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泰特:精神分析:人民币低估和中国人劳而不富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03 次 更新时间:2013-04-08 18:49

进入专题: 人民币升值  

刘泰特  

中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日益贬值;做大的中国股市却危机四伏;住房高价挥之不去;中国环境水、空气、土壤危及人生命的纵深污染;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原创现代一流科技水平的企业却寥寥无几;奢侈的世界级摩天大楼争相斗艳,高耗能的政府和国有企事业豪华楼堂馆所铺天盖地;中国人上上下下、老老少少的精神信仰空虚;中国朝野文化精英整体认知水平的幼稚浅薄;中国电视充斥歌舞升平、醉生梦死,中国人似乎在享受世界末日的盛宴,等等,这些中国当今文化最突出的表现,它们内在是怎样联系?

揭示它们的深层联系,不妨解读以下一则消息为切入: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月末,我国外汇占款达265370亿元人民币。其中,1月新增外汇占款达6836.59亿元,而去年1月份的新增外汇占款仅为1409亿元。比去年全年外汇占款增量多出近四成,而且创下了外汇占款增长史上的单月增幅新高。有分析指出,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正在‘被宽松’。”

又报道,周小川是如此回应这则消息:“导致外汇占款出现变动的原因非常多,外汇市场每天的波动都很大。因而需要将外汇占款变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的观察期放长一些,不能仅凭一个月的数据就做出什么结论。”

周小川的回答,总是打太极拳的套路,绕来绕去,但是回避了问题本质。事实上,中国外汇储备是长期来螺旋式增长的越来越过头,而绝不是才一个月的新苗头。

那么什么原因导致外汇储备不能抑制的越来越多?确定无疑:是人民币低估!这是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精神意志:因为中国出口商品太便宜,世界才兴奋冲动的源源不断进口中国商品,相应的付给中国大量的国际货币;也因为这些国际货币相对中国来说被高估,因此中国才不能经济合算的有效的贸易性的及时使用它们,因此中国才温水煮青蛙的积累越来越多的国际货币。

人民币是中国商品价格的总代表,如若要使中国商品在国际上卖的便宜,就要求它的总代表人民币的国际价格卖的便宜,即人民币汇率低估,比如按照购买力平价精神原则,现在一美元只值4元人民币,但它价格却被定为一美元可以买到6.2元人民币。中国将人民币(中国商品)打折甩卖了,好比买一送一,于是全世界都来抢购。

那么人民币是如何被低估?为什么中国经济问题越来越严重了,还说人民币被低估,岂不是在看好人民币?这又岂不是在看好中国经济?

这就是中国经济的复杂所在。如何理清这种复杂?

我们要从人民币低估的源头分析,具体说要从人民币背后的中国商品成本价格的上线去分析。

决定人民币国际价格(汇率)的上线是中国出口商品的成本价格:中国出口商品以劳动密集、资源消耗和牺牲环境为主。

一、中国劳动力价格是美国的二十分之一,如若中国刻意要维持劳动力价格便宜,那么中国出口商品就有很大的廉价工资优势,如何保证劳动力廉价?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降低生活资料商品的价格,因为生活资料商品价格是劳动力的刚性工资。那么又如何降低生活资料商品的价格?最简单和基本的就是限制农产品价格,即牺牲农民收入。

因此,保持低工资优势,就必须牺牲农民,叫他们以最便宜的价格生产和供应农产品生活资料。这样,一箭双雕,为中国工人的低工资保证了生活资料,又使广大农民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像逃避瘟神天灾一样的逃离农村,于是穷困潦倒的农民,自动源源不断的被驱进中国沿海的世界工厂。

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中国工人的低工资有很大的人为因素——即中国农民的非国民待遇,农产品价格低的使农民不得不离开土地和背井离乡,也即中国的低工资是以逼迫农民经济破产为条件,如若农民能够享受同等国民待遇、体面的在自己家乡谋生,他们会牺牲一家团圆背井离乡去城市赚取一点点低工资吗?500年前英国资本积累的圈地运动是“羊吃人”,而今天中国工业化的条件是使农民普遍性的经济破产。

因此,中国的低工资是非正常的,这种非正常的主要标志,就是中国的农民收入陷入破产。如若中国农民种田收入,达到和城市打工一样的水平,中国的社会收入才会比较均衡,中国农民就不会一窝蜂的跑到城市,中国沿海的世界工厂,就会因为劳动力稀缺放慢甚至缩减商品出口生产。

