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采宜: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动力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50 次 更新时间:2015-02-03 19:41

进入专题: 制度改革   红利   国企   财税   金融市场   基础设施   一带一路   消费   产业升级  

林采宜  

2015年,无论从产业结构、人口结构还是资本的回报率来看,中国经济都已进入转型周期,投资驱动的时代已经渐近尾声。那么,在转型时期,哪些因素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动力呢?

第一,制度改革的红利。

首先,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和社保管理制度的改革,引导劳动力资源在自由流动中实现最高效率的配置。

大量经济学研究数据表明,现代经济中最大的资源配置扭曲是人口转移限制。无论是从贫穷国家到富裕国家的移民限制,还是从生产力落后的农村到生产率先进的城市之间的户籍限制,客观上都阻碍了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国际专家的研究数据表明:“移民产生的生产率提高大约为47%。”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撤除户籍制度的藩篱,城乡福利均等化将大大拓展居民的个人职业选择范围,提高人力资本的配置效率,从而增加整个社会的总体福利,同时,劳动力从农村地区向经济发达城市的转移还会导致农村尤其是贫困农村地区平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镇人工成本的下降,柔化社会贫富差距。

其次,通过国企改革、去垄断化将提升支柱产业的经营效率。根据十八大确立的经济改革措施,国企改革,去垄断化,“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

2014年12月,《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下称“新电改方案”)获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2015年1月,深圳市作为电网输配电价改革的试点,首个监管周期电网输配电价得到了批复。新电改方案的核心内容是“管住中间放开两头”,在能源互联网的技术平台推动下,实现发电、售电主体多元化以及电力定价市场化。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已是离弦之箭。

作为“改革全面深化”之年,2015年也将是能源领域改革浓墨重彩的一年。继1月份中石油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率先在新疆破题之后,石油天然气将快速破冰,上游勘探开发和一些大企业的天然气进口权有望部分放开,两大石油公司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将深化。

此外,在去垄断化的改革精神下,随着地方政府预算改革的深化,地方财政收支回归公共财政,在新预算法下,水、核电、电网、宽带、交通设施等市政基础设施将逐步采用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与此同时,随着政府职能转换,社会资本在教育、医疗、养老、体育和文化设施的准入也将指日可待。

此外,国企改革、财税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措施将进一步提高全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制度改革是中国下一轮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制度红利。

第二,投融资体制改革将促进金融市场化。

作为整个经济和金融结构调整的先导撬动力量,2015年将是非银金融大发展的一年。

首先,政府债务债券化和资产证券化推动直接融资的发展,给券商、信托和保险、租赁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金融混业的业务空间更加开阔。对于中国金融市场来说,2015年是变局之年,证券公司将可能取代信托机构成为证券化融资的主力。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总额中的比重将大幅上升。

如果说,过去十年的经济发展主要靠信贷扩张来支撑的话,那么,未来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将更多依赖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创业板、新三板、股权交易中心、股权众筹平台都将成为创业时代的资金源头。

与此同时,政府债务的信用增信和债券化,PPP模式的资产证券化,将使信托主导的融资转化为信用和透明度提高的有价证券和信贷类融资,大大降低社会整体融资成本,并缓解存款端利率市场化压力的冲击。

第三,城市基础设施的升级将是2015年的投资之轮。

随着城镇化率提高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增长,社会公共产品的消费水平将逐步提高。

首先,环境保护和改善将成为社会公共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2015年是新修订《环境保护法》的实施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环保规划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伴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不断深入推进、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出台,政府在大气、水和土壤防治上大约将陆续投资6万亿元,环保产业将是2015年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其次,PPP模式的试行、推广为基础建设的资金来源开辟了新的渠道。使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再受到政府的财政约束。此外,网络通讯和网络应用的普及推动公共网络和智能终端建设,云时代的智慧城市将是国家公共设施的投资热点。随着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业的发展和升级投资将成为2015年社会公共产品质和量的保障。

第四,居民消费精致化推动产业升级。

2015年以后,人口结构的改变使得房地产消费需求下降,品质生活推动进入消费后地产汽车时代,社会的主要资源将主要用来生产高端耐用消费品和智能化产品,电动汽车和智能家居将成为消费热点。与汽车及家居智能化一起增长的还有售后服务市场。后地产时代汽车、家电普及度提高,功能丰富,相应的售后服务需求也将随着家电的升级换代而不断强化,汽车和智能终端产品创新将带动整个制造业的升级。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入成熟阶段,大部分消费品数量的增长逐步被对品质的需求(中高等收入水平)所替代,智能化、品牌化、娱乐化成为消费趋势,这就给商业、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的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带来快速发展的机遇。根据专家测算,到2020年,科技服务业产业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2025年,我国体育消费产值将达到5万亿元。与此同时,医药、旅游、传媒、物流、保险、保健品等行业都将受益于消费升级而进入快速发展期。其中仅旅游一项的快速发展,就能带动110个行业的繁荣。

此外,“一带一路”的走出去战略将给高铁、机电等行业带来新的国际需求,建立在劳动力成本优势上的贸易模式将逐渐升级为“大国重器”的外向型经济。

    进入专题: 制度改革   红利   国企   财税   金融市场   基础设施   一带一路   消费   产业升级  

本文责编:郑雷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发展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349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