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大军:2009中国应对危机的思路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94 次 更新时间:2008-12-09 22:52

进入专题: 经济危机  

仲大军  

一、2008导致中国经济剧变的两个原因

2008年中国经济发生急剧变化,刚过去的11月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降到了7%,而日本的第二和第三季度经济都出现了3%和2%的负增长。中国经济出现急剧下滑, 有两方面的原因,并不完全由国际形势变化导致,而是中国经济也正好到了自身需要调整的时候。也就是说,2008年中国经济出现较大的拐点是由国际和国内两个因素共同影响形成的。

中国国内的因素是什么呢?就是支柱产业----房地产业的发展出现了拐点,房价已经走到难以支撑的高点,房地产业已经陷入停滞和停顿。对于这一点,中国的理论界和政府都没有清醒的认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实际上与美国一样,由于发展 畸形最后都出现了价格的调整。房地产业的减速,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实体经济,导致钢铁、水泥等原材料价格一路猛跌,由此影响了家装、家电等一系列产品的疲弱。

如果仅仅是出口企业出现了问题,决不会如此严重地影响钢材等建材价格。从钢材、煤炭、焦炭、铁矿石价格剧烈下降的情况看,如果不是房地产行业出现了衰退,其他行业的减速决不会有如此大的影响。所以,中国经济的变迁是在国内和国际两重因素叠加的情况下发生的。不能只看到外部因素,而不从中国经济自身和内部找原因。

这种情况告诉我们,即使不发生美国金融风暴,中国经济也已经到了调整的边缘。这种调整已不是局部性的微调,而是大的宏观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的调整。当然,美国和全球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加重了中国经济的急转直下。在国内和国际两种因素夹击下,中国经济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急速降温。尽管2008年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出现了千变万化,但不管怎么变,中国要把握住几个基本要点,以应对全局。这几个基本要点概括起来说,就是下面的逻辑与思路。

二、调控思路:先保民生,再搞建设,先拉动消费,再搞投资建设

中国应对经济危机的基本思想是先保住基本生存,再伺机搞经济建设。正确的思路是先消费,再投资。这一段时间里,政府把投资放到拉动经济的第一位,这是本末倒置的一种刺激经济的做法。

消费特别是平民大众的消费,是检验一国经济发展质量的试纸。高增长速度和大量投资并不能反映国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当年秦始皇修长城的年代是经济增长最高的年代,但却成了人民生活最痛苦的年代,成了陈胜吴广领导人民揭竿而起的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最高,但并不能说这一时期是美国人民生活最幸福的阶段。中国今天的经济高增长,也不一定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幸福指数有了高增长。搞清楚了这一关系,就会谨慎地采取刺激经济的手段。

在经济衰退时期,不应盲目地顶风上,应尽量减少浪费性的投资拉动。因为这一次经济衰退主要是由生产过剩导致的,中国有许多部门的产能已经严重过剩,这些在经济过热和结构失调时期建立起来的工厂,本来就应该让他们自行消失,政府没有必要继续维护它们,保全它们。不能因为一些企业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就非要出手相助。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出现了如此严峻的困境,美国国会都不同意援助它们,其原因就是这些企业已经发展得畸形,危机可以对它们进行自动矫正。

在这一时期,什么是中国最需要发展的?大众消费是检验这一问题的唯一试金石。只有大众消费才能证明什么是中国当前最需要的。然而中国有一大批没有钱消费的消费者,对于这种情况应当怎么办?那就只有采取最现代派的经济学方法,发钱给他们消费。所以,在这次经济衰退过程中,中国首先要保住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不要因失业、低收入等原因出现社会问题。要先保证民生问题,再搞经济建设。这是一条基本的顺序。解决民生问题对中国来说并不困难,增大一点社会保障方面的开支就行了。但对于拉动经济来说,仅有社会保障还不够,还要大幅度提高低收入群体和贫困群体的生活水平,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刺激经济的效果。

之所以这样考虑问题,主要是中国要根据自己的财力物力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中国要搞清自己有多少家底,再谨慎从事。在确保在经济衰退中有个小康生活之外,还要伺机低代价地发展经济,拓展中国在世界上的生存空间。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全球经济衰退造成的低物价状态,有效利用外部相对廉价的资源,加快本国的经济建设。譬如当石油降到40美元一桶时,中国要动用大量的外汇建立国家的石油储备。特别是要在美元出现大幅度贬值之前,尽量多得使用外汇储备,减少过高的外汇储备。

