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豪:哲学之重新定义与第一哲学再造之意义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109 次 更新时间:2016-12-02 08:38

进入专题: 第一哲学  

赵一豪  



“哲学”一词,在中国最早出现于清季民初,译自英文“philosophy”。当时西学东渐,引发东西文化之重组,同时西方强势崛起,文化话语主导权亦归欧洲为中心。哲学一词遂在中国与世界迅速成为广泛的标签应用于文化领域,儒学道学佛学俱可贴此标签,是为哲学家之名目。

但是推本溯源,“philosophy”一词源自古希腊,即西方哲学之发源期。其本意为“爱智慧”。其标准乃是思辨的和分析的两大特征。近代以来多有论西方之外无标准意义上的哲学,大抵因此。值此今日全球化之际,哲学的意义内涵早已扩大,因此对哲学重新定义至关重要。

狭义的哲学,即标准的“philosophy”,即是西方哲学。本文所定义者,乃是广义的哲学,其命名为“喆学”,英文为“godinfogy”。“喆学”一词赋予意义为“追求双吉利的道的学问”,“godinfogy”一词赋予意义为“Information from God(上帝给出的指示信息)”。喆学的定义是:对形而上的知识的追求和对形而上的知识的描述。如此,则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伯来文化以及人类其他文明体系的形而上的思想精华,亦可同为喆学之一种。自古以来,在西方,宗教和哲学的异同连年难解,重新定义后的喆学,就可以同时包括宗教、哲学与思想智慧,成为普世人类所有文明体系的学问名词。本文为论述和阅读方便,仍以哲学一词代指喆学。

《易》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人类文明之知识追求,皆在日常之器物形态之上追随探索,或诉诸宗教,或求主思想,或思辨分析。然形而上者,道之慧命生生不息。普天之下,万族皆同,不过多至则各有不同与偏重也,然人之问道,却是同存此心。因此,本文以“形而上”为关键概念定义哲学,兼顾中外之差异,将对“形而上”的“追求”和“描述”统称为哲学之价值。世界文明之一切哲学俱为对形而上的道的追求探索,这是人类相同的使命。

人类文明有两大核心之学,一为哲学,一为史学。哲学是“万学之学”,史学为“学之万学”。古人修四库图书,经史子集以经史为尊,诚证大道之意义也。经者,哲学也;史者,史学也。哲学为文明之根基,万学之发源。史学为文明之长存,万学之归结。一切学问皆有其哲学之发源,而一切学问又必有其史学之归结。大到政治文化历史,小到吃穿用度,皆同此道。如政治文化,必有政治哲学,亦必有政治文化史;如军事战争,必有兵法等军事哲学,亦必有战争史;如经济发展,必有经济哲学,亦必有经济史;大处如此,小处亦然。如服装文化,必有其设计美学之哲学,亦必有服装设计之发展史。又如饮食文化,必有其保健养生之哲学,亦必有饮食文化之发展史。又如建筑文化,必有建筑哲学,亦必有建筑史。万般现象事实,俱发源自哲学,俱归结于史学。是以,哲学与史学之互补,实为一体也。哲学为历史之理论,历史为哲学之实践。

自人类有灵光闪现始,即开始发问,开始思考,此“人文化成”之文明开端也。其最初诞生者,即为哲学也。至于今日,文明之大进,知识之膨胀,已非两千年前之轴心时代。然而天不变,道亦不变。哲学之首要任务,依然是第一哲学的求索。

第一哲学,即对宇宙人生起源演化以及归结的哲学探索。

“形而上学”一词自亚里士多德始,狭义的形而上学即亚里士多德的探寻存有物的第一原理和本元,西方哲学将之称之为第一哲学。但是在中国文化里,形而上者谓之道,一切形而上的知识都是哲学,哲学也即对一切形而上知识的探索。形而上学不是哲学的一部分,而是全部,形而上的真正意义是人类的哲学的思考。这才是广义的形而上。但是第一哲学的说法是对的,第一哲学必须是对道,是对宇宙本源和人之魂魄本源这两个最伟大的生命体的思考。第一哲学必然是宇宙论和魂魄论这两部分组成的。

我们先论述哲学与历史在人类文明之纲维。

哲学之发源分为三类:

