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青海:俄罗斯与伊朗核问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023 次 更新时间:2009-03-04 23:58

进入专题: 伊朗核问题  

赵青海  

[提要]俄罗斯是唯一与伊朗保持核合作的国家,但俄伊核合作并不是引发近年来伊朗核危机的问题所在。俄罗斯支持伊朗发展核能,反对使用武力解决伊核问题,但并不鼓励伊朗发展核武器。俄对伊核问题的政策受到俄伊关系、俄美关系及俄中东战略的影响。俄处理伊核问题的态度充分反映出俄伊关系的复杂性。

[关键词]俄罗斯、伊朗、核问题、核合作

俄罗斯与伊朗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微妙。两国在经济乃至战略上有诸多共同利益,但历史恩怨和各自战略取向又使双方在相互合作中彼此防范。俄伊之间这种关系在双方核合作和伊朗核危机中得到充分体现。

一、俄伊核合作与伊朗核问题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一落千丈,遭受美国遏制的伊朗成为俄在中东仅存不多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除常规武器贸易外,核合作是俄伊两国都有兴趣的领域。当时,俄罗斯核工业面临资金严重不足,大量核技术人员失业等极端困难局面,与伊朗进行核合作在一定程度上等于为濒死的俄核工业输血。从伊朗方面来看,其要恢复因伊斯兰革命和两伊战争而停滞的核开发,却面临着西方的封锁制裁。在这种情况下,俄伊一拍即合。1991年伊朗开始与俄罗斯商谈恢复修建有关核电站问题。1992年伊俄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协议》。1995年初,伊朗与俄签署一项协议,俄承诺向伊朗提供一座1000兆瓦反应堆,以续建原由德国提供的布什尔核电站,工程总造价约8—10亿美元。协议最初要求2000年完成核电站建设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工期一拖再拖。2007年12月,俄罗斯开始向布什尔核电站提供核燃料。根据计划,在两个月内,俄将分8次向伊朗提供总量为82吨的核燃料。12月30日,伊朗外长穆塔基表示,布什尔核电站将于2008年夏天部分投入运行。[1]

俄伊核合作曾遭到美国的强烈反对,该问题一直是俄美关系中最具争议性的问题之一。俄罗斯强调其帮助伊朗建设核电站是出于和平目的,没有违反任何国际协议,而且是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进行,其合法性不容置疑。美国却担心伊朗与俄罗斯核合作背后,还掩盖着两国核企业在核领域的广泛合作,甚至包括那些可直接应用于核武器计划的更敏感的合作。为阻止俄罗斯帮助伊朗实施核计划,美国不断威胁和利诱俄放弃与伊朗的合作。1996年2月,美国通过一项立法,规定只有总统确认俄罗斯已终止对伊朗的有关核援助,才可以向俄罗斯提供经济援助,迫使俄罗斯取消为伊朗建造离心铀浓缩厂和向伊朗提供激光同位素分离设备。1998年4月,俄罗斯原子能工业部宣布俄有兴趣向伊朗提供一台具有铀浓缩能力的研究用核反应堆。美国担心伊朗利用这些设备生产出武器级浓缩铀,为此向俄罗斯施加了巨大的压力,最终迫使俄罗斯停止向伊朗提供上述设备。美国的压力不但使俄罗斯放弃了与伊朗在敏感核技术上的合作,而且也是布什尔核电站建设进程缓慢的重要原因。

美国对伊朗核开发计划虽关注已久,但该问题真正演变成国际热点问题却是在2002年底。该年12月,两幅商业卫星照片显示,伊朗正在纳坦兹和阿拉克秘密建造两座核设施。由于伊朗事先并未向国际原子能机构申报这些核设施,西方国家认为这显示伊朗在秘密寻求制造核武器用的裂变材料。2003年2月,伊朗总统哈塔米宣布,伊朗计划发展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从采矿和加工铀矿石以用于核动力反应堆到乏燃料后处理和储存废物。西方认为,该计划在当前全球钚和浓缩铀供应过剩的情况下几乎没有经济上的理由,因此,它意味着该计划主要是服务于军事目的。该月下旬,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访问伊朗,视察了在纳坦兹的两处核设施,发现伊朗核计划的发展速度超出机构的预料。此后,围绕伊朗停止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公开其核计划,澄清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核查中发现的疑点等问题,伊核危机一波三折,伊朗与美欧等西方国家展开漫长的外交斗争。西方国家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1696号、1737号和1747号决议,要求伊朗暂停包括研发在内的所有铀浓缩和后处理活动,以及有关重水项目,后两个决议还规定了对伊朗的制裁措施。

