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保卫: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背景与条件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164 次 更新时间:2016-04-07 21:11

进入专题: 中国共产党   新闻思想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  

郑保卫 (进入专栏)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自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风雨历程。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它始终作为党的整个事业的一部分,运用自已特有的手段和优势,为实现党的斗争目标和革命理想服务,为工人阶级和广大民众服务,为无产阶级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而正是在这丰富的实践过程中,她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完善自己的传统和作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工作原则和业务规范,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原则和理论体系,成为我国新闻思想发展过程中独具特色的一种学科理论和思想体系。

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充实,日益成熟的过程,其间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原因。


一、吸收和借鉴我国资产阶级的办报经验

毛泽东曾说过,自己是梁启超作品的忠实读者,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就非常爱读梁启超的政论文章,据说《新民丛报》上的一些梁启超的文章他都能背诵。毛泽东还尊称孙中山先生为“革命的先行者”,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其事业的继承者。他通过孙中山创办的《民报》等报刊了解其革命主张。

而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早年受梁启超和孙中山的影响也很大。所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发展和理论探索都与吸纳我国资产阶级的有益经验和理论成果有着一定的关系。在新闻工作方面,中国共产党人从资产阶级那里也吸收和借鉴了许多有益的东西。

1918年10月,在北大图书馆当管理员的毛泽东参加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组织的首期培训班。这期间,他从徐宝璜、邵飘萍两位老师的授课(前者讲授新闻理论,后者讲授新闻实务)中学到了许多新闻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当时,徐宝璜在讲课中概述了报纸的六大功能――供给新闻、代表舆论、创造舆论、灌输知识、提倡道德、振兴商业,①使他认识到报纸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徐宝璜讲的报纸“善用为福”,“滥用为祸”的巨大的舆论功能,更是给毛泽东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成为他后来运用报刊组织舆论的依据。学习期间,他还登门造访,当面向邵飘萍老师求教。一年后,他回到自己的家乡湖南长沙创办了《湘江评论》,并从此开始了自己的革命报刊活动实践。这份在当时影响巨大,受到陈独秀、李大钊和胡适等人高度评价的报纸的成功,与他在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培训班的学习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毛泽东一开始就属于“科班办报”,而且他后来成功的报刊实践,以及他对报刊工作的深刻、独到的理论认识,也都得益于他早年在北京大学的学习和积累。

学习资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和报刊活动家的办报实践和办报思想,从中汲取经验和营养是中国共产党人早期报刊活动的共同特征。从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到瞿秋白、周恩来、恽代英等人概莫能外。他们有的追随辛亥革命开始办报活动;有的在新文化运动中创办民主报刊;有的则通过阅读和研究资产阶级报刊从中汲取知识和营养,总之,他们从资产阶级的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中学到了不少有益的东西。

从鸦片战争开始至辛亥革命前后我国陆续出现了一批资产阶级的思想家、政治家、宣传家和报刊活动家,他们一方面创办报刊服务于自己的政治斗争实践,一方面也在实践中提出一些新闻观点,阐释自己的办报思想。如太平天国后期领导人洪仁王干,资产阶级报刊政论家王韬、郑观应,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梁启超,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等人这一时期都对报刊工作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认识。

洪仁王干在其所著《资政新篇》中就提出了设报馆办报纸的主张。他认为,报纸“上览之得以资治术,士览之得以识变通,农商览之得以通有无。昭法律,别善恶,励廉耻,表忠孝,皆借此以行其教也。教行则法著,法著则知恩,于以民相劝戒,才德日生,风俗日厚矣。”②在他看来,报纸具有沟通上下,监督政府和移风易俗的作用。

王韬在其《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和《论日报渐行于中土》等文章中,主张放宽言禁,设立报馆,开展对外宣传。他认为,报纸可以“达彼此之情意,通中外之消息”,可以使“民隐得以上达”。③他还提出,办报是为了“立言”,即可以议论时政,宣传变法改良的主张。他亲自创办了大型政论报纸《循环日报》,并开创了我国报纸政论之风。

