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刚: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辨析:生产还是分配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87 次 更新时间:2023-01-28 23:03:39

进入专题: 共同富裕  

张建刚  

  

   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党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之而奋斗的初心和使命。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进程,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政策调整,需要选择正确的实现路径。为此,我们必须深入分析我国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造成我国收入差距的主要根源,从理论上讲清楚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路径,避免在这一问题上出现重大错误。

   一、就分配而论分配难以实现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12月8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指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正确处理增长和分配关系,把‘蛋糕’切好分好。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要创造条件、完善制度,稳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不仅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不仅是一个终极目标,而且是一个过程目标;不仅需要在生产过程中把“蛋糕”做大做好,而且需要在分配环节把“蛋糕”切好分好。生产和分配是经济活动中紧密相连又相互影响的两个环节,生产决定分配,分配也可以反作用于生产。

   生产成果决定了分配对象,生产结构决定了分配结构,生产方式决定了分配的性质、分配的原则及形式。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分配的结构完全决定于生产的结构。分配本身是生产的产物,不仅就对象说是如此,而且就形式说也是如此。就对象说,能分配的只是生产的成果,就形式说,参与生产的一定方式决定分配的特殊形式,决定参与分配的形式。”在一个社会中,可以同时并存多种生产方式,当然决定一个社会性质的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在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决定了其分配方式也只能是资本主义式的。马克思指出:“如果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生产条件的这种一定的社会形式为前提,那么,它会不断地把这种形式再生产出来。它不仅生产出物质的产品,而且不断地再生产出产品在其中生产出来的那种生产关系,因而也不断地再生产出相应的分配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获得工资,资本家获得利润,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这一分配方式是由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如果劳动不是规定为雇佣劳动,那么,劳动参与产品分配的方式,也就不表现为工资,如在奴隶制度下就是这样。”“所以,分配关系和分配方式只是表现为生产要素的背面。个人以雇佣劳动的形式参与生产,就以工资形式参与产品、生产成果的分配。”分配关系本质上和生产关系是同一的,是生产关系的反面,一定的分配形式是以生产条件的一定的社会性质和生产当事人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前提的。因此,一定的分配关系只是历史地规定的生产关系的表现。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起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决定着参与生产活动的主体参与分配的形式以及分配的份额。所以,财富分配不平等的根源不在于分配制度,而在于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虽然生产决定着分配的内容、分配的形式,但是生产工具的分配、各类生产之间的分配同样对生产起着决定性作用。就整个社会来看,分配似乎还从一方面先于生产,并且决定生产。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一个征服民族在征服者之间分配土地,因而造成了地产的一定的分配和形式;由此决定了生产。……一个民族经过革命把大地产分割成小块土地,从而通过这种新的分配使生产有了一种新的性质。”分配并不仅仅是生产的消极的产物;它反过来又同样地影响生产。生产要素的分配包含在生产过程本身中并且决定生产的结构,产品的分配显然只是这种分配的结果。生产必须从生产工具的一定的分配出发,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讲,分配先于生产,是生产的前提。这种分配对于新的生产时期表现为前提,但它本身又是生产的产物,不仅是一般历史生产的产物,而且是一定历史生产的产物。资本主义分配方式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前提条件。在现代经济中,就宏观经济循环来看,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各个经济部门的合理分配决定了整个社会生产的顺利进行,如果生产要素的分配不合理,社会生产将难以顺利进行,某种形式的经济危机将会出现,有时表现为失业的增加,有时表现为生产的过剩,有时表现为价格的普遍上涨,有时兼而有之。生产要素在各个经济部门的分配比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随着生产技术的变化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以及经济部门的调整而逐渐变化的,是通过生产要素从利润率低的部门流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而实现动态平衡的。分配是否合理一定程度上还决定了社会再生产是否顺畅。切好分好“蛋糕”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蛋糕”的做大做好,只有把“蛋糕”切好分好,才能调动做大做好“蛋糕”的积极性,才能保证人人都吃到并吃完“蛋糕”从而可以继续做“蛋糕”,才能避免因“蛋糕”分配不公而导致部分“蛋糕”变质从而影响新“蛋糕”的制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往往会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出现生产过剩,这就是分配对生产制约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与分配紧密相连又相互影响,但生产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分配是起次要性作用的,生产决定分配,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是对生产领域存在的问题的反映,解决分配领域中的问题要从生产领域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现共同富裕意味着,我们既要摆脱贫困,也要消除两极分化。也就是说,我们既要解决发展问题,也要解决共享问题,而这两个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生产,都必须到生产中才能找到根本解决办法。收入分配不公甚至两极分化,看似是分配领域出了问题,实质上是生产领域存在问题,试图通过分配制度的调整来解决这一问题是难以做到的。分配制度的调整只能一定程度上缓解收入分配不公问题,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实现共同富裕不能就分配而论分配,必须深入到生产领域寻找根本之策。

