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哲生:《五四运动的历史诠释》自序与目录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28 次 更新时间:2015-03-02 14:50

进入专题: 五四运动  

欧阳哲生 (进入专栏)  


收集在本书的八篇论文是自己在近二十年间围绕五四运动史的研究成果。其中前五篇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撰成并发表,后三篇是在新世纪的前九年写作或整理成稿,这些论文在收入本集时,又小作了一些文字修订。相对来说,这二十年是五四运动史研究比较“冷”的年头,我怀着炽热的激情在这块充满争议的领域顽强地耕作。这些论文都是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以一种胡适所谓“不苟且”的态度写就而成。

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最近三十多年的研究大势可以说是此起彼伏。有些重大事件的研究(如太平天国史)在经历了一阵子热闹、争议之后,似乎正在消沉下去;有些重大事件的研究(如戊戌变法史、辛亥革命史研究)借助周期性的每隔十年一次的纪念活动,仍然高潮迭起,颇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五四运动史研究的情形与辛亥革命史类似,它在最近三十年间举行了四次大规模的纪念性学术研讨活动,头两次(1979、1989年)的纪念性学术研讨活动,表现了强劲的解放思想、呼吁新启蒙的势头,使五四运动史研究与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紧密结合在一起;后两次(1999、2009年)的纪念性学术研讨活动则在学术的广度、深度,在参与研讨的国际性、多学科性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使五四运动史的学术研究层面得以大大拓展。我有幸负责筹备1999、2009年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对五四运动史研究在这段时期的发展有了更为亲切、现场的体验,其中甘苦自知。

新时期中国人文学术的发展经历了“三变”:突破“文革”时期那种讲究教条的极“左”思维,解除禁個,回归文化本身,这是“一变”;戒除1980年代“文化热”中的浮躁情绪,讲究学术规范,推崇学术史研究,这是“二变”;在中外文化交流的广阔视野中,通过与外来文化的对话和交流,通过对中国自身文化传统的理性反省,对中国人文学术的发展走向有了新的体认和自信,中国人文学术由此在更高层次上开始新的推进,中西文化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更为紧密地交融,是为“三变”。这是正在进行的一个过程。总结自己走过的学术道路,《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是“一变”时期的产物,《五四运动的历史诠释》和《探寻胡适的精神世界》可谓“二变”过程中的代表性成果。我们这一代人的学术成长正是在经历了这“三变”的过程中脱胎换骨,不断前行。我坚信,伴随中国人文学术自我意识的深度觉醒,随之而来的应是巨大创造能量的释放,这可能是在新世纪我们可以期待的一次飞跃。

当初我进入五四运动史研究领域时,曾心存一个愿望,写作一部类似瑞士历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甚或像法国年鉴学派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的《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那样的五四运动史巨著,以反映那个动荡、巨变时期中国的历史全貌。在学术界没有出现这样一部著作前,我以为这仍是一个值得自己追求的学术目标。但愿自己能为此继续努力,希望现在所做的这一切,能为自己未来的工作做一些铺垫。

感谢最初为自己发表这些论文的刊物。感谢蔡登山先生为本书所作的出版安排,他的催促使我在紧张的工作中抽空加快这本论文集的合成。这是我在宝岛台湾第一次出版著作,希望借助此书,与海外读者作一次愉悦、暢快的交流。

欧阳哲生2011年8月16日于北京海淀蓝旗营

(《五四运动的历史诠释》、《探寻胡适的精神世界》两书由台北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10月出版)


《五四运动的历史诠释》目录

自序

新文化运动的传统起源

一、 清代朴学与新文化人的治学路径

二、 以“复古解放”为先导的“价值重估”

三、 传统下层文化的兴起

四、 新文化人实现传统创造性转换中的历史局限

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儒学关系为中心

一、 儒家、儒学、儒教

二、 新文化运动反抗重建儒学意识形态——孔教

三、 对儒家伦理的吸收与排拒

四、 “五四”新文化人对儒学的学术评估

五、 余论:关于传统与现代性的思考

蔡元培的教育独立思想与现代中国教育体制的建立

一、对传统教育的评估

二、“教育独立”的理念

三、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四、教育转型:一个未完成的话题

胡适与陈独秀思想之比较研究

一、 胡、陈联手合作的思想基础

二、 胡、陈之间的思想歧异

三、 胡、陈思想的殊途同归

四、 胡、陈思想与时代的关系

自由主义与五四传统——胡适对五四运动的历史诠释

一、 五四话语与五四传统

二、 与革命对话:胡适看五四运动

三、从胡适的叙事方式看自由主义的话语特点

被解释的传统——五四话语在现代中国

一、 自由主义视野下的五四运动

二、 中国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五四运动

三、 文化保守主义对新文化运动的反省

四、 五四传统:民族主义 、民主、革命

《新青年》编辑演变之历史考辨

一、见证《新青年》转折的历史文献:同人来往书信

二、《新青年》前六卷之编辑、发行

三、陈独秀南下后《新青年》编辑方针之初议

四、陈独秀南下后与周氏兄弟的密切合作关系

五、《新青年》从八卷一号开始为中共上海发起组所主控

六、过渡中的矛盾爆发:陈独秀离沪后《新青年》编辑之再议

七、一个插曲:怀疑胡适与研究系的关系

八、《新青年》的归宿:成为中共的纯理论机关刊物

结语

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讲演录)

一、 北京大学的历史从戊戌变法这一年开始

二、 蔡元培的整顿使北大真正成为一所现代意义的大学

三、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进入 欧阳哲生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五四运动  

本文责编:黎振宇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451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