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宏:鉴别文明的三大要素及四大文明形態的前景

——读孙立平《社会只有文明与野蛮之分,并无中西之分》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387 次 更新时间:2019-01-08 00:34

进入专题: 优势文化   人类文明  

钱宏  


旧文重刊说明:

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孙立平告诫道:“在文明与野蛮之间,我们不要迷失”。为此,他专门著文《社会只有文明与野蛮之分,并无中西之分》。孙教授认为,在与野蛮相对应的意义上的文明,指的就是人类为了活得更好一点,在文化、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制度安排等方面所获的进步的积累。孙教授说的这四个方面的积累,可以概括为“文化-秩序-人性”系统性绩效。

基于这样的文明与野蛮之分的定义,我相信,文明中也有野蛮,因为某种“文化-秩序-人性”系统在其发展过程中,有“进步的积累”,也有“退步的积累”。根据耗散结构“熵增/熵减自组织”原理,当一种“文化-秩序-人性”系统保持“熵增/熵减自组织”动态平衡时,它就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的进步绩效状态,反之,则出现“文化-秩序-人性”恶性循环绩效状态。

因此,当我们在注意到社会有文明与野蛮之分时,还要注意到文化有优势与劣势之分。而且,社会有文野之分,没有中西之分;但动态的文化有优劣势之分,因而,文化又有东西之分,进而文明也有形态之分。问题在于,身处一定“文化-秩序-人性”文明形态中的当事人(局中人),以什么样的态度,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看待和处理文化的东西之分、文明的形态之分。

我们从世界各地人类“进步的积累形態”中不难发现,凡可称之为文明的积累形態,必有三大要素生成:第一,是记录作为历史第一个前提的“有生命的个人”思想活动的符号、文字;第二,是依据一定的思想力对外部事物进行自组织冶创新的技术方法,生成了冶炼、饮食、繁衍、居所、衣饰、音乐、绘画、经典、通讯、能源、运载……各种方式;第三,是符号文字、冶和技术集结起来生成相对固定的点、线、面、体渐次拓展的社群(区)聚居方式。地球上,凡是出现符号文字、冶和技术、社区聚居三大要素,并存活一定时间生成一定“积累形態”,都可以冠之为“文明”的称谓。

需要指出的是,軸心時代、后軸心時代之后,地球上各种文明之间符号文字、冶和技术、社区聚居方式既相互冲突,又不断交融。

于是乎,文明间性或间道(Inter-civilization)就成為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制度秩序及文化發展进步的积累形態。于是,地球生灵中的人類社會,在相互竞争、冲突与融合中,相继共时性地出現了四大文明形態:

印夏文明、两希文明、阿拉伯文明,以及现代政治文明。

印夏文明,指寻求般若涅盤的印度文明与自足华夷之辨崇祖尚礼的华夏文明,相信“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是乡村农耕文化历时最为久远的活文明。

两希文明,指推崇逻各斯超验存在的希腊文明和崇拜一神理性自由的希伯萊文明,两希文明的间性间道交融于“智慧之爱”,由此,为现代科技/人文源头的活文明,如果说“万物速朽,唯有公式永恒”,那么几乎所有合数理、恊美的公式,都诞生于两希文明的自然延展过程中,从而奠定了工商文化之基。

阿拉伯文明,指政教合一净化人心的伊斯兰阿拉伯文明,因其笃信“阿拉伯人胜过外族人的只有虔诚的信仰”而成为狩猎文化的活文明。

现代政治文明,指以权利主体性(Subjectivity of Rights)智慧,包括宪章保障主体权利、主体自由因信称义与市场主权保护人权等启蒙,为历史前提的世界经济秩序,现代政治文明是印夏文明、两希文明、阿拉伯文明的直接承载者,其工商文化的强劲生命力,成为人类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方式现在进行时的活文明,而且蔓延生长到了东西南北中左右,并渐次显现孕育生態文化和复兴乡村文化之势。

值得注意的是,四大文明在全球化(跨国化)背景下,既是一种历时性存在,也是一种共时性存在。四大文明的全球化共时性存在的一个显著标志,是人类社会“从轴心圈时代,到区块链时代”的历史跃迁!

