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谋等:波兹曼:童年和儿童均已消失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29 次 更新时间:2021-10-17 01:17

进入专题: 波兹曼  

刘永谋 (进入专栏)  

念旧的人或上了年纪的人同样会记得,过去成人服装和儿童服装是有很大区别的。在过去的10年里,儿童服装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如今所有实用意义上的“童装”都已经消失了……当今美国儿童仍然常玩的游戏几乎没有一种。就连两千多年前在伯利克利(Periciean)统治时期的雅典就已经出现的捉迷藏,现在几乎已经完全从儿童自发的娱乐活动中消失了。儿童游戏,言简意赅地说,已经成为了濒临灭绝的物种……在今天的电视网上,根本不存在什么儿童歌曲。儿童歌曲已经成为了一个灭绝了的物种。


——《童年的消逝》




波兹曼有一本名为《童年的消逝》的著作,主要观点是:美国文化敌视童年,与童年有关的一切如儿歌等正在消失,童年也在逐渐消失。按照他的观点,美国人将不再有童年,我们将经历一个没有童年的时代。可是,这怎么可能呢?一个人不经过童年,怎么长大呢?直接就是青年人、成年人?随处可见孩童,年年都有六一儿童节,童年怎么可能消失呢?


波兹曼理解的童年不是个年龄概念,而是个文化概念。人们一般是从年龄和生理特征方面去定义儿童,把0-12岁作为人的儿童时期。在波兹曼看来,一个人是否是儿童,关键在于文化认知程度而非生理发育特征。他写道——




人们可以说,成人和儿童之间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成人知道生活的某些层面,包括种种奥秘、矛盾冲突、暴力和悲剧,这些都被认为不适宜儿童知道;若将这些东西不加区分地暴露给儿童,确实是不体面的。




也就是说,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是有界限的,有一些属于成人的知识和秘密是不对儿童开放的,不懂得这些东西的人就属于儿童。所以,有的人一辈子懵懵懂懂,像孩子一样天真,算是一辈子“老小孩”。反过来,年纪不大却早早混迹社会,坑蒙拐骗样样精通,就不再是儿童了。


成人为什么要对儿童保守一些秘密呢?波兹曼认为,这是因为高度发展的羞耻心。在成人世界中,有许多不好的东西,大人们感到羞耻,不愿意让孩子们被污染,才对儿童封锁,让童年得以延续。当然,到了适当的年纪,人要开始知道成人的事情,儿童就成长为成人。所以,成人需要保存难以启齿的秘密,选择了文字而不是口耳相传的方式来——因为儿童不识字、不阅读,就被隔绝在外——来记载成人的事情,以供后来者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时期等于人不识字、不阅读的阶段。在童年时,孩子们享有与成人世界完全不同的生活——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简单而快乐。


按照波兹曼的逻辑,如果一个儿童过早地接触成人世界而成人化,他的童年就会很快过去,而如果社会普遍如此,整个社会的童年就会消失。在波兹曼看来,美国社会的童年正在消失,其实这种情况在今天的中国也是一样的。儿童服装正在消失。过去成人服装和儿童服装区别很大,现在的童装基本都是缩小的成人衣服。在一些电视综艺节目中,儿童穿着非成熟甚至性感的戏服,中国传统的儿童服饰如红肚兜、虎头鞋和开裆裤等难得看到了。儿童游戏正在消失。30年前中国的孩子们玩滚铁环、跳橡皮筋、丢沙包、滚铁环和捉迷藏等,现代很难见到了,而现在的儿童游戏设备是漫画书、手机、Ipad、动画片和电子游戏机,和大人差不太多。儿童歌曲正在消失。现在孩子们学唱大人们的流行歌曲,会唱的儿歌越来越少,张口也是情啊爱啊的。总之,如波兹曼所言:“童年正在濒临灭绝,放眼望去,人们不能发现,成人和儿童在行为举止、语言习惯、处世态度和需求欲望上、甚至身体的外表上,越来越难以分辨了。”


波兹曼对童年消失的状况是很不满的。童年是怎么消失的呢?谁应该对此负责?他把责任怪到电视身上。理解电视节目不需要任何训练,没有智力或行为的门槛,而电视也不能让大人看不让小孩看。有了电视,儿童不需要读书写字,就能看到成人的世界,了解很多成人的事情,模仿成人的所作所为。坐在电视面前,成人和儿童没有什么分别,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于是,电视消解了成人与儿童的界限,童年就开始消失了。


从电视中,儿童和成人接触的是同样的信息,可能儿童学习、接受和模仿能力还更强一些,于是一个一个“小大人”出现了。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看了太多枪战片、爱情片,学着电视上开枪的动作,学着牵手、搂抱,过早说一些老公老婆之类的话,远比30年前“成熟”很多。电视机正在吞噬整个社会的童年,儿童在电视屏幕前过早成熟,童年在电视屏幕前过早夭折。这对于儿童来说,并不是什么幸福的事情。在多数人看来,童年都是最快乐的时光,很重要的原因正是不受成人世界的尔虞我诈、残酷竞争以及爱恨情仇的干扰。把30年前我们曾拥有的快乐从孩子们身边夺走,不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么?为此,父母和社会应该做点什么,保护儿童和童真。比如,把孩子们从电视机前拉走,给他们儿童游戏、儿童故事和儿童歌曲。再比如,严格执行电视节目分级制度和电视台分类制度,抵制一些恶俗的东西。总之,我们需要真正的童年。你说不是么?


(刘永谋等:《哲人疯语——当代哲学思想中的奇谈怪论》,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刘永谋,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导,其余作者均曾为人大科哲点上硕士生博士生:郭朦、王玮、李曈、赵俊海、李慕航、李佩、乔宇和仇洲。)



进入 刘永谋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波兹曼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哲学总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910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