郑观应在其《盛世危言》(毛泽东少年时喜读书籍之一)一书中专有一章论述“日报”。他认为,设报馆“其益甚多”:可以“通民隐”,“达民情”;可以“足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之事”;可以“有功于救荒”、“有功于除暴”、“有功于学业”,等等。他还提出了办报者应当“据实直书,实事求是”④的主张。他对报刊的社会功能和作用理解得非常宽泛。

梁启超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办报大师和著名政论家,也是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奠基人和集大成者。他先后参加过《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湘学报》、《湘报》、《清议报》和《新民丛报》等十几种报刊的创办、主编及编辑出版工作,这些报刊成为他鼓吹维新变法和宣传其政治主张的工具。他在《论报馆有益于国事》、《清议报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舆论之母与舆论之仆》、《敬告我同业诸君》等专论文章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办报思想。梁启超把报纸比作“耳目喉舌”,说它是“国家之耳目也,喉舌也,人群之镜也,文坛之王也,将来之灯也,现在之粮也”;强调报纸具有“去塞求通”的功能;认为报纸是“人道总监督”,应处在与政府平等的地位,应担负起“监督政府”和“向导国民”的两大“天职”;他还提出了新闻写作应当做到“博、速、确、直、正”,评论写作应当做到“公、要、周、适”⑤等观点。他撰写的大量为世人称道的政论文章,形成了我国近代报纸文体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阶段――政论文体阶段。

孙中山是卓越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宣传家。他提出,为了革命宣传的需要,必须创办机关报,而机关报必须把宣传革命政党确立的民族、民主、民生的纲领和主张作为首要任务。他亲自指导创办《中国日报》、《民报》等革命报刊,并使之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同封建统治者和资产阶级改良派斗争的武器。他在为《民报》写的发刊词中写道:“抑非常革新之学说,其理想灌输于人心而化为常识,则其去实行也近。吾于《民报》之出世觇也。”他希望《民报》能成为同盟会的“喉舌”,担负起“先知先觉之天职”,发挥好“舆论之母”⑥的作用。孙中山领导的《民报》同改良派报纸《新民丛报》的政治大论战,显示了革命派报纸的斗争锐气,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留下了报刊论争的典型范例。他的办报思想也成为中国近代新闻思想中的重要内容。⑦

上述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办报思想与办报实践对中国共产党人早期新闻思想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他们关于报刊性质、功能、任务、作用等方面的论述更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认识新闻事业性质和功能的重要依据。他们关于新闻真实、新闻价值、新闻伦理、新闻文风等一些新闻工作基本问题的论述,也为中国共产党人所认同。这从毛泽东等人的新闻实践和相关论述中即可看出。他们都把报纸视为进行政治宣传,启迪民众思想,影响社会舆论的工具。

刘少奇曾多次谈到要学习资产阶级办报经验的问题,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对资产阶级报刊实践和报刊理论的某些认同和客观的评价。当然他也提醒大家要注意“批判地学习”,要避免不加区别的接受资产阶级的新闻观点。

我国资产阶级早期新闻思想的形成与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有着一定的联系。例如,最早在中国传授新闻学并且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新闻学专著的徐宝璜,就是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系毕业回国的,他的《新闻学》一书中就吸纳了美国新闻学理论的许多内容。

20世纪初,国外一些学者的新闻学理论和一些报人的办报主张对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形成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日本新闻学者松本君平的《新闻学》、美国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的《新闻学原理》等一些人的新闻学著作和办报主张,经翻译出版和传播评介后在当时就产生了很大影响。而这些思想通过一些资产阶级报刊活动家的传播,对一些早期共产主义信奉者的办报活动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例如李大钊就曾撰文介绍美国《纽约每日论坛报》创始人格里申的办报主张。