但是,中国目前搞得似乎有点过于虚张声势,中国没有必要大造声势,搞得国际市场一些原材料价格刚刚跌下去,又要涨起来。中国也很难充当拉动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一个国家要有一个国家的策略,干什么事要悄悄地搞。趁着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下跌,中国可以悄不做声地利用海外廉价产品搞点经济建设。盲目地炒做4万亿的刺激经济政策实在太浮躁。

虽然我们都明白政治是经济问题的最高表现,但实际上,经济又是政治的最高表现。目前中国所有的经济措施都离不开为政治服务,所以有些经济措施是不计较成本的。如果完全从经济上算账是不会如此大动干戈的。当然,尽管经济要为政治服务,但不能不惜成本和代价。中国要在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之间进行平衡与选择,既要保证衰退期间的社会稳定,又要追求合理和最佳的经济效益。譬如,中国在世界经济还没有摔到底的时候,不要轻易出手。现在西方观察家预测,石油每桶可能跌到20美元,这种状况可以对中国建立自己的石油储备很有利。那么,中国为什么要过早地干预形势呢。

三、外部危机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是双重的

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对中国带来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订单上的损失,也有财富上的损失。订单上的损失导致部分企业减产或关门,造成一定数量的劳动者失去工作机会,但财富上的损失也许更大,中国人民辛辛苦苦积累多年的以外汇形式储备的积蓄,瞬间化为乌有。这种财富损失比订单损失要大得多。

外部的订单消失后,我们可以通过启动储蓄增加内需,制造新的内部订单。但如果储蓄没有了,那么中国就既丧失了外部订单,又丧失了启动内部订单的能力。所以,影响中国经济最大的因素不在于外部市场的经济衰退,而是因为即将发生的美元贬值,这将导致中国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缩水。外汇储备的损失将比经济衰退带来的损失大得多。我们简单计算一下就会知道,外汇储备的损失有多大。

目前我国的银行存款总数大约是45万亿元人民币,这是中国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财富,但这些金融资产中大约有15万亿元是以外汇形式储存的,这就是中国的大约2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民间外汇。中国的外汇储备应当被看做是外币形式的中国金融储蓄资产。目前,这笔外汇储蓄大部分投资到了海外,主要是美国。它们一旦贬值或在海外投资中丧失,那么就等于我国金融总资产中损失掉了15万亿元人民币。当然这种损失不是一下子发生的,而是一个渐进到历史过程。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加深,中国在美国的投资越来越危险。假如这笔巨大的海外投资遭受损失,那就意味着中国1/4的金融储蓄财富即将丧失。这对中国启动内需的能力是个巨大打击。因此,在2008年12月4日举行的中美战略高峰会议上,中方代表王崎山第一次明确地说出了这样的话:“美国要确保中国在美资产和投资的安全。”

中国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严密注视美国政府是否对全球的债权人负责任。为什么要强调这一问题,主要是中国对美国解决本国巨额债务的能力有疑虑。目前,美国政府负债高达10万亿美元,企业和民间负债高达四五十万亿美元,美国的债务总额要高出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四五倍。美国的偿债能力和偿债方法,已经成为世界严密关注的事情。中国要高度注视美国发生高通货膨胀,以及由此带来的美元贬值。

鉴于外汇储备方面的损失已经成了观察一切问题的出发点,中国的一切经济刺激措施都要取决于外汇储备损失的程度。如果美元不出现大幅贬值,如果中国的外汇储备得以保全,中国还有能力加大国内投入,刺激和拉动经济。如果外汇储备损失过大(折合人民币10几万亿元),美元出现了大幅贬值,人民币出现大幅升值,那么中国将在一定程度上失去投资和消费的能力,调控经济的手段将发生一系列变化。如果硬要搞刺激经济增长,也可能是以再一次的通货膨胀为代价。也就是说,中国的国内政策要被迫变得谨慎。在这个时候我们必须清醒地问一句:中国还有没有能力投资和消费?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今天的中国很少有人按这一思路思考问题,并寻求应对策略。整个社会处在一种浮躁和盲目的状态,譬如中央4万亿的投资计划被放大成全社会14万亿的跟风行动。整个社会处在一种大跃进的状态,这实在是一种不冷静的表现。也就是说,还没搞清楚自己到底也多大能力、多大实力和多大财力,就在那里盲目行动。所以,分析和判断2009年中国和世界经济的走势,必须弄清楚这样几个问题,才有可能正确应对。

