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林:向着橄榄型社会过渡

——基于收入分配格局的观察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68 次 更新时间:2015-12-24 15:02

进入专题: 橄榄型社会  

李培林 (进入专栏)  

与经济学的概念相比,社会学的概念更富有想象力;不过另一方面,又显得不严谨。尽管以职业为主要指标的中产阶层的概念,从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1951年出版的《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一书中首次提出算起,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但是直到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按照社会学界早期社会分层的三个基本维度——财富、权力、社会声望等不同的标准,企业界的以财富论英雄,政界的按权力论高低,知识分子依据社会声望划层,不同的人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果对整个社会进行分层,就要把不同的指标综合起来,每个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还有学者加入职业、收入、教育水平等指标,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还加入消费品位的指标,后来被许多人引用。中产阶层的消费品位并不完全由收入决定,而是受阶层的时尚、观念影响,形成社会主流后被其他阶层所模仿,有一定的消费品位才符合消费潮流。他认为消费行为和偏好不一定完全取决于收入,当然这是对抗经济学的定律。比如中国的“月光族”的消费就与其他阶层不一样,完全是消费理念的差异。

社会学界在划分中产阶层时,更为关注职业

当社会的服务业比重超过制造业时,白领工人超过蓝领工人,意味着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现代中产阶层是在职业结构发生巨变背景下提出的概念,而不仅仅是收入和财富的概念。现代社会结构的转变,就是从金字塔型到橄榄型,这是职业角度的分析。其中暗含的假定是,收入的结构也是从金字塔型到橄榄型的转变过程。

怎么来衡量中产阶层?中国与日本、韩国的情况类似,所以三国社会学界为了比较上的方便选用了统一的指标:收入、职业和教育,三个指标合在一起,作为中产阶层的衡量标准。这与经济学界的界定有很大差异。因为经济学界认为有房有车有钱,就是中产阶层,社会学界增加了教育和职业指标,需要是白领职业、具备大专以上的教育背景等。据此测算,就分为核心中产、半核心中产和边缘中产,三块加在一起,在中国城镇社会大概占到35%。同韩国、日本相比,这个比例相对较低。

中等收入群体与中产阶层的概念不同

中央提出“中等收入者”以后,我们又来测算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中等收入群体与中产阶层的概念不同。单从字面上来看,中等收入是一个收入概念,不包含职业。翻阅了很多国外文献,中等收入者从收入上衡量,有两种办法:一是绝对指标,二是相对指标。

绝对标准就像贫困线一样,可以有国际标准和国别标准,中国的标准肯定不能照搬美国的标准。绝对标准的好处是简单明了,容易测算和比较。但欠缺的是难以反映收入结构的变化,因为水涨船高,中等收入线与贫困线一样,在收入结构的变化中实际上是会变动的。换句话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即使达到特定中等收入线的人群扩大,如果收入分配结构不改善的话,收入分配的结构可能还是金字塔型,而不是橄榄型,处在水涨船高了的平均收入线以下的,可能还是绝大多数。要建设橄榄型社会,就意味着要改变现有的收入分配结构,所以需要采用相对标准,排除最富裕的5%和25%的最低收入者,这是一种比较通行的相对标准。按照这种相对的中等收入者的标准,基于对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的全国四次跟踪抽样大调查数据的分析,2006—2013年,中国城镇居民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一直稳定在28%左右,这28%的中等收入者的收入,占了城镇居民总收入的46%,也就是说不足1/3的群体分享了收入的近半,可以说已经成为消费的主导力量。但问题是,如果他们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增加,就难以缩小收入差距,难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其实中产阶层与中等收入群体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我们把按照收入、职业、教育三个指标定义的中产阶层与中等收入群体做了交互分析,结果发现高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中有70%属于中产阶层,两个概念并不冲突和矛盾。

从收入维度看,中等收入群体的平均收入要高于中产阶层的平均收入;从教育水平维度看,中产阶层的平均受教育程度要高于中等收入群体;从职业维度看,中等收入群体中,还有一部分人是蓝领。中产阶层一般定义为白领,但是有相当部分的中等收入者属于蓝领,比如技工和月嫂。比较让人忧虑的是,城乡居民的收入结构整体上仍呈现金字塔结构,低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占据了整个金字塔的底端,而从中等收入者开始人口逐渐减少,到了金字塔顶端人口迅速减少,但是收入非常高的高收入者又形成了一个波峰,这种长尾效应体现了明显的收入差距。

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关键在于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必须通过大幅度增加低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的收入,使得更多的低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实现向上流动。基于对2013年全国社会状况调查数据的分析,根据经过努力可能达到的收入增长条件,通过多次模拟,我们预测了到2020年中国城镇地区可能达到的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模拟的假设是在各阶层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情况下,收入分配结构更加合理。具体来讲,2012—2020年,中等收入者的平均收入翻一番,高收入者的平均收入翻一番,同时低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更快一些,平均需要翻两番,这样,中等收入者在城镇居民中可以达到42%,可以说是占到多数了。

进入 李培林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橄榄型社会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社会分层与流动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555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