中国以农民破产的方式,向世界提供廉价商品,换个说法,向世界提供被低估的廉价商品的总代表——人民币,再深入思考,这种低工资是难以为继的,这就是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原因。

二、中国出口商品另一大特点,是资源消耗型。体制转换中的中国,产权不清晰,特别是大量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处于“无主”的状态,因此大量出口商品的资源成本很低,这种低成本在国际贸易中就可以成为人民币低估的条件,即在国家片面追求GDP、不注意保护资源的情况下,总体的说,中国商品出口有资源成本低的优势。只要继续竭泽而渔的维持这种资源低成本优势,中国人民币还有强势升值空间。但是这种升值,是和第一种以农民破产代价维持廉价劳动力升值原因一样,都属于挖肉补疮的经济破坏性增长。所以,笔者呼吁人民币升值,但绝不代表我称赞中国经济国际竞争的能力,因为如上分析,这种能力很不理性和自然。

三、中国出口商品第三大特点,是环境成本高昂性。但是,中国没有为之付出相应的环境污染预防和治理成本,无视和不附加出口商品的环境成本,恐怕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后患。有则笑话:一个人到了金店,拿了金子就跑走,被抓后问他,怎敢光天化日之下抢黄金,他回答,他当时眼中只有黄金,其他什么都没有看到。中国不惜环境牺牲的充当世界工厂的硬发展思想,和这个抢金子人的思维异曲同工。

没有环境成本或者环境成本很低、中国农民破产、中国资源被大量挥霍,它们合力造成中国出口商品成本优势,使中国贸易顺差几十年居高不下,这就是我替周小川作上述问题的回答。

可见,如若这些因素不改变,中国贸易顺差还将持续,中国美元积累会越来越多,一直到中国资源耗尽,到中国的环境被全面的毒害。

应对以上问题,人民币升值是一个途径,人民币升值能抑制贸易顺差,人民币升值,就是提高中国劳动工资、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国际贸易成本,中国为什么要抑制贸易顺差,因为我的上面分析,指出这种贸易顺差是不可取的,是中国人和中国经济的自残。

我发表了一系列人民币应该升值的文章,有个朋友反馈两个异议说:

“人民币要升,很同意的你的观点,但现在我感觉在深圳消费已经不比在香港便宜了,应为人民币比港币贵了20%。在深圳,各种服务商品餐饮也都不便宜,连人民币也不便宜,所以人民币如果还升,就感觉更贵了!”

“你这个有一定道理!但现在深圳消费一点也不必香港便宜,美国的房子也远比中国大城市便宜。能说人民币被低估吗? 再升岂不物价更贵了?在美国生活,也比在中国便宜。现在很多深圳人来香港买日用品呢!”

这些疑问具有广泛性,因此有必要系统回答。

1、首先要纠正一个错误:认为人民币升值会带来物价上升;理论和事实应该是:其它条件不变(比如国际贸易平衡,不存在以剩余美元抵押增发人民币),人民币如若升值到位,中国物价会下降,而不是上升,这是经济学常识,不必在此解释。

2、中国出现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齐头并进,是因为人民币升值没有到位,通胀越严重,越说明人民币低估,因为人民币低估带来大量贸易顺差美元的结余,转为增发的人民币。日本经验也是佐证:日元80年代一步升值到位,日本后来几十年物价就很平稳,甚至是稳中有降。

3、笼统说香港、美国的物价比中国便宜,是很大片面。虽然中国的物价和发达国家差距在缩小,但是目前仍然差距很大,这种差距大的核心原因是劳动力价格差距大。物价指数最重要的内容应该是劳动力价格指数(恰恰这一点被主流经济学边缘化了):因为物质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以及劳务消费,都主要取决劳动力价格,劳动力价格便宜,物质商品制造成本就会降低,劳务消费价格就低,衣食住行医疗等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价格也必须低,否则就不能和劳动力低价格匹配。因此中国政府为什么要控制农产品价格,为什么不能将医疗、教育市场化,因为这是每个人生存的生命和精神需求的最基本权利,如若它们市场化,中国支撑出口经济的廉价劳动力政策,就面临致命的挑战,穷人会吃不饱、上不起学、看不起病,劳动力就不能再生产。因此1000元人民币的月收入,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农村可以生活,但是到美国、香港能生活吗?