一、第一哲学,即纯粹哲学,是对宇宙人生起源演化归结的哲学。

二、主观实践哲学,即内圣外王之学,是个体之人进学修艺,求知以内圣,实践以外王的哲学。

三、客观实践哲学,即天下国家社会之学,是群体之人类进行政体之组织,社会各领域之组织,法律之组织,自然生态之治理的哲学。

历史之归结分为三统:

一、道统之正明。肯定道德宗教之价值,护住“道”所发之宇宙人生之本源。

二、学统之开出。肯定学术之独立,捍卫知识之真理,促进文明之繁荣,以助益文明之实践。

三、政统之继续。肯定现实之本位,建设时代之政体,治理社会之领域,和谐社会与自然生态之共处。

中国古时三才所指,天地人也。人居于天地之间,顶天而立地。哲学之三类,历史之三统,俱三才之相应。第一哲学,宇宙人生之起源,此天之道也。主观实践哲学,人之内圣外王之学,此人之道也。客观实践哲学,大地厚土之上的国家社会之组织,自然生态之治理,此地之道也。道统,学统,政统,即三类哲学之精神于历史具形之实践表现,形而上之道贞定,形而中之人文明,形而下之器发展,此文明纲维之建设,历史之理想形态所存。

在文明之初,西方哲学即有“哲学家皇帝(哲学王)”的说法,但没有落实过,只出现在理想国的想象中。而中国在人文之初,文化里就有“以师为吏”的本意,即是有知识的哲学家(即圣人)做天子与做官,来治理天下。古时伏羲画卦,神农始农耕医药,黄帝首造文明,文王演《易》,周公制礼,上古即一直遵循哲学家为皇帝的理想国政治状态,于洪荒中高歌猛进,开拓进取,开启至今之五千年之文明。中国自古还有一个地位极高的职位,仅次于哲学家,叫做“史官”,史官独立于政治之外,执笔立于朝堂之上,记录兴衰得失的史实。中国古代自文明起步,史官地位即极高。五千年来中国文化牢牢抓住了“经史”两门根基性的学问,民族生命浩浩荡荡,虽有曲折,必复再进,绵延不绝,生生不息。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之发达程度尚可匹敌,但若论及史学之发达,历史文化意识之贯彻进民族生命的程度,中华民族堪称世界民族之翘楚,千古独步。中国历史五千年不断代,与历史意识之深厚有莫大关联。历代政权更迭,新朝的首要之事即为修前朝之史。先秦之《尧典》等书,秦后之《二十四史》,修史之风直至今日。

“经”即哲学。经治政,史执笔,万学之起源,万学之归结,斯为华族文明之莫大境界,非独有形而上的超越意义在,亦有形而下的现实实践意义在。华族五千年之历史,每逢危机四起,总有华族儿女继往开来。大道废,圣人出;天地乱,英雄起。大道废,则中华民族之道统,核心之哲学观念必为之激发,则必有圣人再续文运,振开太平;天地乱,则中华民族之救亡振兴,历史之使命意识必为之激发,则必有英雄一统天下,再建国家。



欲论第一哲学之融合,必先论今日之四大文明体系的五大智慧系统。

自太初创世,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人类已经走过了漫长的童年。两千年前之轴心时代 ,世界诞生了四大文明体系:中国文明,印度文明,希伯来文明,古希腊文明。四大文明体系于轴心时代全都取得了哲学的核心突破,在不同的地点,在相同的时间,人类似乎在遵守冥冥之中的契约,在此刻一起苏醒。

必须强调,地球之大,人类何止四大文明所能概括,而人力有时而穷,此文之论述,并非认为四大文明体系之外无人文之玉华,而是立足当今之世界,寻本探源于最近之历史时代,于无限烟波中取其主脉,权代全体。

四大文明体系中,西方哲学地位特殊。狭义的西方哲学指的是我们今日认为的西方哲学,但是依照“喆学”的内涵,广义的西方哲学包括狭义的西方哲学和数学。狭义的西方哲学和数学交叉出了逻辑学。逻辑学,狭义西方哲学,数学,此三者共同促成了现代的科学的诞生。西方之基督教哲学,计入希伯来哲学之系统,如此分类原因下文有详述。因此,近现代之后,人类出现五大智慧系统,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印度哲学,希伯来哲学以及西方哲学衍生出的科学。

