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公众号|微博|手机版

【摘 要】疫情期间人们足不出户,社交距离的限制迫使人们拿起数字智能化工具,为数字化社会治理的发展和普及带来机遇。数字智能化治理反映物质-能量-信息并存的三要素向着信息日益重要的社会结构演变。由于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加持,使防控疫情成为数字智能化治理发展的特殊机遇。数字化治理给人们带来更加舒适的工作和生活享受以及崭新的习惯,带来公正、平等和民主的积极现象和效果,数字化治理不仅缓解了疫情中出现的一些困难,也将在治理实践中加速全球化,产生出共同理念,推进人类共同体建设。
【关键词】防控疫情 数字智能化治理 全球化 共同体
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导致社会发展变得缓慢,以至失去节奏,甚至局部瘫痪。抗疫中各国不同程度地运用数字智能技术、实施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智能方式实施积极治理,有效缓解了疫情造成的影响,带来一些积极的现象和功效,人们仿佛从疫情的治理中看到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希望。
一、防控疫情带来数字智能化治理的机遇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人们在防控中通过实践摸索,拿起数字智能化治理工具,为数字治理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一)多难兴邦多难兴世
21 世纪以来,还没任何问题超过新冠病毒流行对人类的影响,它使整个世界几乎陷入混乱,让人类感到恐慌。人们曾经历过经济风险、战争危机、恐怖主义的社会灾难,也经历过地震、海啸、龙卷风、大火等自然灾害,在抗击社会危机和自然灾害中人们顽强不屈,不断地推进社会发展。现在世界面临疫情与经济、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危机,疫情泛滥也加剧着国家间的冲突、分裂和战争的威胁。疫情和各种社会矛盾交织,成为人类的重大灾难。有人说自然灾害和社会危机共同降临,是对人类的惩戒和警告;抗疫对矛盾和冲突化解的努力,则是伟大的纠错。人类应该彻底反思社会与自然哪里出了问题,包括国际关系、社会制度、发展模式、天人关系、治理方式。也许传统方式对社会和自然的治理过于陈旧,难以适应新的变化。“这场疫情启示我们,全球治理体系亟待改革和完善。”(习近平,2020)新冠病毒在考验每个组织、每个国家和全人类,疫情发展越严重越复杂,越启发人类社会的改变。遗憾的是这种改变和进步是以身体染疫和生命牺牲为代价。这次疫情正值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激烈交锋,国际经济政治异常复杂,世界颠覆性的震荡、变革、组合,考验着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和全球治理,在这种情况下,数字智能化治理方式的发展得到了有效的推动。
由于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特别是数字技术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推进,世界正变得越来越数字化,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正在形成。适应数字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将社会治理变革为数字智能化的方式,进一步助推了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扩大了数字化治理的覆盖面。数字智能化是治理方式的一次革命性转折,需要我们在继承并借鉴以往治理经验中,顺应变局,跳出传统和习惯的模式,以转变观念、变革体制、启动新基建为前提,去适应数字社会大潮,探索对社会的崭新治理方式。
(二)物质-能量-信息的发展演化趋势
物质、能量、信息是人类生产对象的三大领域。虽然三个领域在每个历史阶段同时并存,但每个领域的轻重和整体结构会随着社会发展而有所不同。总体上,随着时代的推进,它们从物质-能量-信息依次重要的程度在演变。农业社会时期,物质分量最大,信息处于口头媒介交换的符号互应阶段;工业社会时期,能量占比最重,信息处于书写印刷媒介交换的意符再现阶段;数字智能社会时期,信息占比最大,进入了电子媒介交换的信息模拟阶段。在电子媒介交换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数字智能技术,多是数字方式。无论从收集到的数据方式还是从识别后的信息方式,均以数字方式呈现出来,算法使前后的数字产生了质的变化,把数据资
料变成了宝贵的信息。也只有经过算法,由数字组成的数据才能成为被识别的信息。这种数字方式,表象在数字,实质在智能。数字智能世界的内涵以“0、1”二进位制为核心,以算法、数据、数字为要素构成自行运转的机制,其中数据具有社会性,算法具有权威性,数字具有象征性。数字智能世界的外延就是对物质世界或现实世界的反映,在数字智能技术支撑下,治理对象即物和人的世界正在发生变化。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人们可以便捷地互动交流,设备、机器、数据等各种物质,通过传感装置,都可实时交流互动。我们正在进入感知无所不在、联接无所不在、数据无所不在、计算无所不在的崭新时代,一个所有行为都被记录的时代,一个“万物互联”(IOE)时代,这将推动个体智能向系统智能、局部智能向全面智能演进,将会呈现时空的物理世界、信息的空间世界和人的网络世界三者融合的世界。(中国信息化百人会,2017)“数字智能方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形式重塑人类的生活、生产甚至社会,这是一个以物质为主到智能为主的发展趋势。
(三)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是社会质变的标志
社会发展是渐进量变的过程,科技革命是量变累积基础上的质变。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5G 等数字技术,正在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内容。过去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的中心或发源地都在一个地方,两者高度重合,形成强大影响力。而新的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有分开的趋势,科技革命的优势在欧美,产业革命的优势在中国,这是社会分工合作的进步,是在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中自然形成的。如果迫使许多优势聚集到一个国家和地区,割断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强迫脱钩,那将是历史的倒退。2020年3月时任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发表电视讲话说:“没有一个国家能自给自足,不管它有多强大或者多先进。”(阿泽维多,2020)数字智能技术的广泛运用,有利于不同分工的合作和协调。中国从上世纪后期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而抓住数字科技革命潮流,在数字科技应用和产业化方面,横向拓展、纵深挖潜,在技术上追赶并挤进世界前列,正在形成数字科技的产业革命浪潮,这同样是世界市场经济和科技革命的推动使然,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发生有了新的特点。科技革命是产业革命的引擎,但是产业革命更有价值,它使科技运用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形成与新技术相适应的经济范式,并由数字产业化到产业数字化,再发展到普遍的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以至形成数字智能化的治理方式,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和价值。
