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非欣:被侮辱被损害的中国人——读徐晓《半生为人》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560 次 更新时间:2006-11-30 23:42

进入专题: 书评  

金非欣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散文随笔渐渐兴盛起来了,这几年尤其繁荣。但大部分都是些无聊的男人和矫情的女人以玩文字的态度,或是一些所谓的学者以卖弄的姿态写出来的一大批文字垃圾。这中间的许多人也许赢得了市场。我想作为一个多元开放的社会,这其实是很正常的,但不正常的是这些游戏会文字的人却以真理在手的姿态对待其他真正意义的写作,社会风潮也被他们引导,而学界也无聊跟风,文学似乎就变成了对文字的玩弄,变成了再无聊乏味中的意淫。

这两年的纯散文著作,我认为只有两本可以在汉语文学史上留下浓重一笔,一本是高尔泰的《寻找家园》,另一本就是徐晓的这本《半生为人》。

书我已经看完很久了。其实是很被感动的,想写些什么,一直没有动笔。我又能说什么呢?无非是说我们这个民族需要心灵的拷问、忏悔,但这些话又有什么意义?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朱学勤先生就发出了\"我们需要一场灵魂拷问\"的呐喊,但直到今天,我们这个民族忏悔了吗?没有!历史一直被掩饰,照样是\"卑鄙是卑鄙者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墓志铭\",当我觉得这样的呼吁没有用处的时候,我不如沉默。但就是没有任何意义,今天还是忍不住说两句,算是给自己一个交待。

徐晓参与了当时影响巨大,而且无论在中国文学史上或思想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的《今天》杂志的编辑工作,和北岛、芒克那一批人都是很好的朋友。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也亲身参与了八十年代前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参加《今天》之前,因为和一些思想进步的青年有来往,涉嫌参与四五天安门运动,很荒谬的以\"反革命罪\"入狱。两年后,四五天安门运动被\"平反\",她又被放出来了,反而成了革命斗士。而使她入狱的根本原因只是一个她认识的人吹嘘自己组织了一个团伙的人。她入狱的时候只是一个十九岁的小女孩,这样的打击对她来说实在是太大了。幸运的是她后来读了大学,参与了《今天》。但结果又有了八十年代末的那一场变动。

记不得那位作家说过,有个西方人问他,你们中国人这几十年来经受了 这么多的苦难、变动,你们心里上怎么承受得了啊!面对这样的追问,作家说他无话可说。这几十年里的中国政治风云变幻,时黑,时白。反革命不久就变成革命斗士;走狗国贼不久就变为天天学习其思想的设计师、国家元首;天天相互斗争折磨的\"伟大的文化大革命\",不久就只成了伟大领袖晚年的一个小小错误(丝毫不影响伟人的伟大)……,翻开历史看看,实在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看的让人眼花缭乱。徐晓这个年纪的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文革中思想的压抑,受伤害,被利用,后来的短暂开放,但还是以被伤害结束。可以说他们这些人都在思想上是\"被侮辱被损害者\",而这些人正是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所以现在我们的国家就是在这些\"被侮辱被损害者\"的统治下运行的。

徐晓这样说:\"用自己的血唤醒民众的人是英雄,试图用别人的血唤醒民众的人是伪君子,使无辜者付出血的代价的代代的幸存者是不幸的人——我们承受着被侵害与侵害的双重不幸。这不是一个造就英雄的时代,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来说,也许真正的英雄并不是抛头颅洒热血的勇士,而是能够忏悔和敢于承担的罪人\"(《幸存者的不幸》),但没有这样有勇气的人。

在文革中被伤害的人,没有做过伤害别人的事的寥寥无几。我相信这样的相互倾轧、伤害的经历不可能没有在他们的心中留下深刻痕迹。这些人怎么看待自己被侮辱被伤害的经历,是他们做出各种影响这个国家命运的决策之关键。但我们看到的是这些大多数人选择把自己被侮辱被伤害的经历隐藏起来,甚至不愿后来的更多人了解那些历史。而更无耻的做法是用更卑劣的手段去侮辱损害其他人,并把这些侮辱损害的手段传授给年轻人。

人们在曾经相互的\"被侮辱被损害\"后,他们变得谁也不相信,他们对什么都要怀疑。他们会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选择更宽容仁慈的对待他人,另一种是更残酷的压迫损害他人。后者的一个特点就是残酷、敏感多疑,缺乏、宽容、守旧。中国人大多数是后者。一个健康的民族是宽容开阔的,他们很强的包容性,他们爱护新生事物的,那怕新生事物有许多瑕疵。但我们这个被侮辱被损害的民族,容不下太多东西。自己\"被侮辱被损害\",一旦占有权位,那怕是一点点的优势,就开始拼命疯狂的侮辱损害其他人。看看现在许多官员的相互倾轧,学术界对青年的打压、党同伐异,就是这样一种态度的恶性循环。

对于这些\"被侮辱被损害者\",要么忏悔,要么尽快地交出\"棒子\",没有疗伤的受伤者害治国,永远是变态的。而这些人能正视自己\"被侮辱被损害者\"很少,他们在极力掩饰,或者是拼命的讨伐别人,始终觉得自己没有错,自己没有责任,自己只是受害者。从某种程度说, 当今中国人普遍难以建立信任关系问题,以及道德沦丧问题,甚至腐败成风问题都是文革时期人整人,人斗人,互相出卖,互相揭发,互相批斗的教育结果 。 因为不论是当时无法无天的红卫兵还是被批斗的知识分子现在都在影响着这个社会。

这些经受了精神折磨的人的子女潜移默化的 继承了他们父母辈 的思想和性格, 也就是说没有经历过文革的一代甚至几代人都在承受着文革的负面影响。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优良成分被革命革的一点都没有了。传统被割断,而新的道德价值观又不能健康的建立起来,人们只有用虚伪与欺骗相对。我们整个民族和国家都曾经被这样\"被侮辱被损害\",我们到今天为止还不敢正视,这是我们民族最大的耻辱。

徐晓的这本书是少有的敢于正视自己曾经的\"被侮辱被损害\"有着非人的生活经历的文学作品。朱学勤先生由徐晓的书想到了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他说\"自有徐晓文章出,这一代人的整体遭遇总算没有埋没,但还有多少失踪者尚在水面下挣扎?\"(《二安今何在》) 我希望徐晓深刻的反思和记叙了自己的经历,也会让动更多的人去反思,去认识自己。

在回顾了自己的青春路之后徐晓这样总结:\"毫无疑问,如果每个中国人不能像德国人记忆奥斯威辛的苦难和耻辱一样,记忆文革与之一脉相承的灾难,我们的民族必将长久的在漫漫的自由之路上徘徊。我们的子孙会给我们同情,但未必会为我们而骄傲。任何漠视灾难的成功,漠视牺牲的辉煌都没有意义。(《荒芜青春路》)

听说书中最初反响最大的是徐晓写自己丈夫的《永远的五月》等几篇文章,也许是我对那一带人的感情缺乏理解,我最喜欢的是《荒芜青春路》、《幸存者的不幸》等一些,作者写自己青春时期地下读书活动、参加《今天》,还有曾经那些朋友的文章。

(徐晓:《半生为人》, 同心出版社,2005年4月)

    进入专题: 书评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语言学与文学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94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