二、学习和继承世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办报传统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是世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也是整个无产阶级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办报传统、办报经验和办报思想是同学习和继承世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办报传统、办报经验和办报思想密不可分的。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办报传统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开创的,他们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创办的《新莱茵报》,是世界上第一张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无产阶级党报,列宁称之为“革命无产阶级最好的机关报”⑧。在这期间,他们积累了许多无产阶级的办报经验,也开创了许多无产阶级的办报传统,形成了许多无产阶级的新闻思想。这些办报经验、办报传统和新闻思想成为世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宝贵财富。无论是列宁领导的俄国布尔什维克报刊还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办的革命报刊都学习和借鉴了这些经验和思想,继承和发扬了这些传统和作风。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从俄国传入的,正如毛泽东所说,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走俄国人的路”,这是当时中国共产主义者经过认真思索后所得出的结论。所以,中国人学习马克思主义主要是通过学习俄国,学习布尔什维克党,学习列宁的思想而实现的。从报刊活动和新闻工作的角度看也是这样。中国共产党人主要也是通过学习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办报经验、办报传统,学习列宁的办报实践和新闻思想来接受世界无产阶级的办报经验和办报传统,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新闻思想的。

列宁是马克思、恩格斯办报经验、办报传统和办报思想的忠实继承者,他在办《火星报》时就明确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火星报》的办报方针。他指出:“我们不打算把我们的机关报变成形形色色的观点的简单堆砌。相反地,我们将本着严正的明确的方针办报。一言以蔽之,这个方针就是马克思主义。”⑨

列宁一生中创办和主编的报刊有30余种,其办报方针和办报传统主要是学习和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办《新莱茵报》的经验和传统,同时他又根据俄国自身国情和党情的特点,根据俄国自身斗争实践和新闻工作的实际需要,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原则和办报要求,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报思想。

以陈独秀、李大钊和毛泽东等人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开始就是从学习和运用俄国布尔什维克报刊以及列宁的办报经验和办报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新闻实践的。

例如,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案中,关于“宣传”部分的有关规定,就同1920年7月列宁为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起草的《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中的一些内容相一致(1921年4月《共产党》月刊第3号曾全文译载了这个文件)。

《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中规定:

“日常的宣传鼓动必须具有真正的共产主义性质。党掌握的各种机关报刊,都须由确实忠实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可靠的共产党人来主持。

一切定期和不定期的报刊、一切出版机构都应该服从党中央委员会;

……

出版机构不得滥用职权,执行不完全的党的政策。”紒紛矠

中共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决议案中规定:

“杂志、日刊、书籍和小册子须由中央执行委员会或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经办。

……

无论中央或地方的出版物均由党员直接经办和编辑。

任何中央地方的出版物均不能刊载违背党的方针、政策和决定的文章。”

在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实践中,列宁的新闻思想成为党的新闻工作的重要指针,党的许多有关新闻宣传工作的文件、领导人的讲话和报刊的重要文章中有不少是阐释列宁的办报经验和办报思想的。特别是列宁关于报纸是集体的宣传员、鼓动员和组织者的思想,从20年代到40年代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经常宣传的重要的指导思想。中共中央的早期机关报刊《布尔塞维克》、《红旗》等,以及后来延安的《解放日报》等等,都专门发表过有关的社论和文章。例如1929年9月1日《布尔塞维克》刊载的文章《布尔塞维克党的组织战线――列宁论党的组织》、1930年5月10日《红旗》的《党员对党报的责任》、1942年9月22日《解放日报》的《党与党报》中都有这方面的内容。当时,中国共产党希望自己的报刊能够成为列宁所倡导的党的战斗集体的“宣传员、鼓动员和组织者”。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报纸非常重视学习苏联的办报经验和列宁的办报思想。1942年7月1日,《解放日报》实行改版,在这一天报纸的第二版上半版,以《怎样办党报》为总标题,上面除了发表中宣部的《为改造党报的通知》外,还刊登了《列宁论党报》、《联共党史论〈真理报〉》、《联共八次大会关于报纸的决议》等几个联共(布)关于党报工作的文件,说明了中共中央机关报决心学习苏联共产党的办报经验和列宁的办报思想的明确意图。

