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勇:日印强化海上军事合作对抗中国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23 次 更新时间:2014-01-31 19:04

进入专题: 日印关系  

胡志勇  


近年来,日本不断加强和拓展同印度的关系。

2011年印度国防部长安东尼访问东京期间达成协议,印度和日本同意定期举行双边海军演习。首场双边海军演习于 2012年1月在日本附近海域进行。早在 2007 年,日本海上自卫队就曾参加了印度主导的“马拉贝尔 -07”多国海上演习。

2013年3月,日本外务大臣岸田文雄在参加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亚欧外长会议期间与印度外交部长萨尔曼?胡尔希德会晤,就两国举行海上联合军演达成一致。双方共同宣布日本海上自卫队和印度海军在今年年底将举行海上联合军事演习。这是继去年 6 月在日本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后,日印两国第二次举行海上联合军演。日印两国外长还同意尽快成立工作小组,落实日本向印度出口 US-2 水陆两用救援飞机的计划。此型飞机由日本新明和工业株式会社制造,海上自卫队装备,最大航程 4700公里,可在浪高3 米的水面起降。印度政府打算采购至少 15架这种飞机,预计每架售价约100亿日元(约合9900 万美元)。如果交易达成,将是日本确立“武器出口三原则” 46 年来,首次对外出口转为民用的国防装备。

2013年3月26日,日本外务大臣岸田文雄与印度外交部长萨尔曼?胡尔希德在东京举行了日印外长战略对话。日印将通过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海洋问题对话等方式强化海上安保合作,同时将进一步推进日美印三国对话。而且,日本宣布将向印度提供近 2200亿日元(约合23.4 亿美元)贷款,用于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

2013年5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印度总理辛格在东京举行会谈,双方决定强化日印全球战略伙伴关系。日印双方决定由日本海上自卫队和印度海军频繁实施定期联合演习,以应对中国在海洋加大军事影响力。日印双方还决定设置旨在出口海上自卫队救难飞行艇的联合工作组,并为印度引进日本新干线技术实施联合调查。日印双方考虑使海自 US-2 水上飞机先转为民用再出口。双方还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将进一步稳固和加强全球性战略伙伴关系”。

2013年12月中旬开始,印度和日本首次在印度水域进行双边海军演习,此次联合军事演习“发出了一个新的战略轴心形成的信号”。此次模拟作战演习历时 4 天,在海港和海上各进行两天。海上阶段包括在反海盗作战中频繁应用的登舰、搜救演习,此外还将包括反水面舰、反潜和防空作战。此次的演习在孟加拉湾进行,演习科目包括反海盗作战,火炮射击、直升机甲板降落行动和反潜战。以提高未来两国共同完成海上安全行动的能力。由印度本国建造的“萨特普拉”号隐身护卫舰、“兰维杰伊”号导弹驱逐舰等将参加此次演习。日本派出“有明”号和“濑户雾”号导弹驱逐舰。“萨特普拉”号是印度海军第三艘“什瓦里克”级隐身护卫舰,也是本国建造的第二艘, 2011 年服役,是印度最先进的护卫舰。而日本海上自卫队派出的舰艇基本属于第二梯队。

而且,近几年日本与印度的双边军事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印度军方向日本企业提出采购高空气象雷达及其他火控系统、舰载光电系统等装备。日本最终很可能会同意出售高空气象雷达,而印军将把这些雷达部署在印控喀什米尔的拉达克地区。印军借助该雷达的帮助,不仅能在喜马拉雅山之巅窥视邻近的中国、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一侧的情报,还能增强其对周边国家特别是中国和巴基斯坦弹道导弹的监视能力。而且,今后印度全部港口将可能向日本舰艇开放,从而实现日本与印度两国在地缘和军事资源方面共用的目标。

日本和印度加强海上安全合作,其战略目标首指中国。对此,中国应密切关注,并保持高度警惕,采取相应对策,将日印海上安全合作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点。

    进入专题: 日印关系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190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评社,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