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承伟: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行动指南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507 次 更新时间:2024-02-03 23:23

进入专题: 乡村振兴战略  

黄承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之际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阐明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要求和主攻方向,指明了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方向路径,具有很强的思想引领性、战略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是新时代新征程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乡村振兴的历史方位,进一步明确了乡村全面振兴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战略定位,丰富发展了乡村振兴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的战略内涵。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要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不断强化农业“基本盘”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支撑。

科学分析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成效与挑战。一方面,过去一年,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稳定,粮食产能提升,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稳步推进,新征程“三农”工作实现良好开局。另一方面,无论是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看,还是从农民增收致富看,“三农”工作面临许多新困难新挑战。比如,国内农业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市场不确定性、波动性增强,人民生活对于农产品的要求变化加快,对外贸易的不确定性增加,都给农业生产、农业农村发展带来一些影响和制约。

准确把握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有利条件。最根本的有利条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最关键的有利条件,是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科技创新的突破、城市和非农产业的发展、人才优势的发挥等,将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引领力和带动力。最基础的有利条件,是农业农村蕴藏的巨大发展潜能,巨大的农村内需市场、广阔创业创新空间、乡村多种功能、乡村多重价值、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再发掘等,都是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宝贵财富。最具活力的有利条件,是我们在克服困难挑战、加快发展方面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形成的“千万工程”经验,为我们解决好“三农”问题、统筹处理好城乡关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引和实践借鉴。

二、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原则及方法,指明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目标及途径。

“千万工程”,即“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推动的乡村整治工程,也是他始终关心牵挂的生态富民工程。“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塑造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样板,描画了美丽乡村的生动图景,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千万工程”经验是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走深走实的生动教材,学习运用这一经验最关键的是要把握好精髓要义、理念方法,并结合各地实际创造性转化。

充分体现人民至上、共建共享的价值取向。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强化宗旨意识,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坚持农民主体、把群众所思所盼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着手开展工作。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推进美丽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共富乡村、数字乡村,统筹推进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服务,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充分运用以点带面、示范引领、连线成片,有力有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各项工作。

始终把握好“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科学方法。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区位特征、自然条件、经济基础、资源优势、文化传统等客观条件,明确建设重点,逐步拓展建设领域,推动各种类型乡村各展其长,充分体现差异化发展,让每一个乡村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优解”,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三、守住确保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要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抓好防止返贫监测,落实帮扶措施,增强内生动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底线。粮食关乎国家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安全,不能以普通商品来对待,更不容有失;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新时代十年最具标志性的重大成就之一,脱贫攻坚成果能否巩固好、拓展好,直接关系近1亿脱贫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须臾不可放松。实现两个“确保”,就守好了“三农”基本盘,经济社会全局稳定发展才有充足底气。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阐明了实现两个“确保”的战略体系和具体路径。

实现两个“确保”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一揽子战略措施一体化推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一要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扛在肩上,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二要着力提升产能,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动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农机农艺技术,巩固大豆扩种成果;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三要着力优化供给,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四要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全面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做好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在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动力上下足功夫、见到实效。多渠道提高脱贫群众收入,多形式激发脱贫群众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的志气和心气。抓紧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将过渡期后符合条件的对象全部纳入常态化帮扶,建立健全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和政策体系。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实践证明,唯有依靠科技与改革双轮驱动,才能全面激活乡村资源要素,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科技驱动方面,总的是要以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支撑农业农村的高水平发展。加强体系化科研,开展基础性、前沿性、战略性的科技攻关,特别是加快破解产业科技难题,把握农业科技发展的主动权。坚持科技服务“三农”发展,全面支撑农业稳产保供和乡村发展建设治理,逐步建立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体系,更高效组织科技难题攻关。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整体效能。在改革驱动方面,总的是要坚持把握好推动改革的时度效,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推动农村改革重点任务落地见效。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特别是要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特别是要大力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聚焦保障居住、管住乱建、盘活闲置。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特别是要推进城乡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建管、互联互通,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提升、优质共享。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系统观念,让科技和改革“两个轮子”都能运转流畅,科技与改革紧密配合、协同推进,确保乡村全面振兴不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稳致远。

四、聚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强化农民增收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三个“水平”的提升,既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总体框架和重点任务,也明确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目标要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把促进产业兴旺、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帮助农民持续增收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完善乡村治理体系。这为新时代新征程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治理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实现路径。

着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找准产业发展方向和路径,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原则,突出“精准务实”要求,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强链延链补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把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乡村产业发展全过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平台载体,以平台载体的提档升级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充分调动企业自身改造更新的积极性,有效发挥政府引导推动作用,着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提高加工流通效率和效益。强化分类指导,推进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强化农民增收举措。

着力推动乡村建设水平提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乡村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短板,为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产生活条件创造完备的基础设施支撑。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多措并举增强乡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乡村绿色转型发展。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始终坚持为农民建、靠农民建,健全自下而上、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

着力推动乡村治理水平提升。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建好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优化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管理。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建设平安乡村。

五、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必须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根本保障。

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体制机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关键在党。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党的领导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根本保证。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改革完善“三农”工作体制机制,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加强党委农村工作体系建设,统筹推进乡村振兴。

健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落实落细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大兴调查研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加强作风建设,顺应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把握好工作时度效。同时,应注意优化各类涉农督查检查考核。

以提升组织力凝聚振兴合力,广泛动员各方力量。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农村改革创新,完善乡村振兴多元化投入机制。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抓紧提升“三农”干部能力素质。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在守正创新中把住“三农”工作底线,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升思维能力,增强工作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强化未雨绸缪意识,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作者: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乡村振兴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

    进入专题: 乡村振兴战略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农业与资源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907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红旗文稿》2024/2,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