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怀晶:足迹遍神州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35 次 更新时间:2010-04-15 14:46

进入专题: 胡耀邦  

穆怀晶  

展柜里,一双鞋,于是我想,一个人,一双脚,到底可以走多远?

——题记

有这样一个人,身高不足一米六,脚也只穿37码鞋,但就是这双脚,走过了60年的革命道路,他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青藏雪域、东海之滨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黑龙江畔、琼州椰寨,回荡过他的笑声;北国南疆、“老”“少”“边”“穷”,处处有他的关怀,当时全国2200多个县市,他就走过了1700多个••••••这个人就是胡耀邦,他一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的足迹几乎遍及长城内外,他爱亲人,爱国家,爱这片生养他的土地,人们亲切的称它为“大地之子”。

  耀邦15岁就开始了他的革命征程,1949年10月1日,耀邦以第一届政协委员的身份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参加了举世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建国前,这双脚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奔波,解放后,这双脚依然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疾走。

在总书记任上,耀邦风雨兼程,马不停蹄的奔走在祖国的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许多人都劝他:你都70岁的人了,还去西藏,上新疆干吗?这样的工作强度,又净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跑,年轻人都受不了,你可要保重啊!但耀邦却说要趁着走得动,多跑一些地方,把全国所有的贫困县跑遍,多了解一些第一手资料,便于讨论研究工作,也便于制定政策时参考,耀邦坚信,治国在民间。

但是也有人说耀邦一天跑几个县,是“走马观花”,那“不叫调查研究”。耀邦却大度的笑笑说:“中国这么大,这么穷,要办的事这么多,这么急,不多走多看,怎么来得及呢!”他依然风雨无阻的到基层走访考察。

其实所到之处,耀邦并不曾带去任何技术,也不曾留下一分钱资金,但他却能在充分倾听各种意见和实地考察后,引导各地的干部群众,开启财富大门。他的一个想法,抑或一个提示,便有可能改变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向。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如此大量的实地考察和直接与当地干部群众交谈,他的意见,办法和政策能从何而来?

在长城内外筹谋,到大江南北乡村策划,耀邦一路奔走一路宣讲,谈改革开放的方针,谈农村多种经营的策略,谈农业对稳定人心,扩大市场,发展工业,繁荣城市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在进行调查研究,因地制宜的出谋划策,更重要的是要唤起各地干部和群众投身经济建设促使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开阔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的思路,使中国农民尽快的富裕起来。

耀邦身为泱泱大国的总书记,出门到地方考察工作却从不讲排场,坚持轻车简从,主张坚决废除工作中那些助长封建意识的东西,提出领导干部,包括中央的领导干部到地方去检查工作,不要那些前呼后拥,戒备森严的做法,也不要组织群众迎送。耀邦自己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有一年,耀邦去湖北省视察工作,当地群众听说了就猜想,一准会有一支阵势庞大的车队开来,于是都等在路边准备观看,可是等了半天都没有见到。谁也没有想到,这位总书记与陪同视察的省、市领导以及工作人员,挤在两辆小旅行车里,早早就驶过此地了。

耀邦在视察过程中,为了看到最真实的情况,也经常撇开随行官员,单独“行动”。在1985年秋天视察西北时,半路傍晚时分,耀邦一行住进了当地一个兵站的两层楼。等随行的工作人员安顿耀邦在楼上休息后,值班人员便在楼下打起了扑克,玩了一会儿,跟随耀邦多年的秘书上楼看看耀邦有什么事情没有,谁知上楼一看才发现,耀邦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随行人员一听说总书记不见了,全都慌了神,跑到门口问站岗的哨兵:“看见总书记出去了没有?”哨兵摇摇头说:“没有。”大伙儿又返回院子里去寻找,还是不见人影,只好又去问那个哨兵:“看见个小老头儿出去没有?”哨兵说:“看见了,一个人往那边去了。”大伙儿顺着哨兵指的方向,沿着小路追出去一里多路,在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子里,看见耀邦盘腿坐在一户农家的炕上,跟一群老汉们正聊得兴高采烈呢。大伙儿这才长舒一口气。

