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鸣:ESG助推企业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435 次 更新时间:2023-05-01 20:20

进入专题: ESG   可持续发展  

王一鸣  

 

2023年4月21日,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ESG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研讨会旨在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绿色发展战略部署,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推动企业价值创造,促进中外企业ESG实践交流互鉴,推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国际认同的ESG体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参会发表主旨演讲。以下为发言全文。

当前,ESG作为可持续投资理念,对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ESG将绿色、环保、社会责任和治理绩效等纳入投资决策流程,与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高度契合,已被纳入《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和《关于促进应对气候投融资的指导意见》等政府部门文件。ESG已经成为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载体、金融部门投融资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也已经成为衡量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参照系。

去年,中国已有1439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2021年ESG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约占A股上市公司三成,预计今年将有超过一半的上市公司披露ESG报告。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将ESG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从制度体系和组织架构上把ESG落到企业发展经营中,融入企业文化,推动ESG由理念转化为行动。实践证明,ESG能够激发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采用绿色低碳技术,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并与公司业绩提升形成协同联动。从成效上看,将ESG融入企业经营的上市公司,公司整体业绩往往比较好,资本市场响应度也更高。

在ESG的投资理念指引下,投资者不仅关注财务绩效,而且更关注企业的环境表现、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等非财务绩效。这意味着那些能够有效平衡股东权益和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往往可以得到更多的投资机会,企业融资成本也更低,也更有利于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对企业而言,ESG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应该看到,目前披露ESG报告的主要是上市公司、大型企业,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参与度还不高;ESG数据基础仍较为薄弱,透明度较低,标准化程度也不高。这就要求加快ESG评价体系建设,有效提升信息披露质量,推动ESG评价结果广泛应用。

首先,推进更多企业披露ESG信息。ESG数据涵盖范围广泛,相比较而言,金融机构对于ESG数据要求更高,可以通过绿色信贷、绿色投资等途径,引导大中小企业主动进行ESG信息披露,从而获得更普惠、精准、高效的金融服务。

其次,加快完善ESG信息披露标准。主动对接国际标准,将具有普适性的指标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同时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在环境生态标准、社会因素和公司治理等方面体现中国特色,完善ESG信息披露标准和制度规范。运用数字技术,建立不同类型企业多维度全方位画像体系,促进企业提高透明度。同时发挥ESG专业投资机构及媒体的外部监督作用。

第三,积极探索ESG评价结果应用。金融机构应充分应用信用机构、ESG评级机构的评价报告,同时依托自身金融科技能力,开展ESG评价体系方法和模型研究,并积极探索ESG评价结果在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风险管理方面的应用,吸引更多公募基金、保险机构、社保基金等中长期专业投资机构参与到ESG投资,引导投资机构加大绿色低碳投资。

第四,加强ESG评价能力建设。注重评价体系专业人才培养,在大学教育系统开设ESG专业和课程,培养ESG评估、评级、监管、内控、投资等领域的专业人员,更好满足ESG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推动更多社会机构为企业培训从事ESG的专业人员。

总之,建立ESG评价体系,将有效推动企业更加广泛地参与践行ESG行动,遵循ESG各种规则,同时从制度和文化层面主动建设,推动企业内部形成制度规范,践行ESG和社会价值,既塑造企业软实力,又成为践行长期主义的硬准则。

在座的企业家都是ESG的践行者、耕耘者,为行业提供了范例和解决方案,也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期待在推动ESG的创新实践中继续走在前列,在推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中继续发挥引领作用。

    进入专题: ESG   可持续发展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金融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244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