尽管俄罗斯与伊朗的核合作曾被西方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但它与所谓伊朗核问题没有直接联系。俄伊核合作主要是履行布什尔核电站的合同,而引发争议的伊朗核设施和核活动,其技术和设备主要来自巴基斯坦核科学家卡迪尔·汗的地下核走私网络及伊朗的自主研发,并不是来自俄罗斯的援建项目。俄承建的布什尔轻水反应堆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督之下,加之核废料将归还俄罗斯,不存在被伊朗用来发展核武器的危险。俄罗斯与伊朗的秘密核开发虽然没有瓜葛,但俄伊核合作无疑受到伊朗核问题的影响。这种影响一方面来自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来自俄罗斯自身对伊朗核武器计划的担心。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再将伊朗的核活动与核武器研发联系在一起,渲染伊朗核计划的危险性,但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2007年12月3日却发表报告指出,伊朗在2003年秋已经停止了核武器项目,而且迄今未予重启。报告的发表使美对伊朗动武的危险明显降低,但布什政府仍主张保持对伊朗施压,直到伊朗最终弃核为止。今年1月6日发生的美伊海军在波斯湾对峙事件及布什总统年初中东之行寻求遏制伊朗的联合战线,说明美伊矛盾依然存在并仍有激化的可能,核问题尚未尘埃落定。

二、俄罗斯应对伊朗核危机的政策

俄罗斯是目前唯一与伊朗开展民用核合作的国家。尽管迫于美国的压力,俄罗斯放慢与伊朗的核合作步伐,但俄还是尽力履行布什尔核电站合同。2002年7月底,俄罗斯议会杜马通过决议,批准俄罗斯在未来10年中继续为伊朗建造5个新的核电站。伊朗核危机爆发后,俄罗斯主张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框架内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反对伊朗谋求核武器,但继续支持伊朗发展民用核能。

2005年8月内贾德总统上台后,伊朗在核问题上相继迈出重要步骤:重启铀转化活动;拒绝欧盟提出的一揽子解决核问题的建议;扩大铀浓缩活动。这些行动突破了伊朗与欧盟在2004年11月达成的协议,使伊朗核危机逐步升级。为打破僵局,2005年11月,俄罗斯提出了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新方案。该方案建议允许伊朗在本国从事相对不太敏感的铀转化活动,即允许伊朗继续在伊斯法罕把铀矿石转化为四氟铀(生产六氟铀的一道中间工序),然后把四氟铀运到俄罗斯境内的一个设施将其转化为六氟铀,此后再浓缩为核电厂使用的低浓缩铀燃料;该设施可以在伊俄联合拥有名下运行;伊朗将反应堆乏燃料运回俄罗斯长期储存和处置,以确保伊朗的核技术不会用于军事目的。俄罗斯的方案曾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认可,伊朗方面起初表示愿意考虑,但最终还是将俄方的建议打入冷宫。