四、这次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与1998年完全不同

说到这儿,大家已经明白,1998年和2008年这两次国际性的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是完全不相同的。最大的不同是1998年中国没有丧失巨大的外汇储备,而2008年的危机实质是对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的威胁,是对中国国民储蓄的掠夺。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只是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而今天的金融危机不仅是外部市场发生了变化,中国内部的国民储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就是输出国外的巨大的国民财富正在遭受巨大的损失。直到今天,中国政府以及公众舆论也没有对这一点引起应有的重视。这是非常不明智的。

中国今天刺激经济的手段与十年前的1998年如出一辙:靠财政发行国债上项目搞投资来拉动经济。这种调控手段的危险性在于它可能过早消耗光中国仅存的一点家底。这在经济危机和经济衰退时期是十分危险的。

中国今天要清醒地意识到,今天遭受的损失远远大于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所以,应对策略应当有所不同。今天中国应持的最重要的态度,是如何保全自己!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往好的方面设想,那就是美国采取了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不滥印钞票,不搞美元贬值,中国的外汇储备保存完好,如果是出现了这种情况,那么中国在目前全球性的经济萧条之中,反而可以放开膀子大干一场。充分利用自己庞大的国民储蓄,利用廉价的国际市场资源,在别人过冬的情况下,搞一个反周期的大跃进。中国并不排除这种前景和选择。但目前情况未明,中国要有两手准备。

五、当前中国的调控思路和手段问题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问题是,并没有将前些年过分外向型的发展模式和重商主义思路扭转过来。因此,外部危机发生后,国内所有调整手段都是沿着传统思路制定出来的。它们主要表现这几个方面:

第一,不重视已经贫富分化了的国内现实,不重视发展不均衡的严峻事实,不重视低收入人口消费的作用,继续靠投资拉动经济,单纯地追求GDP,这样既存在着投资浪费的危险,又对民生问题造成了威胁。

第二,调控手段落后,其经济学思想仍然停留在陈旧的模式之中。譬如只知道搞投资拉动经济,不知道搞消费拉动经济;只知道发行国债上项目,不知道也可以发行国债发钱给穷人花。

第三,继续提高出口退税,廉价补贴国外消费者,将中国经济仍然吊在外向出口的战车上。

第四,继续倾向于贬值人民币,使中国的国民财富不值钱,使中国在世界上仍然保持一个被廉价消费的大国角色。2008年9月份以来,美元对欧元等货币大幅升值,人民币也受到影响,目前人民币对美元已经贬值了大约1%,很多人认为人民币还要继续贬值。甚至人行行长周小川也公开对外讲不排除人民币贬值的可能性。这种言论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市场,扰乱了人心。

人民币贬值看来可以促进出口,但人民币贬值实际上对中国隐含着巨大的风险,那就是将导致国内存在的热钱外流,减少国内的流动性,对中国的外汇储备形成冲击,对中国国内的内需启动产生不良影响。

总起来看,以上这些调控手段会使国内那些低收入的贫困国民在严冬到来时会感到更加寒冷。这是因为,流动性的增加使本来已经下降了的物价可能又要刺激起来。譬如,高昂的房价刚刚降了一点,就又可能被再次拉高起来。随着大幅降息等措施的出台,中国的通货膨胀刚刚下降了一点,就有再次上升的可能。这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实在不是什么福音。当社会货币量和流动性增加之后,居民的收入跟不上物价的上涨,其生活水平就要再次下降。因此,中国投资拉动尽管可以给国家增添一些大项目,但却是以压低普通平民生活水平换来的。中国的每一点经济增长和建设成就,无不是以大众低收入和低消费为代价换来的。

特别是投资搞的一些大项目,有多少是为平民百姓服务的,有多少是为达官富人服务的,都要打个问号。在西部地区修机场,修高速公路,基本上与当地百姓无缘。就是在京沪间修高速铁路,也基本上是为精英服务,工人农民是根本坐不起的。所以,即使是投资基础设施,用句老话说也是有阶级性的。这就是今天为什么投资拉动遭到这么多人反对的原因。

中国之所以迟迟不能调整外向型的发展方式,其根本原因在于存在着一个和外部利益捆绑在一起的精英集团。这个靠拉大国内收入差距为代价与发达国家生活水平接轨了的精英集团,他们从心底里不愿让平民大众一起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这是因为他们的富裕是建立在大众贫困的基础之上。没有大部分人的低收入,就没有小部分人的高收入。为什么不愿采用发钱的方法拉动经济,为什么只青睐于投资拉动,这是因为利益部门既可以从投资过程中获得好处,又可以得到为他们提供的服务。

中国的宏观调控思路是与不平等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精英群体捆绑政府低情况下,每一项政策措施的出台,往往都隐含着特殊利益集团的身影和利益诉求。今天的中国社会不能盲目地反对任何投资,而是要对实施的投资项目问一句:是为富人投资还是为穷人投资?

