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上调了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但世界经济增速仍低于21世纪头20年的平均水平,且各国和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率继续高于发达国家,亚非地区表现突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的快速发展依然是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中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也发挥着引领作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机构都上调了2025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与扩大国际合作,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0%左右。哈佛大学教授约翰·奎尔奇说:“中国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IMF研究表明,中国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使其他经济体的产出水平平均提高0.3个百分点。
联合国1月9日预测,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达到2.8%,高于此前预期的2.7%,2026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略高于2.9%。根据联合国数据,在全球108家央行中,有67家在2024年11月之前降低了基准利率,20家可能很快开始降息。随着各国央行下调基准利率,促进了全球投资增加和经济进一步复苏。但联合国警告称,如果贸易壁垒增加,阻碍通胀下降并导致主要央行推迟降息,全球经济增长可能会减弱。
1月17日,IMF在其《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达到3.3%,较2024年10月的预测值高出0.1个百分点,2026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保持在3.3%的水平。IMF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耶·古兰沙补充说,全球经济增速仍低于21世纪头20年3.7%的平均水平。IMF预计,全球通胀有望继续放缓,2025年和2026年分别为4.2%和3.5%,发达经济体的物价降温速度将快于新兴市场。《日本经济新闻》2024年12月24日发表题为《2024年全球经济呈现K型复苏态势》的文章告诫,“K型复苏”加大全球经济风险。文章援引国际金融协会发布题为《强势美元的漫长冬天》的报告呼吁,要警惕美元升值的副作用。美元升值束缚新兴市场国家中央银行的手脚。如果它们为支撑国内经济而降息,货币贬值就会加剧,进而产生通胀压力。2025年,需要注意是否会有国家因贸易战和货币贬值而引起经济剧变。
世界经济增速正在加快,但各国和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差距明显拉大。IMF预计,2025年和2026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从2024年的2.8%分别降至2.7%和2.1%,但仍高于其他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水平。IMF首席经济学家古兰沙说:“重要的是,当我们审视美国的风险时,我们看到了通胀上行的风险。”美国白宫发言人1月31日承认,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25%、对中国加征10%的关税,根据美国税务基金会计算,进口商品支出的关税成本将在未来10年累计达到1.2万亿美元,导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0.4%。进口商品涨价大概率会转嫁给普通民众,2025年美国户均开支将增加830美元以上。截至2024年末,美国国债总额已超过36万亿美元,“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意味着美国偿债支出不断增加。预计2025年,这些支出将达到(美国)GDP的3.2%。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2025年美国经济将放慢至1.9%,平均失业率将升至4.3%。到2035年,净利息支出将攀升至GDP的6.1%。”截至2024年底,在美国的“非法移民”达1100万至1500万人,是美国农业、建筑业和服务业领域的重要劳动力。牛津经济研究院首席执行官阿德里安·库珀提醒关注“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和制造业政策之间的内在矛盾”,驱赶移民劳动力,可能增加劳动力成本,从而降低美国引进外资吸引力。
欧盟27国预计2025年经济增长率为0.8%,与2024年持平。欧元区20国预计2025经济增长率将从2023年的0.4%、2024年的0.7%升至1.0%。牛津经济研究院预测,如果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欧盟加征关税,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将降至0.9%。德国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2023年和2024年德国经济连续两年负增长。IMF预测,2025年和2026年德国经济增长率分别达到0.3%和1.1%。德国是汽车诞生地,曾是汽车产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但在过去10年间,德国汽车产量减少100万辆。与此同时,电动汽车产业陷入停滞,多家电池制造商取消了建厂计划、削减了产能。经季节性调整后,2025年1月德国失业人数达到288万,失业率升至6.2%,为4年多来的最高水平。欧盟第二大经济体法国债务与GDP之比从2015年的95%激升至现在的112%,沉重的债务负担限制了政府应对经济放慢甚至衰退的能力。IMF预测,法国2025年和2026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0.8%和1.1%。德法经济疲软令欧洲经济陷入停滞。
几年来,欧盟经济陷入停滞的重要原因是,欧盟国家紧跟美国东扩导致俄乌冲突而遭受重大财政损失同时经济陷入停滞。20世纪90年代初,时任美国国务卿贝克承诺:东德和西德统一加入北约后,“北约绝不东扩一英寸”。接着北约五次东扩到俄罗斯家门口,引发2022年俄乌冲突后,德法等欧洲国家出钱出枪加剧俄乌冲突。与此同时,一再制裁俄罗斯,企图削弱甚至打垮俄罗斯。据统计,欧盟国家从俄罗斯进口油气资源曾占欧盟国家油气资源需求的40%。截至2025年1月,欧盟对俄罗斯制裁2234项,其中包括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从2021年的1550亿立方米减至2023年的400亿至450亿立方米,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占欧盟国家石油需求的比重,从2021年占28%减至2023年第4季度仅占3%。在此期间,欧盟从美国高价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占欧盟国家天然气需求的50%。欧洲市场天然气价格从俄乌冲突前480美元/千立方米涨至1000美元/千立方米,导致欧盟国家财政赤字、国债急剧增加,生产成本和物价大幅上涨。美国赚得盆满钵满。俄罗斯应对北约30多个国家挑战过程中,俄罗斯经济增长率2024年达1.7%,2025年1.4%和2026年1.2%,高于欧盟经济增长水平。欧盟国家和乌克兰都成为主要受害者。
