中国政治实践、中国政治智慧等融会贯通。紧跟时代的步伐,紧扣时代的脉搏,回应人民的呼声和社会的期待,努力推进政治学研究的创新性发展。

二、自立自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体系,实现对西式话语的突破与超越。世界格局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而这种变化颠覆了世界多数人对西方政治的传统认知,也冲击着百年来一直环绕在“山巅之城”的西方思想体系和学术体系。当下西方一直奉若神明的传统政治学、经济学等理念与逻辑已经无法解释“西方之乱”,更无力回答“世界怎么了”“世界向何处去”的时代命题。西方社会科学研究范式陷入逻辑悖论而不能自拔,西式政治学、经济学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一些教科书不得不改写或重编。

每一次世界历史的跌宕起伏,都有其深刻的政治根源。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突破与超越?如何认识世界的变革与调整?回答好上述时代性命题,是中国政治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界的责任。

三、总结提炼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精华、汲取治国安邦的传统政治智慧。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国泰民安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山河破碎的惨痛教训。中国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基础和出发点。坚持古为今用,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科学阐明中华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的渊源和嬗变,准确解读中华政治文明的精髓和内涵,凝练中华政治文明独特的标识性概念和表达方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精神文化支撑。

四、珍惜和开拓当代中国政治宝库,凝练思想,升华理论,提升学术。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和政治文化传统。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封建王朝的衰落和殖民者的入侵,西方的政治、文化被作为先进的知识引入,政治学作为一门专业的学科进入大学的课堂。几乎与此同时,10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开启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行动和政治探索。100年间中国共产党人积累了独特而宝贵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这些光荣的历史都是政治学研究无尽的宝藏。

新时代的中国政治学大有可为。在中国,中国共产党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的政治学人应最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有资格讲中国政治,也应最有能力讲好政治。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深刻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紧紧围绕国之大局、紧扣国之大要、关注国之大事、研究国之大计。

新时代中国政治学人,不能局限于象牙塔里坐而论道,更不能孤芳自赏、固步自封,而是要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与时代同步,勇立时代潮头,传递时代先声,呼应群众的所需所想。这是新时代对我们政治学学术共同体的要求,也是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待。我们要树立学术共同体意识,善于将规模优势转化为研究优势,积极组织科研攻关,发挥高端智库群的作用,推出更多更好的集成性、原创性成果。

五、以高质量成果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学。新中国70多年的建设实践成就辉煌,冲破了西方世界固守的理论教条和逻辑束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迹。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建设经验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门,开辟了一条通过政治创新超越西方模式禁锢的道路,为推动国家全面发展提供了崭新的逻辑框架和价值遵循。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 中国政治学应密切跟踪关注国内外发展最前沿和新趋势,勇于挺立时代潮头、把握时代脉搏,发时代先声。当下,中国实践积累起的治理成效与经验已经相对成熟,中国政治学人要在努力破除西方话语逻辑陷阱的基础之上,突破有着基因缺陷的西式制度模式的天花板,实现政治学理论和话语体系的有效突破。而目前这方面的尝试,已经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敢不敢”和“如何做”的问题。

我们应该有所创新,跟上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步伐,努力提炼中国政治的发展经验,弄清和讲明中国发展奇迹背后的道理、学理和哲理。通过比较借鉴,吸收人类文明和世界政治学的优秀成果,力戒全盘照搬、过度西化,努力增强中国政治学的自主性和原创性。

我们应提升格局,放宽视野,自觉打破学科壁垒和门派界限,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要求,积极主动地推动学科融合,创新研究方法,这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学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要把我国发展优势和综合实力转化为话语优势。在理论研究中要多下功夫,多搞“集成”和“总装”,多搞“自主创新”和“综合创新”。十四五期间,政治学人要树立精品意识,以质量为先。通过学科优化调整,辅以学界和学术机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改革,大力提升科研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新时代中国政治学恰逢其时,方兴未艾。中国政治学应立足中国、放眼世界,自信、自主、自为、自强,以敢于超越的勇气,写好中国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篇大文章。坚持守正创新,洋为中用,融贯古今,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学!

进入 张树华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政治学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925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