同年7月18日,《解放日报》在题为《把我们的报纸办得更好些》的社论中,大段引用了列宁在1918年写的《论我们报纸的性质》一文中的话,并明确提出“要彻底实现列宁的指示”。

党的机关报如此明确地提出学习列宁的新闻论述,再次表达了当时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苏联共产党办报经验和列宁办报思想的强烈愿望。

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新闻界开展的反对“客里空”运动,也同学习苏联有着密切联系。1944年延安的一些报刊刊登了介绍苏联《前线》剧本的文章,《解放日报》还专门发表了题为《我们从科尔内楚克的“前线”里可以学习些什么》的社论。虽然其主要目的在于要求全党加强学习,开展批评,反对官僚主义,但是“客里空”的浮夸、造假,给新闻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使新闻界的同志受到了教育。到1947年,解放区新闻界结合当时新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专门反对“客里空”的运动。中宣部对率先发起此项运动的《晋绥日报》提出表扬,并要求大家都来学习《晋绥日报》的自我批评精神,由此在整个解放区新闻界展开了一场以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反对“客里空”的思想教育活动,使参加者受到了一次生动而又深刻的思想路线和新闻业务教育。

20世纪40年代在解放区逐渐成型并趋于成熟的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中的许多重要内容,如党性原则思想、群众办报思想、新闻批评思想、实事求是、真实客观思想等等,可以说都同当时学习苏联共产党的办报经验、办报传统和列宁、斯大林的新闻思想有着密切关系。

在党成立初期,共产国际从组织上到宣传上都给予了中国共产党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当时,共产国际曾专门派维经斯基和马林等人来指导和帮助中国共产党从组织上建党和开展宣传工作,这使得中国共产党人有机会直接学习和借鉴世界无产阶级的办报经验和办报传统。

中国共产党人学习世界无产阶级的办报经验还有一个渠道,就是通过一批革命者到俄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学习、访问和办报的实践。如瞿秋白1920年就曾以北京《晨报》记者的身份赴俄访问,他写了十几万字的旅俄通讯,介绍十月革命后俄国的情况。这期间,他也获得了直接学习俄国办报经验的机会。再如,周恩来、蔡和森、邓小平等人在赴法勤工俭学期间,通过自己创办革命刊物,学习和积累了一些创办革命报刊的经验。

另外,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共产党有一批人先后在苏联学习和工作(如在共产国际组织),这也是一种学习的机会。有些人回国以后参加了党报的领导工作(如张闻天等人),他们也把在苏联学到的经验运用到了指导办报的实践中。

总之,在中国共产党的办报实践及新闻思想的形成过程中,以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为代表的世界无产阶级的办报经验、办报传统和列宁、斯大林等人的办报思想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这同当时党所面临的形势、任务和所处的环境、条件有着紧密联系。


三、总结和汲取自身新闻实践的经验与教训

在事物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虽然受到许多外部因素和条件的影响,但是,应当说主要还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总结自身新闻实践经验和教训的结果。

在长达80多年的新闻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工作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曲折,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教训,这些经历、经验和教训,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都是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正是在不断总结和汲取这些经验和教训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得以逐渐形成,并不断走向成熟,获得不断发展。

从历史上看,在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时间和事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通过的一些关于报刊出版和宣传工作的文件。这些文件为党的新闻工作规定了一些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确定了一些基本理念和基本规范,从而为党的新闻思想的产生奠定了最初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二是延安时期围绕《解放日报》创办和1942年的改版,中共中央所通过的一系列文件和毛泽东等人的一些讲话和指示。这是中国共产党党报历史上的第一次改革,其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开始趋于成熟。

三是1947―1948年间,以解放区新闻界开展的“反客里空运动”和纠正土地改革宣传中的“左”倾错误为标志的事件,以及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和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前者是党的新闻事业认真总结失误和教训的典型事件,后者是党的新闻思想在理论上进行总结和升华的重要标志,都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走向成熟和发展的重大历史性事件。