六、中国始终存在着国际热钱的威胁

直到今天,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危险性。实际上目前中国面对的不仅是实物经济领域的一场战争,同时还面临着一场货币领域的战争。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争夺已进入到货币博弈的阶段。目前中国面临的货币战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汇储备是否会由于美元贬值而缩水,二是美元如果不贬值,人民币如果出现贬值的趋势,中国国内的国际热钱会大量地转移。最坏的情况是,既发生了美元大幅贬值,又发生了国内热钱大量出逃,这两种情况如果叠加起来,对中国经济的打击是致命的。这两种情况如果真的发生,中国经济会出现大的挫折和衰退。中国必须密切关注这两个问题。

当然,一切变化取决于美国的表现。如果美国勒紧裤带,坚决不滥印钞票,那么美元对人民币的升值是合理的。如果美国撑不下去了,采取印钞票的方法度过难关,那么人民币的升值是肯定的。但是,待在中国的国际热钱不管在哪种情况下都会出逃,也就是说,热钱外流在两种情况下都会发生,一是人民币贬值趋势明显,热钱会夺路而逃;二是人民币大幅升值后,热钱有了足够都升值空间,它们也会出逃。总之,中国经济躲不过热钱袭击这一关,要时刻警惕热钱的流动。

目前,中国国内流动性充裕,与国外大量涌进来的热钱有关。热钱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中国经济的活跃性,但也时刻威胁着中国经济的稳定性。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国内资金短缺,一些美国企业将海外大量资金抽调回国。自2008年第三季度以后,中国的资本账户开始出现净流出的现象,这导致美元在这一段时间内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升值,但这种升值不是长久的,是暂时的调整。近一时期美元对欧元大幅升值,这说明资金从欧洲回流美国相当多,但美元对日元却大幅贬值。这是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同而导致的。

日元近一阶段之所以大幅升值,主要是日本出现了对美元的抛售。而中国的情况是,一些美国的公司可能将大量的资金回流美国,因此出现了大量购买美元的现象,使人民币的升值暂时出现了回调。一些投机性的国际热钱错误地估计形势,也跟着出逃,就会出现一波人民币贬值的现象。

但从长远来看,美元对人民币的趋势更多地是贬值,近一阶段的美元升值只是暂时的现象。中国与日本一样,都是货币相对坚挺的国家。如果中国政府看不清楚这种现实,采取自毁长城的做法,人为地助长人民币贬值行为,那么这种做法带来的后果将是国内流动性出现紧张,热钱出逃,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及反周期刺激经济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人民币贬值可能会有利于部分出口企业,但对中国的经济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十分不利。这种做法可以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为了更好地利用国外的金融资源,让这部分金融资源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服务,中国还是要保持人民币适当的稳定和一定的升值趋势。

最近我在香港中文大学做访问学者,在与著名经济学家、校长刘遵义教授交流时,发现他也是这种看法。真是君子所见略同。

七、资本主义内在规律在中国的表现

2008年间中国经济的表现证明,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规律已经在中国发生。目前摆在中国面前的主要问题是,一部分人没有消费能力,而大部分行业的产能都在过剩。这就是资本主义痼疾的特征。

资本主义的在一痼疾不仅在中国表现着,在美国也是引起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假如美国的贫民可以买得起房,商业银行就没有必要发放次级贷款。穷人靠信贷消费终归是要出问题的。中国社会三十年来发展的不均衡程度和贫富差距远远超过了日本、韩国等邻国,要想启动巨大的生产能力,必须要让人民有钱消费。而这钱从何来?只能是劫富济贫。所以,中国的经济问题要在劫富济贫方面做文章。劫富济贫应当成为中国新的历史时期重要的研究课题。其手段有多种,譬如加征财产税、遗产税、消费税,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劳动权利,等等。还可发行国债,利用富裕资金,搞财政转移支付。这样既活跃了经济,又改善了弱势社会群体的生活水平。

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缺乏政治改革的适当跟进,所以,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伴随着野蛮资本主义和权贵资本主义。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的内在规律如生产过剩、经济衰退和贫富分化等特征特别容易在中国发生。由于收入差距逐渐拉大,中国的畸形投资和奢侈消费越来越明显。中国宝贵的经济资源本来应当主要用在大众消费品上,但今天中国相当大的一块国民生产总值用在奢侈消费品方面。这种不平等、不均衡的发展,既耗费了资源,又造成社会的不平等。

