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福林:以单边开放实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重大突破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40 次 更新时间:2025-02-20 00:06

进入专题: 东盟   单边开放  

迟福林 (进入专栏)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中明确提出,中国将出台更多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政策,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让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蔓延,世界经济地缘化、碎片化加剧,经济全球化面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严峻考验。中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面向包括东盟在内的地区各国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实现高水平开放的重大突破,是我国的主动选择、战略选择,也是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重要举措,将引领普惠包容的经贸合作秩序,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

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是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抓手

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市场,加强和深化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在服务国家高水平开放战略全局中具有重要独特作用。

东盟在全球地缘战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一方面,东盟经济增长势头良好,预计到2030年将成为仅次于美国、中国、欧盟的全球第四大经济体,东盟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一环。保持经济快速、可持续增长,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东盟多数国家的核心关切。另一方面,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生效,东盟在区域合作框架中的中心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作为亚太地区的合作重点和核心单元,东盟成为世界主要大国战略布局亚太的关键支点,各国纷纷加大对东盟的战略投入。

中国与东盟合力打造区域增长中心,将为世界经济带来重要确定性。一方面,未来5—10年,我国14亿多人口的巨大内需市场潜力释放将为包括东南亚国家在内的全球经济注入重要动力;另一方面,东盟已成为全球最具活力、最有潜力的市场之一。2014—2023年,东盟的区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为4.0%,远高于全球和欧盟的水平。而据世界银行预测,如果各国不采取措施推动经济增长,2022年至2030年全球潜在GDP增长率均值预计为每年2.2%,将比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水平下降约三分之一,全球经济可能面临一个失去的十年。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和东盟两个最具潜力的经济体合力打造区域经济增长中心,将为世界经济带来重要确定性和重大利好。

拓展我国发展空间。2024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达6.99万亿元,同比增长9.0%,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5.9%,东盟连续5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则连续16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加强与东盟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扩大地区内经贸融合度与利益交汇点,不仅是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环境的需要,也是拓展我国发展空间的重要需求。这将有力彰显我国高水平开放的决心和行动,对全球区域经济合作带来重要影响。

向东盟单边开放是我国高水平开放的战略选择

适应大势,并从实际需求出发,主动推进向东盟单边开放,是我国高水平开放的战略性、务实性选择,是新时代扩大开放的一项“大国策”。

我国作为经济大国的战略选择。从近现代经济发展史看,英国和美国都先后实施过单边开放政策。英国从1846年废除《谷物法》到1932年通过《进口税法案》为止,实施了80余年单边开放政策;美国从1934年出台《互惠贸易协定法》到2016年特朗普政府实施“美国优先”政策为止,也实施了80余年的单边开放政策。通过实施单边开放政策,英美均实现全球优质要素的有效集聚,相继成为全球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当前,我们正在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对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必须从实际需求出发,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通过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助力东盟释放增长潜力与发展活力。随着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不断深化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谈判的实质性结束,东盟对我国开放市场有更大的期待。为此,我们需要顺势而为,跳出现有“增量拓展、对等开放”的合作框架,以向东盟单边开放尽快实现我国市场规模优势与东盟经济活力优势的叠加,释放东盟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

有助于打造稳定安全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网络。一方面,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挑战增大,不确定性明显增大;另一方面,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的趋势增强。在这个特定背景下,构建更加稳定、更具韧性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成为中国与东盟的共同需求。向东盟单边开放,将增强中国市场在区域分工协作中的特殊作用,并由此构建起“中国研发+东盟组装+中国市场”“东盟资源+中国智造+中国市场”等产业链价值链,强化中国—东盟经贸合作。

务实有序推动向东盟的单边开放

综合考虑中国与东盟经济发展趋势与前景,跳出现有“互惠开放”与“对等开放”的合作框架,对东盟主动单边开放我国的商品市场、服务市场、投资市场、劳务市场。由此,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吸引东盟,加强与东盟的经济合作。

货物贸易领域率先实施,并向服务贸易拓展。我国与东盟的制造业发展处于价值链不同环节,互补性仍远大于竞争性。率先实现向东盟货物贸易单边开放,既有条件,也有很大需求。例如,全面降低原产自东盟的消费品、零部件等进口关税,尽快将零关税商品覆盖度提升至99%;大幅度减少关税壁垒及对进出口施加的数量限制和其他措施;支持地方建立面向东盟的商品采购交易中心、农产品进口绿色通道。近年来,中国—东盟双向服务贸易规模日益扩大,互为最重要的服务贸易伙伴。应适应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趋势,加快实现单边开放政策由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拓展。例如,赋予东盟服务业企业来华创业自由与提供服务的国民待遇;向东盟单边开放数字贸易和服务、数据治理等领域,全面拓展中国与东盟的互利合作。同时,在绿色经济领域向东盟单边开放,合力促进中国—东盟产业绿色转型与“双碳”目标实现。

陆域合作率先实施,并向海洋领域拓展。2023年,中国对东盟进出口中间品4.13万亿元,东盟连续多年保持中国中间品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推进以制造业、农业为重点的陆域单边开放,将为稳定并进一步深化我国与东盟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双链安全度创造重要条件。例如,率先向东盟全面开放制造业,强化对源自中国—东盟区域制造业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采购;支持双方企业互设农业产业合作园、农产品加工园等,携手打造涵盖种子研发、种植、加工、储藏等的跨境农业产业链。从陆地走向海洋,并以海洋合作带动南海治理,是构建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建议以单边开放共建中国—东盟蓝色产业链供应链,促进海洋资源合作开发。例如,向东盟单边开放我国海洋旅游市场,支持国内及东盟企业开发以面向国内消费者为主的环南海邮轮旅游航线和产品;向东盟单边开放海洋渔业市场,合作建设海洋牧场,逐步带动涉海资源的共同开发。

经贸领域率先实施,并向社会领域拓展。2023年以来,中国与东盟双方互派留学生人数超过17.5万人,东盟国家留学生约占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的30%,双方互为主要旅游客源地。应适应经贸合作带动人文交流大趋势,逐步实施出入境等领域的单边开放政策。例如,发起面向东盟的商务旅行卡计划,实现东盟国家高端商务人士入境免签;率先实现教育科技领域的单边开放,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开设东盟国家留学生来华学习、实习、创业、就业的绿色通道;放宽东盟国家人员参加我国职业资格考试范围,等等。通过扩大开放,促进双方的人员、经贸往来,为双方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者为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进入 迟福林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东盟   单边开放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政治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970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广西日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