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杰: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心理之嬗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70 次 更新时间:2012-01-15 17:50

进入专题: 社会心理  

沈杰  

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我国开始了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从礼俗社会向法理社会的深刻转型。与这种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社会心理也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社会心理变化的主要趋势与特征表现为:在价值观取向上,从注重理想向强调实际的方向发展,从注重义务向强调权利的方向演变,从注重集体向强调个体的方向转化;在社会心态上,从封闭化走向开放化,从情感化走向理性化,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

(1)社会心理嬗变的六种主要态势

1、核心价值观念:在两极之间寻求兼顾

在具有核心地位的价值观念,如集体与个人、奉献与索取、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当今社会心理表现出在两极之间寻求兼顾的态势。只强调集体的利益,而忽视个人的合理利益,曾是过去一个时期里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一个重要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深入,由于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其利益动机也呈现增强之势。一项调查表明,在今天“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矛盾时”,近三成(29.8%)的人选择了“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57.7%的人选择了“集体利益为主,兼顾个人利益”。可见,在个体取向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增强之势的同时,集体取向的价值观念仍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与肯定。

2、金钱观念:逐渐彰显现代特征

一些实证调查结果表明:近些年来人们不仅不再忌讳谈金钱,而且还能进一步正视金钱的作用,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的一种进步。更为可贵的是,在肯定金钱应有作用的同时,相当多的人并没有将金钱的作用夸大化和偏颇化。对于金钱的态度,尽管在不同的人群中、尤其是在收入状况不同的群体中存在着一定差异,但是,当今社会成员的主流部分对金钱所持有的态度,表现出了一种鲜明的现代、理性特征和现代社会所要求具有的健康心态。

3、婚恋家庭观念:更加开放、宽容与理性

有调查显示,人们在隐私观念、婚前财产公证以及对离婚的看法和处理婚姻关系等方面,表现出了鲜明的现代特征。他们注重个人隐私的保护,甚至认为夫妻之间也应当适当保留隐私。对这一问题,表示赞成和比较赞成的人高达80%以上,明确表示反对的只有8%。婚前财产公证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生活现象也得到一些人的理智地接纳。七成以上的青年人认为“婚前财产公证对夫妻双方都有好处”。而且,合理生育这一非常重要的现代婚育观念在农民群体中也正在鲜明地形成并日益得到巩固。

4、道德心理:新质与问题的交织

在这个道德更新与重建的时代,一些传统道德规范在当今青年一代身上依然普遍存在,最典型的是孝敬父母仍是绝大多数青年人所遵从的行为准则。另一典型方面是,节俭观念仍然得到较大比例的青年所认同。应该说,当今的道德观念中的确隐含某种矛盾与张力,难免存在某些空白或无序,而道德新质的生长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更多地从道德转型论来正视道德的新质与道德问题。

5、消费心理:面对富裕时代的最初挑战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质量意识也逐渐增强,从而引起了消费观念的变化,消费方式正在由节俭型转向享受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消费心理中也呈现出某些畸形特征,比如出于面子需要和攀比心理所导致的炫耀性消费、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等,都是最鲜明的表现形式。迈进富裕起来的时代,我们必须谨防某些“富裕病态”的发生。应该特别指出的是,我们整个社会还不富裕,不同阶层之间的收入还有差距,城乡之间的发展还不平衡。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建构一种理性、健康的现代消费观。

6、生活满意度:感受国家强于感受个人

从现实来看,在一个维度上,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生活满意度的普遍提高,是整个国家发展成就在人们主观层面上的一种直接呈现。而在另一个维度上,人们对国家发展的满意度比他们对自身生活的满意度更高。换言之,人们对国家经济、科技、教育、体育等发展的宏观方面的评价比较高,但具体涉及到自己生活方面满意度就略显偏低。调查显示,不同群体的生活水平都比原来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然而人们对生活质量期望提高的速度似乎呈现出一种更加快的增长态势。因此,这就可能隐含着两个值得密切关注的问题:一是,由于实际存在的差距会使获利较少的社会群体在进行比较时产生相对剥夺感;二是,不同社会群体在特定方面的需求上升速度超过了社会相关方面供给能力的增长速度。

