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反恐十年美国当反思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45 次 更新时间:2011-09-08 22:06

进入专题: 反恐   911  

冉维   易爱军  

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小布什政府宣布展开“全球反恐战争”,打击对象除“基地”组织外,还包括所有潜在恐怖主义威胁。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不仅让美国付出了高昂代价,也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轨迹。

分析人士指出,在十年反恐斗争中,尽管美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全球范围内的恐怖事件却有增无减,世界安全形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似乎越反越恐。这与美国一贯奉行的对外政策不无关系。面对当今的反恐形势,美国或许应当反思其对外政策背后的思维和价值观。

反恐代价惨重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人突然从安全的幻觉中惊醒,意识到大西洋和太平洋并不能阻止恐怖组织这种非国家力量的威胁。于是美国急剧加大了在反恐和情报方面的投入:对内,花费数千亿美元加强安全措施,重组政府安全部门;对外,迅速扩充军事力量,将国防开支从2001年的3040亿美元猛增到2008年的6160亿美元。

美国前国防部长科恩对新华社记者说,在采取大规模对内、对外反恐措施之后,美国至今没有受到恐怖袭击,安全形势得到改善。不过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虽然美国在反恐领域中取得一定进展,但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

首先是人和钱的代价。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奥汉龙告诉新华社记者:“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的两场战争让其付出了6000多名士兵生命和约两万亿美元的代价。显然,这对很多人来说代价高昂。”

其次,有舆论认为,美国发动的战争破坏了中东地区的战略平衡,其结果是:阿拉伯民众反美情绪高涨、伊拉克战争后伊朗在中东地区影响力扩大、美国调停巴以冲突的能力下降。此外,美国的反恐战争还激发了更多的恐怖主义和伊斯兰激进主义。

布鲁金斯学会副总裁因迪克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美国在‘9·11’袭击之后作出的反应让它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复杂化,让伊朗得以扩大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让美国自己付出了高昂的鲜血和金钱代价。‘9·11’事件深刻影响了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这种影响现在依然存在。”

反恐教训深刻

美国在反恐方面的教训也是深刻的。分析人士认为,最大的教训是依赖武力,任意扩大反恐打击对象,致使自己深陷泥潭不能自拔。

在“9·11”恐怖袭击发生后美国立即在阿富汗开展军事行动,打击那里的“基地”组织。如今这一目标早已达到,连美军指挥官都承认,目前在阿境内只有数十名“基地”分子。但这场战争逐渐扩大为打击塔利班、帮助阿富汗重建,致使10万多美国大军现在依然深陷其中。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反恐斗争扩大化的最惨痛教训。美前国防部长科恩认为,萨达姆政权和“9·11”袭击事件并无关联,但美国依然不顾国际国内的强烈反对强行对伊开战,致使其付出惨重的人员和经济代价。

在因迪克看来,在遭到恐怖袭击之后,美国应只针对袭击发起者进行打击,而不是把袭击作为实现其他更大目标的理由。

科恩认为,进攻伊拉克却没有尽快结束战争,导致了对美国的各种负面评价。他说,首先采取进攻是不明智的;其次美国并没有做好接管这个国家的准备。这显然对美国同别国的关系造成了影响,也对本国内部关系造成了影响。

此外,还有分析人士说,美国在反恐战中在海外随意抓捕嫌疑人,在审讯中动用酷刑。这无疑对美国所标榜和捍卫的“民主、自由和法治”的价值观带来损害。

美国应当反思

“9·11”恐怖袭击让美国政府在短时间内改变了对外政策重点。恐怖袭击之前,小布什政府的对外政策重点关注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大国关系、中东和平进程、建立导弹防御系统,以及如何对付伊朗、伊拉克和朝鲜等所谓的“流氓国家”。而之后,美政府极力推行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的反恐策略,重点转向了打击包括“基地”组织在内的世界范围的恐怖主义威胁,发动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并使反恐斗争扩大化。

因迪克指出,从历史来看,美国总是在进行代价高昂的战争后把注意力转向国内,但在认为其国家利益受到影响时就又会将目光转向海外。美国最近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就是一例。

不过,弗吉尼亚大学的美国历史学家莱弗勒最近在《外交》杂志上发表文章称,“9·11”事件之后的美国政策在实质上并未改变美国大战略的长期轨迹,美国对世界第一的追求,对领导世界的欲望,对保持军事绝对优势的担忧,在认为必要时采取单边行动的做法等等,这些美国对外政策的传统核心内容从未改变过。

莱弗勒指出,美国人在肯定其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应意识到其中存在的“自傲”,在发现他人野蛮行为的同时应承认自己是阿拉伯世界愤怒的源头,应承认美当权者在外部世界寻求解决自身问题的做法是为了回避在国内作出艰难选择。

在“9·11”恐怖袭击发生十年后,美国除了应当审视自己的反恐政策,更应对自己对外政策的历史和价值观进行认真反思。

    进入专题: 反恐   911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403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新华社,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