五大智慧系统对第一哲学宇宙论和人生论的描述各有不同,本文所开辟之“两宇宙总说”意在将五大智慧系统的第一哲学融合。第一哲学之外,无融合之可能,但第一哲学为哲学中的哲学,万学殊途同归,却是一样。

五大智慧系统的分类,乃是魂魄三元所发。两宇宙总说之基本原理,即为乾坤大宇宙和魂魄小宇宙的合二为一。两宇宙总说后有专节详述,此不多讲。其中魂魄三元指的是“理智”、“情感”、“本性”。五大智慧系统,皆分别侧重地发自魂魄三元。

理智衍发思辨分析推理论证,西方哲学即主发于此,自希腊开始,造极于今日之科学的知识大爆发。然而理智的作用是有限的,所以科学的力量也是有限的。科学的力量是人的力量,但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而不能抵达宇宙自然之造化的无穷大能。印度哲学和希伯来哲学俱属于宗教哲学。印度发源佛教,印度教,以及其他宗教。希伯来发源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宗教是情感的哲学,是以爱为根基的苍茫激发。所以,印度哲学和希伯来哲学统一计入宗教哲学。希伯来之基督教,因东罗马帝国之君士坦丁大帝之功,入主西方文明。观西方之近两千年文明史,可以说是西方哲学一系衍发的文明与基督教等宗教一系衍发的文明的对峙与和解的历史,双方兴衰几经反复。中世纪,西方哲学衍生的科学初现巨大能量。基督教为主的宗教体系与之针锋相对,使科学界血流成河。后在近现代之后,科学再胜利,横扫世界,几乎出现尼采 宣判“上帝死亡”,荷尔德林 悲呼“上帝隐退”的世界局势。西方文明史乃两千年以来两大文明体系拉锯而成,互为补充。然而情感也是有限的,宗教超越于冥想静思之中,无法形成客观实践的积极性。此心尽归上帝,然上帝在天国,而天国又不在人世。如果说儒家之大弊在于以古非今,落后保守造成历史退化现象,那么基督教之大弊就在与以天国非人世,以神权干政权,以鬼神乱人事。理想之国在天上,故世俗之国可憎可哀,造成了客观实践的消极性和混乱局面。后来基督教中的新教一宗废除了天主宗的教皇的设立,才很大程度上消解了神权与政权的对立。所以,若以宗教入住政治权利,必然乱政纲而人心入邪。宗教乃为圣洁所系,若与世俗之权力结合必然导致政统混乱而教会黑暗。基督教之先为天主教一宗,后转化为今日的新教一宗,于俄罗斯还存有东正教一宗,可谓影响西方文明史之深,坐有半壁江山之大。本文之不将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列入西方哲学,便是因其与西方哲学不同根,不同源,不同追求,不同归结,而将其列入希伯来哲学。希伯来为三种主要宗教的发源地,其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之间对峙极大之原因,并非其教义相冲突,而乃其教义本质皆相同。希伯来之宗教,皆信奉有一唯一真神之为无上主宰,排他性极强。因此,三教信奉的唯一真神不同,便导致矛盾极强。即然我所尊的是唯一真神,则其他所尊自然皆是异端。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皆有大规模诛杀异教徒的残忍历史记录。基督教自新教一宗出现后排他性已经大大降低,返璞归真,散去繁文缛节,在“和”之一字上大大地进了一步。印度哲学以宗教为主,即便《奥义书》《吠陀》,也近似于宗教之描述领悟。印度地处南亚,北有高山阻隔,南为茫茫大海,东西皆无文明可引进,遂成宗教哲学独霸一家之势。前已诉,宗教无客观实践的积极性,因此印度之现实国家政体屡次被颠覆,多次被征服,至于今日印度国,早已不是轴心时代的印度文明了。