经济发展的畸形还表现在股市的过度投机方面。目前中国的股民将近一亿人,股市开户将近一亿户。一亿城市人搞投机,八亿农民搞生产。这么多的人不从事实物生产,却整天泡在股市里搞投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发展出这么多食利群体,肯定说明这个国家发展的不正常。投机生存会浪费大量的国民财富,并影响这个国家的实物生产能力。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仅仅靠纯技术的手段来调控经济,事倍功半。中国政府今天必须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入手,解决解决问题。仅用减息降税等手段是远远不够等。

八、2009年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形势

2009年,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一个财富泡沫破灭后的世界经济和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和经济萧条。据12月5日美国劳工部的报道,美国11月份的失业人数已高达50万,使美国的失业率达到了30年来的新高。这次西方国家金融泡沫的破灭,带给人类的决不是一年半年的经济衰退,很可能是相当长的一个历史调整。

当然,中国也难逃厄运。在这一历史关头,中国要把握好经济调整的节奏。譬如,是让经济自由降温和自动减速到适当的程度再施以援手,还是立刻采取行动止住经济下滑的速度?这是政府的调控艺术。

按目前中国的情况看,11月经济增速已降到了7%,这是自1998年以来从来没有过的速度。所以,今天的经济形势远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严峻。有人把2009年的2月看作 是中国经济出现危机的时刻,甚至在日本传媒界正流行着一种中国“2月危机”的説法。 这种分析预测不是没有道理,如果中国经济继续下滑,如果GDP降到了6%,中国社会从心理到经济层面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这种局面会让中国人最终意识到,西方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对于中国来说,决不是机遇大于困难,而是损害大于机遇。但遗憾的是,我们国家的宣传和舆论很少让民众有这样的心理准备。

目前,政府已经采取了庞大的4万亿的投资拉动计划,就我本人观察,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不会有多大下降,但重要的是经济发展的质量。我前面已经说过了,经济低增长时期,群众生活不一定过得不好;经济高增长,民众的幸福指数也不一定高。现在的中国政府和经济理论界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形而上学地一味拉动经济,紧盯增长速度,而不调整国民收入。结果就会出现修了大量的路,路上没车开,建了大量的房,房里没人住。

特别是要搞清楚,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实际上已处在一个不合理的过热阶段,通货膨胀,原材料价格飞涨,交通物流高度紧张,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红灯区,在这种情况下,外部环境发生经济衰退,正好给中国经济带来降温的作用。所以,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中国来说不一定不是好事。中国经济可以获得一个喘息和冷静的机会,特别是中国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加大调整经济结构的力度,从过度外向型适度向内转,从过度追求效率转向适度注意公平。

总起来说,2009年将是中国经济惊心动魄的一年, 有媒体文章说,世界工厂模式使中国在金融风暴中摇摇欲坠。只要看一下钢铁、造船等部门遭遇的寒冬,就知道2009年将是中国经济结构脱胎换骨的一年,是中国社会鲤鱼跳龙门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中国经济将面临重大考验,中国社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除了选择正确的经济调整策略,再就是应对社会腐败和政治腐败。中国经济将表现如何,必须要有清醒的思路去制定正确的策略,否则将搞得鸡飞狗跳,神经紊乱,各种社会问题也会同时暴露出来。

各个国家的历史会有惊人的相似。1989年是日本经济的重大转折点,从这一时刻起,日本从经济发展的高峰跌落低谷。2009年,是否也会是中国经济的转折点?时隔20年,这两个东亚国家是否会上演同样的一幕经济大戏?我认为今天的中国与当年的日本还不完全相同。日本经济当年的泡沫化程度远比今天的中国高。因此,当年的日本在经济泡沫破灭后遭受的冲击远比今天中国大得多。

中国经济今天尽管也有泡沫,但其程度比日本当年小得多。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说2009年的中国所处的境况要比当年的日本好。这是因为中国正在遭受着另一个日本当年没有遭受过的损失,那就是庞大的外汇储备的贬值和海外投资(购买的美国债券)的损失。这一损失不亚于当年国际热钱从日本卷走的巨大财富。

事态到底会变化如何,还需沿着这一思路静待观察。中国需要有充分的心里准备。

(完)

    进入专题: 经济危机  

本文责编:linguanb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310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