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宏宇:东亚地缘政治博弈新态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91 次 更新时间:2014-01-29 15:07

进入专题: 东亚地缘政治  

林宏宇  

 

2013年底,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正式生效,并已引发一波媒体热议。以笔者之见,中国此时设置防空识别区已成为考察当前东亚地区国际关系与大国博弈的窗口,这无疑是影响2014年东亚地缘政治博弈的一件大事。

从地缘安全环境来看,中国是世界上地缘安全环境最为恶劣的大国,尤其是中国东向的海洋地缘安全结构,异常复杂和恶劣。中国东面临海,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是一个海洋大国,然而却是一个“有海无洋”的海权小国,因为在通向大洋的战略通道上阻隔着许多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即美国在冷战时期拼凑的“第一岛链”。中国海上战略通道非常狭窄,很容易受制于人。

要想突破这种被包围的困境,中国必须拥有长远的海洋大战略,就像当年俄国彼得大帝执着地寻找出海口那样,用一代人甚至数代人的努力去实现我们的海洋战略目标,实现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转变。海洋大战略涵盖面很广,应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战略目标,但不管这些战略目标如何设计,中国一定要有一条打破“第一岛链”包围圈的战略设计。中国需要明确告诉外部世界:“第一岛链”不能是封锁中国的岛链,而应是中国保卫东部国土安全的第一防线。

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国内经济落后,基本上“家徒四壁”,因而当时中国的国防战略是“诱敌深入”与“人民战争”,试图利用幅员辽阔的国土纵深来反击和消灭来犯之敌。然而,这种战略是一种“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无奈之举,适宜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中国,已不能与当年同日而语,尤其是东部国土集中了中国60%以上的国家财富和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些国土亟需战略缓冲区(或战略纵深)的保护。而此次中国政府设立的防空识别区东沿基本上与“第一岛链”部分重合。因此,我们不妨把防空识别区看作是中国打破“第一岛链”的一种战略设计,是构建“东向战略缓冲区”的一个重要步骤。

日本常以“西方国家”自居,看不起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然而,从历史的长河来看,“500年西方、1000年东方”,西方的崛起和强大无非是这近4、5百年的事情,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却曾经引领世界1000多年。今天的中国正在快速复兴,正在恢复历史上应有的国家地位与国际影响,未来的日本也许将再次面临历史的选择:是跟东方走,还是跟西方走。

现在中日关系正逐步向这个历史临界点靠近,日本也许不甘心这种历史的宿命,试图有所改变,故才不断挑起事端,试图借域外大国力量,拖拽中国和平崛起的步伐。面对这种伎俩,我们首先要在战略上看透它,藐视它,但在战术上却不可不防。中国划设防空识别区就是一种战术防范与战略警告,其完全是出于应对当前令人忧虑的东亚周边安全形势,出于自身安全防御需要,不带有任何进攻和挑衅的性质;是防范误判和危机的需要,是防御而不是进攻,是维和而不是挑衅。

当前,受“冷战”遗留的历史问题与冷战后现实冲突的影响,东亚地区国家矛盾交错,利益交织,尤其是海洋地缘状况拥挤不堪,如处置不好,很容易发生战略误判,导致重大危机。中国向来爱好和平,但是面对一些国家有恃无恐的步步紧逼,再敦厚的大国也不可无防。中国政府此时推出防空识别区,正是应对复杂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之举,是中国领导人审慎思考的结果,是防范战略误判、管控潜在危机的需要,同时也可视为对干扰中国和平崛起的一种战略警告。

(作者为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主任、博导)


    进入专题: 东亚地缘政治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地区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187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民论坛2014年2月上,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