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瞬间----20世纪重大事件的起源及其影响》自序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587 次 更新时间:2008-07-11 15:16

进入专题: 20世纪重大事件  

孔寒冰 (进入专栏)  

与以往不同,我在写这本书时没象以往那样从前言开始一章一节按部就班地写下去,而是先写完了正文,最后再写这个前言。不过在这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始终萦绕着我的脑海中: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我一边写,一边思考,当全部书稿整整齐齐地摆在案头上的时候,答案也逐渐清晰了。把它写出来,对这本书不就是一篇挺不错的前言吗?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文字。

这是一本关于二十世纪发展进程的书。

就人类社会而言,它的发展过程就是历史。英国牛津大学讲座教授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在其主编的《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中说:“人类最初在地球上出现,已经有几百万年了。假如把这几百万年比做一座大冰山,那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只不够是冰山上的一个小小的山尖而已。”

从由过去、现在和未来构成的连绵不断的人类发展过程角度说,二十世纪充其量也只是人类这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山尖”上的一捧土,实在算不了什么。

然而,从发展的程度上看,在以往一切世纪积累和沉淀的基础之上,二十世纪又把人类文明乃至人类本身都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古代神话中“千里眼”、“顺风耳”、“三头六臂”,“上九天”,“下五洋”的幻想几乎都成为现实,甚至远远超过了以往的想像。

再从发展的结果上看,二十世纪的确在许多方面都把人类送上了“人间天堂”。飞机、电视、计算机、互联网络、高分子化合物、宇宙飞船等等,使人们享受着以往任何时代都享受不到的辉煌;与此同时,二十世纪也使人类蒙受了巨大的战争灾难和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应用了飞机、坦克的第一次大战,爆炸了原子弹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竟相展现高科技武器的科索沃战争,日益恶化的环境……,都使人类如同坐在随时都可能毁灭自己的火山上一样。完全可以这样讲,二十世纪虽然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是十分短暂的,却是不寻常的。正处世纪之交的人类,就像坐在宝座上的达摩克利斯一样,面前虽然有无数的金银珠宝,然而头上却悬着一把利剑,一旦它掉落下来,人类及其人类所创造的一切都将不复存在。

把本书所记载的一幕幕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酝酿连结到北约轰炸南联盟的余波,不就是从一个很重要的侧面展现了人类社会在二十世纪的曲曲折折发展进程吗?一百年对于当事者来说,是那样的漫长,而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一瞬间。这就是为什么本书取名为《历史瞬间》的原因。

这是一本关于二十世纪重大事件的书。

二十世纪的发展进程以是无数的事件为载体的。本书选取的可以说是十个比较大的(有些甚至是最大的)国际政治事件。不过,在具体论述的时候有两个特点,一是以它们为中心附带地说明了相邻的许多事件,二是除了个别事件之外都侧重于揭示其之所以发生的历史根源和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说讲述和研究每一个事件的著述汗牛充栋,一点儿都不过分,从本书所引证和参考的文献就可见一斑。然而,它们都是分门别类的长篇大作,在彼此之间的联系及自身的前伸后延方面难免显现得弱些。在一定意义上说,弄清楚这种联系、前伸及后延的意义绝不比弄清楚事件本身的意义小,否则就不会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古训了。其实,这种联系是非常明显的,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就无所谓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就是无所谓“冷战”;没有十月革命,也就无所谓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更无所谓苏联的剧变与解体了。

不仅如此,实际上,人们对于许多与这些事件相关的事情并不十分清楚。比如,一说起绥靖政策,许多人马上就想起英国和法国,却不知道还有苏联;一说起《秘密报告》,许多人马上就认为这是赫鲁晓夫突然袭击,全盘否定斯大林,却不知道这背后的血泪、曲折的故事;一说起朝鲜战争,许多人马上就指出这是以李承晚为首的南朝鲜对以金日成为首的北方的侵略,却不知道这第一枪是北方打响的;一说起古巴导弹危机,许多人只知道苏联与美国在加勒比海上的对峙和导弹的去留,却不知道赫鲁晓夫与肯尼迪之间在背后的讨价还价和伊尔-28飞机的进退;一说起苏联的剧变和解体,许多人都认为这是西方搞和平演变战略和戈尔巴尼乔夫奉行民主社会主义政策的结果,却不知道这是苏联本身内在的致命病毒发作的结果;一说起科索沃战争,许多人都首先想到的是北约轰炸南联盟,却不知道千百年来塞尔维亚族对阿尔巴尼亚族的不公正待遇。如此等等,不一一枚举。不信的话,就请拨冗翻一翻此书。

因此,本书对事件的描述,除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之外,更侧重于它们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对二十世纪发展进程所产生的影响,在有限的容量中努力将以这些事件为中心的二十世纪的一个重要侧面展现出来。换句话说,读者通过读这本书了解的不仅是一些重大事件,而且能够了解迭宕起伏的二十世纪的整体。这也就是为什么本书副标题为《二十世纪重大历史事件的起源其及影响》的原因。

