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01 次 更新时间:2009-07-23 11:27

进入专题: 政治文明  

房宁 (进入专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我国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突飞猛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成功实现了“三步走”战 略步骤的前两步。在这一进程中,我们始终把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 两个基本的战略目标而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

一、建设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 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1]。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明确地将建设社 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道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三大基本目标。这个“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确立具有重大 而深远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是一个有机整体,它由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个 部分构成。社会实践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主要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思想文化建 设三项基本内容。人们一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来划分和概括社会实践过程中实践主 体对于客体认识与改造的直接成果。社会实践反映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的关系。而 在实践过程中,实践主体内部、人与人之间也在相互对立斗争与协调统一的矛盾运动中 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政治文明是在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随人类整体的社 会实践发展而变动的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政治文明反映了特定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政治文明要建立在一定程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 展水平之上,建立在一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积累的基础之上,而政治文明又为社会 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制度和法制的保障,使之更加健康稳定协调 地向前发展。

恩格斯将阶级社会称为文明时代。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之后即萌发了政治文明,但 在漫长的阶级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政治文明始终没有超越建立和维护少数统治阶级 对多数社会成员的控制、剥削与压迫。人类社会一直是在不自由、不平等和不公正的政 治秩序中蹒跚前行的,社会每前进一步都要以大多数人利益的丧失和牺牲为代价。尽管 人类社会政治制度的更迭,使政治文明向更高的层次迈进,但在社会主义社会出现以前 ,政治文明的性质却始终未能超越少数人对多数人统治的窠臼。

导致人类政治文明发生质的飞跃的是社会主义革命及其伴随而来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的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否定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旧制度,使千百年来被剥削、受 压迫者逐渐摆脱了不平等、不公正的社会秩序,逐渐成为了社会的主人。社会主义使自 由、平等、民主等千百年来人类梦寐以求的精神价值第一次成为了可能,使长期属于社 会先进分子的精神追求第一次具有了现实意义和普遍意义,社会主义的实践标志着人类 政治文明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层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光复旧物、重建中华 的奋斗和探索,其中也包括了对于建立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政治文明的初步尝试与探 索。政治文明要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为前提,要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 设的长期实践和积累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要经历实践的反复磨砺与检验才能真正确立起 来。毋庸讳言,在建国后一段艰苦而曲折的探索过程中,我国政治文明的建设和发展曾 遭受过严重的挫折,有过惨痛的教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 了新的征程,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进入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时期。从实现“温 饱”到达至“小康”,我国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以及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进 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已不是改革开放前所能想象的。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就高瞻远瞩地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 分为三个战略步骤,目前我们正处于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入口处,我国要在本世纪中叶 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在实现前两个战略步骤的过程中,在进行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我们党也获取了丰富的政治文明建设的经验,积累了大量成果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回顾过去,需要我们总结和巩固已 经取得的政治文明的成果;展望未来,新的更为重要、更加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在社会 主义政治文明领域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更好的制度条 件。时代在呼唤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新发展。党的十六大顺应时势郑重地将社会主 义政治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并列为未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三大目标。

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个基本特征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优势。建 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 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1]。这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基础上,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文明基本特征的第一次明确概括,引起了党内党外以及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党的十六大对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三大特征的概括的确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长 期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初步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框架 。这个框架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模式,又超越了传统的社会主义制度模式, 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当代、在中国的新发展。

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改革开放日益繁荣富裕的中国。这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客观真理,是当代中国社会 发展不可动摇的基本法则。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近现代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双重选择 的结果,即是中国人民在一百多年的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救亡图存,寻求自由、独立和解放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反复比较选择的结果;是中国人 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在追求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懈努力 和探索中选择的结果。

江泽民同志在2002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2]。”剥削阶级政党的本质决定 了它立党为私、欺压人民、以权谋私。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其立党为公、服务人 民、大公无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以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2]。”我们 党夺取政权,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幸福;建立新中国以后,巩固执政地位,也是为了人 民的利益和幸福。5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而也得到广大人民群 众的真心拥护,执政地位不断巩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集中体现了当代中 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

社会主义民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实践三个代表,在我国政治 生活领域,就是要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 步的要求,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通过政 治体制改革,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巩固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 谐的政治局面。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生产和占有的社会化,必然要求经济和政治管理权力的民主 化,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必然要求在上层建筑领域实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人民 不仅要享有富裕、文明的物质文化生活,而且要求实现高度民主的社会政治生活,这是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党的“十五大”在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进行全面深入总结的基础上 ,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第一次把依法治国提升到 了“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的高度,作为发展人民民主,促进经济建设,维 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九届人大在修改《宪法》时,将依法治国 方略写进了新《宪法》。在中国这样一个有长期封建“人治”历史的国家,能够实现社 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建设目标,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战略性、决 定性的意义。

法治表现了国家和人民的意志,是一种规范性的、通过一定固定程序进行治理的政治 过程,是依靠一系列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来维系社会秩序的制度安排。法治所依据的法 律文件的制定、公布、修改、废除,都要由国家政权机关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改革开 放的20多年,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发展最快也是最为顺利的时期。自改革开放以来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已制定了390多件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制定了800 多件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制定了8000多件地方性法规。构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 系的7个法律部门已比较齐全,各个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大多已制定出来。 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框架已基本形成。可以说,这些年我国 立法的速度是惊人的,普法和执法的力度也是巨大的,法制建设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大基本特征。 这三大基本特征的形成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在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取得了重大进展,表明了中国共 产党在代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代表中国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引导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达到的新的认识水平和理论高 度。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是一个相互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共同构成了当代 中国政治文明的主体结构。

首先,长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突出特色,党的领 导保证了人民民主的方向和实践效率。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和坚定维护者,这不仅体现在党 的理论和纲领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党的实践中。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的“七一”重 要讲话中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乐民之乐者 ,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 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 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3]。”这就 精辟地阐明了我们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在 新的历史条件下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指导方针。

在当代世界历史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需要其先锋队进行 概括和表达;人民民主是达致现代化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但民主体制仍需要集中和 科学的指导,即对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对人民群众中的各个阶层、各种群体的利益和 愿望进行综合,形成统一有效的意志和可以付诸实践的方针、路线和政策。因此,要保 证人民民主实践的正确方向和有效性就需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其次,人民民主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社会本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既是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同时又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社会 主义社会中,人民民主的不断扩大和提高,与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相辅相成,共同促进 社会的发展和政治文明的进步。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经济、文化与政治民主化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一方面,民 主的实现程度,受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民主不能脱离经 济、文化的发展而孤军深入;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又必然促进经济、文化 的现代化。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政治条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利 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社会矛盾的解决,促进安定团结、生动活泼政治局面的形成; 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加快现代化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有 利于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减少并及时克服官僚主义; 有利于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并使各项决策的实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使党和政府 的各项方针、路线、政策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拥护和支持。

最后,依法治国是保证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顺利实施的根本手段。

我们要发展的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决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要着 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无论是党的领导的实行还是人民民主的推进,在当代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和政治文明中 都必须在法制的范围内实施,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都不能超越法治的范畴。党的领导和 民主都与法治密不可分,无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还是坚持和完善我国以人民代表大 会为主体的民主政体,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保障公民享有广泛的社会权利和自由 ,尊重和保护人权,统统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任何违反法治原则的权力意志和所谓民 主,都会对社会秩序和人民的权利与自由造成损害,进而危害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因 此,依法治国以及依法治国的制度水平、规范化、程序化程度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

进入 房宁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政治文明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927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北方交通大学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