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新立:亚洲国家引领全球走出危机的三点建议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072 次 更新时间:2009-04-19 16:48

进入专题: 金融危机  

郑新立 (进入专栏)  

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于4月17日至19日在中国海南博鳌举行。以“经济危机与亚洲:挑战与展望”为主题,本届年会围绕新兴经济体如何应对金融危机而展开。以下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在“寻求金融创新、开放与监管的平衡 ”分论坛上的发言。

就“如何开展亚洲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在引领全球尽快走出危机影响中间发挥更大的作用”郑新立提出了三点建议,他表示,这三点建议的背景是因为“亚洲国家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间面临一些共同的方面”,一个是,这次金融危机亚洲国家受的影响比较小,第二,亚洲国家很多都拥有一些外汇储备,特别是美国国债的储备,第三,亚洲国家有相当多的国家和地区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因此,亚洲国家和地区应当携起手来,通过扩大合作,能够在引领全球走出危机影响中间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一个建议,亚洲国家应当联合起来要求美国作出对美国国债价值与美元的通货膨胀率挂钩的承诺。今天中午在午餐会上曾培炎先生提出了这个建议,我觉得这样要求不算过分,因为最近美联储购买美国国债,等于是启动了美元贬值的程序。希拉里国务卿最近到亚洲国家游说,希望亚洲国家继续购买美国国债,我们说,亚洲国家有责任来买美国国债,因为现在救美国就是保自己,中国的外汇资产70%是美元资产,也就是说我们外汇储备的大多数鸡蛋是放在美国这个篮子里的,如果美元贬值,我们这些鸡蛋都要大受损失,如果美国市场萎缩,我们的出口就要受到影响,因此现在救美国就是保自己。我们愿意继续购买美国的国债,但是你也得作出承诺,就是买美国国债如果美元大幅度贬值,要实行保值储蓄和通货膨胀率挂钩,我想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我们这些拥有美国国债的国家联合起来,希望美国政府作出这个承诺,我想这个要求并不过分。这样做,也有利于美国能够继续利用外国的资金,帮助他尽快走出危机的影响,因此可以创造一个双赢的局面。

第二个建议,亚洲国家已经有了清迈协议,能不能在清迈协议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亚洲以特别提款权SDR为手段的货币保值储蓄手段,这个建议今天上午阿扎尔波夫总理已经提出这个设想,我觉得这个设想跟我不谋而合,我的文章写得救是这个建议,没想到今天阿扎尔波夫总理提出了这个建议,因为SDR他们创造了特别提款权作为保值手段,但是现在要扩大规模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在亚洲国家之间创造一种SDR,作为亚洲国家的外汇储藏手段,我觉得是有可能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对亚洲以外国家的吸引力,比如说南非、比如说巴西,他们愿意把自己的外汇储备放在亚洲货币协议里面来作为储藏手段,也欢迎。这样就为推进全球的保值储蓄手段,作为储备货币,能够创造一个经验,作为一个突破口,就是亚洲国家能够起到一个先改先试这样的作用,创造经验,能够将来为IMF讨论这个问题、推广这个经验做到先行先试,起到这样一个作用。

第三个建议,亚洲国家能不能联合起来,把我们的剩余资金集合起来办两个股份制的商业银行,一个叫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个叫亚洲农业投资银行,按照股份制的原则搞一个商业银行,专门用于支持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资源的开发。有的先生讲了,现在有个亚洲开发银行,再搞两个银行干什么呢?我们说再搞两个行业银行可以三个银行进行竞争,哪个银行效率高大家都把资金放到这个银行里去,有利于提高这个银行的效率。亚洲国家由于我们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重,通过建立这个银行来加快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加快亚洲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需求变成一种设备进口的需求,可以拉动发达国家欧洲、美国的设备进口,从而帮助发达国家也能尽快走出危机,也能够加快亚洲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

进入 郑新立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金融危机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645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