由于伊朗在核问题上持拒不妥协的强硬态度,俄罗斯最终同意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但在2006年12月和2007年3月安理会讨论制裁伊朗决议时,俄罗斯对由欧盟三国提出的决议草案进行了修改,不仅删除了一些严厉制裁措施,而且把俄罗斯援建的布什尔核电站也排除在决议之外,也没有提及对伊朗动武的可能。在美、法等西方国家不时威胁对伊朗动武的情况下,俄罗斯明确反对使用武力解决伊朗核问题。2007年3月,俄罗斯外交部在其官方网站发表《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研究》,批评美国在伊朗核问题上企图把世界拖入危机当中,呼吁国际社会不要贸然参与导致伊朗核问题升级的行动。文件指出,无论将伊朗贴上“邪恶轴心国”的标签,还是鼓吹更迭伊朗政权,都将使局势进一步恶化。2007年10月,普京总统在会见来访的法国总统萨科齐时表示:“我们没有情报显示伊朗正在制造核武器。我们没有关于此的实际证据。”他说,各方应以伊朗没有发展核武器的计划为出发点,开展下一步行动。10月16日,普京参加在德黑兰举行的里海沿岸国家峰会并访问伊朗,重申反对使用武力解决伊朗核问题的立场。他说:“我们不但反对使用武力,而且也反对把武力作为解决问题的可能手段。”[2]峰会的联合声明强调,“任何里海国家都不应向第三方提供领土,用于针对另外一个里海国家动用武力或军事侵略”。此外,俄还不顾美国和以色列反对,向伊朗出口29套“托尔—M1”防空导弹系统。据伊朗国防部长透露,俄还将向伊朗提供更先进的S-300防空导弹系统。

俄罗斯虽然支持伊朗发展民用核能,反对使用武力解决伊核问题,但并不鼓励伊朗发展核武器。出于自身地缘安全及国际防扩散义务考虑,俄罗斯对伊朗发展核武器也保持戒心。俄罗斯官员曾强调,作为伊朗的邻国,俄罗斯比美国更希望伊朗保持无核化,绝不希望在本国门口出现一个拥有核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国家。[3]

伊朗秘密核设施曝光后,俄罗斯对伊朗核计划的防范也随之加强。2003年6月初,普京总统宣布,在伊朗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之前,俄罗斯将不会继续同伊朗的核合作。俄官方还再三向美国等西方国家保证,不会向伊朗转让核技术。同年8月,俄罗斯总统经济顾问伊拉里奥诺夫称,只有在确信伊朗无发展核武器计划后,俄才会与伊朗展开全面深入的经济合作。9月,俄罗斯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朗的强硬决议中投了赞成票。为防止伊朗利用核废料提炼发展核武器的钚,俄坚持在核废料归还问题达成协议以后再向伊提供核燃料。本来在最初的俄伊核合作协议中并没有相关条款,双方对此一直难以达成一致,致使布什尔核电站开始运行的时间一拖再拖。2005年2月,伊朗被迫与俄罗斯签署了布什尔核电站核燃料供应和废料归还协议。协议要求伊朗必须将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料全部运回俄罗斯,以防止伊朗从核废料中提取用于制造核武器的物质。该年4月,普京在访问以色列时表示,伊朗同意将核废料归还给俄罗斯还仍然不够,伊朗应当“放弃所有关于建立一个完整核燃料循环的技术,同时也不能妨碍国际社会对该国核设施的监督”。

2006年初,伊朗正式拒绝俄罗斯提出的将铀浓缩活动移到俄境内进行的方案,俄随后支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到联合国安理会讨论,此后还在制裁伊朗的1737和1747号决议中投了赞成票。本来根据俄伊2006年9月签署的布什尔核电站建设合同补充协议,俄罗斯应于2007年3月向伊朗提供核电站所需核燃料,9月核电站投入使用。但由于伊朗拒不履行安理会有关决议,加速铀浓缩活动,2007年3月,俄以伊朗拖欠工程款为由,宣布推迟布什尔核电站竣工;3月19日,俄罗斯态度更趋强硬,称伊朗如不暂停铀浓缩活动,俄将拒绝提供核燃料,并让相当一部分工程技术人员回国。伊朗对俄的有关立场相当不满,认为俄屈服于美国的压力。特别是,俄罗斯还提出与美国共同使用俄设在阿塞拜疆的预警雷达,以监视伊朗的导弹发射。伊朗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俄罗斯正失去其“可信性”。

三、影响俄对伊核政策的主要因素

伊核问题表面上是防扩散问题,但实质上却是美伊之间的遏制与反遏制之争。由于该问题的敏感性,它还牵涉伊朗与其他中东国家的关系。俄罗斯对俄伊核合作及伊核危机的态度,深受俄伊、俄美关系及俄中东战略的影响。