特别是,这种共时性存在的“轴心圈-区块链”历史跃迁,随着现代政治文明“权利智慧”的渐次启蒙普及——自上而下的社会阶层权利普及与自西而东的民族区域普及——权利与权利之间,必然发生冲突——包括主权国别冲突、社会阶层冲突、城乡市农冲突、意识形态冲突、文明文化冲突、人与自然及人与自身冲突——而突破现有四大文明阈值,怎么办?

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在多重文明间性中尋找化解冲突重建新世界秩序,以及适宜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

基于“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間道(Interway)共生经验智慧的积累,即间道共生智慧(Interway-symbiosism),我们認為,人类一定會历时又共时地在“文化、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制度秩序”的优势积累上,走向四大文明交融冶和的全新文明形態--标志人类从智慧之爱,走向爱之智慧。于是,生命之源,共生一体,从宇宙天体、地球生灵,到人类社会、文化文明的成长,是一个从自然个体(Natural Individual),到利益共同体(Interest Community),从自由法权个体(Free Legal Entity),到地球公民共生体(Earth Civil Symbiont)的演进过程。当渴望特权和改造他者的逻各斯文明(Logos-civilization)走到尽头之时,全生态社会共生圈的贺洛格文明(Holog-civilization)已经悄然登场。我们将这一次历史跃迁的文明形態,称之为共生文明!

人类正处于又一次历史大变局的前夜,亟需大成智慧引领向前。

当代中國人,注定要自创範式,再开新风尚,而非繼續在现成範式(西方中心主义、东方神秘主义、中國中心主义)中尋找安身立命之所。Contemporary Chinese people are doomed to create their own paradigms and set?a?new?trend, rather than continue to find a place to settle down in the existing paradigms(“West?centralism”,??“Oriental?Mysticism”, “Sinocentrism”).

因此,一切过往文明,都将在共生文明中进行价值重估;人类五千年来、五百年来、一百八十年来、四十年来人类尝试过的形形色色的“主义”,都要进行重新反思和价值重估而重建;一切迷恋、迷失于过往文明的温床上振振有词的偷懒行为,都不可取(参看第一届全球共生论坛《共生宣言》,2012.7)。

在这个意义上,再沒有比孫立平教授下面的认知更通透:

[西方文明在进入非西方世界之前,你说那是西方的,这是对的。但西方文明作为强势文明进入了,跟你的文明已经发生了碰撞,你再说寻找自己特点的文明那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晚明以来,中西文化的交汇使人类的融合之势和文明层次的更迭之势、上升之势已鲜明地呈现出来,我们现在还试图去找一个碰撞之前的中华文明的政治规则,肯定是徒劳无功的。所以,未来的文明一定不是既定文明历史发展的结果,而是一个文明间相互碰撞的结果。这一点中国人自己没有接受。

长期专心致力于既定的中华文明,这对中国可能是一个出路,但对人类可能是一个灾难。因为没有人类情怀,我们常常不能摆正主次、轻重、先后、缓急,我们为既定文明辩护的热情远远超过了对文明未来的谋划。所以,我觉得今天中华文明的自我辩护一定要以美利坚文明的衰落为前提,这是非常好笑的。

这是排斥的文明形态,不是高级的文明形态。世界现代史表明,凡是迈过了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文明形态没有一个被打回原形,被打回原形的都是现代转型中中途夭折的文明和国家。大英帝国虽然衰落了,但英国是落后国家吗?不是,它还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

读到孙立平教授这种通透的认知,让我想起2006年在法国格勒诺伯勒大学(Université Grenoble Alpes)访学期间写的一篇小文《优势文化:体现普遍的人类旨趣与价值——跨国传媒与优势文化》。现重刊于“全球共生论坛”公众号,以飨有缘人。