最为特殊的是中国哲学,发源于魂魄三元之本性,界于宗教哲学和西方哲学这两种极端之间。本性者,魂魄三元之大基,道之在人之精。中国哲学,对宗教的态度是模棱两可的,对理智的态度也是模棱两可的。古人言,性理之学,即为“智”为“性”辅,言性情之学,即为“情”为“性”辅。本性是人之得于天地之元气,魂魄之根基。中国哲学以本性为第一位,首先把握住“性命”,由人之心性推广扩大至天地之心性,内则调护自己之生命,外则安顿天下万民万般生灵之生命,以人性通神性,以人心通天道,露无我无人之法体,发统天弘天之大愿,至极而与天地万物合为一。昔日梁启超逝世有挽联云“世界又穷愿无穷,海天寥廓立多时”,此无穷之愿望,即中国心性之学之大愿也。器物万般变化,沧海可为桑田。宗教几经超脱,终将是弃离人世。唯中国之心性之学,直达魂魄之根基,上通天地之大道。《桃花扇》中柳敬亭说书一段,有词云:“任凭哪沧海化桑田,桑田变沧海,俺那老夫子只管朦胧两眼定《六经》”。此虽鼓词笔调,而意境极其苍茫,将孔孟之心愿表露无遗,直透本体。“维天之命,于穆不已,文王之德之纯,纯亦不已”,“克己复礼,天下归仁”,此先圣之大愿,无穷之大愿也。西方哲学发端理智,其虽昌大,而见道不真,其历史具形主要为器文化之发展,须知智械机巧,永无穷尽,器物之形,日新月异,而大道不变,万古长存。理智,本性,各有所重,而本末不可不明。中国古代智为性辅,导致智力不得独立发展,受到抑制,终于没有发展出类似西方的思辨分析的系统的科学。但是本性的本位并无过错,智淫乱性,必失真心。近现代西方科学大爆发,生成了各帝国主义杀戮天下,道乱器淫,社会达尔文主义横行世界,人们但知器物之发展,武力之相残,弱肉强食之逻辑,却废弃道德人心,天地生态,终于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戒,冷战时数次核武器危机,几至“上帝审判日”之毁灭终结来临,此不得不做深刻反思。



由上所论,第一哲学的融合是全人类文明的大势所趋。

第一哲学探讨的问题是宇宙人生的起源演化归结。先说宇宙论,宇宙论包括两层,空间的“宇”和时间的“宙”。以往哲学之宇宙论,往往只有空间的概念“宇”,而非常淡化时间的概念“宙”。西方哲学直到A.N怀特海的过程哲学 ,才第一次全面探讨了时间维度的宇宙论。其以“过程”作为宇宙论的基本概念,系统架构了时间流逝中宇宙变化的形而上的框架。

因此我们必须先讨论以往的宇宙论的探索。

在中国,宇宙论自先秦开始为“气论”,以阴阳构成五行,以五行构建了气的五种属性,气构成了所有的物质。这很像朴素的唯物论。中国古代的宇宙论体系主要是两种,气论与仁学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气论,包括后来的理学,也是气论的令一种解读形式,并未超出《易》开出的体系架构。中国古代气论主要是太极生发的阴阳五行体系。这个体系是一种大融合的体系,天地万物人禽鸟兽皆彼此相连。“阴阳五行的原则对中国的传统学术思想,甚至生活方式,都有极大地影响。阴阳五行的体系被用来解释朝代兴替;说明伦理规则。政治制度,以及其他人文价值规范的正当性;作为音律理论之基础原则,解释与预测气象之变化以及医药疾病之原理,以及用来预测人生之祸福之禄命法。凡此种种,皆表明阴阳五行的原理在传统文化中共是一种‘一般系统理论’的 ”。阴阳五行的气论,自邹衍首出,董仲舒融入儒家体系,白虎通详述,正式逐渐发展成系统的理论,虽然其神秘性招来“迷信谶会之大本营”之批判,但亦然以强大的生命力迅速成长为中国人的世界观,并且不断发展吸收兼容他家,天干地支、岁星纪年、中医养生、天文星象禄命等待,不断合并融一。