俄罗斯同伊朗之间存在着重要的经贸关系。目前,俄伊之间的贸易额每年约20亿美元,伊朗是继中、印之后俄罗斯国防工业的第三大客户。俄伊两国控制着世界20%的石油储量及将近50%的天然气储量。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可增强其把能源作为外交武器的分量,同时也可为俄能源企业找到巨大的投资机会。两国在石油外运,以及计划通过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连接伊朗和俄罗斯的电力网等方面存在合作空间。2007年12月,伊朗宣布将兴建19座新的核电站。已在伊朗核电站建设领域抢得先机的俄罗斯,无疑具有明显优势。

除了经济利益外,俄罗斯在战略安全上需要借重伊朗。从地缘政治来看,伊朗地处阿富汗和伊拉克之间,北接里海、南邻波斯湾,它既是俄进入中东的重要桥梁,又是俄抵御外部势力侵蚀其传统势力范围的前沿。一方面,伊朗是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避免俄的南部边疆直接面对来自西方的威胁。另一方面,由于伊朗的什叶派政权在该地区是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政治力量,俄罗斯要保卫北高加索地区的安全就必须首先保证南高加索和中亚地区的稳定,这就需要伊朗政府的协调与合作。俄对伊朗不介入车臣冲突并积极维护中亚稳定比较满意,希望伊朗能继续奉行这一政策。由于上述因素,俄在处理与伊朗的核合作和伊核问题时,不得不考虑俄在伊朗的经济利益和伊朗对俄的地缘重要性,既要限制伊朗的核武器计划,但又不能根本伤及两国关系;既要防止美国在伊朗实现政权更迭,也要防止伊朗与西方达成真正和解。

美国是俄罗斯与伊朗开展核合作及处理伊朗核问题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美国视伊朗为其推行中东战略的最大障碍,指责伊朗支持恐怖主义、威胁以色列、阻挠中东和平进程、扰乱伊拉克重建、谋求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压制国内民众自由。2006年3月出台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伊朗视为美最大的挑战。为遏制伊朗在中东坐大的态势,美国以伊朗核问题为借口,不断加大对伊朗施压的力度。由于俄伊之间的特殊关系,美国希望俄罗斯在伊朗核问题上配合西方的战略。在叶利钦时代,俄罗斯在政治上渴望融入欧洲,在资金和技术上有求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因而在与伊朗核合作问题上时常屈服于西方的压力和要求。普京上台以来,伴随国际油价持续飙升,俄罗斯经济实力逐步恢复,追求大国地位心态强烈。在伊核问题上,俄不再看美国眼色行事,而是更多根据自身利益和需要决定对伊核问题的立场。面对美国对自己进行战略挤压,普京政府将伊朗核问题作为俄回击美支持科索沃独立、东欧反导计划的重要筹码。俄在制裁伊朗问题采取谨慎态度,在动武问题上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这虽然主要是为了保护自身经济利益,但不乏有牵制美国单边主义的考虑。当然,俄美在防止伊朗发展核武问题上有共同利益,俄也反对伊朗在核问题上走得太远,更无决心因伊朗核问题与美国摊牌。俄罗斯政治观察家格莱鲍·帕沃罗夫斯基说:“不管在任何政权下,伊朗从来就不是俄罗斯的朋友??美伊之间将有一战。俄罗斯的目标是,首先是阻止战争发生,其次是置身战争之外,第三是参加战后的安排。”[4]据俄《生意人报》报道,普京2007年10月访问伊朗时,虽然公开表示支持伊朗和平利用核能、反对武力解决核危机的立场,但是,也私下告诉伊朗总统内贾德,美英的确在进行战争准备,如果双方走向战争,俄罗斯将无能为力。因此,在伊朗核问题上,俄时而顶住美国的压力为伊朗说项,时而也对伊朗施加压力,对伊政策时有摇摆。