英国与欧盟国家经历与经济形势相似,IMF预测,2025年和2026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和1.5%。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欧几个大国为减少对日本贸易逆差,通过汇率战迫使日元大幅升值,日本趁机掀起“全球出击”、“购买美国”的狂热,自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破灭30多年来,日本经济一直在低谷徘徊,IMF统计,日本2025年和2026年经济增长分别为1.1%和0.8%。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率继续高于发达国家。IMF预测,2025年和2026年,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分别为4.2%和4.3%。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5%和2.7%。非洲2024年经济增长率回升至3.2%,有望在2025年升至4.3%,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地区之一。在全球人口进入老龄化阶段时,近几十年来,非洲65岁以上人口占比保持在接近3%的水平,却有近2/3的人口在30岁以下,40%的人口在14岁以下,预计非洲人口到2050年将翻一番,达到28亿,巨大消费市场对全球商品和服务需求将不断增加。非洲可耕地占全球可耕地的60%,非洲关键矿产资源储量占全球关键矿产资源储量的30%。非洲发展潜力吸引全球目光。非盟委员会主席法基说:“非洲正逐步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我们将继续深化内部合作,推动非洲一体化进程,为非洲乃至世界的繁荣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亚洲仍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IMF预测,2025年和2026年,亚洲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分别为5.1%和5.1%。中东和中亚地区经济增长率分别为3.4%和3.9%。中东和中亚地区战略地位重要而且资源丰富。长期以来,美国为了谋求自身利益,频频以各种方式在中东地区制造矛盾、挑起冲突,搞极限施压,助推“颜色革命”,甚至军事干预中东国家内部事务、直接推动政权更迭,成为“中东之乱”连绵不断的重要推手。”美国总统特朗普2025年2月4日表示,美国将“接管”并“拥有”加沙地带,此举激怒中东、举世关注。埃及赫勒万大学政治学教授穆罕默德·希米说:“要真正找到中东和平的出路,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帮助中东摆脱外部干涉,消除内部纷争。”如果中东地区实现和平与保持稳定,将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在印度经济增长6.5%的助推下,南亚2025年经济增长率将达到5.7%。IMF预测,东亚地区2025年和2026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4.7%和4.8%。正因和平、稳定与深化合作,东亚继续是亚洲经济增长最快地区的火车头。
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增长充满不确定性、地缘政治风险仍存,特别是美国“退群”和加征关税的大背景下,2025年1月下旬在瑞士召开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期间,与会各界代表称赞中国经济仍然交出亮眼成绩单,并强调继续加强和扩大国际合作的重要性。2024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30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5%。IMF预测,中国2025年和2026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4.6%和4.5%,中国继续保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其经济的快速发展依然是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搞保护主义没有出路,打贸易战没有赢家。多边主义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发展的人间正道。”2024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43.8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中国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倪以理说,以市场规模和增长速度衡量,中国仍是充满机遇、值得全球企业投资的热土。从多个维度来看,中国市场对跨国公司而言是无法替代的。
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发布新闻公报说,2024年已成为自1850年有相关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以创纪录的速度增长、远超预期。全球3/4陆地变得更加干旱。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机构计算,到2050年全球人均耕地面积将比2000年减少31%,全球升温2摄氏度,气候难民将在2050年达到2亿人。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统计,截至2024年11月,受气候变化影响濒临灭绝的野生物种已达7412种,而在2000年还只有约10种。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2024年11月18日发表文章介绍,中国正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引领者。香港01网站2025年2月4日文章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企业生产了全球约90%的太阳能电池板、70%的电池和70%的新能源汽车,中国占全球新增风力发电能力的50%以上。“中国绿色技术生产的快速增长降低了全球绿色能源成本,使数十亿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获得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在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年会期间,在多个议题的讨论中,中国新能源技术的发展频频被提及。英国《自然》杂志主编玛格达莱娜·斯基珀对记者表示,在材料、能源等众多领域,中国开创了一些真正创新的方式,世界其他地区应予以关注,并可以借鉴。
法国《费加罗报》网站2025年2月5日发表记者埃尔莎·邦巴龙题为《中国是如何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军者的》文章援引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的统计显示,2023年中国风能和太阳能新增装机容量达到297吉瓦,而排在第二位的美国只有31吉瓦。2024年,中国风能和太阳能新增装机容量达357吉瓦,提前完成原来确定的2030年目标。《耶鲁环境360》杂志指出,按照此前每年的速度,到2026年中国仅太阳能的装机容量就可达到1000吉瓦,“对《巴黎协定》框架下确定的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11000吉瓦的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