陽子2019年1月6日于辽东湾北海小城童心公寓


优势文化:体现普遍的人类旨趣与价值


优势文化是普遍人性的阳光、正向表征,并不必然是某国、某民族、某地区文化。


1、优势文化的跨国流通


在当今世界上,如果文化依然能够以国家为单位来表述,那么,毋庸讳言,美国文化如它的传媒产品、娱乐产品、工业产品及其经营模式管理模式等等,就其影响力、吸引力而言,美国文化显然是优势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说美国文化优势到可以称为之“文化帝国主义”也不为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市场调研表明,今天全世界的传媒产品流通,是一个很不平衡的潮流。这表现在:在全世界跨国流通的每100本书籍中,就有85本是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在跨国流通的每100小时的音像制品中,就有74小时的制品是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在跨国流通的每100套电脑软件中,就有85套是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美国影视产业量只有全球的5%,市场份额却占了全球的92.4%;美国公司出产的影片产量只占全球影片产量的6.7%,却占领了全球总放映时间的50%以上。而所有这一切,都不是通过强力入侵所能达到的。

支配着全球大众传媒市场的十大全球媒体巨无霸: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美国迪斯尼、法国维旺迪环球、美国维亚康姆、新闻集团、美国电报电话宽带公司、日本索尼、美国康姆卡斯特公司、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美国甘乃特集团。在这些传媒产业巨头的引导下,全球50家媒体娱乐公司占据了当今世界上95%的传媒产业市场。目前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90%以上由美国和西方国家垄断,其中又有70%是由跨国的大公司垄断,美国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节目有60%-80%的栏目内容来自美国,几乎成为美国电视节目的转播站;而在美国自己的电视中,外国节目的占有率只有1.2%。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电视节目的输出量就比居于世界第二位的英国要高7倍。

90年代,全球传输和数据处理量的80%以上都起源于美国。1998年,美国影视业及相关产业总收入高达600亿美元,取代了原来的航空器和航天器的出口,占了美国各行业出口总额的第一位。不仅如此,借助于向别国输出的形形色色的文化产品,美国媒体有意无意地表现它们关于地位、价值观念、个人品行、性角色、年轻人和种族的独特论题,所以令人担心的不仅仅是每千人中电视机的拥有量、媒体内容的比率、输出与输入差异等方面的数量测度,还在于其背后的潜移默化的思想控制和某种强求统一的精神压力。

在这里,优势文化在跨国传媒的作用下,可能表现其二重性,一是它可能促进地球村的形成,为人类迎来一个技术革新、个人自由、政治民主与经济繁荣的新纪元的来临,二是它也可能导致“一场反对一切的战争,被唯一超级力量主宰的世界,由国际精英组成的、导致全球生态大灾难的专制联盟,或这些因素的某种结合”。


2、优势文化的基本特征


但是,尽管如此,优势文化仍然不等于美国文化,美国文化也不必然等于优势文化。同时,随着国际互联网、卫星通讯(尤其是卫星电视)和跨国公司的出现,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第一,优势文化的基础是“以人为本”而非“以国为本”,优势文化的主体即拥有者已经由一元(如国家)蜕变为多元(国家、企业、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个人)。

第二,姑且说,文化本身是一种柔力量(Soft power),优势文化之所以优势,首先是其本质上对受众或消费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是可以直接或间接满足接受者、消费者各个层次需要(马斯洛)的服务,而且,这种服务是受众和消费者心甘情愿(起码看上去是心甘情愿)地主动接受的。

第三,文化的本质是信息(一切能够改变人、事、物价值率的内外因素),文化本质上具有无限共享性、无限生成性、无限创新性,因此,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永远居于优势文化拥有者的位置。优势文化的拥有者和传播者必须不断保持自我更新能力。

第四,文化传播通过传媒不间断的系列化议程设置,形成“思维定势”、“传媒定型”和“拟态环境”(包括文化交易平台这一特殊媒介的规则设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认知结构和价值观念——社会生活方式,所以,我们认为跨国传媒本质及其传播主体的文化观念和传播动机,必须是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