像这样的事情可谓是不胜枚举,这就是耀邦,我们的平民总书记,大家经常可以看到高高挽起裤脚,坐在田间炕头和人民聊天的情景。

他引领着一个泱泱大国,决策推动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同时,对落后的老少边穷地区,对大西部,始终是记挂在心。从1982年开始,五年总书记期间,有四年的春节都是在祖国的老少边穷地区度过的。

1985年,70岁的耀邦重走长征路,驱车2000多公里,视察了四川、西藏、甘肃等地区,在九寨沟和松潘黄龙,耀邦鼓励当地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脱贫致富。今天,那里已经是蜚声天下的“九寨沟天堂景区”了。1986年12月31日,在海军司令员刘清华的陪同下,耀邦来到了祖国的最南端,比“天涯海角”更遥远的西沙群岛,与守备部队官兵一起辞旧迎新。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祖国最偏远却又神圣的边防群岛,他脚步跋涉之远是无法用一双鞋来丈量的,但是他的身体力行却折射出一位一丝不苟、全心为民的国家书记的伟岸形象。

华夏神州960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镌刻着耀邦一生的忙碌足迹,在他73年的人生道路中,他创下了全国2200多个市县到访1700多个的不朽神话;其中包括7300多公里的中苏边界和2000多公里的中缅边界,以及中越边境的部分地区,还有不少地方耀邦不止去过一次。在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除了青藏高原上的玉树和果洛,耀邦视察过28个自治州。全国330多个地区、州、地级市,只有云南的3个,青海的2个,西藏的5个地区他没有去过。也许很多人都无法想象,耀邦,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是怎样拖着那瘦小的身体,承受住这千里奔驰,万里颠簸的……耀邦本打算趁着身体好的时候,先到边远地区看看,年老了再到内地大中城市看看,但最终,还未涉足的300多个市县让他抱憾离开了我们。

1962年末,耀邦向中央书记处提出带职下放,中共中央书记处安排他回家乡湖南,任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湘潭地委第一书记,这样,耀邦才有机会回到了他阔别32年的家乡——浏阳。即便是这样,耀邦回故里也只是在客房留宿一宿就匆匆离开了,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他的走访工作。一个对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人,却也有不拘小节的一面。1963年1月2号,耀邦回到家乡,当时浏阳花鼓剧团的通知为了欢迎耀邦第一次回家乡,准备了四个地道的浏阳花鼓戏,其中就有一个曲目叫《胡大回门》,讲述的是一个叫胡大的傻子与妻子回岳母娘家,途中所发生的诙谐幽默的故事。当时剧团领导考虑到姓氏的雷同,会对耀邦同志不尊敬,准备临时换个曲目,但耀邦同志知道后却笑着说:“我就爱看这戏,人是人,戏是戏,两码事嘛!”俗话说:近乡心怯。一个跑过祖国大江南北的国家领袖偏偏对自己的家乡确有着常人无法理解的吝啬,自15岁离开家乡踏上革命道路,期间只回过一次家。生前他总是说:“对家的感情淡淡的来日方长;对党的感情浓浓的人生有限。”

如果说领导人下乡考查,深入基层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民情、倾听民意,那么作为健身的行走就是为了保持精神状态的饱满,养精蓄锐积蓄能量为到达更远的地方,体恤更多民众生活,慰问更多底层农民,见证更多社会主义建设变化。读书、抽烟、散步是耀邦平生三大爱好,他曾倡导团中央干部每天读一万字,坚持50年读2亿字,不仅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晚年散步的时候,腰间都会别着一个计步器,坚持每天走一万步。

1989年4月15日早上7时53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耀邦73年的漫漫征程在此定格,这位为亿万人民谋福祉、办实事的好书记终于找到了一个让他停下脚步的理由,永远长眠于他亲手创建的江西共青城的青山绿林中,又回到了他60年前革命事业开始的地方,为他光辉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完整,圆满的句号。

耀邦的脚步停下了,但是他的精神会一直陪伴着我们,引领着我们向前继续昂首阔步,继续他未完成的事业。身高不足1米6又怎样?鞋只有37码又如何?只要心中装着人民,只要有满腔热血,就可以足迹遍神州!

    进入专题: 胡耀邦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2999.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胡耀邦史料信息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作者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