4、你讲的中国很多商品价格超过美国等,我还可以进一步为你引用以下数据:“中美物价($:¥)数据比:在美国买一辆奔驰S600只需147450美元,而在中国要222万元;电脑在美国要499美元,中国要6000元;苹果手机3GS(16G)在美国要599美元,在中国需要6999元”;“中美购买力数据比:在美国,一美元可以分别买到5个苹果,3磅香蕉,3个橙子,4个李子,一磅菜心,或者一磅半芥菜,12个新鲜鸡蛋,一罐青岛啤酒,一罐可口可乐,两瓶矿泉水,12颗口香糖;在中国一元人民币可以分别买到1个苹果,1个橙子,1个李子,0.5斤香蕉,0.5斤菜心,0.5个鸡蛋, 1瓶矿泉水,6颗口香糖。早在2007年世界银行曾用购买力平价数据计算出3.4元人民币相当于一美元的购买力。中美居民收入数据比:1980年美国人均收入是1.02万美元,而中国为190美元,收入差距为54倍;到了2008年美国人均收入为3.76万美元,而中国为1100美元,差距为34倍。”这些资料都是网上看到的,大概可信。

5、以上数据,中国一些重要商品的价格超过美国,比如汽车,还有你说的房子,但是也有一些重要商品没有提到,比如房租、图书CD影像、出租车、家政服务、看病,等等普通民众经常性消费,中国是大大低于美国。特别是中国劳动力价格远低于美国,正是这个主要原因,“2007年世界银行用购买力平价数据计算出3.4元人民币相当于一美元的购买力。”

6、我曾经反复称赞爱因斯坦的一句话:“概念是思维的自由创造”,所谓概念,便是事物性质的判断,事物性质有各式各样表现,它们也大量的对立矛盾,但不能因此我们的思维陷入虚无主义和诡辩论,而是要透过重重迷雾对事物的各种关系有一个总体分析判断,即本质判断,比如人民币汇率是否合理,或者是不是高估了、低估了,这种判断,是通过思维天赋的抽象概括事物的能力、逻辑分析精神发展能力,即精神自由创造能力,判断事物复杂关系的孰轻孰重和事物如何精神走向来实现的。中国文化的中庸之道,也是在追求平衡矛盾事物的一个最合理的价值判断。

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总理铿锵有力的向全世界承诺中国人民币不贬值,当年一位国家体改委的朋友跟我说,关于人民币高估的观点在体制内都不让说,言下之意他认为人民币也应该跟着贬值。这一年我去了欧洲,感到这些国家吃喝物价都很贵,中国人普遍的不能像在国内正常的消费,还看到中国廉价商品到处可见,这使我坚信中国人民币不是面临贬值问题,而是升值问题,就是说中国总理兑现世界承诺太容易实现了,是不是问题的问题。我的这种本质认识方法,就是概念是思维自由创造的具体例子。

8、当时还发现欧洲晚上的商业活动大多数停止了,周末很多商店也是歇业休息。据此,我认为中国经济会比它们发展快很多,因为中国人除了睡觉,就是想赚钱。

9、十年过去了,中国经济果然发展的很快,但是中国大多数人仍然很穷,因为他们一直是廉价劳动力,一直被当作人口红利,其实就是等同牛马和机器,有人问,为什么中国人勤而不富?可以用一句中国话回答:赚钱不吃力,吃力不赚钱,因为中国人的勤劳都是不用脑子思维创造、动物属性居多的的体力劳动。

10、欧洲人在充分的享受闲暇,不像中国人争分夺秒的赚钱——时间就是金钱,西方人很闲暇,表面不是很勤劳,但这种闲暇,是他们从容的享受和发展精神创造能力的一种必要保证。而中国人赚钱以外闲暇的意义,是迷恋和享受金钱的物质万能,普遍的沉溺于没有精神追求的吃喝玩乐,打牌、打麻将,吃遍天下,玩遍天下。

11、中国人是全世界最不喜欢读书的民族之一,中国人读书普遍带着十足功利性,这就决定他们对读书的需求十分有限,为精神的成长、丰富、发现而读书,对于中国人普遍是一个精神盲区,是不相信其客观存在的天方夜谭。

12、不喜欢读书,就是不喜欢精神的纯粹,而没有纯粹精神追求,就不能去认识精神,没有精神认识,就不会精神信仰,就失去精神崇高,也一并失去科学精神的创造。而没有科学精神创造,中国经济体量再大,中国人始终也是不能进入世界一流文明的,是没有文明自信话语权的,如同1数字后面的零,没有精神1的数字,即使很多数量的精神的零,也是没有存在意义的。

    进入专题: 人民币升值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2783.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