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历历: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阶段演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98 次 更新时间:2014-07-30 21:15

进入专题: 周边外交  

张历历  


【摘要】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周边外交战略变化史可分为“革命外交”与“和平外交”两大阶段。周边外交战略形成主要由国家发展总战略特别是国内发展总战略决定,另外国际格局和周边国际形势特别是安全形势也有重要影响。自冷战起源开始,美国在中国周边国际环境中产生重大作用,影响着我国周边外交战略的实施及效果。

【关键词】新中国 周边外交  外交战略 演变

【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是一个历史与现实、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多层面交织的综合关系,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周边国家关系之一。本文研究的中国周边外交战略是在外交战略指导下,对周边国家制定的区域国家外交关系开展的战略指导。


关于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阶段变化

从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阶段变化切入可以较清晰地把握主要脉络、阶段特点和变化原因。因此,本文通过将中国周边外交65年的历史划分成四个阶段来研究这一问题。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改革开放前(1978年11月)。新中国成立时,确立中国和平外交战略(又称“和平外交路线”)为:“为保障本国独立、自主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由于正处于冷战之中,新中国初期最主要的外交任务就是维护国家安全。为保障新中国的独立、自主和领土完整,必须创造一个和平环境,必须和世界各国人民加强友好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在总战略之下需要制定对周边国家的外交战略。新中国成立后和周边4个社会主义国家迅速建交。对周边亚洲民族独立国家视情况经过谈判积极建交。亚洲民族独立国家中最早承认新中国都是周边邻国,第一个承认是缅甸,第一个和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是印度。

正当新中国对外关系顺利开展时,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使新中国国家安全受到重大威胁,周边国家外交战略制定受到巨大影响。“朝鲜战争”结朿之后,新中国外交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周边外交战略制定加快。为了保证国家的安全,这一时期外交工作的斗争性较明显。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外国记者时表示,在成功度过了朝鲜战争的考验之后,中国要融入到世界外交的体系当中去。中国的方针是要和平共处,要和世界各国搞好关系,要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1954年6月,周恩来出访印度、缅甸,同印、缅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与和平共处)。这就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周边国家外交战略,可称为“和平共处周边外交战略”。在新中国周边国家外交战略指导下,对周边国家外交工作进入黄金十年。首先基本完成与周边国家建交,如与阿富汗(1955年1月)、尼泊尔(1955年8月)和老挝(1961年4月)等邻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①

其次,新中国同周边邻国开始妥善解决存在的边界问题。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宣布:“中国同12个国家接壤,同有些国家的一部分边界尚未确定。我们准备同邻邦确定这些边界,在此以前我们同意维持现状,对于未确定的边界承认它们尚未确定。至于我们如何同邻国来确定边界,那只能用和平方法,不容许有别的方法。我们如果一次谈不好,就再谈,但不能超越现状。”②中国政府关于解决周边邻国边界问题的原则立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解决边界问题的目的是安定四邻、争取国际形势的缓和,而不是使我们同邻国的关系紧张起来。二是解决边界问题的原则是和平谈判、友好解决、不诉诸武力。三是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既照顾历史背景,又照顾已经形成的现实情况。四是最终解决以前维持现状,不以武力改变现状。从这些原则出发,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前半期分别与缅甸、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家合理解决了边界问题。中国政府以实事求是、理智的心态来对待历史遗留问题,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来解决边界争议,既维护了国家和民族利益又得到国际舆论的普遍赞扬。

最后,将周边国家友好关引入法律阶段。新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和周边国家妥善解决了边界问题,还把外交成果用法律条约形式确定下来,和多个邻国都签署了边界条约。1960年中缅两国签署边界条约,这是新中国同周边邻国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在边界问题解决之后,又将周边国家友好关系上升到签订《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阶段。例如,1960年中缅两国签署了《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这是亚洲国家间首个和平友好条约。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侵越战争扩大,亚洲安全局势恶化。1966年新中国开始十年“文化大革命”,极“左”政治路线盛行。新中国的和平外交战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都受到严重冲击,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损害。