俄罗斯要重返中东,恢复在中东的传统影响,既需借重伊朗,又要平衡发展与其他中东国家的关系。近年来,随着国力日渐走强,俄正试图利用其外交、能源等优势,恢复在东欧、中亚、中东等地区的传统影响,增强对地区事务的话语权,以维持和扩大本国的战略空间。中东地区与俄罗斯有着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既是俄能源出口的合作伙伴,又是俄军火和技术出口的广阔市场,自然成为俄构建地区战略均势的重要选择。俄罗斯中东政策主要有三个目标:恢复俄在该地区的力量和影响;增加与地区国家的贸易;减少阿拉伯国家、土耳其和伊朗对车臣分裂势力的支持。[5]俄罗斯在伊朗经营多年,将伊朗视为其在中东恢复传统影响的战略依托。但是,由于宗教、历史、民族等原因,伊朗与中东多数国家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和猜忌。伊拉克战争后,随着伊朗影响力的增强和扩大,地区国家对伊朗的担忧与日俱增。俄要全面发展与中东国家的关系,必须照顾其他中东国家的关切,与伊朗保持一定距离,特别在核问题上不能显示一边倒的偏袒倾向。此外,在伊朗核问题不断升级的刺激下,许多中东国家纷纷宣布核研发计划并积极加强军备建设,这为俄罗斯核技术和军火出口提供了新的机会。伊朗也不再是俄唯一的选择。2007年2月,普京访问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和约旦,并与这些国家签订了大笔商业合同。访问结束不久,俄就布什尔核电站建设问题向伊朗发难,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向中东国家,特别是海湾国家展示俄的姿态。

结束语

伊朗是俄罗斯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俄罗斯是伊朗的主要借重伙伴。但由于两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差悬殊,俄伊伙伴关系呈现明显不对称性。特别是在核问题上,伊朗更多地有求于俄罗斯,所以俄在处理伊核问题上政策回旋空间较大。核问题既是俄与西方讨价还价的筹码,也是俄拿捏伊朗的主要本钱。

俄伊在核问题上呈现的相互合作、利用与防范几乎是两国关系的一种常态。俄试图玩伊朗于股掌,伊朗对俄的警惕无时不在。伊朗国家最高安全委员会外交政策委员会秘书穆萨维曾说:“我们不能把任何国家看成是一个安全可靠的伙伴,这是规则。”伊朗对俄罗斯的不信任使俄斡旋伊核问题的作用受到限制。2007年10月普京访问伊朗时,曾向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提出解决伊核问题新方案,此后俄外长还再度赴伊推动。由于吸取2005年俄建议遭拒的教训,这次双方均未公开新方案的内容,但从结果来看,伊朗似乎并未采纳俄方建议。伊朗无心因俄罗斯的“善意”或压力而放弃发展独立的核燃料循环体系。俄与伊朗在核合作中的诸多要挟甚至违约,只会坚定伊朗发展独立核能力的决心。

注释

[1]关于布什尔核电站投产日期问题,俄伊有不同的说法。2007年12月13日,俄罗斯原子能建设出口公司总裁谢尔盖·什马季科宣布,俄伊已就完成核电站建设的期限达成了一致。20日,俄媒体援引什马季科的话说,俄方负责建设的伊朗布什尔核电站2008年年底前不会投入运营。22日,伊朗能源部长帕尔维兹·法塔赫说,布什尔核电站将在未来3个月内开始运转,为伊朗国家电网提供电力。俄罗斯原子能建设出口公司发言人伊琳娜·约西波娃说,俄方需要大约2个月的时间才能向布什尔核电站交付全部核燃料,交付完成6个月后,核电站才能进入试运行阶段,只有试运行全部成功,核电站才能投入使用,而俄方不能确定试运行到底需要多长时间。

[2] Nazila Fathi and C.J. Chivers, “Putin,in Iran, warns againstuse of force”, the Internatial Herald Tribune, October 16,2007.

[3] Talal Nizameddin, Russia and the Middle East: Towards NewForeign Policy, Hurst&Co.,1999, PP.237- 239.

[4] M.K. Bhadrakumar, “Russia’s tango with Tehran” , Http://www.atimes.com/atimes/printN.html.

[5] Robert O. Freedman, “the Russian Resurgence in the MiddleEast”, http://www.silkroadstudies.org/new/docs/CEF/Quarterly/August_2007/Freedman.pdf.

    进入专题: 伊朗核问题  

本文责编:linguanb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安全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521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国际问题研究》2008年第2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