西方哲学的宇宙论,大抵两个,一是主要源于柏拉图的《蒂迈欧篇》里提到的宇宙论,一是科学体系的宇宙论。前者自柏拉图提出理型界之后,整个西方哲学的宇宙论就纠结到魂魄三元的“理智”领域,创造了一大堆由理念组成的形而上的体系,甚至彼此毫不相干,杂乱无序,可以互相推翻。西方哲学以魂魄之认识来判定宇宙现象事实的存在的真与假,这是一大特色。至于笛卡尔则到了“我思故我在”的极端唯心主义。后来马克思反其道而行之,彻底唯物主义。都是极端化的理智推想产物。在理智领域的局限内,所有的成果都有一个极限,那就是“逻辑的圆满”。但是逻辑的圆满外,还有宇宙的圆满,有理智不能达之处,忽视了情感和本性的存在,忽视了魂魄之外的乾坤大宇宙在。此基本根源不可以理智来测度。科学体系的宇宙论今日已经达到量子论、相对论、弦论的发展地步。现代科学界天体物理和微观物理的双重进军,正在逐渐逼近宇宙组成的真实。科学的宇宙论是极有价值的,但这也是极端危险的,科学的力量是人的力量,如果科学可以重造宇宙,模拟大爆炸宇宙起源,那么人的力量就僭越了天道,乃以人力乱天。人达神力之日,人世毁灭之时。今日,反物质已经被证明存在并且扑捉到一定的存在时间,如果反物质被大量产生,其反应的“光湮灭”现象产生的能量是远远超过核武器的终极武器,其毁天灭地之威力,将可能毁灭现在的整个宇宙,回到创世之初。当今大物理学家霍金曾经悲叹:人类将如何度过下一个百年?如果科学的力量继续无限制的伸向各个领域,并且抵达天道领域,那无疑是自己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毁灭程序。如果丧失对天地造化的永恒敬畏,人类的成就将会在天地的翻脸中如白纸般撕裂粉碎。天地人三才正位,互不僭越,以人和促天和,促地和,限制科学的研究领域,绝对限制领域不得追寻,否则魔鬼之盒开启,人间永无宁日。科学至今,每解决一个问题往往带出了更多的问题,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做出的发明往往带来了新的数个问题,造成器物之弊端恶性循环,无穷无尽。欲壑难填,物欲永无止境,而地球之资源有限,若以科学为独尊,继续百年之后,必然人世不存矣。

在希腊时期,希腊哲学除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巨头之外,还有其他大量的哲学家,粗粗扫上一眼,我们也能看到,他们的世界观,宇宙观彼此都不一。“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理智思维的区分外,我们还发现,荷马(Homer)和赫西俄德(Hesiod)相信传统诸神,而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色诺芬(Xenophanes)、伊壁鸠鲁(Epicurus)很少提到他们。巴门尼德(Parmenides)相信无物变化,赫拉克利特以为万物都在流动之中。柏拉图鄙视感觉,赫拉特里特 、斯多葛派、伊壁鸠鲁肯定感觉。普罗泰格拉(Protagoras)否定客观知识是可能的,柏拉图以之为可能。巴门尼德和普罗提诺(Plotinus)相信实在是完满的一,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和伊壁鸠鲁说世界史不可还原的多 ”。但是,我们也清晰发现,希腊乃至后期的西方哲学体系,都有共同之处,那就是强调理智的重要,不相信《圣经》中的上帝,与宗教绝缘。西方哲学里论证证明的上帝,乃是自然神的上帝,并非基督教之上帝。上帝是普世的,但是基督教却是希伯来发源而来的宗教系统,基督教不是普世的。西方哲学史上不少大家从概念和本体的方法上论证了上帝的存在,这是自然神的上帝的证明。若要论证基督教的上帝的存在,必须从《圣经》和神学著作里寻,这是基督神学的范畴。两者所论述的上帝虽是同一个名字,但是意义所指不同。自然神状态的上帝,当然是普世的,圣经教义的上帝是耶稣之父耶和华,是基督教宗教系统内的。基督教所指的耶稣,只是大名,但是大名之上,还有无名。

