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旭东:和平发展也需军事支撑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96 次 更新时间:2011-07-12 17:43

进入专题: 和平发展   军事支撑  

韩旭东  

如果在和平发展过程中没有军事手段来支撑,这只能是一种幻想,和平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发展也就不会在和平中进行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以往的强国崛起基本上走的都是同一条路,那就是通过残酷的战争。近代以来出现的九大强国莫不如此。当今的中国在强大的过程中却要走一条完全不同的路,那就是和平发展之路。

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鲜见的事情。

和平发展就意味着不是通过战争手段强大起来。但是,和平并不意味着不用军事手段。如果在和平发展过程中没有军事手段来支撑,和平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发展也就不会在和平中进行。和平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就是国家间展开合作。如何利用军事手段促进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是中国和平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人们知道,影响社会发展的各因素中,军事因素历来是一个活跃的因素。在和平发展进程中,我们也应该利用好军事这一因素来促进合作,实现维护国家利益,拓展国家利益和增进国家利益的战略目的。

首先,要主动而不是被动地利用军事。影响国家利益的因素是很多的。虽然这些因素在国家利益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等各个因素都应相互配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目前,在追求国家和平发展过程中,对军事的看法有两种偏见:一种是让军事远离国家发展的主战场,总觉得让军事因素参与进来就不是和平发展。这是一种抛开军事来和平发展的想法,可以说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幻想。另一种看法是需要军事时才利用军事。这是一种把军事视为应急手段的想法,是一种被动利用军事的想法。这样对待军事这一因素也是不正确的。实际上,我们应该主动地利用军事这一活跃因素促进和平发展。如主动提出与周边国家展开军事演习、开展军事技术合作、加强军事交流等。这样的主动就可以使我们掌握军事接触的主动权,利于发展自己的优势等,使军事这一因素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利益。美国在全球搞的军事透明就是一种主动做法,也就是利用军事优势打开其他国家的军事之门,形成威慑其他国家的有利之势。

其次,要动态而不是静态地运用军事。有些人的思想意识中总是认为,和平就不能有斗争。事实上,在追求和平发展时,如果我们放弃了斗争,就意味着我们自己解除了武装,和平也就无法保证了。我国海军举行跨海区军事演习就是一个动态地运用军事的好形式。其一方面可以提高我海军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国际社会渐进式地接受我海军能力的提高,同时还宣示我主权领土的权益。这种动态利用军事的做法是应该积极运用的,也是我和平发展过程中需要的。

再次,要积极地调动军事这一因素造势。为了维护其世界霸权,美国通过军事训练、军事演习、调整军事部署等形式来构建对其有利的态势。当朝鲜半岛和中东地区出现形势紧张时,美国政要们总是首先问其航母在哪里。这意味着美国要利用航母来促进问题的解决。不管美国与其他国家遇到何样的问题,美国总是派航母到人家门口耀武扬威,施加压力。从二战后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活动来看,美国总是积极与灵活地利用军事因素来维护其超级大国地位。中国走和平发展之路,中国利用军事的形式与美国不同,但必须重视军事这一因素为和平发展积极造势。近年来,中国利用军事的做法值得赞赏,同时也应该坚持。如我军东海舰队的“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于2010年8月31日从舟山起航,前往亚丁湾海域及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塞舌尔和孟加拉等亚非五国执行“和谐使命-2010”任务,对这些国家进行巡诊及医疗服务。这对宣传中国军队是和平之师、文明之师和威武之师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提升了中国和平发展形象的影响力。

同时,动员一切因素包括军事因素相互之间密切配合,促进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任何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外交、经济和军事三个因素是最为活跃的。这三个因素配合得好,国力提升得就快。

在美国政府体制中,国务卿与国防部长是美国政府中最为活跃的人物。美国经济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军民兼容。美国仅有极少数生产火炮、轻武器和弹药的工厂是由政府直接掌管,绝大多数国防工业企业都是民营企业。二是开放经营。由于民营企业在生产国防产品时,这些企业在和平时期不可避免地有一部分生产能力闲置。为了利用这部分生产能力,这就需要政府打开军火的国际销路。这没有外交和国防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是实现不了的。为此,美国政府在外交和国防两个方面积极推动武器装备出口。这就是美国多年来一直是全球军火销售大户的主要原因。可以说,美国将外交、经济和军事这三个因素非常密切地结合起来了。

在中国和平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将外交、经济和军事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结合起来,促进综合国力的提升。

韩旭东,国防大学教授

    进入专题: 和平发展   军事支撑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214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