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玺璋:民国史的另一面相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782 次 更新时间:2016-03-30 20:59

进入专题: 民国史  

解玺璋  

曾经读过沈弘先生编译的《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晚清1842-1873》,书中精美的铜版、木版画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最近,他编译的《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系列第二辑《<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民国1926-1949》全四册即将出版,出版人嘱我作序,虽知非我所能胜任,但先睹为快的诱惑不可抗拒,我也只好勉为其难。

创刊于1842年的英国《伦敦新闻画报》是世界上第一份以图画为主要报道方式的新闻周刊。此时,正当中英鸦片战争进入最后的谈判和制订条约阶段,于是,报道中国就成为刚刚创刊的这本周刊无法拒绝的一种选择。

在最初的数十年里,派驻中国的多位画家兼记者,就向英国发回了上千幅绘画作品和数十万字的新闻报道,涉及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在此前出版的第一辑中有生动而具体的展现。

眼下这部煌煌巨著比前一部规模更大,视野更加开阔,报道也更加深入。其中数百篇文字报道和数千张新闻摄影作品,全部选译自1926年至1949年出刊的《伦敦新闻画报》。

读者可以想见,这23年,无论中国自身,还是中国之于世界,都与清末民初不可同日而语,几乎每时每刻都有重大新闻发生,对于一家有担当,有理想的新闻媒体来说,犹如阿里巴巴面对装满财富的宝库。而此时的画报,不仅在印刷技术上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而且完成了新闻绘画向新闻摄影的转换。摄影方式的便捷和快速,以及信息传播速度的不断提升,都为记者记录稍纵即逝、瞬息万变的新闻现场,传递新闻图片和报道提供了方便。

画报没有辜负这个时代,它用影像和文字全面、忠实和生动地记录了这个时代发生在世界各地的重大历史事件,当然也包括了中国20年代的军阀混战,苏俄指导下的北伐战争,长达十几年的中日战争,以及日本投降后的国共内战。

从沈弘先生选译的这些内容来看,画报对发生在中国的这些事件,给予了持续的关注,报道是详实而深入的,且有其独特的观察视角。固然,这家英国人主办的新闻周刊,对所报道的事件,不能没有自己的立场和倾向,但它并不因为个人的立场和倾向便损害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这恐怕也是时隔半个多世纪之后中国人仍对这些报道感到兴趣的原因之一。

人们常说,新闻报道是易碎品,诚哉斯言。但是,也要看到,随着时间的流逝,昔日的新闻,早已成为历史,而当时的报道,则成为历史叙事的一部分。尤其当这些叙事来自另一种眼光,另一副笔墨的时候,其价值的不可替代性就凸显出来了。

像我辈读者,历史知识更多地是从官方钦定的教科书中得到的,其捉襟见肘之处固不能免,读一读来自另一个世界的记录和看法,也许会弥补我们的先天不足,补充被我们有意无意中忽略,或故意遗忘和掩盖的内容。事实上,历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恰恰是由若干不同的面相构成的。

比如北伐战争,我们已知它是国共联合对北洋军阀一次毁灭性的打击,以往的历史叙事多集中在“内政”的角度,其中固然把“反帝”的口号喊得很响,但对于英、法、美等帝国主义的作为却所知甚少,对苏俄这个“社会帝国主义”的作为更缺少了解和认识。

而《伦敦新闻画报》对这一事件的报道却非常详尽,并不偏废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它使我们看到,北伐不仅仅是“内政”,还是国际上两大阵营在中国的一次较量。扬子江流域既是英国的势力范围,它自然不能坐视长江一线被国民革命军所控制,因为它们看得很清楚,在国民革命军的背后起决定作用的正是苏俄的军事代表。

在这里,英美与苏俄的冲突是显而易见的。故画报对北伐的报道,比较多地集中在苏俄对国共两党的渗透和影响力方面,以及英、法、美如何调兵遣将,以保护其在华利益方面。

此外,我们也看到,画报还报道了奉军中引人注目的白俄雇佣军,据说有大约3000名白俄官兵被编入了张宗昌的军队,甚至还创办了一所专门训练白俄青年士兵的军校。这种情形看上去很像是苏俄红、白两军的内战转移到了中国,其实,这正是苏俄与第三国际要把中国强行拉入世界范围内两大阵营对峙的精心谋略。

于是有了把国共与北洋之间的斗争形容为南方赤化,北方反赤化的说法,这种说法虽然有其偏颇之处,却也揭示了历史的另一面相。画报对奉系军警突袭苏联大使馆的报道,更凸显了人们对苏俄在中国所作所为的担忧,照片公布了突袭中所缴获的武器弹药,以及计划要在热河、察哈尔、绥远(蒙古)和华北各省成立苏维埃政府的图章和旗帜。

这使我想起梁启超在1927年5月写给儿子梁思忠的一封信,其中就讲到这一事件。在国外读书的儿子来信,痛恨外国报纸造谣生事,梁启超告诉他,欧美人免不了有些夸大其词,而实际上,现在发表的还不到十分之一、二。

他说:“现在国内各种恐怖情形完全是第三国际的预先计划,中国人简直是它们的机械。”“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牺牲了中国,来做世界革命的第一步。”如果我们将二者对照起来互参,肯定会丰富我们对于中国革命史的认识和思考。

画报中能引起我们兴趣的报道还有很多,比如中日济南事件;1929年苏联莫斯科举行的大规模反华游行,以及随后发生的中东路事件;二三十年代晏阳初在河北定县推行大众教育;华北人民的反自治运动;卢沟桥事变以及中国军队在战争中的表现;中日淞沪会战和南京的陷落,等等。

篇幅所限,我这里也不能尽数,更难以详述,读者自会通过读书找到自己感到兴趣的东西。谨以我的粗浅介绍,权作此序。



    进入专题: 民国史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835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