由此可见,尽管在民族国家林立的现代国际体系和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在仍然由“丛林法则”(即使存在所谓的丛林法则,也只是共生法则的激励部分而存在,否则就没有“丛林”而只有“独木”,生物物种也不是今天看的如此丰富多彩的格局。达尔文主义在生物多样性面前只能失语)支配的大国、强国激烈争夺之下,看不到出现“理想的世界秩序”的希望,但全球化如何“化”,由谁来“化”,是“文化”还是“武化”?仍旧是一个一切关心人类和地球未来的人们都应深长思之的问题。

另外,美国有没有“单边文化战略”,这也是个问题。因为文化不是刚性的力量(Hard power)而是一种柔性力量(Soft power),其优劣强弱是通过受众自主接受才显示出来,欧洲人用不着用那么矫情自恋的方式来掩饰自己在美国优势文化面前的某种文化自卑心理,而应当用心于如何使欧洲固有文化的优雅特质适应时代,迎合、引导、吸引受众或消费者的兴趣和关注点才是正道。


3、优势文化不等于美国文化


巴黎和香港都有迪士尼乐园,这算不算美国优势文化的“单边文化战略”?某电视台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他们来到英国伦敦的大街上,随意地拦住一些小朋友,递上两个免费的卡通玩偶,让他们任选一个。其中之一是英国本土最当红的娃娃偶像,另一个是美国的迪士尼象征,玩具米老鼠。小孩的年龄大致从两岁到七八岁。所有的孩子,都几乎没有什么犹豫,伸手就抓过了米老鼠,抱在怀里。英国的孩子们宁可弃本国玩偶,而心甘情愿把美国米老鼠领回家,好像真的是论证了这个“美国优势文化扩张”的假设。

一位住在美国的中国老人,每年到了感恩节,她都会感觉情绪低落。她的父母都是在接近感恩节的日子里去世的,对亲人的怀念,还会牵出对家庭往事的一些不愉快回忆。某年感恩节前,这位年届七十的老人告诉我们,她决定去迪士尼乐园度过几天,她想在那里放气球上天,纪念自己逝去的亲人们。回来以后,她非常兴奋地告诉我们,她过得非常开心,也很感慨地说,她认为迪士尼乐园的创建者,实在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因为他给千千万万的人带来快乐。她特别强调说,那里不仅是孩子的乐园,也是成年人甚至老年人的天堂。

迪士尼乐园来到巴黎和香港,当然是全球化的一个象征。可是,全球化和“优势文化扩张”并不是今天才开始的新玩意儿,几百年前,中国的丝绸就走遍了世界,同样在英国的大街上,来自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是最受欢迎的选择,以至如大家所知道的,在英语中,瓷器和中国成了同一个词。西班牙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在南美已经成熟的文明古国掠夺了大量的金子,还长期在南美开采银矿。最后,这些贵金属都铸成了西班牙的金币和银币。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些金币银币的一部分,最后也流向中国。那是因为中国有着令人艳羡的绫罗绸缎。中国的大商船,载着中国丝绸,一艘接一艘地开进西班牙南部的塞维亚港口。有档案记载,在1688年那一年,就有27艘之多。

今天站在英国大街上抱过米老鼠的孩子,不会知道自己面前的玩偶背后,站着什么国家,究竟是优势,还是弱势,他们面前只是两个玩偶。他们选择判断的惟一标准,是哪个更可爱。我们的中国老人朋友,她只是想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让自己受过伤害的心得到医治。她对迪士尼的判断,凭借的是自己最直接的感受,在那里,她能够最大限度地放松自己,让自己快乐。当年中国瓷器来到英国,人们捧在手里,那欣喜的感觉,就和今天伦敦街头的小孩子捧着一个米老鼠的心情是一样的。中国丝绸的“东方文化扩张”,靠的是美丽。在那个时候,没有看见英国人愤愤不平,他们只是很用功地学习,最后也烧出了自己的漂亮瓷器。