   二、以私有制为主体的生产必然导致两极分化

   历史与现实已充分证明,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主体的社会必然是收入分配呈现严重分化的社会。无论是在马克思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当代的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都处于绝对统治地位,这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表现为一极是财富的积累,一极是贫穷的积累,收入分配呈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趋势。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所以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自由劳动同实现自由劳动的客观条件相分离为前提的,是建立在雇佣劳动和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比具有无可争辩的历史进步性,创造了令人震惊的生产力,但也表现了促使社会分化导致贫富严重极化的不良后果。“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开始就有两个特征:第一,它生产的产品是商品;第二,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这两个特征使得资本主义经常出现生产与需求脱节、生产过剩成为常态、周期性经济危机不断,导致出现大量的贫困人口。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除劳动以外一无所有的广大劳动者只能凭借劳动获得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工资,而资本所有者则凭借着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获得巨额利润,少数资本所有者与广大劳动者的收入差距呈现出日益扩大的趋势。在外部竞争压力和内部追逐利润动力的共同作用下,生产呈现出日益集中的趋势,资本日益集中到数量更少的资本所有者手中,这进一步拉大了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之间的收入差距。今天,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出现了趋于零的趋势,这导致很多行业“赢者通吃”集中度不断提高,垄断态势日益明显,这会进一步加剧收入分配状况的恶化。

   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比其之前的封建主义私有制等具有导致社会分配更加不公平的能力。资本主义社会的竞争更加激烈,生产资料的集中度更高,收入分配的极化现象更加严重。特别是在今天,少数跨国公司垄断着资本主义国家甚至是全球的生产、运输、销售、服务等领域,财富向数量越来越少的人手中集中。据福布斯公布的2022年全球富豪榜数据,全球最富的10人中,美国占了7人,其中特斯拉的CEO埃隆·马斯克拥有2499亿美元财富排名第一,其财富相当于罗马尼亚2019年的GDP(2051亿美元);2022年美国最富有的572位富豪的财产总额为39087亿美元,相当于美国2021年GDP22.94万亿美元的17.04%。根据全球不平等数据库的数据,2019年美国最富有的10%人群所占有的全部财富份额高达70.7%,而底层50%人群所拥有的财富仅为社会总财富的1.5%。美国是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其收入分配的历史与现状也基本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收入不均等程度经历了大幅度上升。汤姆斯·派克迪(Thomas Piketty)和伊曼纽尔·萨伊兹(Immanuel Saez)研究表明,对于位于收入底层90%的人来说,1970年的平均收入是27041美元,在1973年达到了最大值28540美元,1993年达到了最低值23892美元,到2002年,该群体的平均收入为25862美元,比1970年下降了约4.5%。与此相对照,位于顶层10%的人的收入却明显上涨了,2000年获得了70%左右的GDP增长份额。即使是在位于收入顶层的10%的人群中,收入也在逐渐流向富人们中的最富有者。1970年顶层0.01%的纳税人拥有全部收入的0.53%,而到了2000年他们的份额占到3.06%。也就是说,在30年间这一群体的收入从国家平均水平的53倍急剧增长到306倍。20世纪60年代末之后,美国的基尼系数也一直呈上升趋势,从1968年的0.386一路攀升至2019年的0.484。美国社会中的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的两极分化,是由于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不同而形成的,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基本上被生产资料所有者完全占有,劳动者只获得了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收入。随着劳动生产率的不断进步,社会所创造的财富越来越多,劳动者的生活水平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仍然只是相当于其劳动力价值的大小。随着资本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国民收入中资本报酬所占份额会越来越高,劳动报酬所占份额会越来越小,资本报酬具有收入集中化作用,劳动报酬具有收入均等化作用。因此,随着资本报酬份额提高、劳动报酬份额下降,收入差距必然扩大,不平等程度必须提高。今天,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加速到来,各种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正在广泛应用,资本对劳动的替代作用越来越大,劳动者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导致劳动者的工资长期等于甚至低于劳动力价值,劳动者通过劳动提高收入改变生存状况越来越难;与之对应,资本积累的速度显著加大,资本的规模变得无比庞大,资本的收益日益集中,高收入者的收入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低收入者的增长速度。在信息经济时代,高速发展的产业往往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和技术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资本和技术的贡献较大、收益较高,劳动要素报酬的增速相对较慢,收入差距倾向于快速扩大。只要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以私有制为主体,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只是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劳动者不能合理分享其创造的超过其劳动力价值以上的剩余价值,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必然形成,共同富裕必然难以实现。

   三、福利国家模式在中国难以成功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瑞典、挪威、丹麦、芬兰、冰岛北欧五国,(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进入专题: 共同富裕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经济学 > 公共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40353.html

1 推荐

在方框中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多个邮件之间用半角逗号(,)分隔。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