所以,希腊一系发源的西方哲学,大致都围绕着以下主题:(1)理智的至高权威,(2)由此,试图以理智判断一切实在,(3)由此,声称一切本质而言是一,但是(4)二元论的问题并未解决:无人格的命运和无形无状的生命之流依旧对立,(5)无形无状的造化之流动挑战理性把握现实的能力。西方哲学家努力以各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并未动摇自己对自主理性的根本忠诚。但(6)哲学家做到在自己的努力中一以贯之保持理性,这就说明,他们自主地理解世界的努力是失败的。因为我们不得不说,西方哲学界自己承揽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以自主地理性加之与本质上并非只有理性组成的世界。(7)这些困难导致了西方哲学在道德,灵魂,伦理上的说教谈论变得肤浅空洞。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社会的道德学说,对于人的行为而言只能是零零碎碎的估价(a piecemeal of valuation),而不能是全体的或者社会的,所以是“德目的伦理学”(ethics of virtues)。这批评是极对的。西方讲伦理学者,很像孔子所谓之小人儒。按儒家的标准来看,西方之伦理学抵达于“诚心正意”便告停止,并无将仁义之心扩大到道德的实践中去的境界提升,即并无“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全套道德的系统在。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成为控制大量社会财富的贵族,他们受很好的教育,彬彬有礼,看起来很是绅士淑女,但是从儒家的角度上讲,他们是恶人。“恶”的最基本意义是人心之陷入物欲,就是“顺躯壳起念”(王阳明语)。人心被无穷的物欲诱惑追逐,无穷的罪恶便会从此出。近现代的资产阶级之所为,充满叛卖人口,煽动战争,殖民地种族灭绝,财富掠夺,压榨劳工之血粼粼记录。所有一切,无非资本家之牟利动机也。即人心陷入物欲也。此等行径,与其温文儒雅之个人相对比,实在令人起诡异悚然之感。此等资本家可以说是有道德的,所以他们做这些“生意”时不觉得良心有愧,但是他们的这些道德伦理都是停止在礼仪与个人的修养上的小德,也就是马克思所批评的“德目的伦理学”。所以,西方的个体的道德哲学可以说是完全没有道德实践的积极性在。在道德哲学的方面,中国儒道结合的修身养性的哲学可以说抵达了人类文明的巅峰。所以,西方哲学中用理智构建的宇宙论,妄图以理智测度那不可测度的第一原理,永远不可能真正抵达道的领悟,而只有不停的微观研究下去,走上了与科学结合的道路。

印度与希伯来的宇宙论,基本上纯宗教的宇宙论。佛教的“空”与道教的“无”尚有不同,“空”指的是魂魄,魂魄无形无色,是空,而无指的是一切都不存在,从物质到意识。日本兵法《五轮书》融合禅意,描述剑道兵法,就是以“空”来代指心。以意识之神为世界之本体,造物主,此宗教之普遍特征。

有关四大宗教礼制的认识:

(1)道教,宗教哲学为道学,神号为仙,道士道姑至圣则羽化(升天),其教所为道教观。各神仙依据天罡地煞宇宙三界列出仙班。

(2)佛教,宗教哲学为佛学,神号为佛,僧人尼姑至圣则坐化(圆寂),其教所为佛教寺。释迦摩尼为如来佛,其次各佛陀,菩萨,罗汉俱为佛陀或者佛陀之化身。

(3)基督教,宗教哲学为基督学,神号为上帝,牧师修女至圣则超化(安息),其教所为基督教堂。唯一真神为耶和华,耶和华之子耶稣称基督,其余为天使。

(4)清真教,宗教哲学为清真学,神号为真主,哈訇至圣则归化(皈真),其教所为清真教场。唯一真神为安拉,安拉使者称先知,其余为天使。

宗教信仰者信仰之程度,分为三种,教士,教徒,慕教者。古人言,人者得天地之秀为最精,而士又为民之秀者。士子之心若得,民心可得之矣。所以,虔诚之传教圣徒称为教士。教士即为道教之道士道姑,佛教之僧人尼姑,基督教之牧师修女,清真教之哈訇。教徒即为道教徒,佛教徒,基督教徒,清真教徒(穆斯林)。教士不能结婚,其情感尽归神灵,不得有尘世情感,只有圣洁情感,以贞定处子之身信奉神灵。教徒则为信男信女,可以成婚,生活部分随同世俗,但是必须异教不通婚,异教不相辩,彼此之间不得互相否定诋毁,遵从“上帝的归上帝,佛陀的归佛陀”原则,和谐共存。慕教者则为宗教信仰未定,尚在寻求的人。

现在以基督学为指神学中研究基督耶稣的学科分支,但是神学一词是泛称,不能为基督教一教所专用,因此必须扩大基督学的内涵范围,以之代指全部基督神学。基督教所为基督教堂,简称基督堂。此外,中国本位政策必须坚持,因此伊斯兰教称为清真教,重用此古称。清真寺一词翻译不当,与佛寺名称重叠,清真徒做礼拜都是大规模同去,在场地里做礼拜,因此,清真教的教所为清真教场,简称清真场。儒家虽非宗教,但又教所,教所为宗庙祖祠,敬拜者为祖宗。经典方面,《圣经》译自《Bible》,“圣”字乃通行之字,不得为一教所用,因此基督教经典应译为《基督经》。清真教经典《古兰经》,译自《Quran》,“兰”为一花,不符圣神之宏义,因此清真教经典应译为《清真经》。穆斯林也是音译,一统礼制,需改为清真教徒。清真教情况特殊,教士只有男子没有女子,因此只有哈訇。