这一阶段是新中国周边国家外交战略形成阶段。以新中国成立为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止。在长达近三十年时间里,在这个阶段又可以前十七年为第一个小阶段,初步形成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核心的周边外交战略。在这一周边外交战略指引下,新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有了崭新的发展。文革10年及2年徘徊为第二个小阶段,由于国内政治路线发生重大转变以及国际形势的复杂冲击,文革期间新中国政府对和平外交战略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把握有些动摇,和平共处周边外交战略执行的有些变形。不过从整个阶段来分析,新中国外交还是以和平外交战略和和平共处周边外交战略为基本战略。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开始后(1978年12月)—中共十四大召开(1992年11月)。这一阶段是改革开放中国后周边外交的第一个时期,新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特点是重新确定和平共处周边外交战略等。这一战略表现在和周边国家的关系上还是以政治关系为主。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成功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全局性的转折,新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代。

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后,国内政治、经济、社会情况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同时国际形势也有了很大变化。中国的外交战略需要根据国内工作重心转变而改变。经过20世纪80年代初期几年全党全国关于外交政策的大讨论,到80年代中期实现了外交战略调整。新中国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确认为中国外交的总战略。这是对新中国前30年错综复杂对外关系史上经验与教训的宝贵总结。对这一时期的中国来说,任何情况之下独立自主都是最重要、不可动摇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最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也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总战略指引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再次被确定为同周边国家及世界各国关系的外交战略指导。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宣布的和平外交路线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之一为:中国信守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努力在这个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恢复和发展正常关系,和睦相处,友好合作。③

从改革开放开始后至中共十四大召开前的14年里,中国在周边外交战略指导下,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逐渐摆脱“文化大革命”时期极“左”政治路线造成的负面影响。首先,改变了20世纪70年代初因苏攻美守争夺世界霸权,中国领导人提出的组建一条包括美国、日本、中国、西欧及第三世界国家在内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又称“一条线”)战略,改变了以苏划线的外交政策。

其次,和周边国家的关系逐渐正常化。中国和建交国中的朝鲜、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关系很好,和缅甸、老挝、蒙古关系正常。在因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冰封26年之后,1988年12月印度政府总理拉吉夫·甘地访华而宣告中印关系正常化。经过多年努力,1989年5月,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访华为标志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和越南的关系曲折一些,1979年2月短暂的中越边界反击战后,双方在边界时有军事交火发生。但越南当局搞地区霸权主义和反华活动不得人心,也损害了本国利益。1991年底冷战格局结束后,在内外交困下,越南最高领导人杜梅等到中国与江泽民等中国领导人举行会谈,实现中越两党两国关系正常化。

第三阶段:中共十四大召开(1992年10月)—中共十八大召开(2012年10月)。本阶段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周边外交的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新中国周边外交战略和之前两个时期相比,有了重大发展。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到“促进共同经济繁荣”的“经济外交”战略,从双边关系扩大到周边地区国家整体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先有“六·四风波”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中国封锁制裁,中国为打破封锁而努力,而后1991年11月超级大国苏联解体,影响世界近半个世纪冷战结束。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次大会为中国经济腾飞带来强大动力,使中国经济规模用了不到二十年时间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世界第10位左右上升到2010年的世界第2位。中国综合实力的迅速壮大给中国外交和周边外交战略与实践带来深刻影响,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内涵更加丰富。例如冷战后,中国提出了“促进共同经济繁荣”,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平等互利”进一步提高,其广度、深度都有发展,从双边国家关系发展到整个国际社会。中共十六大之后,在中国外交总战略集中表述为“和平、合作、发展”,突出了“经济外交”这一内容。2008年8月,中央在北京召开中国对外关系史上第一次经济外交会议。

周边外交战略也有了新的发展,除坚持和平共处周边外交战略,贯彻“促进共同经济繁荣”的“经济外交”战略之外,中国还提出了“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的新周边外交方针。

