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泰特:解读中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861 次 更新时间:2014-11-24 20:13

刘泰特  

引子:我见到一些年轻人,父母做官的或者做实业的,他们个人的知识素质都很好,但是精神压力都很不轻,我告诉他们,摆脱精神负担最好的方法,就是追求精神,阅读精神文化类书籍。

西方文化没有普遍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说,但是中国文化,这句古话,如同是一句咒语,被人们反复说起。

 为什么安乐了,中国人就经受不起?看看西方历史上贵族,比如阅读2000年前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作者以普世精神的弘扬为左右历史发展的人脉,客观记录很多创造历史的人物,他们中大多,不仅有物质名利地位,享受财富,也焕发精神的智慧、健康和阳光,最典型的如凯撒。后来的西方文化思想巨人,无不从这部书的人物中汲取精神的力量。

 西方文化贵族气质旨趣,大多是褒意,是和精神的通透、阳光、正直、诚信、高贵相通的,但是在中国,看看一直到中国古代晚末的《红楼梦》就认识,中国高人一等的“贵族”,一个个都不尽人意,都成了不干净的教材。

 无疑,贵族出身的曹雪芹,对自己的同一类人是看不上的,是鄙视的,是拎出来批判的,是让世人要惊醒的。

因此,《红楼梦》有了不朽的价值,因为曹雪芹其实是提出中国人的人性是否正当、能否成立的问题?这其实也就是后来鲁迅提出的中国国民性批判问题,因此,鲁迅和曹雪芹是一脉相承,他们的文化精神历史地位也相匹配。

那么,中国人为什么一富贵了,就不成人样?这中原因,根本的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信仰很是跟不上。

中国人在穷的时候,还不致有精神危机问题,因为有生存攀比的物质精神目标,中国人叫“生于忧患”,具体内容和方法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是富贵了,成为“人上人”了,中国人的精神破产就多了起来,"死于安乐"的这个古老格言,寓意中国人最大难关,就是经受不得富贵,于是中国还有“富不过三代”一说。

 但是西方文化的犹太人,却可以上千年的传承富裕。

为什么有如此大不同?归根结底中国的富贵,不像犹太文化,具有精神普世价值内涵。犹太文化的精神普世价值后来被欧罗巴人发展为基督教。

中国的富人,最后多有是从佛教中寻找精神寄托,比如《红楼梦》总的价值取向,比如今天香港、台湾以及大陆的富人,但佛教是避世的,是往生的,从根本来说,它不能给人积极、阳光、有为、自信、创造丶丰富的精神世界,就是说它不能很好的对付中国人富贵后产生的精神危机,比如《红楼梦》作者的情绪是佛教庄子化的,书里面人物的命运,一个个从风光无限,到凄惨的穷困潦倒,应验“死于安乐”的中国文化哲理。如是曲终人散,宴席散尽。今天中国文化的反腐政治,也再现中国官场一幕幕“死于安乐”的人生畸形凹凸。

 因此,中国文化的规律,是富贵的人,更易发生精神危机,以至崩溃和破产,现在,中国物质财富越来越多,富贵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及其子女,精神问题也越来越多。

 马云成为首富后,说了一句真心话,说自己一点也不快乐,的确财富和精神快乐不是绝对的正相关,更不能划等号。

  巨大财富,压的马云喘不过气,使马云感觉到了自己的责任更是沉甸甸重大,大的他不快乐,可以理解。

 马云如何得快乐,不仿看看乔布斯,无论是什么处境,乔布斯都是目标坚定、执著精神的信心满怀,有了精神价值的理想,外面物质财富多寡,岂能撼动你心灵的方寸?

本文责编:张容川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众生诸相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0452.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