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澄:拉美有望跳出中等收入陷阱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99 次 更新时间:2012-10-24 19:50

进入专题: 拉美   中等收入陷阱  

徐世澄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是“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

按照世界银行2011年7月的定义:人均国民总收入在1005美元及以下的经济体被定义为低收入经济体;1006美元到12 275美元的经济体是中等收入经济体,在中等收入经济体里又分为两个层次,1006美元到3 975美元是中低收入经济体;3976美元到12275美元为中高收入经济体;12276美元以上的是高收入经济体。按照这一标准,2011年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简称拉美)33个国家中,属于低收入经济体的只有海地1国;属于高收入经济体的有6国:巴哈马、巴巴多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安提瓜和巴布达、圣基茨和尼维斯、智利。除此之外,拉美有26个国家属于中等收入经济体,其中2011年巴西(10720美元)、乌拉圭(11860美元)和委内瑞拉(11920美元)三国的人均国民总收入已超过10000美元,接近高收入经济体的标准。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到2011年为止,拉美大多数国家仍属于“中等收入”国家。

为什么把拉美看成“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拉美是“中等收入国家”最集中的地区;二是拉美国家滞留“中等收入陷阱”时间长。拉美主要国家在相继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之后,逐渐出现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经济发展起伏大、长期低水平徘徊、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对外依存度上升等问题,迟迟未能跨越到发达国家行列。拉美国家平均滞留“中等收入陷阱”时间长达38年之久,其中阿根廷时间最长,已长达50年,墨西哥38年,巴西37年,哥伦比亚33年。因此,世界银行等机构常常把拉美国家视作“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有的学者索性称之为“拉美陷阱”。

拉美初步展露出跳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曙光

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拉美左派政党和力量先后通过选举在拉美十多个国家上台执政,这些国家的政府在不同程度上提出取代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其中“激进”左派政府如委内瑞拉查韦斯、玻利维亚莫拉莱斯和厄瓜多尔科雷亚政府等公开宣布与新自由主义决裂,提出要建立“21世纪社会主义”或“社群社会主义”口号,实行石油和天然气等部门的国有化,扩大国有经济和社会所有制,发展合作经济,推行多项社会计划;而“温和”左派政府如巴西卢拉、迪尔玛政府,阿根廷基什内尔、克里斯蒂娜政府,智利巴切莱特政府、乌拉圭巴斯克斯、穆希卡政府和秘鲁乌马拉政府等,虽然没有公开与新自由主义决裂,但都在不同程度上与新自由主义政策拉开距离,如强调经济的自主性,注重发挥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改进社会政策,关注民生等。

拉美国家正在总结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新自由主义为主导的经济改革的经验教训,继续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开始注重与社会发展相协调,解决贫富差异悬殊,并重新确定和发挥政府的作用,调整产业结构,加强金融安全,提高国内储蓄率,扩大国内需求,保持国际收支相对平衡,制定合理的汇率,不断提高科技水平,保持宏观经济形势的稳定和经济的适度增长。

值得指出的是,近十年来,拉美国家政局基本保持稳定,经济出现了持续增长的好兆头,初步展露出跳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曙光。2003年至2010年拉美年均增长率达5.3%,成为继亚洲之后全球增长第二快的地区。2011年增长4.3%,今年预计增长3.5%左右。2010年拉美GDP增至5.18万亿美元,人均GDP达到8515美元。拉美的贫困率呈下降趋势,贫困率从2003年的43.9%(2.25亿)下降到2011年的30.4%(1.74亿),同期,赤贫率从19.4%(近1亿)减少到12.8%(0.73亿)。观察拉美主要经济体,尽管巴西尚未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但巴西在2011年经济总量已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六大经济体。2011年,智利已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乌拉圭很可能在2012年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巴西有可能于2013年、墨西哥等国可能于2016年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从长远来看,随着拉美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成功转型,拉美实现集体性跨越的可能性加大。

近十年拉美经济缘何能较快地增长,并且能较好地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经合组织在它的《2012年拉丁美洲经济展望》研究报告中指出,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拉美经济暂时性衰退,许多拉美国家采取的反周期措施取得了效果,使2010年和2011年拉美经济取得了5.9%和4.4%的增长。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由于财政收入的增加、经济增长以及相关产品价格上扬,拉美各国非金融公共债务部门总债务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公共债务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债务期限更长、固定利率债务所占比重增加、内债比重上升以及本币计价债务占比重增加,此外,近年来,拉美各国包括国内私人消费和投资在内的需求增加,劳动市场表现良好,实际工资增长,私人部门获得的信贷增加,所有这些因素都推动了拉美经济复苏和增长的进程。

目前拉美经济也面临着不少挑战。从外部因素来看,世界一些主要经济体增速下滑,欧元区国家主权债务问题突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已,使拉美国家的出口受到影响,出口需求量减少,一些初级产品价格下跌,国内通胀压力加大。从内部因素来看,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结构需要调整,不能总是依靠少数几种初级产品的出口。此外,尽管近年来拉美收入分配不均的状况有所改善,但拉美依然是世界上收入分配最不公平的地区。

拉美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教训

近几十年来的实践表明,拉美经济的发展主要有三方面的经验:第一,经济发展模式和战略应适合本国国情。目前拉美国家不再刻意寻求发展战略和模式的一致性,而是以更加务实和灵活的态度发展各自的经济,并积极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之中。第二,应对经济结构进行及时调整。目前拉美各国根据本国的情况,对产业结构,特别是工业结构进行了调整,一些国家按照新的发展战略对资源重新进行了配置,出现了非工业化的趋势。而另一些国家在削弱传统的进口替代工业的同时,加快了面向出口的工业部门的发展。第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国家调控的作用,不能偏废某一方。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市场机制在拉美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普遍得以确立和巩固,国家在经济中的调控作用曾一度弱化,但近年来,又有所加强。

主要的教训有:第一,应正确处理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拉美国家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曾一度忽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中高收入阶层的政策,政府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力度不够,结果加大了贫富差距,很多拉美国家的基尼系数在0.5以上,从而加剧了社会矛盾,使拉美成为“世界上收入分配最不公平的地区”,甚至引发了激烈的社会动荡。

第二,应保持政治的相对稳定。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分析拉美经济发展中的危机与风险,其中一个重要的诱因是一些国家政府更迭频繁,政局不稳,破坏了投资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干扰甚至阻断了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过程,并使投资的结构更趋短期化。政局不稳加剧了社会动荡,社会动荡又加快了政府的更迭,也难以使宏观经济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

第三,应正确处理工业化和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拉美国家在进行经济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重工轻农政策使农业部门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使广大农民失去了政府的保护,农业边缘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第四,应正确处理利用外资与提高国内储蓄率两者之间的关系。拉美国家的资本积累能力很低,这导致它不得不大量依赖外资,大量引进跨国公司的投资,大量向外国商业银行借债,一旦外资撤走,国民经济就陷入危机。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说明,过度依赖外资特别是短期外资并非上策。在积极引进外资的同时,应该努力提高国内储蓄率,以减少对外资的依赖。

第五,应正确处理发挥本国资源比较优势和提高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改善产业结构和提高科技水平等途径来强化自身的竞争力。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拉丁美洲学会副会长)

    进入专题: 拉美   中等收入陷阱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836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民论坛杂志(总第382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