这一时期中国迅速解决了新增周边邻国的建交问题。1991年底苏联解体,原15个加盟共和国成为独立主权国家。中国西部边界增加了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个新邻国。中国和这三个国家在最短时间里建立正式外交关系。⑥中国和周边国家的边界划分工作继续进行。中国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越南等的陆地边界划分工作全部完成。2000年与越南签署了《北部湾划界协议》,这是中国和邻国签署的第一个海上划界协议。中国周边国家战略在国际制度合作上有重大创新。1996年成立的“上海合作会议”发展成为“上海合作组织”,这是冷战后发展最好的一个综合性地区组织。中国参加了所有相关的周边国家经济组织。1992年后,中国国家主席参加了每年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领导人会议。

第四阶段:中共十八大召开后(2012年10月)—至今。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展周边外交的第三个时期。第三个时期以中共十八大召开为起点,主要是在国内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在中共十八大政治路线指引下,继续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并突出“合作、共赢”导向,周边外交战略在许多方面有重大发展,更系统、更全面。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领导集体继续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高度重视周边外交。2013年10月24~25日中央召开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周边外交会议,提出加强周边外交的思想,确定今后5年至10年周边外交工作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总体布局,明确解决周边外交面临的重大问题的工作思路和实施方案。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周边对中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今后周边外交战略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这一周边外交战略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相比之前突出了“合作、共赢”导向。新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周边外交战略中海上邻国和海洋政策制定。坚持陆海统筹,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方式,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要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着力推动海洋维权向统筹兼顾型转变。④

2014年5月21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在上海举行。习近平提出亚洲安全观: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构建开放、平等、透明的亚洲安全合作格局,走安全共建、共享、共赢亚洲安全之路。在这一战略下,中国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亚洲基础开发银行”等以周边地区为基础的重大国际经济合作计划。


关于新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阶段变化的分析

迄今为止的新中国周边外交战略变化史可分为两大阶段。前30年为第一个大阶段,可称为“革命外交”阶段。后35年为第二个大阶段,可称为“和平外交”阶段。新中国周边外交战略变化历史的前后不可割裂,其中主线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近年来有关周边外交战略的许多创新也是在上述基础上继承变化发展的。

新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形成主要由国家发展总战略特别是国内发展总战略决定。此外,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及所处的东亚地区形势,国际格局和周边国际形势也有重要影响。尤其要注意的是自冷战开始,美国这个域外大国作为世界的超级大国一直在新中国周边国际环境中产生重大作用,影响着新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实施及效果。

周边外交战略是在新中国外交总战略之下制定的,但要注意特殊性。这主要因为新中国周边国家情况非常特殊和复杂。中国是世界上周边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上周边邻国情况最复杂的国家。周边邻国中有大国、有小国;有强国、有弱国;有资本主义国家、有社会主义国家、有民主主义国家;有侵略过我国的国家、有一直友好相处的国家;有核国家、有无核国家。在新中国发展的各个时期,都有一个或几个周边国家和新中国处于对立或纠纷局面。例如,第一阶段中部分年份的苏联、日本、印度,第二阶段中的越南,第三阶段后半期至第四阶段的日本等。如何在周边外交战略中处理和这类国家的关系需要有针对性的战略对策。又如,东亚海洋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处理这类和新中国有海上边界纠纷的国家的关系也需有针对性的战略对策。

综上,新中国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且其重要性还在不断上升。中国周边国际安全、发展环境的好坏是影响21世纪中国国家发展战略能否实现的主要外部因素之一。因此,需要对新中国周边外交战略不断加强研究。


【注释】

①锡金和不丹两国情况比较特殊,锡金1975年后被并入印度,不丹至今未和新中国建交。—笔者注

②《周恩来外交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130页。

③张历历:《当代中国外交简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3页。

④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7月30日就建设海洋强国研究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


    进入专题: 周边外交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中国外交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668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民论坛,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