(2)社会心理嬗变中的突出问题

1、困惑成为转型期社会心理中的一种必然现象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10多年以来,社会心理呈现出日益开放状态,其重要标志就是:标准多元化了。过去人们判断事物的标准大多是单维的、非此即彼式的。而现在人们看待事物时更多地呈现出以下态势:第一,更趋向于强调事物的客观性、多样性;第二,标准的多维性导致了人们心态的宽容性。人与人之间进行理解或沟通的途径或渠道无形中增多和扩大了。总的看来,心理上的困惑一方面是由于转型期特有的规范缺失。旧的标准或规范有的已经失效,但新的一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心无所依;另一个原因是标准多元化导致的困境。所以,消除新的不确定性,是我们新的文化建设和价值体系建设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2、正视社会分化与期待社会公正

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社会分化现象的出现。在当前的社会心理中,一方面,人们一般能够正视社会分化,将其看作社会变迁的具体形式之一;另一方面,人们又期待着对与社会公正有关的问题尽快而有效地解决。

应该说,如果理性地、历史地看待社会发展中的分化现象的话,那么,一定时期内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利益差距加大是有其一定规律性的。关键性问题在于,社会要建立并完善能够体现社会公正原则的制度化体系。目前,以收入差异为主要表现的利益差异现象的凸显,使贯彻社会公正原则成为保持社会和谐和提高社会凝聚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3、呼唤崭新交往时空中的诚信

近年来,诚信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学术研讨的热点,并逐渐成为制度创新和有关立法的新生长点。诚信固然首先是一种心理机制,但在本质层面上则是一种社会状态。在现代社会里,高速率社会流动以及交往空间的不断扩大,使人们越来越多地面对着一个陌生人的社会,没有血缘关系的人际关系,更多地需要诚信来加以巩固和扩展。尽管作为一种法治社会,现代社会增加了更多的法律契约关系,但是,作为现代社会有效互动的最重要心理机制的诚信,仍然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3)未来的社会心理新质

从已经表现出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心态的总体态势来看:一种从传统取向向现代取向的演变正在成为日渐明显的趋势,这与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方向是一致的,也将能够进一步促进中国社会现代化事业的深入。

中国社会发展已取得的成就的积累效应和未来可预见的目标实现在强有力地吸引着人们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发展的进一步有序化、协调化、和谐化,同时也通过社会成员自身的不断探索、尝试,一种更具合理性的、健全的价值观念体系及其所促进的社会心态将会逐渐形成。合理的、未来取向的社会心理世界的建构原则应该是:基于实际的理想主义和正视问题的乐观主义。

在未来一个时期,社会心理将可能呈现出的主要态势是:一个维度上,进一步的理性化,但在理性化的同时,对精神价值的追求将会有所增强;而另一个维度上,在心态呈现出更加开放态势的同时,对问题的预见性也会进一步提高。因为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人们对于问题的心理承受力无疑已增强了,对改革进程也不再持一种盲目的乐观态度,问题意识正在成为一种普遍素养。人们在心理上不仅能够发展地看待事物,而且能够从更多的参照系出发,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正逐渐地纳入到我们的参照系当中,人们开始有了世界意识,表现出一种未来取向。未来取向的社会心理新质包括这样一些主要内容:更注重人性完善,如责任心培养、诚信教育、同情心与爱心激发,人与人的相互关爱;同时呈现出许多全球化的特征,如风险意识、环保意识、公共服务意识、珍爱生命意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等。这种社会心理世界将更加趋于符合时代理性,更体现全面人本关怀。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

    进入专题: 社会心理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927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