四是1956年以《人民日报》改版为标志的新闻改革。这次改革虽然由于从

1957年开始的“反右斗争”而不得不中断,但是改革中所提出的一些思路,所形成的一些理念,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在当时还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五是自1978年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进行的新闻改革。这是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有史以来所进行的持续时间最长,涉及范围最广,行动力度最大的一场新闻改革。它不仅体现在新闻观念、理念的更新上,也体现在从新闻业务到新闻体制以及运行机制的全方位的革新上。这场新闻改革所提供的经验及其理论成果大大丰富了党的新闻思想,特别是解决了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做好新闻工作的许多实践和理论问题。

总之,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是在不断总结自身新闻实践的经验和教训中逐渐成熟和发展起来的。


四、吸纳党的领导人的新闻思想与新闻观点

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核心内容与基本理论的形成和确立,离不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几代中共领导人的新闻思想和新闻观点。换言之,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几代中共领导人的新闻思想和新闻观点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理论基础,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核心内容。

历史和实践说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几代中共领导人都十分重视新闻宣传工作。他们一方面通过直接创办和主编报刊来领导新闻工作,一方面则通过讲话、著文、指示等各种形式来指导党的新闻工作。也正是在这些过程中,他们阐释了对新闻宣传工作的一些思想原则和理论观点,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这些新闻思想往往都涉及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性质、任务、功能、作用,以及工作原则、运行规律等等,不但成为党的新闻思想的重要内容,而且成为党的新闻思想形成和确立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作为党从战争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间的最高领导人,他的新闻思想主要解决的是党如何运用新闻媒介和舆论手段,为创建共产党、开展政治斗争、武装夺取政权、建立革命根据地、创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以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中极其重要的内容。而正是这些内容奠定了党的新闻思想的基础,成为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与毛泽东同期的,包括党的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以及瞿秋白、恽代英和周恩来、刘少奇等人的新闻思想和新闻观点也为党的新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充实了丰富的内容。

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他的新闻思想主要解决的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新闻工作如何更好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以及党的新闻事业如何快速和健康发展的问题。这些思想观点许多都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中的全新内容,大大充实和丰富了党的新闻思想。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是在1989年那场政治风波以后执政的,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党和政府如何稳定局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发展的问题。因此,他们关于新闻工作的论述主要是关于如何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何保证新闻媒介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服务,如何使新闻业本身借助改革开放的宏观形势加强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问题。

中共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的是,处于新世纪的国内外环境下,党和政府如何提高执政能力,如何保证国家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党所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问题。因此,他们关于新闻工作的论述,主要是关于党和政府如何运用新闻媒介和舆论手段改善执政环境,提升执政能力,增强执政效果,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以及新闻传媒作为信息产业如何加速自身发展的问题。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离不开党的几代领导人的新闻思想,因为党的领导人作为党的领袖人物,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制订者,也是党的新闻事业的领导者,他们的新闻思想和观点自然是党的新闻思想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当然,他们的新闻思想和新闻观点往往大都是对党所领导的全部新闻工作和整个新闻实践的概括与总结,里面包括了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新闻媒体负责人和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考,从这一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应当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除此外,新闻教育和研究人员的理论研究成果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促进了党的新闻思想的成熟和发展,特别是他们对中国共产党新闻实践与理论的历史考察和系统研究,更是为党的新闻思想知识架构和理论体系的系统化、完整化和科学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注释:

①《新闻文存》,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年版,284页。

②③④⑤⑥⑦转引自胡太春著:《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7页、35―36页、47―50页、94、118、119、132、133页、158页。

⑧⑨《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21卷,第60页,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4卷,第316页、309、311页。《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编,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1页。该书此处史实有误,“1921年”应为“1922年”;“一大”应为“二大”。《中国报刊工作文集》(上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编1962年,第77页。


进入 郑保卫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共产党   新闻思想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  

本文责编:chenpia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新闻学 > 历史新闻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854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当代传播》2005年第3期 ,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