(四)疫情催生数字社会的迅速到来
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是个质变的飞跃,它们带动经济社会变革仍然有个过程。英国演化经济学家卡萝塔·佩蕾丝认为,这个过程会经历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各需20-30年。第一阶段是新兴产业的兴起和新基础设施的广泛安装与应用,第二阶段是各行各业应用的蓬勃发展和收获。(郑志彬,2018)这就是我们说的数字技术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近些年,世界数字技术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正处于酝酿阶段,而且各国发展不平衡,数字化转型也是初步的。中国是数字智能技术运用和产业化领先的国家,但是要发展过渡到数字智能社会尚需较长时间。新冠肺炎疫情突袭给人们带来灾难,对疫情的防控也让人们选择和接受了对数字技术运用及数字化治理方式。当然,这种选择和运用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这些年数字技术产业化在我国已有广泛的基础。正常情况下,数字科技作为新生事物往往会受到传统观念和产业的排挤,要走一段曲折成长的道路。然而,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却成全了数字技术、数字产业、数字经济走上社会舞台,特别是防疫中封闭的家庭生活、特殊的社区管理、紧急的政府调控、积极的复工复产,对大数据、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技术和平台的紧急需求,使“健康码”“在线教育”“云办公”等一面世就深受人们欢迎,数字技术渗透到生产、工作、生活之中,加速着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也需要数字化监管和治理方式与其相配套。这些年各国在激烈的竞争中力推数字技术运用,促进传统产业和社会向着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文化转型,但是数字转型相对缓慢。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使数字转型和数字治理在全世界都普遍加速。灾难是无声的命令,胜过许多动员和说服,这种紧急又无奈的情况,使数字治理克服了正常转型遇到的观念滞后、能力不足、成本偏高、相互扯皮、阵痛较长等阻力,降低了转型成本,启动了新的治理模式。在防控疫情中,中国除了组织力、号召力、举国体制和奋斗精神外,数字技术产业革命奠定的基础和数字技术应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防控的组织、调度、协作和行动效率。
二、抗疫中数字化治理效能及其对未来的塑造
数字治理,其实是一种治理方式,并非将“数字”作为治理的主体。现代治理主体应该是政府、社会、企业、个人,治理对象是我们的社会及其环境,治理的崭新方式就是数字智能化,在数字治理表达基础上加上“智能”就能完整表述这个方式,突显其核心要义。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发展状况,会在数字智能化治理中变得更加有序、健康、安全,这将带来积极的变化,使许多新现象在我们的期望和想象中走进现实。通过一些萌芽现象,可透视数字智能治理的未来趋势。
(一)更加人性的工作和生活享受
疫情导致全球发展速度变缓,实际上也在提醒人们学会拐弯并调整节奏,速度不是越快越好,人类不能一味地靠竞争驱动,那样会使原本追求幸福的人们在感受急迫中夹杂隐隐的痛苦。疫情使曾经繁忙的人群返回家庭的港湾,加班族享受到舒适的休整,不断流水运转的车间和岗位有了暂停的机会,喧嚣的城市有了片刻的喘息和安静。此时道路负担减轻,能源使用减少,人们的脚步放缓,碳排放减少,空气清新甜美。不知人类是事业的执着还是习惯的惰性,自从靠上石化能源就怎么也停不下来,这次疫灾逼迫我们可以转向其他动能,利用数字资源驱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意味着以石化为主向数字信息为主的动能转变。缓慢的发展节奏同数字智能化的高效治理并不矛盾,还可能弥补减速带来的损失。在动能转换的时机,各领域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数字智能技术将成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智能化治理将会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和速率。应该说数字智能化社会可能更快于石化能源驱动的社会,重要的是速度要适应人类,高效的数字智能化社会应当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数字经济产生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岗位,扩大了就业空间,加之人力供需交互平台的数据信息,能够准确反映岗位余缺、适配人力,及时调节,解决就业难的问题。随着机器人、人工智能参与更多的劳动,取代原来人们要做的急难险重工作,减少了过去危险岗位操作带来的伤亡风险,就业更具人性化。随着机器人对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数字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多,生产成本下降,吃穿住行的问题会得到缓解和改善,人们的劳动时间会渐渐减少,娱乐休闲度假时间会逐渐增加,进而提升人类的生活品位和幸福感受。
(二)新的工作和生活习惯重塑着人类
在防疫排查、隔离生活、社区管理、检查治疗、恢复生产中,实施数字智能化治理,养成人们新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崭新习惯。居家学习、在线工作、远程服务、线上娱乐等,虽然不是现代生活和工作的常态,但按照这样的节奏去生存和发展,似乎更加方便自然。在疫情得到控制,进入常态化的防控中,恢复了人们过去的生活节奏,但防疫中一些数字技术的运用模式逐渐成为人们不肯丢弃的选项,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为许多企业、社区和公共单位所接受。既然居家团聚和社区管理中都能使数字技术运用自如,如此方便地配合疫情防控和生活,那么在工作和生产中,人们就会更有信心更加自觉地运用数字技术,并配合数字智能监管。适应这种趋势,工业互联网快速推进,(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进入 邵春堡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新冠肺炎 数字化治理 全球化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政治学 > 公共政策与治理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24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