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岭:法国“六月骚乱”背后的严峻挑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130 次 更新时间:2023-07-26 23:43

进入专题: 法国  

张金岭  

 

6月27日,在法国巴黎西部郊区的南泰尔市,17岁的北非裔少年纳赫尔在警察交通执法过程中被射杀。由于涉及警察暴力执法、少数族裔与种族主义歧视等敏感议题,此事立即引爆了一场席卷全法的社会骚乱,规模之大、烈度之强、暴力之甚、损失之巨,前所未有。目前骚乱虽已有所缓和,但它留给法国社会的痛苦记忆,以及背后的原因仍发人深思。

骚乱迅即被点燃

事发当日,警察射杀纳赫尔的场景被拍摄了下来,通过社交媒体广为传播,而有关这名少年驱车冲向警察的谎言很快就被证伪,坐实了警察暴力执法及其种族主义行径。虽然射杀纳赫尔的警察后被指控“故意杀人”,但仍难平息民众尤其是少数族裔的愤怒。

骚乱起势迅猛,在巴黎和外省多地发生了严重的暴力冲突,以及针对公共设施、商业场所的蓄意破坏。大量商店被洗劫,一些商业中心、餐馆、公交车站遭纵火,学校、市政厅也成为破坏目标。为应对骚乱,政府曾出动4.5万余名警察,多地取消大型活动,缩短公交运营时间,甚至施行宵禁,但未能及时平息骚乱,造成巨大破坏。在巴黎,公交车在停靠场被大量烧毁,一些2024年奥运会场馆的施工现场遭破坏;在马赛,当地最大的图书馆被烧毁……据法国媒体报道,短短几天内,就有超过5000辆汽车被烧毁,1000余座建筑遭破坏,3000多人被捕,700余名警察或宪兵受伤。

大量少数族裔出身的民众构成骚乱主体,且多为青少年,相当一部分是未成年人,他们心中充满了对种族主义、社会排斥、不平等、贫困等问题的怨恨。法国内政部长达尔马宁披露,被捕者平均年龄只有17岁。

祸因长期酝酿

2005年10月底,同样是北非裔的两名少年,在巴黎东北郊区因躲避警察盘查而意外触电身亡。此事引发的骚乱一度持续20余天,成为法国1968年“五月风暴”之后最严重的一次社会危机。那场骚乱曾一度迫使法国政府施行全国“紧急状态”,属阿尔及利亚战争后首次。相较于18年前,2023年6月底的这场骚乱给法国社会带来的创伤更为深重。

此次骚乱的发生令人始料未及,背后既有直接的导火索,也有长期潜伏的社会隐患。直接原因主要涉及警察暴力执法和种族主义歧视,而二者之间又存在密切关联。骚乱发生后第三天,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发言人公开表示,法国是时候需要严肃对待其治安队伍中与种族主义和歧视相关的“深层次问题”了。

近年,警察暴力执法在法国深受诟病。早在2017年初,就曾发生过警察涉嫌暴力执法导致一名黑人青年受重伤的事件,当时引发了大规模反暴力执法游行。根据法国国家警察监察总署的数据,2021年在其收到的1000余份民众投诉中,近半涉及警察暴力执法。

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长期侵蚀着法国社会的内核,与之相关的族裔冲突也一直暗流涌动,但有时却表现得令人难以察觉。民调机构益索普(IPSOS)2022年11月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过去一年中,法国本土有91%的黑人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曾遭受种族歧视,其中表示经常遭受种族歧视的人占比高达25%。同一调查还显示,黑人受到警察盘查的机率是法国民众平均水平的两倍,49%的黑人受访者表示至少有过一次受警察盘查的经历,而整个法国有过此种经历的人只占23%。

近些年来,法国社会内部持续积聚着较为严重的不满甚至是愤怒情绪。从2016年的“黑夜站立”到2018年的“黄马甲运动”,再到新冠疫情期间针对防疫举措或宗教极端主义的抗议游行,以及2019年底首现、2023年初重现的反对退休制度改革罢工游行等,一系列持续不断的社会运动背后是法国民众对生存状况的严重不满,这些负面情绪一直处于随时可能被引爆的状态。

少数族裔群体则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经济与发展困境和不平等、不公正待遇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社会群体向上攀升的流动性逐渐衰竭,阶层固化日趋明显,绝大多数少数族裔被困在社会底层难以取得突破,他们无法真正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红利,看不到人生的希望,年轻一代对未来更感绝望。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法国15至24岁青年人的失业率长期是全国平均失业率的两至三倍。缺少就业机会往往会令年轻人走向持续贫困,进而遭受社会排斥并缺乏自信,也会推升他们的犯罪率。少数族裔年轻人所面临的不稳定、失业、贫困等问题则更为尖锐。著名非洲裔足球运动员姆巴佩会在此次骚乱期间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发声说,“我为我的法国感到心痛”。

民族团结严重撕裂

此次骚乱加剧了法国原本就很棘手的族裔问题,进一步撕裂其民族与社会。非欧洲裔少数族群在法国始终面临着“未被真正接纳”的困局,即便是那些在法律上已获公民身份的人也缺乏真正的“被承认”感,从而沦为“二等公民”。从法律上讲,拥有公民身份的少数族裔自然是法兰西民族的一份子,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没有得到法国主流社会在文化情感上的认同,他们的身份属性仍是不完整的。

法国主流社会针对少数族裔的排斥情绪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与少数族裔密切相关的暴力和极端主义现象也令法国社会倍感忧虑。过去几十年间,这两种现象相互交织,互为因果,恶性循环,现已很难真正得到缓解,如何以平和的方式解开这个死结,对当代法国至关重要。

1882年3月,法国哲学家、人类学家勒南曾在索邦大学发表过一场题为《民族是什么?》的演讲。他明确表示,构成一个民族的根本性要素是其成员的意愿,一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意愿”。目前法兰西民族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其成员“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意愿”正受到严峻挑战,内在的群体冲突不断损害着这种意愿。如若无法彻底保证面向所有公民的平等、尊重、公平和正义,法国民众“共同生活在一起”则无从谈起,其民族与社会团结更是无本之木,留给法国的将会是持续不断的内部分化与撕裂。

张金岭,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世界知识》,2023年第14期

    进入专题: 法国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482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世界知识》2023年第14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