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晖:乌克兰危机美国别指望中国反俄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61 次 更新时间:2014-04-01 14:52

进入专题: 乌克兰危机  

余东晖  


乌克兰危机发生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6天前先“应约”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话,两天前又“应约”与美国总统奥巴马通话,显然俄罗斯和美国都在争取中国的支持。但从两次元首通话的先后顺序与交谈内容,已经摆明了一个现实:在此次西方谋求联手制裁俄罗斯军事干预克里米亚的行动中,美国不要指望中国会表现反对俄罗斯的立场。

奥巴马与习近平通话后,中方与美方发布的新闻稿存在微妙的差别。中方新闻稿涉及面要大得多,包括两国关系、米歇尔访华、马航班机失联、昆明恐暴事件,最后才提及乌克兰局势。中美之间最近摩擦有增加之势,确实需要两国领导人沟通把舵,而米歇尔即将访华和习奥在本月下旬的海牙核峰会外会晤,来得及时且必要,乌克兰局势尚未成为美中之间的重大问题。

白宫发布的新闻稿基本上全都说的是乌克兰,这被美联社解读为“希望孤立俄罗斯,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争取中国支持”。美方特意强调,“两位领导人同意在乌克兰事件和更广的国际体系中,坚持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的重要性”。奥巴马提到其恢复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确保乌克兰人民自己决定未来,没有外来干预的最高目标。而中方的新闻稿没有提及这点,只是再度强调希望坚持通过政治和外交途径解决问题。

于是出现了观察家们觉得耐人寻味的现象:一向以“不干预”原则作为外交政策核心的中国,似乎在乌克兰危机中对“不干预”原则的强调,反而不如以往经常出兵干预别国的美国来得积极。其实这正反映了中国在这个问题上面临的现实环境:一方面,中国与俄罗斯有“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尤其在涉及主权和领土完整,处理内部民族矛盾,反对分离主义势力方面,中俄的共同语言远大于中美;另一方面,中美正致力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如果中国明确选边俄罗斯,一定得罪美国,有损中美合作与互信。第三,中国与乌克兰有密切的经贸关系,尤其中国从乌克兰租赁大量土地对保证粮食安全有重大意义,乌克兰还是中国武器技术的重要提供国和日益重要的能源来源地,中国向乌克兰提供上百亿美元的贷款。如果乌克兰形势不稳,中国利益也会受损。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外交部就乌克兰局势的表态十分谨慎,并尽力表现出“客观、公正、公平、和平”的中立立场。外交部发言人秦刚指出,中国政府在乌克兰问题上坚持的是中方一向秉持的外交原则以及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同时中方也考虑到乌克兰问题的历史经纬以及现实的复杂性,中方的立场既坚持原则,又实事求是。他说,中方历来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尊重乌克兰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乌克兰局势走到今天这一步事出有因。中方呼吁有关各方在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基础上,通过对话和谈判寻求政治解决分歧。

其实在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官方媒体即呼吁西方应摒弃冷战思维,停止试图将俄罗斯从解决乌克兰政治危机中排除出去的做法,尊重俄罗斯在勾画乌克兰未来努力中的独特作用。言论更大胆的《环球时报》甚至发表社评,呼吁“中国舆论应当多挺俄罗斯和普京”,指“今天俄罗斯和中国才相互构成国家复兴的真正战略缓冲区。如果普京领导的俄罗斯被西方压垮,对中国的地缘政治利益将造成极其沉重的打击”,并建议中国的最佳策略是“有些偏向俄罗斯,但不公开支持它”。

西方媒体和学者则极力劝说中国不要站在俄罗斯一边。彭博通讯社发表社论,呼吁中国迈出公开反对普京的“更大胆一步”,称俄罗斯对中国也有战略戒心,而中国对普京的隐忍引起中国周边国家的恐惧,“冷眼旁观”将给想成为世界大国的中国带来难以承担的代价。

美国智库“外交关系理事会”(CFR)高级研究员易明(Elizabeth Economy)说,至今没有迹象显示习近平打算携手普京“跳下外交悬崖”。她分析,中国所以不能明确支持俄罗斯,一是中国在乌克兰有重大的经济利益,包括农业、投资、军工、能源等,二是中俄实质关系远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如果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不坚持“不干预”原则,而有关国家也在与之有密切种族文化关系的中国边疆省份挑起事端,中国怎么办?让俄罗斯为所欲为,会损害中乌关系,并让北京在国际上的可靠性付出代价。

然而,持现实主义观点的学者一定不会天真地想象中国会大声公开地对普京说不。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成斌(Dean Cheng)发表题为“不要依靠中国帮助乌克兰问题”的文章指出,即便中俄有竞争性的利益,他们有“共同的反感”(shared antipathies)--美国。中国在这个问题上不可能通过与俄罗斯为敌,寻求与美国共同的事业。“北京更有可能站在莫斯科一边,而不是华盛顿一边”。

俄罗斯军事介入克里米亚之初,美国就有观察家关注,这是否意味着俄罗斯卷土重来,要挑战东欧秩序?北约的作用何在,美国全球外交和军事战略重点会否重归欧洲?在美国军事开支削减的今天,亚太再平衡战略会否受影响?虽然一切还在演进之中,难以下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任何国家对待任何重大问题,都是在特定环境下,出于利益与原则的谨慎考虑与综合平衡来决策,中国出于自身地缘战略利益和经济利益的考量,出于对西方国家也在中国挑起“颜色革命”的担心,绝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加入西方的反俄阵营。

    进入专题: 乌克兰危机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地区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297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