道教虽为本土宗教,但其创教乃受佛教传入所激发,其多神论与佛教也诸多相似处。所以,道教佛教可归属于印度宗教系统,基督教和清真教可归属于希伯来宗教系统。希伯来宗教系统为一神论,印度宗教系统为多神论。

综上所述,成此宗教一统之教礼之制。

宗教 神号 教义经典 教士 信男信女 教所 生至于死

道教 仙 各部《道经》 道士道姑 道教徒 道观 羽化(仙逝)

佛教 佛 各部《佛经》 僧人尼姑 佛教徒 佛寺 坐化(圆寂)

基督教 上帝 《基督经》 牧师修女 基督教徒 基督堂 超化(安息)

清真教 真主 《清真经》 哈訇 清真教徒 清真场 归化(皈真)

四大宗教的宗教喆学分别为:神道学、佛学、基督学、清真学。“道”之一字与道理,道德等重叠,为突出宗教性,因此道教的宗教喆学不称之为“道学”,以免误解和用词混乱,称为“神道学”。今日文化之混乱,其起源在于近世以来西学东渐,来回冲击,翻译混乱草率,用词语义把握不正,华语乃是象形表意文字,字义之辨,乃文心之大本。今日非独宗教,各项知识领域,学科标准之划分,其纠结混乱之程度,堪称“礼崩乐坏,天地乱位”之坏局。中外文明之交融,知识体系之重造,乃是万事之基本,万要之首急。此核心不立,则文明之振兴休提。


第一哲学的融合,本文所开辟之系统,即为两宇宙总说,其正文将在第二章全部列出,其解读将在第一章第二节中详述。

西方哲学有本体论,知识论和方法论的分法,其皆可并入上文所提出之哲学三分类,本体论同于第一哲学,但是其本体论往往分割乾坤大宇宙和魂魄小宇宙单独讨论,且魂魄小宇宙中也常常只论理智,不问其余。本体论是没有讨论乾坤大宇宙和魂魄小宇宙(天与人)的关系的。知识论作为内圣的领域内。如果只有内圣,那么哲学家就只会解释世界,而不会改变世界,实践的积极性便出不来。而内圣外王的知行合一,才是第二类哲学的全部精髓。方法论作为客观的实践的先决条件,属于客观实践的哲学的领域内。本文之系统既然扩大了哲学的内涵,哲学之分类自然需要同时扩大。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问道求道,主要是魂魄与宇宙两个方面。柏拉图所言之真善美,康德所言之知识,希望和行动,都是对人和宇宙的道的求索。真善美,即魂魄三元之追求也。“真”为理智之追求,“善”为本性之追求,“美”为情感之追求。康德就哲学的任务表述了4个问题,我可以知道什么?即道和知识是什么。我应该怎么做?即道德,人之本性修养。我可以希望什么?即对外来的构想,亦是人类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本性初衷。人是什么?即魂魄三元对自身的解构。“人类的三大原精神——信仰精神、求知精神、仁爱精神,人类缺乏其一都将遇到无法克服的危厄。而人类今日的“现代化”,正以空前的速度毁灭信仰精神和仁爱精神” 。求知精神即发源于魂魄三元之理智,信仰精神即发源于魂魄三元之情感,仁爱精神即发源于魂魄三元之本性。此三者若不得同兴,则人类今日之文明危机断无安度之理。

融合不是唯一,而是和于一。人类文明至于今日,道乱器淫,人天失和,魂魄三元不和,宇宙演化不和,此已自人文化成以来之十字路口,全球一体,天下一体,四大文明体系的五大智慧系统重组交融,文明之再造,始于今日。


参考文献:

[1][美] W. Andrew Hoffecker 世界观的革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版

[2][英]A.N怀特海《Process and reality》.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版

[3]李存山 气论与仁学[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版

[4]邝芷 阴阳五行及其体系[M].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1992版

[5]黎鸣 西方哲学死了[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版


赵一豪: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2009级本科生

    进入专题: 第一哲学  

本文责编:caoni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哲学总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6871.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