确实,米老鼠不仅仅是一个玩偶,米老鼠在一个系列动画片里,有着更多的精神(文化)内涵。可是,与其说米老鼠的创造者在刻意推销美国文化,还不如说是他在精心研究孩子们的心理,应和人性的需求。米老鼠不仅形象吸引人,而且个性幽默、可爱、天真、滑稽、自由自在,有感情。它击中了人的内心,给孩子们带来欢乐,甚至能使烦恼中的大人们,能够暂时忘记外面的世界,和米老鼠产生共鸣,在这一刻开心大笑起来。这种“优势文化扩张”,是顺应人性自然产生的结果。我们看到一个简单道理,不管哪国文化,顺应向善的人性核心,一个文化成果终会逐渐被广泛接受,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假如跨国传媒组织者看不到这一点,认为仅仅发展Hard power,就能够顺便推销自以为有价值的文化,那是一种传播观念的错位。每个国家都必须处理一个强和柔的关系。强硬强大,霸气霸道,未必就是优势。假如不重视顺应人性之柔弱而追求强,最后的结果可能适得其反,纳粹德国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这样的强硬强大是脆性的,没有柔韧的生命力作支撑。有自信心的优质文化的发展,并不刻意追求强大,却以全社会符合人性、宽松、鼓励人的创造力的柔性指标,无心插柳,导致了社会发展的优势。(参看soldier:《我们对迪士尼米老鼠的理解错位》)

在全球化面前,跨国传媒的传播主体,无论是国家、企业、社会和国际组织,还是个人,要做的事情就是“以人为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保护好和发展好自己的文化。事实上,法国的香水、红葡萄酒、华榭菲力柏契集团女性时尚杂志、F1、意大利美食、耐克、英国的创意产业……不仅对中国人和广大第三世界人民,同样也对美国人具有并保持着持久的魅力和风采,这就是优势文化之所以为优势的全部内涵。


4、优势文化的概念


根据以上分析,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优势文化?

首先,优势文化在其现实性上,并不一定是先进文化,也并不一定是优秀文化,而且还可能是落后文化和根性文化,但一定是有精神感染力的有独特性的文化。

其次,优势文化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对它的拥有者而言在政治上、经济上对受众在吸引力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具有强大的兼容性、包容性、复制性和可持续性。

因此,其三,优势文化在其可能性上,也即是一种先进文化和优秀文化。比如我们通常说的西方文化传统,包括从苏格拉底到维特根斯坦的哲学,从荷马到乔伊斯的文学,从新教伦理到资本主义经济,从人道人本心理到社会主义运动。这些文化经典和社会思潮,就称得上是一种优势文化。用马修·阿诺德的话来说,是“世界上已经认识和思考过的最好的东西”(Matthew Armold:Culture and Anarchy,Cambridge,The Uiversity Press,1937,P6.[ZW]),是有思想力的东西。至于在现实性上,每每出现歪嘴和尚一不当心就把经给念歪了,那的确不是“经的问题”,而是“和尚的问题”。

最后,优势文化之所以为优势,一定包含着或者说体现了普遍的人类旨趣与价值。同时,它又不是可以独占的财富,不管何种优势文化发端于何时何地,它同样属于任何愿意提高自己的教养和文明水准的个人与群体。经典文化虽然为某些特定地区和特定群体的历史建构,但并不妨碍其放之四海而皆通的普世性,而且即便有着令人遗憾的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历史,这种普世性的基础决不是什么文化霸权,而是其无与伦比的内在价值。


(*本文是作者2006年3月所作长文《舒展“全球共生”宏大历史叙事的跨国传媒价值初探》的第三部分,由于文章是写给法国大学生看的,所以其语气中有对法国人的劝诫成份。但人类文明进程也绝对不会停留在美国文化的优势阈值之内而裹足不前!)


    进入专题: 优势文化   人类文明  

本文责编:lim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哲学总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4405.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