三、

这是一书关于二十世纪历史命运的书。

从内容上看,本书的十个事件几乎都与社会主义国家相关联。第一次世界大战与苏联的诞生相联系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欧亚十几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相联系着,这些都标志着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因此,1985年在南斯拉夫举行的第十次国际性的社会主义圆桌会议上,就有的学者提出:“我们可以有根据地把二十世纪看作是进行社会主义运动和革命的世纪。”的确如此,如果别太狭隘了,不以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为标准模式的话,那么世界上社会主义的范围就要宽泛得多。

然而,在风光了几十年年后,世界社会主义又蒙受了巨大的挫折。苏联解体了,东欧也剧变了,社会主义大厦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坍塌了。一时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80年代末写的《1999:不战而胜》似乎真地被印证了。果真是这样吗?事实并非如此,高举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的中国却以前所未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现在世界上流行一种说法,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二十一世纪不也是社会主义的世纪吗?

我一直认为,在二十世纪末遭受失败的并不是社会主义本身,而是苏联这种社会主义模式(或称斯大林模式)。关于这种模式的产生背景、过程及其弊端,读者可以读一读本书的第二章、第六章和第九章。历史地看,这种严重制约社会生产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民主权利扩大的模式要不失败反倒怪了,但它的失败绝不等于世界社会主义的失败。不过,话又说回来,苏东社会主义的失败毕竟也是世界社会主义遭受挫折的一部分,所以,正确地总结它们的经验教训对于正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道前进的中国人来说,尤其重要。

关于总结苏东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方面,美国学者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讲的一段话令人深思。他说:“前社会主义国家在选择其发展道路时其实有许多不同的途径,并不只是两条。社会主义70年尝试的最大教训就在于它们放弃了探索其他的道路。在前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开辟这一道路时,我们希望他们不仅记住我在本书中提出的狭义的经济问题,还要注意那些激励社会主义传统缔造者的更广泛的社会思想。”

如何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呢?我认为,总结必须站在全球化的今天的高度,目的也必须是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总之,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如果仅仅重复、赞美某些理论并用它们来指责现在,如果仅仅沉溺在某个时期的历史辉煌中并用它们对比现在,那么这样的总结不总结还坏。总结必须是反思的,从自身找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经验与教训。为什么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会出现今天看来几乎不可思议的问题?其深刻的思想上的、历史上的、经济上的和政治上的原因在哪儿?总结还必须是批判的,对已有的理论和实践作出自己的判断,说明它们正确在哪儿,错误在哪儿以及正确或者不正确,在此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见解,来真正发展某一种理论或推动某一种实践。

严格地说,这本书并不是一本十分严谨的学术著作,虽然里面包含了一些我以往不少的研究成果。尽管这样,我仍然非常注意它的科学性。结构、写法和文笔可以活泼一些,从而奉献给读者不至于干巴巴的像“木乃伊”或“猪排骨”。可是,这样做的同时,也不能丝毫没有责任感地胡抄乱编,因此我尽可能地加了许多注释。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对于那些自己编不出来或虽然可以编出来但比不上已有的具体情节,注明出处,以备读者查询;二是可以向读者提供更多相关的信息,对某一方面感兴趣的读者,都可以按图索骥,进一步找更多的资料。

另外,对于一些事件、人物的评价,过去与现在、国内与国外有不同的观点。对此,我尽可能将自己所了解的客观地介绍出来,在此基础之上,也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意见。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字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自然科学是这样,社会科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这方面,重要的不在于人们提出的观点是否正确,而在于是否敢于以真正科学、严谨的态度提出自己的观点。

这些都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是否果真如此,那还要由读者自己来评价。我所希望的,读者能够从此书中受益,而不至于大后其悔。

最后,我要提及的是,没有许多人士的鼎力相助,本书是无法顺利写成和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的杨小凯兄是本书最初的创意者,没有他的提醒,我肯定想不到要写这样一本书。同样也由于杨兄,我结识了本书的责任编辑陈建军小姐。不久前,我与她曾有过一次愉快的合作,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科索沃危机的历史根源及大国背景》并且结识了该资深编审察蔡济生先生。为了此书的出版,建军小姐的付出甚至不比我少。

本书的图片是新华通讯社摄影部的安治平先生帮助挑选并办理授权使用手续的。在此,我对他们深深地表示谢意。我是一个比较封闭的人,生活圈子比较小。写这两部书对我来说最在的收获就是结识几位朋友。我们没有谈过金钱、生意之类的话题,却论及过许多人间冷暧、世态炎凉,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是我们的共识。正因如此,我是以非常轻松和愉快的心情完成写这两部书的繁重劳动的。对我来说,有什么是比这更宝贵的呢?

【本文发布经作者授权】

进入 孔寒冰 的专栏     进入专题: 20世纪重大事件  

本文责编:linguanb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